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大全 鹧鸪天·兰溪舟中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Posted 词人

篇首语:生活中若没有朋友,就像生活中没有阳光一样。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古诗词大全 鹧鸪天·兰溪舟中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古诗词大全 鹧鸪天·兰溪舟中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2、古诗词大全 舟中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古诗词大全 鹧鸪天·兰溪舟中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鹧鸪天·兰溪舟中

[作者] 韩淲   [朝代] 宋代

雨湿西风水面烟。一巾华发上溪船。帆迎山色来还去,橹破滩痕散复圆。

寻浊酒,试吟篇。避人鸥鹭更翩翩。五更犹作钱塘梦,睡觉方知过眼前。

《鹧鸪天·兰溪舟中》赏析

赏析一

韩淲词多写闲情逸致,此词正是以清幽淡静之笔,写出了闲情逸致之趣。可谓是韩淲的本色之作。
此词题“兰溪舟中”。兰溪,在浙江中部, 今称兰江,是钱塘江上游一段干流之名。再往下,依次称桐江、富春江、钱塘江,流经杭州入海。这条江流山水清绝,自古名闻遐迩。这是首山水词。朗诵这首词,不知不觉中将人带入了空江烟雨境界。朦胧的江面,朦胧的烟雨,还有朦胧的山色。词人之心,融合于大自然之中。读者之心,又何必不是这样呢?山水在词中,全然不是羁旅引役的背景,而是自具自足的境界。视野不妨再放开些。词人境界,从传统的深院绣阕,歌舞楼榭,推向美好的大自然,便焕发出人与自然融合的神理。山水词不多有。这确确实实是韩淲词的独到之处。
“雨湿西风水面烟。”开篇便引人入于胜境。细雨湿秋风,溪面一片烟。好一幅泼墨空江烟雨图。“一巾华发上溪船。”次句写出自己登舟情景。一巾华发,可知词人此时已届老年。证以戴复古句“雅志不同俗,休官二十年”,又可知词人此时已过隐居生活,其襟抱洒然尘外,对大自然之体会,自格外亲切。上溪船三字,下得兴致盎然。于是,读者仿佛也随了词人登舟溪行。“帆迎山色来还去,橹破滩痕散复圆。”此一联,极写乘舟风行水上饱看山色水容的美感逸趣。
上句写山色。帆迎,船迎往前去,是动态。山色来——还去,山一一迎面而来,又一一掉臂而去,又是动态。动态写山,动中有动,别具情趣。此句与敦煌词《浣溪沙》“看山恰似走来迎”,有异曲同工之妙。下句写水容。橹破滩痕散——复圆。滩痕即滩上水文。溪则有滩,滩则有纹,纹呈圆形。船夫过滩施橹,击散了圆圆的滩痕,船过处,滩痕又一一复为圆形。此句写滩痕亦趣。自其破散以观之,则滩痕为动态。自其复圆以观之,则滩痕呈静态。静态写水,静中有动,又具理趣。与韩淲诗“江中春水波浪肥”(《三月二十七日自抚州往南城县舟行》),同一逸趣。亲切的观察,实在体现出词人与大自然的契合。
“寻浊酒,试吟篇。”舟中,词人要来家常之酒,乘兴吟起诗篇。“避人鸥鹭更翩翩。”江上,鸥鹭翩翩飞翔,亦无拘无束。此三句,写出人自得其乐,鸟亦自得其乐,真有物我两忘之古意。“五更犹作钱塘梦,睡觉方知过眼前。”结笔二句,一气贯注。五更舟中,梦见到了钱塘(杭州)。一觉睡醒,才知道钱塘果然到了眼前。结笔写顺流而下舟行之速,风趣得很。梦境与现境打成一片。此二句不禁令人联想起李白《早发白帝城》:“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品味起来,又觉韩词婉而李诗豪,似乎又可见到唐诗宋词之诸多异同。读此词,趣味甚多。船到钱塘,词也戛然收尾,留下了满幅的溪行余韵。

赏析二

此词题“兰溪舟中”。兰溪今称兰江 ,是钱塘江上游一段干流之名。再往下 ,依次称桐江、富春江、钱塘江,流经杭州入海。这条江流山水清绝,自古名闻遐迩。这是首山水词。朗诵这首词,不知不觉中将人带入了空江烟雨境界 。朦胧的江面,朦胧的烟雨,还有朦胧的山色。词人之心,融合于大自然之中。读者之心,又何必不是这样呢?山水在词中,全然不是羁旅引役的背景,而是自具自足的境界。视野不妨再放开些。词人境界,从传统的深院绣阕 ,歌舞楼榭,推向美好的大自然 ,便焕发出人与自然融合的神理。山水词不多有。这确确实实是韩淲词的独到之处。
“雨湿西风水面烟 。”开篇便引人入于胜境。细雨湿秋风,溪面一片烟。好一幅泼墨空江烟雨图。“一巾华发上溪船。”次句写出自己登舟情景。一巾华发,可知词人此时已届老年。证以戴复古诗句“雅志不同俗,休官二十年” ,又可知词人此时已过隐居生活,其襟抱洒然尘外,对大自然之体会,自格外亲切。上溪船三字,下得兴致盎然。于是,读者仿佛也随了词人登舟溪行 。“帆迎山色来还去,橹破滩痕散复圆。”此一联,极写乘舟风行水上饱看山色水容的美感逸趣。上句写山色。帆迎,船迎往前去,是动态。山色来——还去,山一一迎面而来,又一一掉臂而去,又是动态。动态写山,动中有动,别具情趣。此句与敦煌词《浣溪沙》“看山恰似走来迎”,有异曲同工之妙。下句写水容。橹破滩痕散——复圆。滩痕即滩上水文。溪则有滩,滩则有纹,纹呈圆形。船夫过滩施橹,击散了圆圆的滩痕,船过处,滩痕又一一复为圆形。此句写滩痕亦趣。自其破散以观之,则滩痕为动态。自其复圆以观之,则滩痕呈静态。静态写水,静中有动,又具理趣。与韩淲诗“江中春水波浪肥”(《三月二十七日自抚州往南城县舟行》),同一逸趣 。亲切的观察,实在体现出词人与大自然的契合。
“寻浊酒,试吟篇。”舟中,词人要来家常之酒,乘兴吟起诗篇。“避人鸥鹭更翩翩。”江上,鸥鹭翩翩飞翔,亦无拘无束。此三句,写出人自得其乐,鸟亦自得其乐,真有物我两忘之古意。“五更犹作钱塘梦,睡觉方知过眼前。”结笔二句,一气贯注。五更舟中,梦见到了钱塘(杭州)。一觉睡醒 ,才知道钱塘果然到了眼前。结笔写顺流而下舟行之速,风趣得很。梦境与现境打成一片。此二句不禁令人联想起李白《早发白帝城》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品味起来,又觉韩词婉而李诗豪,似乎又可见到唐诗宋词之诸多异同。读此词,趣味甚多。船到钱塘,词也戛然收尾,留下了满幅的溪行余韵。

《鹧鸪天·兰溪舟中》作者韩淲简介

韩淲(1159—1224)南宋诗人。字仲止,一作子仲,号涧泉,韩元吉之子。祖籍开封,南渡后隶籍信州上饶(今属江西)。从仕后不久即归,有诗名,著有《涧泉集》。

韩淲的其它作品

○ 柳梢青·玉水明沙

○ 浣溪沙·试香罗

○ 减字木兰花·昌甫以嵇叔夜语作曲,戏用杜子美诗和韵

○ 少年游·玉腊梅枝

○ 韩淲更多作品

古诗词大全 舟中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舟中

[作者] 杜甫   [朝代] 唐代

风餐江柳下,雨卧驿楼边。
结缆排鱼网,连樯并米船。
今朝云细薄,昨夜月清圆。
飘泊南庭老,只应学水仙。

《舟中》作者杜甫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唐朝河南府巩县(河南郑州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集为《杜工部集》,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杜甫的其它作品

○ 春望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春夜喜雨

○ 绝句

○ 望岳

○ 杜甫更多作品

相关参考

古诗词大全 鹧鸪天·三山道中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鹧鸪天·三山道中[作者]辛弃疾 [朝代]宋代抛却山中诗酒窠。却来官府听笙歌。闲愁做弄天来大,白发栽埋日许多。新剑戟,旧风波。天生予懒奈予何。此身已觉浑无事,却教儿童莫恁么。《鹧鸪天·三山道中

古诗词大全 鹧鸪天·三山道中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鹧鸪天·三山道中[作者]辛弃疾 [朝代]宋代抛却山中诗酒窠。却来官府听笙歌。闲愁做弄天来大,白发栽埋日许多。新剑戟,旧风波。天生予懒奈予何。此身已觉浑无事,却教儿童莫恁么。《鹧鸪天·三山道中

古诗词大全 鹧鸪天·鹅湖寺道中原文_翻译及赏析

一榻清风殿影凉,涓涓流水响回廊。千章云木钩辀叫,十里溪风䅉香。冲急雨,趁斜阳,山园细路转微茫。倦途却被行人笑:只为林泉有底忙!——宋代·辛弃疾《鹧鸪天·鹅湖寺道中》鹧鸪天·鹅湖寺道中一榻清风殿影凉,

古诗词大全 鹧鸪天·鹅湖寺道中原文_翻译及赏析

一榻清风殿影凉,涓涓流水响回廊。千章云木钩辀叫,十里溪风䅉香。冲急雨,趁斜阳,山园细路转微茫。倦途却被行人笑:只为林泉有底忙!——宋代·辛弃疾《鹧鸪天·鹅湖寺道中》鹧鸪天·鹅湖寺道中一榻清风殿影凉,

古诗词大全 东塘舟中原文_翻译及赏析

安识东塘路,言寻槜李船。鱼盐千古地,吴越一家天。梦觉何为者,行藏不偶然。半溪疏竹影,相送海云边。——宋代·黄文雷《东塘舟中》东塘舟中安识东塘路,言寻槜李船。鱼盐千古地,吴越一家天。梦觉何为者,行藏不偶

古诗词大全 东塘舟中原文_翻译及赏析

安识东塘路,言寻槜李船。鱼盐千古地,吴越一家天。梦觉何为者,行藏不偶然。半溪疏竹影,相送海云边。——宋代·黄文雷《东塘舟中》东塘舟中安识东塘路,言寻槜李船。鱼盐千古地,吴越一家天。梦觉何为者,行藏不偶

古诗词大全 舟中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舟中[作者]杜甫 [朝代]唐代风餐江柳下,雨卧驿楼边。结缆排鱼网,连樯并米船。今朝云细薄,昨夜月清圆。飘泊南庭老,只应学水仙。《舟中》作者杜甫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

古诗词大全 舟中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舟中[作者]杜甫 [朝代]唐代风餐江柳下,雨卧驿楼边。结缆排鱼网,连樯并米船。今朝云细薄,昨夜月清圆。飘泊南庭老,只应学水仙。《舟中》作者杜甫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

古诗词大全 雨卧舟中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雨卧舟中[作者]邓深 [朝代]宋不许反头逢底下,仅容舒膝簟中间。听风听雨听滩浪,才得晴时出看山。

古诗词大全 雨卧舟中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雨卧舟中[作者]邓深 [朝代]宋不许反头逢底下,仅容舒膝簟中间。听风听雨听滩浪,才得晴时出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