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才能学会说话(如何提升说话做事的能力?学会建构框架而不是盲目努力|框架思维)

Posted

篇首语: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怎么样才能学会说话(如何提升说话做事的能力?学会建构框架而不是盲目努力|框架思维)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怎么样才能学会说话(如何提升说话做事的能力?学会建构框架而不是盲目努力|框架思维)

本文字数5232,预计阅读时间10分钟。

阅读使人充实,分享使人愉悦。文章结尾附有思维导图,帮你梳理文中脉络精华。欢迎阅读,你离知识又近一步。


今天分享的书籍是《框架思维》。


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被誉为“大数据之父”“大数据时代的预言家”,是《科学》《自然》等著名学术期刊推崇的互联网研究者之一,现任牛津大学互联网研究所治理与监管专业教授。


弗朗西斯·德维西库:柏林欧洲管理与技术学院(ESMT)管理学教授和决策、模型和数据中心主任。


肯尼斯·库克耶 :《经济学人》杂志高级编辑。


本书是一本教我们如何搭建认知框架的书,书中说,高手做事,都有自己的框架,而框架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地定义问题,设计策略,从而直击事物的本质。


面对熟悉的场景,框架可以帮助我们迅速做出反应,而不必惊慌失措。面对不熟悉的新情况,框架能够从旧有的知识中整合出新方法,以更高明的方式解决问题。


而建构和应用框架,是独属于我们的特殊能力,是我们应对不断变化的复杂世界的强大工具

01、什么是框架思维




什么是框架?框架其实就是我们的认知体系,一个人的认知高度决定着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认知是由我们的心智模式决定。


那什么是框架思维?框架思维就是协助我们做出选择、做出判断的底层架子,我们也可称为认知框架。


比如,我们要买房,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去思考,要买在什么地方?学区房还是普通住房?附近有什么好的楼盘吗?开发商怎么样?我们的购买用途是什么?是投资还是自住房等等。

再比如,我们小区旁边有一条湖,这条湖总是发生安全事故。于是政府就在湖的旁边立了好几块牌子,写着禁止垂钓,禁止游泳,但还是有很多人在高压线下面垂钓。就在前几天我亲眼看到一个高中生,下去游泳被淹死。当然,事情经过我们无从得知,但是结果却让人惋惜。


这就是我们的认知框架不完善的结果。也就是说,认知能力不够,会影响我们对一件事情的决策,如果当时这个孩子意识到下去游泳是一件危险的事情,那么结果可能就不会是这样了。


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做决定,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都需要我们去思考,怎么做对我们来说才是最好的选择呢?


作者说,我们的框架都是在潜意识下运作,如果你没有刻意思考,我们往往不会知道自己在某个场景下用的是什么框架,为什么用这个框架。


所以,我们需要优化我们的认知框架。作者在书中提到了3个框架的底层要素,我们可以通过这3个要素来构建我们的框架,并且这3个要素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1、因果律


什么是因果律?简而言之,就是从原因推论出结果。我们能够在行动之前,预测出每个决定可能带来的后果,从而不断修正优化自己的行动方案。


因果关系存在于一切生物之中,并且人类在一生下来就懂得某些对世界因果关系的认知,比如婴儿知道掉落的物体会垂直落下。而其他动物不会进行这种抽象的框架建构,一只狗伸出爪子就会得到奖励,但是它并不知道是因为它表现出了友好。


作者说,人类具有抽象能力,能够把因果推论转化为框架,这些心智模型就成为可供我们反复利用的模版,可以不断的应用到新环境中,她未必完美,但是灵活,可以相互替代,可以减轻我们认知负担,节约决策时间。


比如,我们的祖先猎杀一种动物以后,就会运用同样的方法猎杀其他的动物。因为他们以因果模板来进行思考,所以更善于狩猎,也更善于避险。

再比如,做饭。红烧排骨的做法是不是可以做红烧鸡翅、红烧肉呢?


那么我应该如何更好地运用因果模版进行思考呢?首先,要有因果模板意识。其次,在思考问题时要懂得如何去利用它。你可以问问自己:“发生这件事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心里对此所做的假设或解释是什么,是否正确呢?”


2、反事实思维


我们的大脑经常会脑补很多画面,设想无数的可能性,设想世界的另一番样子,设想别样的人生是怎样的。反事实思维就是以目标为导向,透过现状作出各种预想,提前应对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若无法想象“本来可以是什么”“已经发生过什么”,”未来可能会是什么“,我们就永远被困在“现在是什么”的此时此地之中。


当然,反事实思维取决于对因果关系的理解,让我们设想未来或假设过去,把一个场景纳入到另一个场景中。使我们能够“填补”想象世界的“空白”,也就是利用已掌握的信息来想象自己缺失的信息。如果没有因果关系,我们将被淹没在无意义的事件中无法自拔,如果缺少了反事实思维,我们将被现实所困,毫无选择的余地。


比如,麻省理工学院和其他机构做过一组实验。演示了台球在台球桌上的滚动。用一个击打另一个球,被击中的球要么进入球洞,要么进不去。研究人员跟踪记录了人们在观察台球运动时的眼神。他们发现,人们会迅速切换注意力,从视觉上想象台球可能的运动轨迹。也就是说,球手运用了反事实思维来预测球台上可能会发生的事情。


像我们知道的牛顿的苹果、爱因斯坦的光束、薛定谔的猫等等,都是通过反事实思维来帮助他们开拓了视野,最终帮助他们做出了足以改变人们对世界看法的伟大发明。反事实思维有什么优势呢?


第一,反事实思维可当作是对“因果决定论”的一种制衡。因果决定论认为道路只有一条,但是当你想象另一种可能性时,也会想到不同的原因;


第二,能让我们成为更好的因果思考者,当你看见更多可能性时,视野也会被拓宽,而不会被困于泥沼;


第三,可以变得为我所用,想象某些不存在的东西,比用纯粹的概念术语思考更容易;


第四,激活我们的隐性知识,发现更多创造性解决方案;


第五,给人一种使命感,使我们从理解转向行动,从领悟转向决策。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锻炼反事实思维呢?首先,使用“假扮游戏”锻炼我们想象虚拟现实的能力,就是通过想象来探索世界。


心理学家戈普尼克提出过一个理论,叫做“理论中的理论”。该理论认为,婴幼儿使用因果思考和反事实推理与科学家做实验时使用的并没有不同,而且他们也有自己的心智模型。她解释说,当科学家以这种方式进行推理时,人们将此定义为“研究”;而对于学步儿童,称之为“对什么都好奇”。


比如,戈普尼克做过一个实验。测试的第一阶段,一个3岁的孩子通过一个“彩多”放在一台机器上,机器就播放一首歌,这么做是在为一个猴子庆祝生日带来惊喜。这个时候,一位同事走进房间,解释说要借用机器和“彩多”,然后把他们带走了。这个3岁的小孩很失望。

结果怎么样呢?戈普尼克想了一个办法,拿了两个盒子和两块不同颜色的木块。后来这个3岁的孩子,拿盒子和木块来代替机器和“彩多”,给了猴子一个惊喜。


这个实验我们可以看出,儿童会通过玩耍,来探索世界,试图搞清楚周围的一切。他们被激发了想象力,利用想象力实现与他人的互动并更好地认识世界。


因此,戈普尼克说:“善于假扮的孩子能够更好地进行反事实推理”。他们会在玩耍中模仿成年人所展开的活动、技能,然后把游戏拓展延伸到广阔的想象世界中。


其次,应用心理预演,也就是讲故事的能力。故事就好比一个平台,使人们得以思考替代现实的场景以及在此场景中该做什么行动。有助于我们评估选择,做出决策。


3、约束


什么是约束?就是以特定的方式塑造我们反事实思维的规则和限制。作者说,只有加上规则和限制等约束条件,才能有效释放创造力,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因为我们人类的想象力是无穷无尽的,我们可以想象出无数与因果心智模型无关的现实,但是并不一定对我们会有价值。


某种意义上来说,约束释放了我们的自由,而非捆绑了手脚。比如,你是一名设计师,业主想让你帮他设计一下住宅,你问他有什么需求,业主的回答是:你看着来就行。听到这样的回答,你什么感受?我们会觉得毫无头绪,什么叫做看着来,这就是一个毫无约束的例子。


当没有约束条件的时候,往往更让我们头疼,我们不知道该如何下手。如果设计师设计出来的图业主总是不满意,那么设计师就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在这里,无法做更有价值的事情。所以,在很多时候约束会让我们更有效率。


作者说,应对约束,要收放自如,过多或过少,都不行。过多可能会错多要事,而过少会使我们无法聚焦。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第一,我们需要认识到,任何框架都有软约束和硬约束,软约束具有弹性或可改变,只需付出相当的努力即可进行调整。而硬约束是固定的、不可渗透和不可侵犯的。硬性约束是心智模型的核心,忽略它就意味着放弃框架本身。


所以,我们首先需要确保那些硬性约束,而在选择软性约束时,可以进行灵活调整。作者给出三条建议:


1.可变性:选择可以改变的约束;

2.最小变化:对约束仅做微调,而非彻底改变;

3.一致性:某个约束的改变不能与另一个约束产生矛盾和冲突。


所以,我们可以看出框架赋予我们认识能力和行动能力,它也确保我们的认识和行动的意义。但是,假如我们现有的框架无法满足需要时,我们就需要重建建构框架。


02、如何重新建构框架




作者说,有时候我们需要转换框架或建构新的框架,从而带来新的思路和一系列新的选项。人人都可以构建框架,我们只要掌握了方法,然后通过训练和不断的积累经验就可以建立新的框架,同时我们还需要对新事物持开放态度。也就是说,我们需要以积极的心态去接受新的事物。


在构建框架时,我们还需要避免框架的僵化,增强思维敏捷性,也就是保持框架的灵活性。比如,普通人会对自己的框架进行不断调整,修正,而恐怖分子把这种认知的灵活性视为堕落,而把自己构建框架中的僵化看作是纯粹和秩序的象征,因而作出很多非理性行为。


那么具体应该如何构建框架呢?作者给出了3个方法来帮助我们重构框架。


1、框架目录


框架目录就是在头脑的思维框架中能快速搜索,看是否有可行的替代框架。


比如,早上上班路上堵车,但是上班时间要到了。这个时候我们可以想想还有什么方法,可以避免迟到。比如,可以转换交通工具,坐地铁去上班。而不是傻傻地一直等着车流通行。


当使用我们的框架目录时,了解自己拥有的每种框架的优劣对于确定最佳框架至关重要。当然,我们需要确保有足够多的框架可供我们选择。


2、重新调整


就是对某个借鉴来的框架在原有的基础上重新调整。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需要重新建构框架却没有现成的替代框架可供选择时。


比如,宜家。刚开始宜家没有转型之前,销售的家居用品被视为“世代相传”。但后来在战后消费主义的浪潮趋势下,宜家改变了战略,家具可以进行廉价制造,可以像衣服一样仅在一定的期限内使用。因为宜家的家具价格实惠,可以随意更换。


宜家最初成功的关键在于,它对家具的定义和用途采用了另一种思维框架,即家具是有使用年限的,而非恒久可用。其实这一框架一直都存在,只是没有人发现而已。


3、全新框架


那如果我们不能借助既有的框架目录或利用其他框架重新进行调整呢?我们就需要创建一个全新的框架,即重新构建框架。


比如,1905年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推翻了牛顿的理论,成为物理学的新框架。狭义相对论建立在如下的两个基本公设上:

狭义相对性原理(狭义协变性原理):一切的惯性参考系都是平权的,即物理规律的形式在任何的惯性参考系中是相同的。这意味着物理规律对于一位静止在实验室里的观察者和一个相对于实验室高速匀速运动着的电子是相同的。

光速不变原理:真空中的光速在任何参考系下是恒定不变的,这用几何语言可以表述为光子在时空中的世界线总是类光的。也正是由于光子有这样的实验性质,在国际单位制中使用了“光在真空中1/299,792,458秒内所走过的距离”来定义长度单位“米”(米)。光速不变原理是宇宙时空对称性的体现,而中微子的超光速现象可能只是时空对称性的对称破缺而决不能推翻相对论(已证实该实验有误)。

在狭义相对论提出以前,人们认为时间和空间是各自独立的绝对的存在,自伽利略时代以来这种绝对时空的观念就开始建立,牛顿创立的牛顿经典力学和经典运动学就是在绝对时空观的基础上创立。

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在牛顿经典力学、麦克斯韦经典电磁学等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四维时空”的概念,它认为时间和空间各自都不是绝对的,而绝对的是一个它们的整体——时空,在时空中运动的观者可以建立“自己的”参照系,可以定义“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即对四维时空做“3+1分解”),而不同的观者所定义的时间和空间可以是不同的。


该理论一经推出,物理学家们便发现它更好地解释了世界。所以,创新首先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思维过程,然后才被实例化为方程式、法律或软件等。人的整个心智模式必须改变。


作者还提醒我们说,不要执着迷信于自己的框架,而是需要接受不同的观点,听取不同的意见和建议。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构建出好的认知框架。


当然,新框架并不是简简单单就可以成功的,重新创建框架会遇到四大障碍:


首先,我们要有架构新框架的认知力,也就是从心态上接受重新创建框架这一事实,毕竟对于跨过已知的领域往往是不容易接受的;


其次,要远离熟悉的事物,这是为了新的认知框架腾出空间;


接着,要确定合宜的框架,根据特定的情况实现自己的目标;


最后,要把握住最佳的重构时机。


作者说,没有框架,再多的努力也只是低水平的重复。构建框架是我们对一件事情的认知能力,当我们的认知能力达到一定的境界之后,我们的心智模式也就成熟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进行选择和决策,从而正确地定义问题,设计策略。

相关参考

情商必背100句口诀(背熟这三句口诀,学会圆滑说话,做个高情商的聪明人)

一个沟通能力非常强的人,他们做事的时候就会根据自己的沟通实际情况进行匹配,说白了,就是圆滑一些,所以,建议大家背熟下面三句口诀,让自己做一个情商高的聪明人。【1】先硬后软——与人说话,如果一开始的时候...

怎么沟通才能达到效果(如何提升职场沟通能力?10个方面告诉你)

...会倾听。倾听是沟通的基础,只有真正倾听到对方的话,才能更好地理解对方的意图,从而更好地沟通。其次,要学会表达。表达能力是沟通的关键,要学会用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以便让对方更好地理解你的观点。此

怎么样才能说话好听(“不会说话的人超吃亏”学会这几招让你连废话都说得好听)

  说话是面镜子,如果你能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的陈述自己的观点,那么它的镜像反应必然也是热烈的响应;如果你张不开口、畏畏缩缩,那么它的镜像反应就会是沉默、沉默、再沉默!如果是这样的结局,那么为什么不选择...

怎样做到说话滴水不漏(说话之术,牢记这9条方法,与人交谈滴水不漏)

...够帮助你学会和不同的人进行不同方式的对话。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不影响和对方的和气。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鬼谷子口中的九种人,我们在和这种人交谈时应该如何做,以及谈论什么样

怎么才能让人说话(学会如何跟异性沟通?只需5秒,让你沟通与众不同)

#头条创作挑战赛##壁纸##高清美女#跟异性沟通交流是人际关系中必不可少的一环。要想有效地跟异性沟通交流,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尊重对方。在跟异性沟通时,不论是面对面交流还是通过文字或电话等形式交流,都...

怎么才能说服别人(学会怎样说服别人)

说话技巧好的人,刚开始说话时,便能获得许多“是”的反应,原因是他将对方的思绪导入了同意的一面。用事实说话我们总想让别人听了自己的一番劝解后,立刻点头叫好.改易辙,并称赞你"一言惊醒梦中人”。事实却并非如此...

怎么说话才有水平 技巧(提升情商的12个小方法)

...综合能力,能够准确识别他人的感受,能够认识到自己的说话做事方法,能够控制好自己的情绪。1、提升自信心。上次写了一篇提升表达力的文章,里面提高了需要提升自信心,同样想要自己情商高,也建议提升自信心。因为...

怎么学会用气息说话(发音练习,三腔共鸣)

大家好,今天是全球创业人物实录陪你读书的第165天,共读的是第2本书--《TED不会教的“情景式演说》。第五篇:情景式演说,一开口让你一呼百应01发音练习,三腔共鸣首先,共鸣、扩大音量、美化音色练习。演说者要发出宏...

演讲需要哪些技巧(学会这10个说话技巧,让你的演讲更有水平)

1、对镜练习和镜中的自己对话,任何话题都可以。亲眼看看日常说话时的自己,有哪些不好的表情和动作,然后有意识地去纠正。2、拍视频练习选定一个话题,拍一段两分钟的演讲视频。如果能拍到半身以上,效果更好。通过...

演讲需要哪些技巧(学会这10个说话技巧,让你的演讲更有水平)

1、对镜练习和镜中的自己对话,任何话题都可以。亲眼看看日常说话时的自己,有哪些不好的表情和动作,然后有意识地去纠正。2、拍视频练习选定一个话题,拍一段两分钟的演讲视频。如果能拍到半身以上,效果更好。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