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 古代文人雅士为何对赏梅花独有一番偏爱

Posted 梅花

篇首语: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传统文化 古代文人雅士为何对赏梅花独有一番偏爱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王安石《梅 》

梅花在中国有3000余年栽培历史,是极具观赏性和文化象征的植物。1929年,梅花曾被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确定为国花。自1980年代开始,一直有人积极推动定梅花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花,还有许多地区把梅花定为市花、县花。

梅花在寒冬依然不屈地绽放,象征我们民族不屈不饶、顽强奋斗、不畏艰难的可贵品质。都在它身上得到很好地体现。我们古代就有诗人咏诗歌颂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梅花也被认为是最有气节的花种。另外梅花虽然生长环境恶劣,但是依然快乐的绽放,表达了一种迎接希望的乐观的性格。

在山中,搭起帐篷,三面为实一面为虚,帐中设炭火,即可取暖又可温酒。在园内,设纸屏数扇,覆以平顶,四面设窗,尽可开闭。这么精细而又隆重的准备意欲何为?竟然是为了观赏梅花!在山中帐篷里,一边饮酒,一边赏梅;在园中纸屏里,将窗随花所开,尽情赏花。这是明代李渔在《闲情偶寄》描绘的明人早春赏梅的情景,爱梅如此投入,赏梅如此优雅,怎不叫今人惊羡?!

梅,在中国文人雅士的观赏花木中具有极高的地位。它与兰、竹、菊并称“花中四君子”,与松、竹并举为“岁寒三友”。在古人咏唱的梅中,大略有三种:杨梅、腊梅和梅,但严格地讲,岁寒三友指的是梅。古人对梅的认识,在《诗经》里已有许多表现。汉代时,汉武帝的上林苑已栽植有多种梅树。宋代时,街市上卖梅花,以梅插瓶养梅已是十分普遍。李渔讲:“若以次序定尊卑,则梅当王于花”,“以梅冠群芳,料舆情必协”,是有道理的。南宋《群芳备祖》、明代《群芳谱》、清康熙钦定《广群芳谱》,均推梅花为群花之首,民国时期的南京政府,曾定梅花为国花,在1987年上海举办的全国性传统名花评选中,梅花亦名列榜首。可见,梅花不仅为古代文人雅士最爱,也受到了古今人们的一致追慕。

相关参考

文史百科 古代中国为何要称皇帝为“万岁”

  中国人都知道,以前的皇帝都有一个称呼,那就是“万岁”,不过最早的“万岁”倒不是皇帝独有的。它的演变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战国以前,传世文献中

文章大全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生命只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鲜花和掌声,也有荆棘和泪水。这个过程,是无数的问题,又是无数的答案。每个人都在生活实践中书写自己的人生。无论是工人、农民、还是干部、领导尽管职业不同、岗位不同,但所从

文史百科 不经一番寒彻骨,那得梅花扑鼻香

【原文】青天白日的节义,自暗室漏屋中培来;旋乾转坤的经纶,自临深履薄处缲出。【译文】光明磊落的情操,是在最艰苦卓绝的环境中培养出来的,具备经天纬地的能力,是从生死边缘磨练出来的。【心得】犹如王国维所说

文章大全 赞美梅花的句子

1、中国人偏爱梅花,是因为红梅于中国人有相同的精神。有着“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的精神。那血色的梅花,开得那样娇艳。它敢与风雪争斗,感与风雨撕杀。她是春姑娘的使者,不怕冬姑娘的胁迫,傲然于天地间,飘

传统文化 中国古代名妓苏小小为何能够名垂青史

  在古代,文人与青楼女子是一种公开化的狎妓文化,其中不乏爱情点缀,但真正的青楼文化仍然是色情服务。从这一点来看,供给与需求各方并没有高雅与庸俗之分。苏小小作为古代色情行业代表,体现了那一时期的文化特

传统文化 中国古代名妓苏小小为何能够名垂青史

  在古代,文人与青楼女子是一种公开化的狎妓文化,其中不乏爱情点缀,但真正的青楼文化仍然是色情服务。从这一点来看,供给与需求各方并没有高雅与庸俗之分。苏小小作为古代色情行业代表,体现了那一时期的文化特

传统文化 中国古代名妓苏小小为何能够名垂青史

  在古代,文人与青楼女子是一种公开化的狎妓文化,其中不乏爱情点缀,但真正的青楼文化仍然是色情服务。从这一点来看,供给与需求各方并没有高雅与庸俗之分。苏小小作为古代色情行业代表,体现了那一时期的文化特

文史百科 明清文人为何称李清照不曾再婚

明清文人为何称李清照不曾再婚?李清照结过几次婚  一提起李清照,几乎无人不晓,因为她是一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旷世才女。她的第一次婚姻也是众所周知的,她与丈夫赵明诚一起度过了二十八年的幸福生活。尽管清

文史百科 古代诗人,纳个凉也这么诗意

三伏时节,天气变得闷热,土地也很潮湿,大地犹如一个巨大的蒸笼,是为“二候土润溽暑”。现代人有电扇有空调,那古代的人们是怎样纳凉呢?所谓境由心造,古代文人笔下的纳凉想必会另有一番情趣。撷取几首,也为这个

传统文化 岁寒三友留墨香

岁寒三友留墨香  松竹梅是文人雅士崇尚、追求高尚人格的化身,松竹梅不但是古今画家喜欢画作的题材,也是历代诗人托物咏志的歌颂对象,被尊称为:“岁寒三友”。  刻铜墨盒是晚清至民国间文人墨客实用的文房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