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智勘劫杀案的故事

Posted

篇首语:愁人苦夜长,志士惜日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包拯智勘劫杀案的故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包拯智勘劫杀案的故事

北宋仁宗年间,潮州举子邹士龙和王之臣一同进京赶考。途中谈及家事,俱言妻子有孕。邹士龙首议:你我自幼同窗,情同手足。如皆生男,结为兄弟;皆生女,结为姐妹;倘若一男一女,愿结秦晋之好,指腹为亲。王之臣欣然应允。后果生一男一女,王妻生男名朝栋,邹妻生女名琼玉。

及至京会试,邹士龙高登龙榜,王之臣名落孙山。后邹士龙回乡省亲。王之臣以金镶如意一对表礼为聘,邹士龙以碧玉鸾钗一双回礼答之。邹士龙由知县升巡道至参政,家富万贯。王之臣数科不中,忧郁成疾,不久病故,家贫如洗。

王朝栋成年后,托媒去邹家提婚,择日迎娶。邹士龙嫌其家贫,对夫人言道:我居此位,安能用穷儒做门婿。遂请媒人转达王朝栋:彼父在日,虽行过小聘,未尝纳采,须备六礼,方可完婚。

邹士龙量王朝栋家贫无措,故意作难,欲图悔婚,将女另嫁宦门,未料女儿邹琼玉情贞意坚,不负前盟,执意要嫁王朝栋。邹琼玉知王朝栋无银纳采,遂命丫环丹桂往约王朝栋道:小姐命我拜见公子。我家老爷嫌公子家贫,意欲退亲,小姐不肯。老爷索要六礼,小姐备齐银两,请公子今夜到后花园来取。

当晚,月明如昼。丹桂持包袱在花园候门许久。忽听有脚步声,以为王公子来了,急忙开门让进。不想闯入一人,将丹桂杀死,包袱夺去。王朝栋因服侍病母,待母歇息后,才匆匆赶到邹家花园后门,见门洞开,径直入内,地上躺着一人,近前一看,似是丹桂,急忙扶起,见满脸是血,吓得惊呼:快来人啊!邹家奴仆闻声赶至,见丹桂被杀死在花园后门内,身旁有沾血石头一块,又见王朝栋身上有血,便不由分说,将王朝栋当做杀人犯绑了起来,扭送州衙审讯。

潮州知州顾志见王朝栋身上有血,又是在杀人现场被捉;丹桂头被打破,现场拾得沾血石头一块,便断定是王朝栋用石头砸死丹桂。王朝栋不认,大喊冤枉,顾知州命用大刑。王朝栋乃一介文弱书生,熬刑不过,被逼供认:应约取银,欲奸丹桂,丹桂不从,故而杀死。顾知州取了口供,就以因奸杀人罪处王朝栋死刑,秋后问斩。

适逢包公奉旨巡按,巡至潮州衙。审阅了“王朝栋因奸杀人一案”文卷,觉得此案十分可疑。丫环丹桂既充当邹小姐与王公子的信使,王公子何忍杀害丹桂?哪有杀人后不迅即逃离现场,反而大呼“快来人”?王朝栋供“应约取银”,有无取银?取银多少?银藏何处?均未审明。包公认为此案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性质不明,难以认定,决定重审。

包公询问邹琼玉赠银多少?邹答:赠银一百两,另有金手镯一对、银钗一双、金首饰一副、银妆盒一个。包公命书吏一一记录在卷。

包公综合访查情况,作出分析判断,认为丹桂很可能是在王朝栋到来前就被人杀死,将包袱夺去。但真凶是谁?怎样查找?包公思忖用何良策查找此贼,遂决定从追查赃物入手,寻找真凶。

包公令潮州衙派数名差役带领邹家管家梅旺等人到银铺、当铺等可能销赃之处明察暗访。一日,梅旺随差役走进饶贵银铺,见柜台上放着一对金手镯,便问此手镯是谁的?饶贵答道:适才侯贯拿来换银的。梅旺道:此手镯像是我家丢失的。遂用银赎回送夫人、小姐辨认,认出是小姐的。差役回报包公,包公命查找侯贯,差役很快查明侯贯是个惯窃。二差役至侯贯门口,正遇侯贯出门,将其锁拿,押回州衙。

包公审问侯贯,侯贯拒不交代。包公命搜其身,搜出钥匙两个,包公眼睛一亮,计上心来。遂将两个钥匙和一张物单交与二差役,嘱咐“依计而行”。差役拿着钥匙和物单来到侯贯家,对侯妻言道:你丈夫在州衙已经承认劫了邹家财物,让拿此钥匙叫你开箱,照供单取出原赃,争取从宽发落。侯妻见钥匙,信以为真。遂开箱依单取出,计白银一百两、银钗一双、金首饰一副、银妆盒一个。差役照单清点,还差金手镯一对。

侯妻回道:侯贯拿去换银,差役取回赃物。包公命提审侯贯,出示赃证。又命传银匠饶贵到堂作证,邹琼玉当堂辨认。在人证物证面前,侯贯不得不如实交代作案过程:那天夜晚,我本想越墙进入邹家大院行窃,忽见花园后门开了,我即溜入。见邹家丫环手持包袱,便上前抢夺,她欲喊,我就捂住她的嘴,从地上拾起一块石头劈头将她打死。

包公审勘清楚,人赃俱获,证据确凿,遂以抢劫杀人罪处侯贯死刑,立即处斩。

包公回京后奏明皇上,将枉法裁判造成冤案的潮州知州顾志革职为民。

王朝栋幸遇包公,平反冤狱,无罪释放。又得包公亲自主婚,王公子与邹小姐终成伴侣,二人对包公感恩不尽。王朝栋次年中举,后赴京应试,名登龙榜,官授翰林

相关参考

包公奇案:钉杀案是怎么回事

开封府尹包拯断案如神,但也有一个案件使他颇为踌躇。那便是《钉杀案》。当时,开封府有一个名叫毛勤的街民猝然死亡,家族里的人都觉得他死得蹊跷,便告状到开封府,希望可以查明真相。包拯便将毛勤的妻子冬花传到府...

包拯三谏宋仁宗的故事,宋仁宗和包拯的故事

包拯(999-1062),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属安徽)人,北宋政治家。天圣五年(1027年)进士,初授大理评事,景祐四年(1037年),任天长知县,颇有政绩。康定元年(1040年),迁官大理寺丞,知端州。嘉祐二年(1057年),任开封知府。由于包拯在开封府...

包拯智判闻香案的故事,包拯判案的故事有哪些

一年一度的元宵佳节快来临了,在凤陽府定远县府的衙门深处,包公正与夫人在内衙商量过年的事,他在仕途几十年,为官清廉,两袖清风,他一生没有什么爱好,惟一喜爱就是灯谜,他准备在元宵佳节,到城隍庙去设灯谜,让...

包拯最早的传说故事

包拯在任时,最为人所称道的便是他的谏官形象,公正严明,直谏敢言。而在千年流传中,包拯断案如神的传奇形象在口口相传和艺术创作中逐渐凸显而出。现存的宋人话本中,就开始有了对包拯形象的再塑造,历经戏文、杂居...

包拯智铡赵王的故事,包拯

包公任开封府尹时,经常巡查东京汴梁大街小巷,维护京师地方治安。一日,巡至西门坊,见四牌军共抬一筐黄菜叶,累得满头是汗。包公顿生疑窦:一筐黄菜叶,何用四人抬?经查,见筐底藏一男尸,四牌军称:奉长官孙文仪...

包公奇案:包拯断案如神的故事都是从哪里来的

据传,包拯在定远县任县令时,在当地有个哑巴,每逢新知府上任时,都会献上一根木棒,任官责打。包拯上任后,他又来献棒。包拯见了,心想:如果他没有冤枉,怎肯屡屡无罪吃棒?无奈哑巴口不能言,手不能写,包拯也无...

包拯智查诈骗案的故事

...,将信将疑,查明真假皇子,由谁负此重任?众大臣举荐包拯。仁宗深知包拯公正廉明,善破奇案,屡断疑难,便颁旨命包拯查处此案。包公接旨,辗转深思:仁宗无子,十分着急。如果冷清是真皇子,仁

包拯巧扮土地公审案的故事

包拯为什么要扮土地爷?其中有这么一个故事。包拯从小聪慧机警,乡亲们都称赞他是个不平常的孩子。他那些小朋友们也更迷信上了他,经常故意设些疑案,让他去断,没有他断不明白的。他家住的村东头有座土地庙,因长年...

包拯智惩恶妇的故事

青天大老爷包拯是怎么惩恶妇的呢?其中有这么一个故事。宋朝时候,汴梁城外刘家庄住着兄弟两人,老大刘天祥娶到杨氏,老二刘天瑞娶到张氏。兄弟俩相依为命,和睦相处,吃住在一块儿,虽都已娶妻生子,但并未分家。有...

包拯陈州粜米济赈的故事

...户部尚书范仲淹上殿奏本,保举龙图阁大学士兼开封府尹包拯到陈州粜米济赈。本来仁宗已派了刘得申、杨金吾两个官员去陈州开仓赈灾,这两个人都是当朝权贵刘衙内的亲属,一个是他的儿子,一个是他的女婿,可他俩在陈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