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体二氧化碳和水产养殖的关系(为您详解水产养殖过程中溶解在水中各种气体的利与弊)

Posted

篇首语:世界上唯一拥有越多越好的东西就是知识。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水体二氧化碳和水产养殖的关系(为您详解水产养殖过程中溶解在水中各种气体的利与弊)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水体二氧化碳和水产养殖的关系(为您详解水产养殖过程中溶解在水中各种气体的利与弊)

溶解气体

水中溶解有多种气体,它们的主要来源有两个方面:


一是由空气中直接溶解入水;二是由水中生物的生命活动以及底质或水中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而在水体中产生的气体。


水中气体的溶解量因水体环境而异,一般与水体的温度成反比,水温升高,气体的溶解度降低;


与大气压力成正比,气压增大,气体溶解度相应地增大;与水体中杂质浓度成反比,如硬水或含盐量高的水,会降低气体的溶解度。


水中溶解的气体,对鱼类影响最大的为氧气,其次是二氧化碳、硫化氢等。


1.氧气 溶解在水中的氧气称为溶解氧。氧气是各种生物生存的必要条件之一。鱼、虾、贝、藻类也是依靠溶解氧来维持其生命活动的。


水中的溶氧量少而多变。淡水水体中溶解氧的饱和度仅为8~10毫克/升,不到空气中氧含量的1/20。海水中的溶氧更少。


这表明,水中鱼、虾、贝、藻类的呼吸条件较差,不时面临着缺氧窒息的威胁。由于直接、间接缺氧而致死的鱼类,有时甚至占养殖鱼类死亡总数的60%。


由此可见,掌握水中溶氧的动态规律,熟悉缺氧的原因及解决缺氧的对策对于正确组织养殖生产、改进技术夺取高产是很重要的。


水中溶解氧的来源有二:


一是大气中的氧与水面接触溶解于水中,这种溶入作用非常缓慢,特别是静止的水面,如果将水面搅动,氧气的溶入速度则会加快。


二是水生植物在光合作用时所释放出的氧气,这是水中溶氧的主要来源。


由于光合作用的结果,往往能使近上层水体中的溶氧达到饱和甚至超过饱和的程度。


植物的光合作用只能在有光的时候才能进行,因而在同一水面,由于光照时间的不同,水生植物的数量分布不同,其溶氧量的平面分布也不相同;


在同一水域的不同深度,由于光照强度的不同和水生植物数量的不同,其溶氧量的垂直分布也不相同。


在同一天内,白天水生植物光合作用所释放的氧气远远超过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所消耗的氧气。


特别在傍晚,是水体中溶氧量的高峰时候,有时甚至有小的气泡吸附在水生植物的枝叶上;


在黑夜,由于水生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和产生氧气,而鱼类和水生植物的呼吸还要继续消耗氧气,因而清晨是水体中溶氧量最低的时刻。


这就是溶氧量在一天之中的昼夜差异。湖泊、水库溶氧的昼夜差异也大致如此,但其幅度远较池塘为小。在一年里,水中溶氧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水体中溶氧的消耗大概有三个方面:


一是鱼类的呼吸耗氧;二是“水呼吸”耗氧,即是指水体的悬浮物质、浮游生物,溶解的无机物、有机物氧化时所消耗的氧气;三是底泥的耗氧。


其中鱼类的呼吸耗氧仅占5% ~20%,只是少部分;底泥耗氧约占10%;“水呼吸”耗氧约占70%。


在鱼类生长适宜的温度范围内,鱼类呼吸耗用的氧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在水温较高的时候,鱼类的呼吸成为消耗水中溶解氧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在15°C时,每千克体重的鲤鱼每小时需要呼吸58~75毫克的氧气;当水温在30°C时,便增加到200毫克。


鱼类为了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必须不断地呼吸,消耗氧气。


其消耗氧气的速度与鱼类的种类年龄、体重、体长、性别及食物质量等状况有关;与水中溶解气体、含盐量、酸碱度、温度等有关。


对于淡水鱼类溶氧的致死限度,是随鱼类种类的不同以及水体中许多理化因素的不同而不同的。


同一种鱼类在不同的生长阶段也会有不同的缺氧耐力。


鲤科鱼类对溶氧量的致死限度为0.7~1毫克/升,最佳的溶氧量为5.5毫克/升左右,但一般在4毫克/升以上时就可保持正常生长。


氧气对罗非鱼的致死限度为0.5毫克/升。作为鱼类饲料的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在含氧量为3毫克/升时都能正常地繁殖。


许多水生动物如水蚤、剑水蚤、摇蚊幼虫等,需氧量更少,甚至可以短时地缺氧。轮虫和甲壳动物在含氧量0.15~0.4毫克/升的水中,也能自由地生长和繁殖。


2.硫化氢


硫化氢是在缺氧条件下由含硫有机物分解而形成的。或者是在富有硫酸盐的水中,由硫酸盐还原变成硫化物,然后再生成硫化氢。


硫化物和硫化氢对鱼类都是有毒的,硫化氢毒性最强。


一般硫化物在酸性条件下,大部分以硫化氢形式存在,当水中溶解氧增加时,硫化氢即被氧化而消失。


硫化氢对鱼类的毒害作用就是与血红蛋白中的铁结合,使血红蛋白失去携氧能力,造成鱼体组织缺氧。


硫化氢对幼鱼的致死浓度:虹鳟为0.0087毫克/升,金鱼为0.084毫克/升,对其他水生生物也是如此,可见硫化氢对鱼类有很强的毒性。


因此,在养殖水体中要特别注意硫化氢的存在。


3.二氧化碳


天然水中二氧化碳主要来自水生动、植物的呼吸作用以及有机物质的分解。


大气中仅含0.033%的游离二氧化碳,从大气中溶人水中的量是很少的。


在水温25°C时,当大气和水中二氧化碳达到平衡时,每升水中的二氧化含量仅为0.5毫克。


水中二氧化碳的消耗主要是被水生植物光合作用吸收利用,以制造有机物。


水中二氧化碳的变动,随水生生物的活动和有机物的分解情况而变化,也有水平、垂直、昼夜和季节变化。


它的变化情况一般与氧的变化情况相反。如一天中,白天水中的二氧化碳被植物光合作用消耗到最低值。


晚上光合作用停止,而水中动、植物呼吸作用和有机物质分解作用还在继续进行,这就必使水中二氧化碳继续增加,在黎明前达到最高值。


高浓度的二氧化碳对鱼类有麻痹和毒害作用。如对青鱼、鲢鱼、鳙鱼的幼鱼试验表明,尽管水体中溶氧量保持充分。


二氧化碳量超过80毫克/升时,鱼类呼吸困难;超过100毫克/升时,便发生昏迷仰卧现象;超过200毫克/升时,就引起死亡。


不过在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不会达到使鱼类麻痹以至死亡的浓度。除非在北方地区,冬季长期冰封的死水水域。


或活鱼运输途中,水中的二氧化碳可能会积累到很高的浓度,威胁鱼类的生命。


4.氨氨

在氧气不足时由有机物质分解而产生,或者由于氮化合物被反硝化细菌还原而生成。


水生动物代谢的最终产物一般是以氨的状态排出,淡水鱼亦是如此。


以NH3的形式存在。水温升高,NH3的比率也增大。NH3和NH4在水溶液中相互转化,它们是性质不同的两种物质。


NH3对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是有毒害的,而NH4则无毒,NH3即使浓度很低也会抑制鱼类的生长。


鱼类对NH3长期耐受的最大浓度为0.025毫克/升,允许极限指标为0.05毫克/升。


天然水体中,NH3的含量一般较低,鱼类和水生生物排泄的氨被水稀释,硝化细菌亦能将氨转化为硝酸盐。


因此,不会对鱼类带来多大影响。但在流水不畅、水生生物和鱼类密度较高的水体内,氨的浓度可能会达到抑制鱼类生长的程度,必须密切注意。

相关参考

水体溶解氧标准(三分钟认识溶解氧)

...解氧的多少是衡量水体自净能力的一个指标。 溶解氧对水产养殖的重要性: 溶解氧是养殖动物氧气需求的来源,是养殖动物生存及正常生理活动的最根本保证,溶解氧可以氧化残留有机质跟

水的ph怎么调节(掌握水体PH对水产养殖的影响?用什么来调节?)

...中pH值十分直观地反映着水质的变化,比如藻类的活力、二氧化碳的存在状态等,都可以通过pH值的大小和日变化量来推断,是否在正常范围内。养殖前期,特别是放苗的时候,pH值若太高,则放入塘的虾苗就会蜕壳十分困难或蜕...

水中的饱和溶解氧(水产养殖过程中水体富营养化是怎么回事,如何进行有效防治?)

渔中愉-水产养殖【常见问题】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对绿色水产品的需求量与日俱增。但目前我国水资源紧张,淡水紧缺,水污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十分严重,直接危害了水产品的质量及人类的健康。...

水中溶氧最高可以达到多少(不了解水体中这些溶氧“盲点”,投入再多钱也是白搭)

...类,年龄,体重,性别,食物及生活史)、外因(溶氧、二氧化碳、PH、水温等)有关。很多养殖户都知道,若水中

水产养殖氨氮多少超标(养殖中pH、氨氮、亚硝酸盐等六大指标)

...高机理及危害:藻类过度生长繁殖,大量消耗水中碳源(二氧化碳),致使水体PH值快速上升(光合细菌过度生长繁殖也会造成PH值上

强微生物水产专用(推荐一款适合大中型水产养殖场的水体消毒改良剂:强力水产保护神)

...效益甚至成败。保持良好的养殖水质,最明显的效益是:水体溶氧高、饲料系数低、病害少、成活率高、生长发育快、大幅降低成本,大幅提高经济效益!传统的水体消毒改良办法,要么大量换水,要么大量使用高残留消毒药物...

水中蓝藻怎么处理(养殖水体蓝藻综合防治措施)

养殖水体蓝藻综合防治措施在高温季节,水产养殖池塘水体里蓝藻常大量繁殖形成一层蓝绿色而有腥臭味的浮沫,在水体表层形成一层厚厚的类似于油漆样的物质或者藻类聚集形成的油膜,产生大量藻毒素,不利于水产养殖。一...

常见的杀菌灭藻剂有哪些(漂白粉、二氧化氯、过硫酸氢钾、聚维碘酮,哪个更好用?)

...30%左右,遇水后生成次氯酸,有很强的杀菌作用,在全国水产养殖中被广泛采用。漂白粉在水产养殖中,主要应用于养鱼的清塘消毒和预防、治疗细菌性鱼病。1、清塘消毒。一般施药量为每立方米水体20-30克。先将漂白粉加水溶...

水产养殖藻类怎么产生的(养殖水体中藻类老化的成因、 危害及防治对策)

养殖水体中藻类老化的成因、危害及防治对策在水产养殖过程中,业者较多关注的是藻类死亡引起的转水或泛塘,但对藻类老化引发的隐患缺乏深入的认知。藻类突然死亡具有急发性,直接造成水质的突然转变,引发浮头、中毒...

水产氨氮超标的处理方法(池塘中氨氮的来源和降氨氮的方法)

中国水产频道报道,氨氮值是水产养殖水体的一项重要指标,指水中分子氨(NH3)和铵离子(NH4+)的总和。通常以非离子氨(NH3)和铵离子(NH4+)两种形式存在。在池塘水体氧化功能小,即含氧量小时,就容易造成水体中氨氮含量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