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美容 荜茇炮制方法与标准

Posted

篇首语: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药美容 荜茇炮制方法与标准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中药美容 荜茇炮制方法与标准

2、中药美容 乌梢蛇炮制方法与标准

中药美容 荜茇炮制方法与标准

  【药材来源荜茇胡椒科植物荜茇Piper longum L.的干燥近成熟或成熟果穗。果穗由绿变黑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古代炮制方法】南北朝刘宋时代有醋制(《雷公》)。宋代有微焙(《博济》)、炒(《证类》)、乳制(《传信》)等炮制方法。元代有盐炒(《世医》)、胆汁制(《丹溪》)等法。明代仍用炒制(《普济方》)、乳制(《奇效》)、胆汁制(《准绳》)、醋浸(《乘雅》)等炮制方法。清代则用醋浸(《玉楸》)。

  【现代炮制方法】荜茇: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残存的果柄,筛去灰屑。

  【饮片性状】荜茇呈柱状,稍弯曲,由多数小浆果集合而成,长15~35毫米,直径3~5毫米;表面黑褐色或棕褐色,基部有果穗柄脱落的痕迹;质硬而脆,易折断;小浆果球形,直径约1毫米;有特异香气,味辛辣。

  【质量标准】荜茇杂质不得过3%,水分不得过11.0%,总灰分不得过5.0%,按干燥品计算,含胡椒碱不得少于2.5%。

  【炮制目的】荜茇味辛,性热。归胃经大肠经。具有温中散寒,下气止痛的功能。

  现今全国各地均生用。古代有的医家提出:“去梃,用头醋浸一宿,焙干,刮去皮粟子令净,否则伤人肺,令人上气也”(《雷公》、《乘雅》等)。由此可见,炮制目的仅仅是为了缓和药性,减少副作用,其功用生品与制品基本一致。虽然古代也提出了一些炮制方法,但在方中少有体现,仍以生用为主,故现在只保留了古法中的净制要求。荜茇常用于胃脘冷痛,胃寒呕吐或泄泻,偏头痛,牙痛,近年还用于冠心病心绞痛。

  【临床应用

  1.脘腹冷痛本品辛热祛寒,《太平圣惠方》荜茇丸,与人参附子当归、炮姜、肉桂厚朴等同用,治冷气久积中焦,攻注心腹,疼痛难忍,面色青黄,四肢无力,不思饮食,有温中散寒,行气止痛作用。

  2.呕吐或泄泻本品辛热走胃肠,能温胃府沉冷,解大肠寒郁。《余居士选奇方》治胃寒吐涎或吐酸水及心腹冷痛,以姜制厚朴等与之配伍,为丸内服。亦常与高良姜、炮姜、肉桂同用,治久寒积冷,心腹疗痛,胁肋胀满,泄泻肠鸣,米谷不化等,有温中散寒,暖脾止泻作用,如大已寒丸(《局方》)。

  3.牙痛用其本品温散作用,治风虫牙痛,如《本草纲目》附方,用荜茇为末揩之,煎苍耳汤漱去涎;《圣济总录》荜茇丸则用荜茇、胡椒等分,为末,作蜡丸如麻子大,塞虫蛀孔中。

  4.偏头痛荜茇为细末,令患者口中含温水,左边疼用左鼻孔吸药,右边疼用右鼻孔吸药(《经验后方》)。

  5.心绞痛常与高良姜、檀香延胡索细辛冰片配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能辛香理气,温通止痛,如宽胸丸(《中药临床应用》)。

  【总结】荜茇的炮制方法,从南北朝开始,由少到多,又由多到少,乃至以生用为主。这一衍变情况,可能是历代医家从临床中发现,炮制后仍不宜于虚寒之证,而用于寒实证则生品效力更强。但古代的炮制方法仍有研究的必要,特别是醋制,从中医理论的角度来看,似有一定道理。

  荜茇辛热动火,耗气伤阴,所以古代医家有荜茇能“泄人真气,不可任意多服”的告诫。因本品只适用于阴寒偏盛之证,故现今临床上常用生品,取其性味猛烈,散寒力强,收效快捷。


中药美容 乌梢蛇炮制方法与标准

  【药材来源】乌梢蛇为游蛇动物乌梢蛇Zaocys dhumnades (Cantor)除去内脏的干燥体。夏、秋二季捕捉,捕得后,剖腹除去内脏,卷成圆盘形,干燥。

  【古代炮制方法】唐代有炙去头、尾,取肉炙过(《外台》)的制法。宋代增加了酒炙制、醋制(《圣惠方》),酒焙制(《药证》),酒煨、酥制、药汁制(《总录》),酒煮(《扁鹊》),烘制(《证类》)等炮制方法。明代有焙制(《普济方》)、生用(《景岳》)。清代又增加了酒蒸(《本草述》)、清蒸制(《握灵》)的方法。此时,其炮制方法已达16种之多。

  【现代炮制方法

  1、乌梢蛇: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头、鳞片及灰屑,切段。

  2、乌梢蛇肉:取净乌梢蛇,用黄酒浸润,闷透后取出,除去皮、骨,切段,晒干。乌梢蛇每100kg用黄酒20kg。

  3、酒乌梢蛇:取净乌梢蛇段,喷洒黄酒,拌匀,闷透后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微黄色时,取出放凉。乌梢蛇每100kg用黄酒20kg。

  【饮片性状】本品呈段状,长约30mm,表面乌黑色或黑褐色,无光泽,切面黄白色或灰棕色,质坚硬,气腥,味淡。乌梢蛇肉呈段片状,无皮骨,肉厚柔软,黄白色或灰黑色,质韧,气微腥,略有酒气。酒乌梢蛇色泽加深,略有酒气。

  【质量标准】乌梢蛇醇寝出物不得少于12.0%。

  【炮制目的】乌梢蛇味甘,性平。归肝经。具有祛风通络,止痉的功能。

  乌梢蛇生品以祛风止痒,解痉为主,用于瘾疹瘙痒,小儿惊痫,破伤风等证,但有腥气。经酒炙后能增强祛风通络作用,并能矫臭、防腐,利于服用和贮存,用于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筋脉拘急,中风,口眼斜,半身不遂,痉挛抽搐,惊厥,皮肤顽癣,麻风等证。

  【临床应用

  1、生用

  (1)癥疹瘙痒:常与细辛全蝎白芷等同用,具有祛风止痒的作用。用于风寒湿邪滞于肌肤而致的丘疹瘾瘾,皮肤瘙痒反复发作,经久不愈,如乌蛇膏(《外台秘要》)。

  (2)中风口禁:常与全蝎、僵蚕天南星等同用,具有息风止痉的作用。用于小儿惊痫,破伤风之筋脉痉挛,牙关紧闭,如乌蛇散(《准绳》)。

  2、制用

  (1)风湿痹痛:常与炮白附子、羌活、防风等同用,具有搜风通痹的作用。用于风痹,手足缓弱不能伸举,骨节疼痛,如乌蛇丸(《圣惠方》)。

  (2)干湿癣:常与干荷叶、麸炒枳壳等同用,具有燥湿祛风的作用。用于一切干湿癣证。如三味乌蛇散(《总录》)。

  【现代研究】乌梢蛇含蛋白质及脂肪等。炮制后对其理化性质和药理作用均有一定的影响。

  乌梢蛇为无毒蛇,头部无毒腺,为了节约药材,头部可考虑不去为好。酒制后,可使乌梢蛇中不溶于水的脂类成分容易浸出,同时,可防止乌梢蛇霉烂、变质、虫蛀等。

  据实验研究表明,乌梢蛇的提取物具有镇静、镇痛作用,并能直接扩张血管而引起血压降低。

  乌梢蛇的头与皮,是品种鉴别的主要依据,产地加工时应该保留,以供鉴别,防止掺伪。入药时,再去头使用。乌梢蛇去头、皮,骨是因为它们非药用部位,还是不利于粉碎,值得进一步研究。如是非药用部位,乌梢蛇肉与酒制乌梢蛇的应用剂量应有所区别。

  【

  1、近代炮制方法还有酒浸、炒、酒酥、酒煮等。

  2、文献摘录“先以酒浸三日夜,慢火上反复炙,令黄赤干燥,去皮骨,取肉入药用”(《局方》)。

  “夏浸一宿,春秋冬三宿,取出,用柏柴火焙,如此三次后,用砂(罐)盛,埋地中三宿,出火气,勿用皮骨,取肉研碎”(《普济方》)。

  【总结】乌梢蛇从唐代开始使用辅料和采用不同的炮制方法。近年来各地的炮制规范中收载的大多是酥炙和酒炙法,认为酒能通脉络,资其祛风通络,治冷痹骨节疼痛,故加酒、酥、酒与醋。酒与酥及醋等辅料可增强散风、活血、止痛作用。清代《握灵本草》载:“乌梢蛇蒸熟取肉焙研为末,蒸饼丸米粒大以喂乌鸡,待尽,杀鸡烹熟取肉,焙研为末,酒服。”可见清代已发现了用蛇喂鸡,然后杀鸡取肉的方法,使恶蛇的患者不见蛇而行其疗效。古今炮制乌梢蛇多用酒制法,可增强祛风通络作用,并能矫臭、防腐,利于服用和保存。


相关参考

中药美容 血余炭炮制方法与标准

  【药材来源】血余炭为人头发制成的炭化物。   【古代炮制方法】春秋战国时代有燔发(《病方》)。汉代有烧灰(《金匮》)制法。唐代有炙制(《千金翼》)、烧灰研如粉(《产宝》)。宋代方法较多,如皂角水

中药美容 乌梢蛇炮制方法与标准

  【药材来源】乌梢蛇为游蛇动物乌梢蛇Zaocysdhumnades(Cantor)除去内脏的干燥体。夏、秋二季捕捉,捕得后,剖腹除去内脏,卷成圆盘形,干燥。   【古代炮制方法】唐代有炙去头、尾,

中药美容 王不留行炮制方法与标准

  【药材来源】王不留行为石竹科植物麦蓝菜Vaccariasegetalis(Neck.)Garcke的干燥成熟种子。夏季果实成熟、果皮尚未裂开时采割植株,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再晒干。   【

中药美容 海螵蛸炮制方法与饮片性状

  【药材来源】海螵蛸为乌鲗科动物无针乌贼SepiellamaindronideRochebrune或金乌贼Se-PiaesculentaHoyle的干燥内壳。收集乌贼鱼的骨状内壳,洗净,干燥。  

王志强:个性化设计美丽的金标准是“适度与和谐”

人物名片:王志强-博士/教授,北京美莱脂肪技术院长、《面部脂肪美容整形外科学》主编、中国医师协会整形与美容分会全国委员、中国整形美容协会海峡两岸分会会员、卫生部内镜与微创专业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医药生

中药美容 栀子养生保健作用与方法

  【形态产地】   栀子为茜草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枝干苍劲,株丛紧凑。叶倒卵状长椭圆形,先端渐尖,翠绿光亮。花生于叶腋或枝顶,花冠像古代器“卮”,今加木旁为“栀”。初夏晶莹皎洁的栀子花陆续绽开,含

中药美容 麝香养生保健作用与方法

  【形态采制】   药源来于鹿科动物雄性麝的鼠蹊部的囊状麝香腺。麝属林栖动物兽类,生性怯懦,善疾走,从哪里经过仍从原地复回。身长65~95厘米,毛粗硬,曲折如波浪,易折断。雌雄均无角。雄兽有尖长上

中药美容 黄芪的养生保健作用与方法

  【养生保健作用】   黄芪性微温,味甘,归脾经、肺经。有补诸虚、益元气,壮脾胃、去肌热,排脓痛、托毒生肌等功用。   在养生中,黄芪善生发,补气生血,气生水降,利水退肿,补气生阳,固表止汗,鼓正

中药美容 石菖蒲养生保健作用与方法

  【形态采制】   石菖蒲为天南星科多年生常绿草本。全株散发香气,外层黄褐色。根茎横卧。叶根生,剑状条形,端渐尖,质韧有光,每至端午节,人们取之挂门檐下,以形似利剑,劈魔镇邪。初夏开花,花小密生,

中药美容 刘寄奴养生保健作用与方法

  【养生保健作用】   刘寄奴味苦,性温,归心经、脾经。养生保健中,多用其破血通经、散瘀止痛,如治疗血滞经闭、产后瘀阻腹痛、折损跌打出血;也可用其消滞,如治疗食积不化、脘腹胀痛、前列腺肥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