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轉載]藏密問答錄-(3)傳法者的資格限定

Posted 佛教

篇首语:存储阳光,必有远芳;心中有暖,又何惧人生荒凉。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佛教 [轉載]藏密問答錄-(3)傳法者的資格限定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問(3):近年來,在社會和教界都出現了西藏熱。也有很多藏地的活佛和上師來到 漢地傳法,並在漢地擁有相當一部分的信仰者。通常,這些活佛和上師會信們灌頂並 傳法,我想知道的是,在藏傳佛教中,傳法者是否有資格的限定?   答:近幾年來,有越來越多的藏族僧侶進入漢地弘法利生,這之中當然不乏一些渾水 摸魚之輩以撈取名聞利養動機目的,但也有一些真正的高僧大德鑒於某些地方佛法衰微 的狀況而毅然決然踏上中原大地,以種種善巧方便當地民普降妙法甘霖。就我瞭解到 的部分情況來看,許多漢族四弟子,特別是分別念相對增盛的知識份子,他們自覺藏傳 佛教最吸引他們的地方就在於藏傳佛教擁有一整套完整、嚴密、次第相銜的聞思修體系, 而這種清淨傳承在如今的大多數地方都已幾近絕。別的不說,單以五部大論而言,別的 地方有哪一家寺廟或佛學院能成年累月地幾百、數千甚至上萬的修行人一遍遍地傳講 呢?而在藏地,幾乎每一個稍具規模的正規寺院、佛學院都會如是展開佛法的教育傳統。 像《釋量論》、《現觀莊嚴論》之類的大論在藏地四大教派所屬的各大寺廟中,一直被按 照各自的清淨傳承未曾間斷地講授著。如此嚴謹而正規的聞思系統,當然會讓很多志求無 上道的人們欣喜若狂,因他們在當地的寺廟中根本就找不到這種具傳承加持力的法脈。如 此一來,走出藏區的這些真正的佈道者們受到廣大內地信的熱烈歡迎也就不足奇了, 正法的力量就在這。   具足清淨戒律、清淨發心、甚深智慧的藏地活佛、上師,當其在以弘法度人之心漢 地弟子灌頂傳法之時,若弟子也本著不求名、不求財、不希求暫時人天福報等心行聞法並 接受灌頂,且以大乘菩提心攝受自己的聞法、受灌頂等行,則這樣的傳法、聽法所具之 功德實乃不可思議。   還有一些上師來到漢地後,由於語言隔閡而無法與漢地弟子深入交流,此時他們往往 都會組織起大規模的放生活動,或者就將淺近的放生功德講解給弟子。這樣做的直接結果 就是,大量的即將被推上斷頭臺的牲畜以此而得以保全了性命;那些參與放生的人們也因 之而在自己的心相續中播下了慈悲與解脫的種子。功德善舉不會因了語言的障礙就被擱 置,大德們也都有自己不可思議的攝受弟子之方便。而對一些與佛無二無別的藏地大成就 者而言,他們即便不傳法也不灌頂,僅僅每天接見弟子、弟子摩頂,也絕對會賜予與他 們結緣者種種世出世間利益。甯瑪巴一代宗師無垢光尊者就曾說過:"具德上師即法王, 住于何處等諸佛,令凡見聞念觸者,悉皆摧毀諸輪回,事業廣大任無量,諸所依如大 地。"   若就一般狀況而言,藏傳佛教對傳法灌頂者的資格當然有嚴格限定。如果上師所傳者 聲聞乘法要,那按《戒律三百論》的要求,傳法者應具足:戒律清淨、智慧廣大、出 離心真實無等項要求;若所傳大乘法要,則據《經觀莊嚴論》的要求,傳法者應做到 身口意調柔、精通大乘教義、具足菩提心、證悟諸法實相、擁有善巧無礙的語言辯才等多 種大乘法師所應具備之條件;若要弟子傳密法,則絕不能僅僅會念個藏文灌頂儀軌就了 事,它對傳法者的要求更嚴格。大阿闍黎布瑪莫紮於其所著的《幻化網如鏡疏》中雲:" 上師即圓滿獲得內外壇城之灌頂,戒律誓言清淨,精通續部各自之意,念修儀軌(息增懷 誅)諸事業等義皆運用自如,因證悟見解而不愚昧,已獲修行之體驗,各種行與實證相 聯;以大悲心引導所化生,具足此八種法相。"大持明者革瑪燃匝尊者又補充了一條:" 在此八種法相基礎上,尚需具足無垢傳承與加持之繚繞雲霧,共九種法相。"   故每一個欲傳法灌頂者都應以此標準衡量衡量自己是否夠格。   上師具足了這些條件並不意味著灌頂傳法馬上就可以開始了,上師此時還應再觀察弟 子是否是聞法及接受灌頂之根器。只有當弟子的發心、戒行等行全部符合密法的相關要 求時,上師才可攝受弟子,反之也一樣。如果師父與徒弟都是了名利或別種不清淨之目 的而從事有關佛法的種種活動,這樣的所謂佛事活動又能有多大實際利益?特別是上師, 一旦背離了釋迦牟尼佛所規定的上師威儀與行持規範,則這樣的上師絕對不值得依止。   無垢光尊者又說:"如是惡知識破別解脫戒及誓言,無有悲心,孤陋寡聞,懶惰懈 怠,貢高我慢,暴躁易怒,五毒粗重,貪求現世之眷屬資具、名聞利養,雖居靜處卻降下 憒鬧煩惱之雨,棄離後世,誹謗其他正法與補特伽羅,雖然口中傳講正法,也自以是智 慧,實際上未調伏自心,言行不一。此等上師即是所謂的旁生種姓之上師。如不淨物般的 惡知識雖然聚集多如蛆般的眷屬,也只能將欲求解脫的具信者引入惡趣,所以應當棄離 之。"這種應被棄的人物,如果還沐猴而冠,到處傳法灌頂,則他實在已是佛法的怨 敵、敗類。《佛藏經》中也說道:"世間之敵僅僅掠奪生命,只是令人捨棄身體而已,不 能令墮惡趣。而入邪道之愚癡者將求善義者引入地獄中千劫受苦。何以故?因其行持有相 之法,宣說顛倒之法故。如若宣說令入邪道之法,則較斷一切生之命之罪過還重。"   我本人歷來都認,不惟密宗上師應具備佛陀在諸大經典中所宣示的人上師者所應 具足之標準,顯宗法師也應具足相應條件,因有些要求原本就顯密所共有。不論藏漢僧 人,假若是自己單獨修持,則選擇一門直下深入進去應無有任何不妥之處,這種心無旁騖 似的專一精進本來就佛陀所讚揚。但如果要攝受弟子的話,那這個上師最好還是能夠通 達三藏十二部之大概與精萃。因弟子的分別念、根基千差萬別,不懂得三藏精華,又如何 替他們抉擇分別?從實相而言,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無一法不是佛法,正所謂萬法歸 一;但若以顯現言之,佛陀自己尚且開示了八萬四千法門,我們又豈可以一法去代替其餘 萬法。所以諸位欲傳法之上師,務必先自行充實起自己的聞思底蘊,若自己都是一瓶子不 滿、半瓶子當的角色,那又如何將一個個向你求法的法器灌滿呢?   在某些地區,有大量的法師往往是人在哪一個宗派,其所專精者也就常常僅限於自己 所屬宗派最經常口耳相傳之幾部經論,一提到別的宗派的論典,或某些所有宗派都必須掌 握的經論內容時,他們就常常一問搖頭三不知。有些法師屬於華嚴宗,他便只講、唯讀、 只讚歎、只勸人讀誦《華嚴經》:而一些淨土宗的法師又把淨土三經捧唯一至上寶典, 似乎你讀了《藥師經》、《地藏經》等經論對你往生淨土絲毫利益也沒有似的;學天臺宗 的、禪宗的也大抵如是。這確確實實是對佛法的一種誤解,當八萬四千法門最後只剩下一 種法門時,"法門無量誓願學"的大願又從何而得以體現呢?   從這一點來說,藏傳佛教的確具有不共的優勢、特色,藏地從古到今的法脈流傳中, 一直強調要把專與博很好地統一起來。就常規而言,幾乎每一個藏族喇嘛都必須在經論之 海搏擊上幾十年甚至一生。而藏地的高僧大德一般也不會站出來指責道:"除了修學我 們自宗的經論與竅訣外,別種宗派的論著一律不許涉獵。因這種不專一的養育僧才之方式 不利於弘揚佛法、不利於僧人們的修行、更不利於自身的往生。"其實別說往生了,藏地 的某些寺院,歷史上的虹身成就者就有十萬之。至於像全知麥彭仁波切、全知無垢光尊 者、宗喀巴大師這樣的偉大上師,他們更不是僅僅只將某些法門熟掌握,凡是看過這幾 位尊者文集之人,無不從內心驚歎道:他們已將所有宗派、各大法門、三藏十二部等一切 經續教義、實修竅訣全部融會貫通在一起。而在藏傳佛教的千千萬萬個上師中間,精通顯 密教義的還大有人在,因對一個密宗上師來說,不把基本的顯宗法要掌握於心,他就沒有 資格走進密法之門。我這樣說絕非出自狹隘的民族自尊心硬要自己臉上貼金,只要你是 一個尊重事實的人,那就不得不接受這種有目共睹的事實真相。   針對目前環境下的傳法大氣候、受根基而言,我個人認一個密宗上師(顯宗的法 師也一樣)除了需要精通各種佛學流派、種種法門教義以外,了更好地推進弘法利生事 業的開展,他對世人以分別念基礎創造而出的自然、人文等學科也應有所瞭解。否則的 話,當他在面對一個個邪見如山、分別念異常增盛的現代某些"佛教學者"時,很有可能把 握不住他們絢麗、繁瑣、專業化辭彙掩飾下的空虛、貧乏、參差不齊的各種陋見、偏見、 成見。對一些最新的高科技研究領域,諸如克隆、基因、宇宙成因等的進展、爭論,作 佛教徒,我們理應亮出自己的觀點。如果佛法解答不了這些所謂新出現的問題,如果佛法 要受一定的時空局限,那它又何以配稱超越一切存在的最究竟智慧呢?佛法早已對人生、 宇宙做出了清晰明瞭的判斷,當然也就包括了對現代科技的闡述。我們要做的只是兩套語 言體系的翻譯問題,將佛法的解釋換成世人容易明瞭的字詞以及語法,而這當然就需要我 們對現代科技、人文學科的方方面面有所瞭解。   不過這一切的前提條件是,我們首先應對佛法有一個全面、正確的瞭解,並已生起了 不退的信心。要不然大概在與世間學科相接觸的過程中,不是我們成功地駕馭住它們,而 是它們倒徹底征服了我們,畢竟對一個佛法的初學者而言,在他尚未掌握有佛法堅不可摧 的邏輯論證武器,以及實證境界還相對低劣的情況下,世間學藝很有可能再度鼓蕩起他剛 剛被壓服下的貪欲、妄念、分別心,以及種種染汙意識。如果發生這樣的情況,那就未免 有些本末倒置、得不償失了。    綜上所述,對一個欲開始廣泛傳法的上師來說,他應該具備如下一些基本條件:清淨 的發心與戒律,廣博的佛學經論基礎與不退的正見,高深的修證境界與調服弟子的善巧方 便,再加隨機應變、與時共進的接納態度,凡此種種才可以在世人面前樹立起如理如法灌 頂傳法的上師典範。

相关参考

佛教 [轉載]藏密問答錄-(17)藏傳佛教的教育制度

問(17):我長期從事佛教教育和通俗弘法,對佛教教育非常關心。據我所知,藏傳佛教有一套非常完整的教育制度,藏傳佛教造就了許多出類拔萃的僧才。堪布長期主持五明佛學院的教學,對佛教教育一定很有經驗。我想瞭

佛教 [轉載]藏密問答錄-(5)上師應�弟子傳何法

問(5):我認識一位元信徒,她曾經接觸了一些不同的上師,有的上師說她可以修這個法,有的上師又說她不能修這個法,結果使她感到無所適從。那,在藏傳佛教中,什人可以修什樣的法,是否有具體的標準?  答:我們

佛教 [轉載]藏密問答錄-(16)藏傳佛教培育信心道念的特殊方便

問(16):漢傳佛教自清末民初以來,從傳統叢林教育轉向學院教育,教界培養了許多人才。但學院教育也存在明顯的問題,比如過分提倡學術研究,明顯出現了信心道念的淡化,甚至出離心與菩提心也被世俗的名利心取而代

佛教 [轉載]藏密問答錄-(1)關於食素問題

有關藏傳佛教的一些疑問,請堪布回答。  問(1):在小乘佛教中,由於乞食的關係,允許吃三淨肉。但《梵網經》、《楞嚴經》、《涅槃經》等大乘經典,都明確禁止吃生肉,認吃肉是斷大慈悲種。漢傳佛教依大乘經典而

佛教 [轉載]藏密問答錄-(10)藏密--不容置疑的純正佛法

問(10):在漢地,對藏傳佛教持有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學術界對藏傳佛教,尤其是密宗部分,基本持否定態度,以那是不純正的佛教。如印順法師和聖嚴法師的著作中,都有關於這方面的內容。而普通民基於對西藏這塊神

佛教 [轉載]藏密問答錄-(15)唯識見與中觀見

問(15):漢傳佛教的天臺、華嚴等宗派,都是以般若中觀的性空見作大乘佛教的基礎思想,而以《涅槃經》中所說的一切生皆有佛性,皆能成佛的思想作大乘佛教的圓滿教法。可是在藏傳佛教中,似乎是以中觀般若見最高正

佛教 [轉載]藏密問答錄-(13)佛教現代化的真實內涵

問(13):佛教千百年來的弘揚,始終遵循著契理契機的原則。如今,整個社會都已進入現代化的進程,現代的生活方式已代替了以往傳統的生活方式。在漢傳佛教地區,已基本採用現代化的弘法方式,比如通過電視、電臺、

佛教 [轉載]藏密問答錄-(12)藏地寺院的實際景觀

問(12):去年,我在西藏參訪了藏傳佛教的幾大寺院。就我所看到的情況,這些寺院也深受經濟浪潮的影響。每個寺院都在賣門票,僧人則忙於應酬遊客,和漢地的很多寺院非常相似。使得整個佛教的發展和社會一樣,也進

佛教 [轉載]藏密問答錄-(9)關於密咒

問(9):咒語在印度婆羅門教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婆羅門教的"阿達摩吠陀"中,它作人和神溝通的一種方式,主要功用是祈福和詛咒,以此達到願望的滿足。但在早期佛教的阿含經典中,對咒語基本是持否定態度。直到大

佛教 [轉載]藏密問答錄-(19)修學藏密應以顯宗�基礎

問(19):藏傳之密宗的修行,要以顯教基礎。我想知道的是,顯教的修學與密宗是什關係?密宗與顯教有什不同?  答:藏密的修學的確是建立在顯宗的基礎上,但所謂的密教要以顯宗基礎並不意味著一定要把顯宗全部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