世人称智囊的曹爽谋士,痛骂曹爽兄弟,最终被诛灭三族?
Posted 司马
篇首语: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世人称智囊的曹爽谋士,痛骂曹爽兄弟,最终被诛灭三族?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世人称智囊的曹爽谋士,痛骂曹爽兄弟,最终被诛灭三族?
世人称智囊的曹爽谋士,痛骂曹爽兄弟,最终被诛灭三族?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我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有着太多奥秘且令人神往的事。接下来小编要为大家讲述的一则故事是世人称智囊的曹爽谋士,痛骂曹爽兄弟,最终被诛灭三族!
正始十年(公元249年)正月初六日,魏帝曹芳离开洛阳去祭扫魏明帝高平陵,大将军曹爽兄弟均跟从而去。司马懿乘机发动政变,上奏太后,请废曹爽兄弟,并率兵屯司马门,控制京城,史称高平陵之变。而这样的危机时刻却有一位大臣疾驰出城向曹爽告变,此人就是人称“智囊”的大司农桓范,他做出的这个决定也将在不久后改变全家人的命运。
桓范,字元则,颇有文才,雅善丹青,初为羽林左监。魏明帝时,任中领军、尚书、征虏将军、兖州刺史等官职。公元239年(景初三年),明帝曹叡病危,拜曹爽为大将军,假节钺,与司马懿并为托孤大臣。后来曹爽听从亲信丁谧的计谋,尊司马懿为太傅,乘机削去司马懿的军权而专掌朝政。正始年间,桓范被任命为大司农,以清廉节俭见称。大将军曹爽因为桓范是同乡,所以对他特别礼待,但两人的关系并不亲密。曹爽专权后,其兄弟并掌禁兵,多树亲党,屡改制度,又窃取官物,向其他州郡索取珍玩,甚至私自带走明帝才人作为自己的妻妾。而司马懿自曹爽专权后就称病回避曹爽,韬光养晦等待良机。曹爽、曹羲兄弟以为大权在握,因而屡次一起出游,大司农桓范屡次劝说曹爽要牢牢控制住京城军队,不要轻出,并对他说:“你们兄弟总揽大权,掌管禁兵,不宜一起出城。万一有人关闭城门,你们谁又能进城呢?”曹爽不听。
正始十年(249年)正月,司马懿苦等数年的机会终于来了,大将军曹爽兄弟奉魏帝曹芳去祭扫高平陵,司马懿乘机发动政变,并率兵屯司马门,控制京城,而桓范此时却疾驰出城向曹爽告变。司马懿怕曹爽会绝地反击,于是先后派侍中许允、尚书陈泰等人诱劝曹爽放弃权力,并以洛水为誓允诺其只交出兵权,便可保留爵位富贵一生。桓范见到曹爽兄弟后,劝他们带着皇帝到许昌,用许昌武库的兵器装备军队,以皇帝之名征发各地军队包围洛阳平定司马懿的叛乱,又以大司农印绶担保不会缺粮,挟天子以令天下,谁敢不从。如果曹爽听了桓范的这个建议,或许之后就没有什么司马氏代魏自立了,如果曹爽有魏武帝曹操十分之一的勇武,结果也不会是之后的身首异处,可历史没有如果。
在想了整整一夜后,曾经威风凛凛的大将军已经吓破了胆,他哭着对桓范和身边的军将说道:“还是降了吧,这样还可以保留爵位,做一个富家翁,如果战败就死无全尸了。”众军将一时气泄,皆散。当曹爽解下印绶时,主簿杨综劝道:“您挟持天子手握大权,难道要放弃这些权位而跑到东市去被砍头吗?”桓范见此大哭着说:“曹子丹这样有才能的人,却生下你们这群蠢猪笨牛一般的兄弟!没想到今日受你们的连累要灭族了!”曹爽罢职不久就以谋反之罪被诛灭三族,桓范以其一党同被处死,并诛灭三族。但桓家却有人逃出了这场大难,桓氏的后代通过种种手段将自己家族这段历史给隐藏了起来,在一百多年之后终于夺了东晋司马氏的帝位,建立了一个桓楚政权,他就是桓玄。
相关参考
在高平陵之变中,曹爽军师、大司农桓范又是一个关键性人物。当时,他冒死逃离都城洛阳,来到高平陵给曹爽献计,让他挟持魏少帝曹芳到许昌去。结果被曹爽拒绝了。曹爽决定向司马懿投降,交出权力。>桓范恨铁不成钢,
历史人物 看似一个草包的曹爽 究竟凭什么东西能压制司马懿十年之久
你真的了解曹爽吗?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嘉平元年(249年)正月,魏帝曹芳离开洛阳去祭拜魏明帝高平陵(今洛阳汝阳县大安乡工茹店村),大将军曹爽、中领军曹羲、武卫将军曹训均从行。面对这一千载难逢
曹魏景初三年(239年)正月魏明帝曹叡病逝,临终前以太尉司马懿和大将军曹爽为托孤大臣辅佐幼帝曹芳,不过大权却在作为宗室的曹爽之手,曹爽一步步剥夺了司马懿手中的权力;正始八年(247年)司马懿韬光养晦称
历史人物 司马懿夺权时,只有三千死士,为何能打败权倾朝野的曹爽
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政变,带着三千死士,控制京城,逼迫曹爽投降,史称“高平陵之变”。这场政变标志着曹魏军权政权全部落入司马氏之手,曹家在实质上已经失去了对政权的控制,沦为傀儡。然而,我们不禁发问,
...帅哥潘安童鞋估计大多国人都知道。但对这位帅哥后来被诛灭三族的人生结局却少有人知。被诛灭三族的第一帅哥潘安(247—300),字安仁,西晋文学家,河南荥阳人,“姿容既好,神情亦佳”。作为西晋文学的代表,潘安在文学...
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司马懿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魏明帝曹睿去世之后,司马懿和曹爽成为了辅政大臣,相互制约。而曹爽作为曹家人,自然权势比较大,相当于司马懿被架空了。司马懿是
魏明帝临终前,诏大将军曹爽和太尉司马懿辅佐8岁的曹芳继位。曹爽、司马懿并为侍中,总督中外军事,录尚书事。曹魏的军政大权完全掌握在他俩手中。曹爽虽属“才弱”无能之辈,但也深明“猫鼠不同穴”的道理。表面上
> 魏主临危,托孤曹爽、,辅佐8岁的幼子曹芳。为争权,曹爽和司马懿展开了激烈的争斗,昏庸的曹爽当然不是奸猾的司马懿的对手,落得灭族之祸就不难理解。曹魏政权从此就掌握在司马氏的手里,为统一全中国打下了
魏明帝曹叡死后,年仅八岁的太子曹芳继位。像许多托孤之君一样,曹叡临终前将国事托付给了曹爽、司马懿等人。君弱臣强自古就是取祸之道,此时的曹芳,年幼无知,不懂世事,朝政大权自然就落到了曹爽和司马懿身上。而
魏明帝曹叡死后,年仅八岁的太子曹芳继位。像许多托孤之君一样,曹叡临终前将国事托付给了曹爽、司马懿等人。君弱臣强自古就是取祸之道,此时的曹芳,年幼无知,不懂世事,朝政大权自然就落到了曹爽和司马懿身上。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