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稳定粗粒土底基层开裂怎么处置(兴隆xx路等8个建设项目-兴隆xx路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

Posted

篇首语:人生在勤,不索何获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水泥稳定粗粒土底基层开裂怎么处置(兴隆xx路等8个建设项目-兴隆xx路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水泥稳定粗粒土底基层开裂怎么处置(兴隆xx路等8个建设项目-兴隆xx路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

兴隆xx路等8个建设项目-兴隆xx路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中国建筑xx局(集团)有限公司 兴隆xx路等8个建设项目部

二〇一六年六月


目 录

一、道路工程

1.1 路基施工质量通病

1.1.1 现象

1.1.2 原因分析

1.1.3 预防措施

1.2 路基过湿或有“弹簧”现象,不加处理或处理不到位

1.2.1 现象

1.2.2 原因分析

1.2.3 预防措施

1.3 基层施工质量通病

1.3.1 强度偏差

1.3.2 表面松散起皮

1.3.3 混合料碾压不密实

1.3.4 干(温)缩裂缝

1.4 沥青砼面层

1.4.1 横向裂缝

1.4.2 纵向裂缝

1.4.3 车辙

1.4.4 壅包

1.4.5 路面沥青砼松散掉渣

1.4.6 路面接茬不平、松散、有轮迹

1.5 检查井与路面衔接不平顺

1.5.1 现象

1.5.2 原因分析

1.5.3 预防措施

1.6 附属工程

1.6.1 边石线形不顺、破损

1.6.2 人行道土基不夯实,水泥砼基层不密实、不平整,人行道渗水性不良 1.6.3 路面砖

1.6.4 路面砖与边石衔接不平顺,缝隙过宽

1.6.5 路面砖与检查井、路灯底座或其它突出物周边不圆顺、不平顺

1.6.6 无障碍通道

二、桥梁工程

2.1 桩基工程质量通病

2.1.1 坍孔

2.1.2 缩孔

2.1.3 钢筋平面位置与设计要求不符

2.1.4 钢筋笼上浮

2.1.5 断桩

2.2 预制梁、板工程质量通病

2.2.1 现象

2.2.2 原因分析

2.2.3 预防措施

2.3 其他方面

2.3.1 预应力孔道压浆

2.3.2 桥面伸缩缝处理不良

2.3.3 桥面铺装

2.3.4 防撞墙预埋件

2.3.5 防撞墙线型不直顺、不平整

三、市政管道工程质量通病

3.1 管道渗漏水,闭水试验不合格

3.1.1 现象

3.1.2 原因分析

3.1.3 预防措施

3.2 检查井

3.2.1 现象

3.2.2 原因分析

3.2.3 预防措施

3.3 回填土及顶管处沉陷

3.3.1 现象

3.3.2 原因分析

3.3.3 预防措施

四、钢筋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

4.1 混凝土表面蜂窝

4.1.1 现象

4.1.2 原因

4.1.3 防治措施

4.2 混凝土表面麻面

4.2.1 现象

4.2.2 原因

4.2.3 防治措施

4.3 孔洞

4.3.1 现象

4.3.2 原因

4.3.3 防治措施

4.4 露筋

4.4.1 现象

4.4.2 原因

4.4.3 防治措施

4.5 缝隙、夹层

4.5.1 现象

4.5.2 原因

4.5.3 防治措施

4.6 缺棱掉角

4.6.1 现象

4.6.2 原因

4.6.3 防治措施

4.7 表面不平整

4.7.1 现象

4.7.2 原因

4.7.3 防治措施

4.8 强度不够,均质性差

4.8.1 现象

4.8.2 原因

4.8.3 防治措施

4.9 砼结构构建轴线偏移

4.9.1 现象

4.9.2 防治措施


一、道路工程

1.1 路基施工质量通病

1.1.1 现象

①、路基未经压实即进行上部结构施工。②、路基尚未完全化冻即进行施工,留下质量隐患。③、压实度控制不严格,纵、横断面高程及平整度超过相关要求。

1.1.2 原因分析

①、施工单位对路基的重要作用及密实度达不到要求的危害性认识不足,未严格按技术规程施工。②、有意偷工减料,只图省工、省时、省机械。③、抢工期,不顾工程质量。

1.1.3 预防措施

①、对施工作业人员进行培训,施工时做好工序技术交底。②、科学组织施工,合理安排工期。③、要按照路基施工工序的要求,严格控制各项检测项目,避免结构层出现薄厚不均和密实度及强度不均匀的现象。

1.2 路基过湿或有“弹簧”现象,不加处理或处理不到位

1.2.1 现象

①、路基土层含水量过大,造成大面积或局部发生弹软现象。②、深处理不到位,和底基层一并碾压时,压实厚度过大,整体密实度差,强度低。

1.2.2 原因分析

①、由于地下水位高或浅层滞水渗入路基土层。②、路基土层内含有保水性强、渗透性差的粘性翻浆土。③、设计图纸只规定处理厚度20~30cm,含水量过大的路段,碾压后肯定出现“弹簧”现象,与底基层一并碾压,加大了压实厚度,虽然表面不弹软,但仅有15cm左右密实度能达到要求。④、雨季路基施工时,临时性渗水措施不完善,雨水浸泡路基。

1.2.3 预防措施

①、在道路结构设计中,增设一道排水层(防水层)或级配碎石(砂砾)。②、对含水量大的路基土应进行挖开晾晒处理。③、掺石灰或水泥降低路基土的含水量,提高其强度。④、必要时进行换土处理。⑤、土基深处理层和下基层应分别进行碾压。

1.3 基层施工质量通病

1.3.1 强度偏差

1.3.1.1 产生的主要原因

(1)水泥稳定集料级配不好。(2)水泥的矿物成分和分散度对稳定效果的影响。(3)含水量不合适,水泥不能在混合料中完全水化和水解, 发挥不了水泥对集料的稳定作用,影响强度。(4)水泥、集料和水拌合得不均匀,且未在最佳含水量下充分压实,施工碾压时间拖的过长,破坏了已结硬的水泥胶凝结构,使水泥稳定碎石强度下降,碾压完成后没能及时保湿养生。

1.3.1.2、预防措施

(1)选择级配良好的碎石和砂砾。(2)选择矿物成分和分散度对稳定效果有明显作用的优质水泥。(3)均匀拌合混合料,在最佳含水量下充分压实,以保证其强度和稳定性。

1.3.2 表面松散起皮

1.3.2.1 产生的主要原因

(1)混合料拌合不均匀,堆放时间长。(2)卸料时自然滑落,铺筑时粗颗粒集中造成填筑层松散,压不实。(3)运输过程中,急转弯、急刹车,熟料卸车不及时,使摊铺机内产生局部大碎石集中。送料刮料板有外露现象。(4)摊铺机受料斗两翼板积料多,翻动过速,易造成混合料离析。

1.3.3.2 预防措施

(1)水泥稳定混合料随拌随用,避免熟料过久堆放。 (2)运输时避免急转弯、急刹车;为防止混合料在摊铺机内产生局部大碎石集中现象,禁止送料刮料板外露。(3)加强拌合站的材料控制。一是控制原材料,对不合格的原材料重新过筛;二是上料仓的料不能出现间断现象,确保料仓内随时达到满仓;三是严格控制成品料,如发现有粗细离析、花白料等现象时,应重新拌合直到达标。(4)采用大车运输时采用蓬布覆盖,确保混合料始终处于最佳含水量状态。

1.3.3 混合料碾压不密实

1.3.3.1 主要原因

(1)石料场分筛后的粒料规格不标准,料场不同规格的粒料堆放混乱。(2)拌合站使用装载机装料时,不同粒径由于无隔墙或隔墙太低等原因造成混掺,装料过剩,外溢及流淌。(3)料场四周排水设施不健全,下雨使骨料含水量增大,细骨料被水溶解带走。(4)拌合站进料仓被大块粒料堵塞,配料机工作不正常。(5)加水设备异常,造成混合料忽稀忽稠现象,混合料未达到最佳含水量。(6)碾压机械设备组合不当,造成碾压不密实。

1.3.3.2 预防措施

(1)分筛后各种规格的骨料分开堆放,堆与堆之间设置砖砌隔墙,做好排水防洪设施,细骨料采用蓬布覆盖,以防细料流失。(2)使用自动计量拌合站,电控加水,经常检查进料斗粒料情况,使用装载机随用随添加,确保各料仓的粒料平衡。(3)严格控制混合料的含水量,现场安排试验人员随时对原材料的含水量和成品混合料的含水量进行测试,以便随时调整上水量。(4)采用重型压路机进行碾压,复压时采用20t 振动压路机,碾压可得到满意的效果。(5)混合料两侧支撑采用方木,每根方木至少固定三个点,而且两边的方木不能过早的拆除。(6)试验室派专人在现场对压实度跟踪检测,确保压实度达到规定标准值。

1.3.4 干(温)缩裂缝

1.3.4.1 裂缝的产生原因

水泥稳定基层、底基层裂缝的产生主要是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水泥固化及水分散发后使基层、底基层表面产生的细微开裂现象,然后向深部和横向扩展,最后贯通整个基层。裂缝的宽度大多数为1~3mm,严重者可达4~5mm,裂缝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基层的板块整体受力状态,而且裂缝的进一步发展会产生反射裂缝,使路面面层也相应产生裂缝或断板。(1)混合料含水量过高,水泥稳定基层、底基层干缩应变随混合料的含水量增加而增大,施工碾压时含水量愈大,结构层愈容易产生干缩裂缝,且愈严重(裂缝产生得早,缝口宽和缝的间距小)。(2)不同品种的水泥干缩性有所不同,选用合适的水泥在一定程度上能减少干缩裂缝。(3)与各种粒料的含土量有关,当粘土量增加,混合料的温缩系数随温度降低的变化幅度越来越大。温度愈低,粘土量对温缩系数影响愈大。(4)与细集料的含量有密切关系,细集料含量的多少对水泥稳定碎石料的质量影响非常大,减少细集料的含量可降低水泥稳定粒料的收缩性和提高其抗冲刷性。(5)与水稳基层碾压密实度有关系,水泥稳定基层碾压密实度的好坏不但影响水泥稳定碎石的干缩性,而且还影响水泥稳定碎石的耐冻性。(6)水泥稳定基层、底基层的养生不及时,也会加快干缩裂缝现象的出现。(7)与施工时间的选择有密切关系,施工时的温度与冬季温度之间的温差愈大,就越容易产生温缩裂缝。

1.3.4.2 预防措施

(1)充分重视原材料的选用及配合比设计。①水泥品种的选择:不同品种的水泥干缩性有所不同。普通硅酸盐水泥干缩性很小、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次之、矿渣水泥较大。因此,选用合适的水泥在一定程度上能减少干缩裂缝。②水泥剂量与级配:设计配合比时,通过水泥剂量分级和调整集料的级配,来保证基层、底基层的设计强度,降低水泥剂量。③限制收缩最重要的措施是除去集料中的粘土含量,达到规范的范围,而且愈小愈好。④细集料不能太多: 细集料<0.075mm颗粒的含量≤5%~7%, 细土的塑性指数应尽可能小( ≤4%) ,如果粒料中0.075mm 以下细粒的收缩性特别明显,则应该控制此粒料中的细料含量在2%~5%,并在水泥稳定粒料中掺加部分粉煤灰。⑤水泥的水化和结硬作用进行的比较快,容易产生收缩裂缝。有条件时可在水泥混合料中掺入粉煤灰(占集料重量的10%~20%),改善集料的级配以减少水泥用量,延缓混合料凝结,增加混合料的抗冻能力和改善混合料的形变能力,减少水泥稳定基层、底基层的温缩。⑥根据当地的材料情况确定相应的配合比:通过试验室配合比设计,保证实际使用的材料符合规定的技术要求,选择合适的原材料,确定结合料的种类和数量及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材料的级配应满足规范规定的水泥稳定混合料的集料级配范围。(2)施工时间的选择。选择合适的时间摊铺:比如在夏季高温季节到来之前施工的基层、底基层不但强度高,而且可以减少由于气温降低而产生的收缩裂缝。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合理安排基层、底基层的施工时间,工期最好选在夏季高温季节到来之前。若在夏季高温季节施工时,最好选在上午或夜间施工,并加强覆盖养生。(3)控制含水量。施工时严格按照施工配合比控制最佳含水量,避免因施工用水量控制不当而人为造成的干缩裂缝。(4)增加水稳碾压密实度。水稳碎石基层、底基层碾压密实度的好坏不但影响水泥稳定碎石的干缩性,而且还影响水泥稳定碎石的耐冻性。事实证明,压实较密的基层、底基层不易产生干缩。因此在施工中选用20t 振动压路机进行重型碾压。(5)施工中对水稳碎石基层、底基层的控制。①加强拌合摊铺质量,减少材料离析现象。②按试验路段确定的合适的延迟时间严格施工,尽可能的缩短基层、底基层集料从加水拌合到碾压终了的延迟时间,确保在水泥初凝时间内完成碾压。③保证基层的保湿养生期和养生温度。(6)及时养生。干燥收缩的破坏发生在早期,及时的采用土工布、麻袋布或薄膜覆盖进行良好的养生不但可以迅速提高基层、底基层的强度,而且可以防止因混合料内部发生水化作用和水分的过分蒸发而引起的表面干缩裂缝现象。在条件允许时,及时铺筑沥青面层是减少干缩裂缝的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7)在混合料中加入膨胀剂。混合料中加入膨胀剂可以减少水泥稳定基层的干缩裂缝,同样在水泥稳定粒料中使用减水剂,减少混合料的含水量,也可以达到减少干缩裂缝的目的。(8)添加粉煤灰。在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中添加粉煤灰(占集料重量的10 %~20%) ,可以延缓混合料凝结,增加混合料的抗冻能力和改善混合料的形变性能。1.4 沥青砼面层

1.4.1 横向裂缝

1.4.1.1 现象

裂缝与路中心线基本垂直,缝宽不一,缝长呈贯穿整个路幅或部分路幅现象。

1.4.1.2 原因分析

①施工缝未处理好,接缝不紧密,结合不良。②沥青未达到适合本地区气候条件和使用要求的质量标准,沥青面层温度收缩或温度疲劳应力大于沥青混合料的抗拉强度。③桥梁或地道箱涵两侧填土沉降。④半刚性基层收缩裂缝反射至面层。⑤施工程序不规范,地下管线设在三灰碎石基层,导致半刚性基层不连续,即便使用水泥砼加固,但线性膨胀不一致。⑥温度应力作用。

1.4.1.3 预防措施

①合理组织施工,摊铺作业连续进行,减少冷接缝。②充分压实横向接缝。碾压时,压路机在已压实的横幅上,钢轮伸入新铺层15cm,每压一遍向新铺层移动15~20cm,直到压路机全部在新铺层上,再改为纵向碾压。③设计者应根据《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要求,按本地的气候条件,合理确定沥青类型。④桥涵或地道箱涵两侧填土应分层充分压实,软土地基应进行加固处理。⑤对基层要加强养护,避免在上基层进行各种管线的埋设。⑥对已出现的裂缝应及时进行灌注封缝处理,防止雨水由裂缝渗透至路面结构层。

1.4.2 纵向裂缝

1.4.2.1 现象

裂缝走向基本与行车方向平行,裂缝长度和宽度不一。

1.4.2.2 原因分析

①前后摊铺幅相接处的冷接缝未按规范要求认真处理,结合不紧密而脱开。②纵向沟槽回填土压实质量差,发生沉陷。③拓宽路段的新老路面交界处沉降不一。

1.4.2.3 预防措施

①施工组织时应做好机械的准备工作,分幅摊铺时,前后幅应紧凑,确保热接缝。②沟槽回填土应分层填筑、压实(若采用撼砂回填,应采用中、粗砂,且应使用振捣棒撼实),密实度必须达到要求。③拓宽路段的基层厚度和材料与老路一致,厚度略厚;路基、基层等应密实、稳定,铺筑沥青混凝土面层前,老路两侧壁应涂刷粘层沥青;沥青混凝土面层应充分压实。

1.4.3 车辙

1.4.3.1 现象

路面在车辆荷载的作用下,轮迹处下陷,轮迹两侧伴有隆起,形成纵向带状凹槽。尤其是在路口刹车频率较高的路段较易出现。

1.4.3.2 原因分析

①沥青混合料热稳定性不良,矿料级配不好,细集料偏多,集料未形成嵌锁结构。沥青用量偏高,沥青针入度偏大或质量不好。②沥青混合料面层施工时未充分压实,在车辆反复荷载作用下,轮迹处被进一步压密而出现下陷。③基层或下基层、路基软弱,在行车荷载作用下,继续压密或产生剪切破坏。

1.4.3.3 预防措施

①粗集料应有较多的破碎裂面(应选用反击破碎石),沥青砼中的粗集料应形成良好的骨架作用,细集料充分填充空隙,沥青混合料稳定度及流值等技术指标必须满足规范要求。②城市主、次干路应进行车辙检测,普通沥青砼路面动稳定度不小于800次/mm,改性沥青砼路面动稳定度不小于2400次/mm。③设计者应根据本地施工时气候条件确定合适标号的沥青。④施工时,必须按照技术规程的规定进行碾压。各结构层的压实度应符合设计或规范要求。⑤随机抽检进入现场的沥青混合料。

1.4.4 壅包

1.4.4.1 现象

沿行车方向或横向出现局部隆起。壅包较易发生在车辆经常启动、制动的地方,如车站、交叉路口等。

1.4.4.2 原因分析

①沥青混合料的沥青用量偏高、细料偏多,或在底层洒布的粘层油量过大。在夏季气温较高时,热稳定性不好,不足以抵抗行车引起的水平力。②面层摊铺时,底层未清扫或未喷洒透层油和粘层油,致使路面上下层粘结不好。沥青混合料摊铺不匀,局部细料集中。③基层或下面层未经充分压实,强度不足,发生变形位移。④陡坡或平整度较差路段,面层沥青混合料容易在行车作用下向低处积聚而形成壅包。

1.4.4.3 预防措施

①在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时,要控制细集料的用量,细集料不可偏多,沥青用量不可过多。②在摊铺沥青混合料面层前,下层表面应清扫干净,均匀洒布透层油和粘层油,确保上下层粘结牢固。③各基层要充分压实,确保密实度、强度和平整度。④在主干道红绿灯交叉口处考虑选用路面砖等新型材料,改善传统面层结构。

1.4.5 路面沥青砼松散掉渣

1.4.5.1 现象

路面施工完成后,局部未能碾压密实,呈松散状态,开放交通后,有掉渣现象,严重时出现坑洞。

1.4.5.2 原因分析

①低温季节施工,路面成型较慢或成型不好;材料运输保温不好,沥青混合料低于摊铺和碾压温度;找补过晚,找补的沥青混合料粘结不牢,在行车作用下,嵌缝料脱落,轻则掉渣,重则松散脱落。②沥青混合料炒制过火,沥青结合料失去粘结力。③沥青混合料的集料潮湿或含泥量大,使矿料与沥青粘结不牢;冒雨摊铺,沥青粘结力下降造成松散。④沥青混合料油石比偏低、细料少;人工摊铺搂平时粗料集中,表面不均匀,呈“睁眼”状。⑤在路面使用过程中,溶解性油类的泄漏、雨雪水渗入,降低了沥青的粘结性能。

1.4.5.3 预防措施

①控制好每个施工环节(材料运至工地、摊铺、碾压、终碾)的温度,并做好测温记录。②沥青混合料应做到快卸、快铺、快碾压。③加强对来料的检查工作,如发现有加温过度材料或在雨天时,应禁止摊铺。④沥青混合料生产企业应对集料等加强检测。

1.4.6 路面接茬不平、松散、有轮迹1.4.6.1 现象

①使用摊铺机或人工摊铺,两幅之间纵向接茬不平,出现高差或在接茬处出现松散掉渣现象。②两次摊铺的横向接茬不平,有跳车现象。③路面与边石或其他构筑物接茬部位有轮迹现象。

1.4.6.2 原因分析

①纵向接茬不平。一是由于两幅虚铺厚度不一致,形成高差;二是两幅之间每幅边缘油层较虚,碾压不实,出现松散、出沟等现象。②接茬部位,压路机未贴边碾压,亏油部位又未及时找补,造成边缘部位不平、松散、掉渣或留下轮迹。

1.4.6.3 预防措施

①纵横向接茬应保证使两次摊铺虚实厚度一致,碾压一遍后若发现不平或有涨油、亏油现象,应立即补充、修正,冷接茬要刨立茬、刷边油,使用电烙铁(喷灯)将接茬烫平后再压实。②边石根部和构筑物接茬部位,应采用小型压路机(夯实机)责成有经验的专人进行压(夯)实。③终碾后使用胶轮压路机。

1.5 检查井与路面衔接不平顺

1.5.1 现象

路面上的各类检查井较路面呈现高差,井周路面下沉、破损。

1.5.2 原因分析

①、各专业的井盖、井室标准不一致,井圈高度不够,加固砼的作用不大。②、施工放样不仔细,检查井标高偏高或偏低,与路面衔接不齐平。③、检查井基础下沉,其周边回填土及路面压实不足,交通开放后,井周路面逐渐下沉。④、井壁及管道接口渗水,使路基软化或淘空,加速下沉。

1.5.3 预防措施

①、设计部门(含各专业管线设计部门)应适当加大检查井井圈高度,保证砼的加固作用。对排水偏口、大圈的井壁厚度予以加大,可将井圈直接埋在偏口的井壁中,使井圈安装更加牢固。②、保证井圈周边加固板按设计标高,坚实、平稳、紧密地座在砼找平层上。加固板上要预先抹上高标号细石砼(或环氧胶泥),既保证检查井圈与其紧密结合,又能通过调整细石砼(或环氧胶泥)的厚度来控制检查井的标高。③、采用膨胀螺栓或钢筋将检查井与加固板牢固连接,抵抗车轮对检查井的冲击荷载,防止检查井在冲击荷载的作用下发生位移。④、采用小型压路机沿检查井周边进行碾压,确保检查井周围沥青砼达到设计要求的密实度。待面层砼铺设结束、小型压路机也碾压结束后,再用18t压路机在此处进行正常碾压。⑤、管线施工工期应符合设计程序,回填时必须分层夯实,保证密实,且回填材料要符合要求。⑥、各专业的检查井施工,应严格按照《检查井设计与施工标准图集》(HDBT2004-001)要求,凡是在车行道的各种检查井必须采用钢筋砼结构。其他道路的砌筑检查井必须保证砂浆强度达到设计和质量标准要求。⑦、管道接口处施工时,要确保不渗水。

1.6 附属工程

1.6.1 边石线形不顺、破损

1.6.1.1 现象

边石不直顺,转弯处不圆顺,干研缝边石破损。

1.6.1.2 原因分析

①边石线型不好。放样拉线不准,施工时又未进行调整;二边石加工时转弯半径控制不准。②干研缝边石遭轻微碰撞造成边角破损。

1.6.1.3 预防措施

①施工人员在放样时应做到准确无误。②事先在现场将转弯处边石放大样,再进行边石加工。③机动车道上禁止使用干研缝边石。

1.6.2 人行道土基不夯实,水泥砼基层不密实、不平整,人行道渗水性不良

1.6.2.1 现象

①人行道开槽后,原有土基不碾压,树坑等构筑物周边不夯实,呈松散状态。②水泥砼基层在浇注砼时,不进行平板振捣,随意摊铺,导致水泥砼基层不平整、不密实,影响路面砖的铺筑。③人行道雨水渗透能力差,雨量较大时形成积水。

1.6.2.2 原因分析

①施工人员质量意识差,重主体、轻附属,没有认识到人行道土基与基层的重要性。②人行道砼基层未考虑渗水设施。

1.6.2.3 预防措施

①加强施工人员的质量教育,提高其质量意识。②凡铺筑人行道路基层时,应采用平板夯振捣。③基层砼浇注时,应适当预留渗水孔,保证有一定的雨水渗透能力。

1.6.3 路面砖

1.6.3.1 现象

①路面砖砼不密实,强度不足,在运输过程中缺棱掉角。②路面砖饰面层强度不足、厚度不均或不够、耐磨性差,道路通行后出现麻面现象。③路面砖经过一定时间的使用,面层褪色,颜色不一。④几何尺寸误差较大。

1.6.3.2 原因分析

①路面砖生产企业使用劣质材料,以次充好。②路面养生时间不够或不注意养生。③路面砖饰面层应是1.5~2.0cm彩色砼,但有的产品只是在砼表面有一层薄薄的彩色水泥浆。④施工单位选购价格低廉或不合格的路面砖。

1.6.3.3 预防措施

①路面砖生产企业应严格按规定要求进行生产,砼配合比应准确,必须保证路面砖强度。确保1.5~2.0cm的彩色砼厚度。②施工单位采购路面砖时,应选用合格产品。③建设单位在招标文件中对路面砖的质量标准予以明确规定。

1.6.4 路面砖与边石衔接不平顺,缝隙过宽

1.6.4.1 现象

①铺砌路面砖与边石顶面出现相对高差。②路面砖与边石间缝隙过宽或宽窄不一,影响观感质量。

1.6.4.2 原因分析

①对边石顶高程和平顺度控制不好,铺砌路面砖时,只注重砖的平整度,对铺砖高程控制不准确。②边石的几何尺寸超差,顺直度较差,导致路面砖与边石间缝隙宽窄不一。

1.6.4.3 预防措施

选用合格的边石,加强对操作工人的培训,强化观感质量控制意识,对路面砖高程及边石直顺度应严格控制。

1.6.5 路面砖与检查井、路灯底座或其它突出物周边不圆顺、不平顺

1.6.5.1 现象

①铺筑路面砖时与检查井、路灯底座或其它突出物周边不圆顺,有缝隙或两者间不平顺。②路面砖与突出物衔接处用水泥砂浆抹面,表面出现收缩裂缝。

1.6.5.2 原因分析

①施工人员不使用专用切割机具。②检查井标高不准确。③砂浆抹面的作法不当,或养生不及时。

1.6.5.3 预防措施

①路灯与检查井周边宜采用专用、异型预制盖板与路面砖衔接。②检查井在铺砌路面砖前应调整好标高。③路灯、树坑嵌缝处选用塑性较好的材料嵌实,如沥青膏等。

1.6.6 无障碍通道

1.6.6.1 现象

①无障碍通行通道止步、转向标志不全或缺失。②通道没有形成连续,影响使用功能。

1.6.6.2 原因分析

施工时未按相关无障碍规范实施。

1.6.6.3 预防措施

施工时严格按相关无障碍通行规范执行。

二、桥梁工程

2.1 桩基工程质量通病

2.1.1 坍孔

2.1.1.1 现象

钻孔或成孔过程中,孔壁坍落,造成孔底积泥,孔深不足。

2.1.1.2 原因分析

①、泥浆比重不够,粘度、胶体率等不符合要求或成孔速度过快,在孔型不能形成坚实泥膜,没有随地质变化调整泥浆比重,造成孔壁不稳。②、由于掏渣或清孔未及时补充泥浆或水。③、当钻至砂砾等强透水层时,造成孔内水头高度低于孔外时,压向孔壁的水压力减小,造成坍孔。④、吊放钢筋笼时碰撞孔壁或破坏孔壁泥膜。⑤、成孔后未及时浇注砼,静置时间过长。⑥、护筒埋置时,底部和四周未用粘土填实或埋置过浅。

2.1.1.3 预防措施

①、应随时检查泥浆的各种技术指标,根据不同土层采用不同的泥浆比重,确保泥浆具有足够的稠度,保证孔内水位差,维护孔壁稳定。钢筋的吊放、接长应注意不碰撞孔壁。②、清孔时应制定专业负责排水,保证钻孔内必要的水头高度。③、钻孔应根据不同土层采取不同转速,如在砂性土或含少量卵石中钻进时,可用一档或二档转速,并控制进尺;在地下水位高的粉砂中钻进时,宜用低档转速钻进,同时应加大泥浆比重和提高孔内水位。④、尽量缩短成孔后至浇注砼的时间间隔,保证施工的连续性。⑤、放置护筒后,在护筒周围对称地夯填粘土,防止护筒变形或位移,并应夯填密实,不渗水。

2.1.2 缩孔

2.1.2.1 现象

成孔过程中或成孔后,局部孔径小于设计要求。

2.1.2.2 原因分析

①、钻头直径偏小。②、软土层受地下水位影响。③、钻进土层中有软垫层,遇水膨胀后,使孔径缩小。

2.1.2.3 预防措施

①、应经常检查钻具尺寸和成孔直径,并及时更换钻头。②、遇到软土时,采用失水率小的优质泥浆护壁。③、采用钻头上下反复扫孔,将孔径扩大至设计要求。

2.1.3 钢筋平面位置与设计要求不符2.1.3.1 现象

钢筋笼吊运中变形,安装位置不正确,钢筋笼保护层不够或一侧偏大,另一侧偏小。

2.1.3.2 原因分析

①、钢筋笼加工后,在堆放、运输、吊入时没有严格遵守技术操作规程。②、钢筋笼上垫块放置数量不足,不能有效控制钢筋笼保护层厚度。③、钢筋笼未垂直吊放入孔,而是斜插入孔内。④、桩孔本身有较大偏差。

2.1.3.3 预防措施

①、钢筋笼分段过长时,应分节制作、吊装,在孔口焊接。②、在钢筋笼主筋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一组垫块,保证足够的垫块数量。③、钢筋笼必须垂直状态时吊放入孔。④、偏差的桩孔应在吊放钢筋笼前反复扫孔纠正。

2.1.4 钢筋笼上浮

2.1.4.1 现象

浇注砼时钢筋笼上浮

2.1.4.2 原因分析

①、砼进入钢筋笼底部时,浇注速度过快。②、导管提升不及时。③、钢筋笼采取固定措施不当。

2.1.4.3 预防措施

①、灌注砼时,当砼表面接近钢筋笼底时,应控制砼灌注速度,并使导管保持较大埋深,导管底口与钢筋笼底端保持较大距离,减小对钢筋笼的冲击。②、砼液面进入钢筋笼一定深度后,应适当提升导管,使钢筋笼在导管下口有一定埋深。③、将2~4根主筋加长至桩底,浇注砼前,将钢筋笼固定在孔位护筒上,防止上浮。

2.1.5 断桩

2.1.5.1 现象

成桩后经检测,桩身局部没有砼,存在夹泥层,造成断桩。

2.1.5.2 原因分析

①、砼坍落度太小,骨料太大,运输距离过长,砼和易性差,致使导管堵塞。②、计算导管埋管深度时出错或盲目提升导管,使导管脱落砼面,再浇筑砼时,中间形成夹泥层。③、钢筋笼将导管长出,强力拔管时,使泥浆混入砼中。④、导管接头渗漏,不能连续浇筑,中断时间过长,造成堵管事故。

2.1.5.3 预防措施

①、砼配合比应符合有关水下砼的规范要求,并经常检测坍落度,防止导管堵塞。②、严禁不经测算盲目提拔导管,避免导管脱离砼面。③、主筋接头焊接时,应保证轴线符合质量标准要求,导管法兰连接处罩以鼓锥形铁皮罩,防止提升导管时,法兰挂住钢筋笼。④、导管应进行检漏和耐压试验。

2.2 预制梁、板工程质量通病

2.2.1 现象

①、预制梁、板构件接缝处,钢筋安装不按设计要求施工,砼浇筑振捣不密实。②、梁、板安装后,梁端伸缩缝宽度不一,后张法梁、板起拱度不一致,相邻差较大。

2.2.2 原因分析

①、施工人员对铰接缝设置的重要性不清楚,重主体、轻附属。②、墩台跨径误差与预制梁、板误差叠合,或墩、台纵横轴不垂直。。③、后张法砼强度分布不均匀,预应力筋布设位置不准确,张拉时没有严格控制张拉力。

2.2.3 预防措施

①、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加强专业知识的培训教育工作。②、严格控制预制梁、板长度、尺寸和斜交梁、板的方向、角度及墩台跨径,确保准确无误。③、采用预制梁、板结构时,应确保模板预留拱度测量精度;后张法张拉时每片梁、板的砼强度应一致,并严格控制张拉力。

2.3 其他方面

2.3.1 预应力孔道压浆

2.3.1.1 现象

经过几个冻融期后,孔道位置砼表面开裂。

2.3.1.2 原因分析

①、水泥浆水灰比过大。②、注浆压力不足,出浆口浆液稠度不达标。③、孔道内沁水未完全吸收或压浆不饱满,有积水。

2.3.1.3 预防措施

①、认真做好压浆前的准备工作,及时将孔道内全部积水抽出。②、严格控制水泥浆的水灰比,在使用前和压注过程中应连续搅拌,不得加水稀释。③、采用活塞式压浆泵,严格控制压力(0.5~0.7Mpa,)阀门控制出浆口,待压浆达到孔道另一端饱满,出浆稠度与压入稠度相同时,关闭出浆口,并保持压力不小于0.5Mpa,不少于2分钟。

2.3.2 桥面伸缩缝处理不良

2.3.2.1 现象

①、桥面伸缩缝处渗水。②、桥面伸缩缝处两侧水泥砼过早破损。③、靠近防撞墙处砼浇筑不密实。

2.3.2.2 原因分析

①、桥面伸缩缝钢圈未起弯,橡胶带没有伸进防撞墙或伸进长度和高度不够。②、桥面伸缩缝两侧水泥砼配合比不准确,养护不及时、不到位,强度未达到设计要求。③、防撞墙处砼浇筑操作人员不细心、不认真,旧砼凿毛清洗不彻底,粘结力低,或桥面伸缩缝施工时气温较低,砼没有达到强度就通车。

2.3.2.3 预防措施

①、钢圈和橡胶带必须配套进货,施工时橡胶带应采用整条连续的,端头必须伸进防撞墙,并保证其长度与高度。②、每年度对伸缩缝内的橡胶带进行检查,若有破损应及时更换。③、水泥砼配合比应准确,施工完毕后,应及时养护,若气温低,应尽量搭建护棚,并采用加热设备,保证砼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在砼没达到强度时,若必须开放交通,应设置防护板,保护砼不受车辆荷载的压力及冲击力。④、在桥梁伸缩缝、防撞墙处采用 “建筑胶”进行密封。

2.3.3 桥面铺装

2.3.3.1 现象

①、桥面防水砼浇筑不密实,表面不平整,有裂缝。②、桥面沥青砼厚度及密实度不均匀。③、桥面过早出现坑槽及沥青砼面层脱落。

2.3.3.2 原因分析

①、桥面防水砼施工时,未认真找平,标高控制点距离偏大,施工人员将控制线踩低;砼水灰比及坍落度过大,商砼粉煤灰掺量过多,防水材料掺量不准,表面水泥砂浆过多,干缩后出现高低不平及收缩裂缝。②、桥面防水砼不平整,沥青砼面层厚度不均,导致压实系数不一致,使沥青砼面层密实度不均。③、沥青砼面层与防水砼层间或双层式沥青铺装层间夹有泥灰,粘结油喷洒不均匀,层间结合不好;上面层沥青混合料粗细骨料离析,或混合料温度低,粗料集中处孔隙率较大,整体性差,雨水渗透量大,沥青砼铺装层松散脱落;沥青砼面层厚度偏薄,不易压实成型,影响上下层粘结,在行车作用下,导致面层剥落;下层表面潮湿,未待晾干就铺筑上层沥青混合料,削弱了上下层之间的粘结力;施工机具或汽车滴漏的柴油、机油使沥青混合料受到损坏。

2.3.3.3 预防措施

①、严格控制商砼粉煤灰掺入量、防水材料掺入量和砼水灰比,砼坍落度不宜过大,严格控制标高。②、桥面防水砼施工应尽量采用机械铺装,如采用砼整平机械(其性能可集振捣、提浆、刮平、整平于一体),能有效解决桥面裂缝、平整度超差等问题。③、铺装沥青混合料前,必须彻底清扫桥面泥灰,并按设计要求喷洒粘结油,喷洒应均匀。④、沥青混合料应保证进场温度,及时摊铺、碾压;摊铺宽度不易过宽,避免粗粒集中。出现粗料过于集中,必须铲除,补上符合要求的沥青混合料,整平后再碾压密实。⑤、保证桥面面层的厚度。⑥、沥青面层施工时应避免雨天施工,雨后施工应在下面表层干燥后进行。⑦、施工机具在添加柴油、机油时,避免在施工地段进行。如有柴油和机油滴漏时必须清除,必要时应铲除再补上好料。

2.3.4 防撞墙预埋件

2.3.4.1 现象

预埋件偏位或倾斜,影响下道工序施工。

2.3.4.2 原因分析

①、预埋件定位不准确。②、浇筑砼时碰动移位。

2.3.4.3 预防措施

预埋件定位应准确;浇筑砼前,应检查预埋件位置是否准确、安装是否牢固;浇筑砼时应尽量避免碰动预埋件,发现有移位现象,应立即进行调整。

2.3.5 防撞墙线型不直顺、不平整

2.3.5.1 现象

防撞墙棱线或顶面在直线段不平直,在曲线段不圆顺,局部有折点现象。

2.3.5.2 原因分析

①、模板刚度不够,变形较大。②、顶部抹面施工随意性大。③、分段施工放样基准不一。

2.3.5.3 预防措施

①、加强对施工人员的质量培训,保证操作水平。②、定位要准确无误。③、模板质量应符合施工要求。

三、市政管道工程质量通病

3.1 管道渗漏水,闭水试验不合格

3.1.1 现象

①、管道和基础出现不均匀沉陷,造成局部积水,严重时出现管道断裂或接口开裂。②、管材存在裂缝或局部砼松散,抗渗能力差,易产生漏水。③、管道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破损或接口开裂。④、检查井井壁和连接管的结合处渗漏。⑤、预留支管封口不密实。⑥、管底外皮和基础、包角之间漏水。

3.1.2 原因分析

①、地基软弱处理不到位,或基础强度不足,产生不均匀下沉。②、管材生产质量差。③、管道接口填料及包角砼施工质量差④、闭水段端头封堵不严密、井体施工质量差。

3.1.3 预防措施

①、认真按设计要求施工,确保管道基础的强度和稳定性。当地质水文条件不良时,应进行换土处理,提高基槽底部的承载力。②、如果槽底土壤被扰动或受水浸泡,应先挖除松软土层,超挖部分用杂砂石或碎石等稳定性好的材料回填密实。③、在地下水位以下开挖土方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坑槽底部排水降水工作,必要时可在槽坑底预留20cm厚土层,待后续工序施工时随挖随清除。④、选用合格管材并要求厂家提供合格证和力学试验报告等资料。⑤、加强对管材的进场检验,管材表面应平整无松散露骨和蜂窝、麻面现象。⑥、安装前逐节检查,对已发现或有质量疑问的应停止施工,待进行可靠处理后方可使用。⑦、抹带施工时,接口缝内要洁净,必要时应凿毛处理。⑧、在平口管对接接口处先进行密封止水,再进行抹带处理。⑨、砌堵前应把管口0.5m左右范围内的管内壁清洗干净,涂刷水泥原浆,同时把所用的砖块润湿备用。⑩、砌筑砂浆标号应不低于M7.5,且具有良好的稠度。检查井砌筑之前应进行封砌,保证质量。闭水试验发现渗水时,应先在渗漏处一一作好记号,在排干管内水后进行认真处理。对细小的缝隙或麻面渗漏可采用水泥浆涂刷或防水涂料涂刷,较严重的应返工处理。严重的渗漏除了更换管材、重新填塞接口外,还可请专业技术人员处理。处理后再做试验,确保闭水合格。

3.2 检查井

3.2.1 现象

检查井变形和下沉,井盖安装质量差,井内爬梯随意安装,影响外观及其使用质量。

3.2.2 原因分析

①、地质条件不良或基底松散土未清除到位②、施工人员对工程质量不重视,操作人员责任心不强。

3.2.3 预防措施

①、认真做好检查井的基层和垫层,防止井体下沉。②、检查井砌筑应控制好井室和井口中心位置及其高度,砖井要求灰浆饱满,砂浆标号符合要求。砼检查井模板要有足够强度,支撑到位,整体稳定,防止井体变形。③、检查井井盖与井圈要配套,安装时座浆要饱满,轻重型号和面底不错用;铁爬梯安装应控制好上、下第一步的位置,挂线安装平面位置应准确。

3.3 回填土及顶管处沉陷

3.3.1 现象

顶管及管道回填后,使用一段时间,路面沿管道方向出现裂缝或局部沉陷。

3.3.2 原因分析

①、检查井周边回填不密实,不按要求分层夯实。②、填料质量不合格。③、含水量控制不好。④、顶管施工时,管内掏土超挖送管,造成管外壁与土体间存在较大空隙,在车辆荷载的反复作用下,产生坍塌,使路面出现裂缝或下沉。⑤、土方超挖。

3.3.3 预防措施

①、管槽回填时必须根据回填的部位和施工条件选择合适的填料和压(夯)实机械。②、沟槽较窄时可采用人工或蛙式打夯机夯填。不同的填料,不同的填筑厚度应选用不同的夯压器具,保证压实效果。③、填料中严禁含有淤泥、树根、草皮及其腐植物。④、填料含水量控制在高于最佳含水量2%左右;遇地下水或雨后施工必须先排干水再分层随填随压。⑤、管道回填如采用水撼砂,应在撼砂密实度检测合格后,再用2%~3%水泥浆每1米厚左右进行压力注浆,使水撼砂经水泥浆凝结硬化、形成板体。⑥、顶管施工时,应注意控制掏土量,可采取注浆法消除较大的管壁外空隙。

四、钢筋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

4.1 混凝土表面蜂窝

4.1.1 现象

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

4.1.2 原因

①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予、水泥材料加水量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于多;②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合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③下料不当或下料过高,未设串通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砂浆离析。④混凝土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⑤模板缝隙未堵严,水泥浆流失;⑥钢筋较密,使用的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⑦基础、柱、墙根部未稍加间歇就继续灌上层混凝土。

4.1.3 防治措施

①认真设计、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经常检查,做到计量准确,混凝土拌合均匀,坍落度适合;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过2m应设串筒或溜槽:浇灌应分层下料,分层振捣,防止漏振:模板缝应堵塞严密,浇灌中,应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漏浆;基础、柱、墙根部应在下部浇完间歇1~1.5h,沉实后再浇上部混凝土。②小蜂窝: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较大蜂窝,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颗粒,刷洗净后,支模用高一级细石混凝土仔细填塞捣实,较深蜂窝,如清除困难,可埋压浆管、排气管,表面抹砂浆或灌筑混凝土封闭后,进行水泥压浆处理。

4.2 混凝土表面麻面

4.2.1 现象

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粗糙面,但无钢筋外露现象。

4.2.2 原因

①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于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②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 ③摸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④模板隔离剂涂刷不匀,或局部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⑤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悱出,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

4.2.3 防治措施

①模板去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浇灌混凝土前,模板应浇水充分湿润,模板缝隙,应用油毡纸、腻子等堵严,模板隔离剂应选用长效的,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至排除气泡为止;②表面作粉刷的,可不处理,表面无粉刷的,应在麻面部位浇水充分湿润后,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去石子砂浆,将麻面抹平压光。

4.3 孔洞

4.3.1 现象

混凝土结构内部有尺寸较大的空隙,局部没有混凝土或蜂窝特别大,钢筋局部或全部裸露。

4.3.2 原因

①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或预留孔洞和埋件处,混凝上下料被搁住,未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②混凝上离析,砂浆分离,石子成堆,严重跑浆,又未进行振捣。③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过厚,下料过高,振捣器振动不到,形成松散孔洞; ④混凝土内掉入具、木块、泥块等杂物,混凝土被卡住。

4.3.3 防治措施

①在钢筋密集处及复杂部位,采用细石混凝土浇灌,在模板内充满,认真分层振捣密实,预留孔洞,应两侧同时下料,侧面加开浇灌门,严防漏振,砂石中混有粘土块、模板工具等杂物掉入混疑土内,应及时清除干净;②将孔洞周围的松散混凝土和软弱浆膜凿除,用压力水冲洗,湿润后用高强度等级细石混凝土仔细浇灌、捣实。

4.4 露筋

4.4.1 现象

混凝土内部主筋、副筋或箍筋局裸露在结构构件表面。

4.4.2 原因

①灌筑混凝土时,钢筋保护层垫块位移或垫块太少或漏放,致使钢筋紧贴模板外露;②结构构件截面小,钢筋过密,石子卡在钢筋上,使水泥砂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造成露筋;③混凝土配合比不当,产生离折,靠模板部位缺浆或模板漏浆。④混凝土保护层太小或保护层处混凝土振或振捣不实;或振捣棒撞击钢筋或踩踏钢筋,使钢筋位移,造成露筋;⑤木模板未浇水湿润.吸水粘结或脱模过早,拆模时缺棱、掉角,导致漏筋。

4.4.3 防治措施

①浇灌混凝土,应保证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正确,并加强检验查,钢筋密集时,应选用适当粒径的石子,保证混凝土配合比准确和良好的和易性;浇灌高度超过2m,应用串筒、或溜槽进行下料,以防止离析;模板应充分湿润并认真堵好缝隙;混凝土振捣严禁撞击钢筋,操作时,避免踩踏钢筋,如有踩弯或脱扣等及时调整直正;保护层混凝土要振捣密实;正确掌握脱模时间,防止过早拆模,碰坏棱角。②表面漏筋,刷洗净后,在表面抹1:2或1:2.5水泥砂浆,将允满漏筋部位抹平;漏筋较深的凿去薄弱混凝上和突出颗粒,洗刷干净后,用比原来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填塞压实 。

4.5 缝隙、夹层

4.5.1 现象

混凝土内存在水平或垂直的松散混疑土夹层。

4.5.2 原因

①施工缝或变形缝未经接缝处理、清除表面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未除去软弱混凝土层并充分湿润就灌筑混凝土;②施工缝处锯屑、泥土、砖块等杂物未清除或未清除干净;③混疑土浇灌高度过大,未设串简、溜槽,造成混凝土离析;④底层交接处未灌接缝砂浆层,接缝处混凝土未很好振捣。

4.5.3 防治措施

①认真按施工验收规范要求处理施工缝及变形缝表面;接缝处锯屑、泥土砖块等杂物应清理干净并洗净;混凝土浇灌高度大于2m应设串筒或溜槽,接缝处浇灌前应先浇50一100mm厚原配合比无石子砂浆,以利结合良好,并加强接缝处混凝土的振捣密实。②缝隙夹层不深时,可将松散混凝土凿去,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填密实;缝隙夹层较深时,应清除松散部分和内部夹杂物,用压力水冲洗干净后支模,灌细石混凝土或将表面封闭后进行压浆处理。4.6 缺棱掉角

4.6.1 现象

结构或构件边角处混凝土局部掉落,不规则,棱角有缺陷;

4.6.2 原因

①木模板未充分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混凝土浇筑后养护不好,造成脱水,强度低,或模板吸水膨胀将边角拉裂,拆模时,棱角被粘掉;②低温施工过早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③拆模时,边角受外力或重物撞击,或保护不好,棱角被碰掉;④模板未涂刷隔离剂,或涂刷不均。

4.6.3 防治措施

①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充分湿润,混凝土浇筑后应认真浇水养护,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时,混凝土应具有1.2N/mm2以上强度;拆模时注意保护棱角,避免用力过猛过急;吊运模板,防止撞击棱角,运输时,将成品阳角用草袋等保护好,以免碰损。②缺棱掉角,可将该处松散颗粒凿除,冲洗充分湿润后,视破损程度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补齐整,或支模用比原来高一级混凝土捣实补好,认真养护。

4.7 表面不平整

4.7.1 现象

混凝土表面凹凸不平,或板厚薄不一,表面不平。

4.7.2 原因

①混凝土浇筑后,表面仅用铁锹拍子,未用抹子找平压光,造成表面租糙不平;②模板未支承在坚硬土层上,或支承面不足,或支撑松动、泡水,致使新浇灌混凝土早期养护时发生不均匀下沉;③混凝土未达到一定强度时,上人操作或运料,使表面出现凹陷不平或印痕。

4.7.3 防治措施

严格按施工规范操作,灌筑混凝土后,应根据水平控制标志或弹线用抹子找平、压光,终凝后浇水养护;模板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应支在坚实地基上,有足够的支承面积,防止浸水,以保证不发生下沉;在浇筑混凝土时,加强检查,凝土强度达到1.2N/mm2以上,方可在已浇结构上走动。

4.8 强度不够,均质性差

4.8.1 现象

同批混凝土试块的抗压强度平均值低于设计要求强度等级。

4.8.2 原因

①水泥过期或受潮,活性降低;砂、石集料级配不好,空隙大,含泥量大,杂物多,外加剂使用不当,掺量不准确;②混凝土配合比不当,计量不准,施工中随意加水,使水灰比增大;③混凝土加料顺序颠倒,搅拌时间不够,拌合不匀;④冬期施工,拆模过早或早期受陈;⑤混凝土试块制作未振捣密实,养护管理不善,或养护条件不符合要求,在同条件养护时,早期脱水或受外力砸坏。

4.8.3 防治措施

①水泥应有出厂合格证,新鲜无结块,过期水泥经试验合格才用;砂、石子粒径、级配、含泥量等应符合要求,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保证计量准确,混凝土应按顺序拌制,保证搅拌时间和拌匀;防止混凝土早期受冻,冬朋施工用普通水泥配制混凝土,强度达到30%以上,矿渣水泥配制的混凝土,强度达到40%以上,始可遭受冻结,按施工规范要求认真制作混凝上试块,并加强对试块的管理和养护。②当混凝土强度偏低,可用非破损方法(如回弹仪法,超声波法)来测定结构混凝土实际强度,如仍不能满足要求,可按实际强度校核结构的安全度,研究处理方案,采取相应加固或补强措施。

4.9 砼结构构建轴线偏移

4.9.1 现象

基础、墙、梁、柱轴线的位移,以及预埋件等的位移超过允许偏差值。

4.9.2 防治措施

① 偏差值不影响结构施工质量要求时,可不处理;只需进行少量局部剔凿和修补处理时,应适时整修。一般可用1:2或1:2.5水泥砂浆或提高一等级的豆石砼进行修补。② 偏差值影响结构施工质量要求时,应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处理方案后,再进行处理。

相关参考

水稳基层裂缝处置方法(桥面防水层开裂需要铲掉吗?桥面防水施工的步骤有哪些?)

如今在道路桥梁工程中,桥面防水越来越被受到重视。但是,对于桥面防水层开裂这个现象很多工程建造者比较谨慎,不知道是否需要铲除。那么,桥面防水开裂需要铲掉吗?桥面防水的施工步骤是什么?下面小编带大家具体来...

沥青马歇尔击实仪(一建《市政》主控项目专题笔记)

...景资料写出D的内容?参考答案D:弯沉值。2.无机结合料稳定基层质量检验主控项目:原材料质量(集料级配,混合料配合比、含

沥青马歇尔击实仪(一建《市政》主控项目专题笔记)

...景资料写出D的内容?参考答案D:弯沉值。2.无机结合料稳定基层质量检验主控项目:原材料质量(集料级配,混合料配合比、含

潍坊水泥管设备(济青中线潍坊至青岛段项目首段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试验段施工完成)

...资建设的济青中线潍坊至青岛公路及连接线工程项目首段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试验段顺利完成施工,标志着项目路面施工正式启动。该试验段位于主线K53+852-K54+056.5,全长204.5米,摊铺宽度为16.45米,总用料1420吨,现场配备摊铺...

潍坊水泥管设备(济青中线潍坊至青岛段项目首段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试验段施工完成)

...资建设的济青中线潍坊至青岛公路及连接线工程项目首段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试验段顺利完成施工,标志着项目路面施工正式启动。该试验段位于主线K53+852-K54+056.5,全长204.5米,摊铺宽度为16.45米,总用料1420吨,现场配备摊铺...

水泥稳定碎石压实系数(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技术交底)

...程名称南阳市医圣祠东路建设工程分部工程基层工序名称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交底内容:1、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在完成路床处理层,即进行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的施工。①水泥碎石材料及配合比a、水泥:应...

水泥稳定碎石一方多重(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技术交底)

...程名称南阳市医圣祠东路建设工程分部工程基层工序名称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交底内容:1、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在完成路床处理层,即进行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的施工。①水泥碎石材料及配合比a、水泥:应...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压实度检测方法(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技术交底材料)

...程名称南阳市医圣祠东路建设工程分部工程基层工序名称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交底内容:1、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在完成路床处理层,即进行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的施工。①水泥碎石材料及配合比a、水泥:应...

开裂养护剂(混凝土裂缝焊缝剂,水泥路面贯通性裂缝修复,值得推荐)

道路裂缝形成的原因沥青路面建成以后,不论基层是柔性的还是半刚性的,都会产生各种形式的裂缝。造成路面裂缝的原因很多,主要原因如下:1、疲劳开裂:它是指路面在正常使用情况下,由行车荷载的多次反复作用引起的...

片碎石是什么材料(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技术交底材料)

...程名称南阳市医圣祠东路建设工程分部工程基层工序名称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交底内容:1、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在完成路床处理层,即进行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的施工。①水泥碎石材料及配合比a、水泥: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