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美容 乌梢蛇炮制方法与标准

Posted

篇首语: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药美容 乌梢蛇炮制方法与标准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中药美容 乌梢蛇炮制方法与标准

2、中药美容 王不留行炮制方法与标准

中药美容 乌梢蛇炮制方法与标准

  【药材来源】乌梢蛇为游蛇动物乌梢蛇Zaocys dhumnades (Cantor)除去内脏的干燥体。夏、秋二季捕捉,捕得后,剖腹除去内脏,卷成圆盘形,干燥。

  【古代炮制方法】唐代有炙去头、尾,取肉炙过(《外台》)的制法。宋代增加了酒炙制、醋制(《圣惠方》),酒焙制(《药证》),酒煨、酥制、药汁制(《总录》),酒煮(《扁鹊》),烘制(《证类》)等炮制方法。明代有焙制(《普济方》)、生用(《景岳》)。清代又增加了酒蒸(《本草述》)、清蒸制(《握灵》)的方法。此时,其炮制方法已达16种之多。

  【现代炮制方法

  1、乌梢蛇: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头、鳞片及灰屑,切段。

  2、乌梢蛇肉:取净乌梢蛇,用黄酒浸润,闷透后取出,除去皮、骨,切段,晒干。乌梢蛇每100kg用黄酒20kg。

  3、酒乌梢蛇:取净乌梢蛇段,喷洒黄酒,拌匀,闷透后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微黄色时,取出放凉。乌梢蛇每100kg用黄酒20kg。

  【饮片性状】本品呈段状,长约30mm,表面乌黑色或黑褐色,无光泽,切面黄白色或灰棕色,质坚硬,气腥,味淡。乌梢蛇肉呈段片状,无皮骨,肉厚柔软,黄白色或灰黑色,质韧,气微腥,略有酒气。酒乌梢蛇色泽加深,略有酒气。

  【质量标准】乌梢蛇醇寝出物不得少于12.0%。

  【炮制目的】乌梢蛇味甘,性平。归肝经。具有祛风通络,止痉的功能。

  乌梢蛇生品以祛风止痒,解痉为主,用于瘾疹瘙痒,小儿惊痫,破伤风等证,但有腥气。经酒炙后能增强祛风通络作用,并能矫臭、防腐,利于服用和贮存,用于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筋脉拘急,中风,口眼斜,半身不遂,痉挛抽搐,惊厥,皮肤顽癣,麻风等证。

  【临床应用

  1、生用

  (1)癥疹瘙痒:常与细辛全蝎白芷等同用,具有祛风止痒的作用。用于风寒湿邪滞于肌肤而致的丘疹瘾瘾,皮肤瘙痒反复发作,经久不愈,如乌蛇膏(《外台秘要》)。

  (2)中风口禁:常与全蝎、僵蚕天南星等同用,具有息风止痉的作用。用于小儿惊痫,破伤风之筋脉痉挛,牙关紧闭,如乌蛇散(《准绳》)。

  2、制用

  (1)风湿痹痛:常与炮白附子、羌活、防风等同用,具有搜风通痹的作用。用于风痹,手足缓弱不能伸举,骨节疼痛,如乌蛇丸(《圣惠方》)。

  (2)干湿癣:常与干荷叶、麸炒枳壳等同用,具有燥湿祛风的作用。用于一切干湿癣证。如三味乌蛇散(《总录》)。

  【现代研究】乌梢蛇含蛋白质及脂肪等。炮制后对其理化性质和药理作用均有一定的影响。

  乌梢蛇为无毒蛇,头部无毒腺,为了节约药材,头部可考虑不去为好。酒制后,可使乌梢蛇中不溶于水的脂类成分容易浸出,同时,可防止乌梢蛇霉烂、变质、虫蛀等。

  据实验研究表明,乌梢蛇的提取物具有镇静、镇痛作用,并能直接扩张血管而引起血压降低。

  乌梢蛇的头与皮,是品种鉴别的主要依据,产地加工时应该保留,以供鉴别,防止掺伪。入药时,再去头使用。乌梢蛇去头、皮,骨是因为它们非药用部位,还是不利于粉碎,值得进一步研究。如是非药用部位,乌梢蛇肉与酒制乌梢蛇的应用剂量应有所区别。

  【

  1、近代炮制方法还有酒浸、炒、酒酥、酒煮等。

  2、文献摘录“先以酒浸三日夜,慢火上反复炙,令黄赤干燥,去皮骨,取肉入药用”(《局方》)。

  “夏浸一宿,春秋冬三宿,取出,用柏柴火焙,如此三次后,用砂(罐)盛,埋地中三宿,出火气,勿用皮骨,取肉研碎”(《普济方》)。

  【总结】乌梢蛇从唐代开始使用辅料和采用不同的炮制方法。近年来各地的炮制规范中收载的大多是酥炙和酒炙法,认为酒能通脉络,资其祛风通络,治冷痹骨节疼痛,故加酒、酥、酒与醋。酒与酥及醋等辅料可增强散风、活血、止痛作用。清代《握灵本草》载:“乌梢蛇蒸熟取肉焙研为末,蒸饼丸米粒大以喂乌鸡,待尽,杀鸡烹熟取肉,焙研为末,酒服。”可见清代已发现了用蛇喂鸡,然后杀鸡取肉的方法,使恶蛇的患者不见蛇而行其疗效。古今炮制乌梢蛇多用酒制法,可增强祛风通络作用,并能矫臭、防腐,利于服用和保存。


中药美容 王不留行炮制方法与标准

  【药材来源王不留行为石竹科植物麦蓝菜Vaccaria segetalis (Neck. )Garcke的干燥成熟种子。夏季果实成熟、果皮尚未裂开时采割植株,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再晒干。

  【古代炮制方法】汉代有烧灰存性的方法(《金匮》)。南北朝刘宋时代有蒸法(《雷公》),此法一直沿用至明代。明代又增加了酒蒸(《蒙筌》)、炒制(《正宗》)、水浸焙(《必读》)等炮制方法。清代则有“浆水浸,焙干用”(《本草汇》)、炒法(《大成》)、酒蒸(《得配》)等方法。

  【现代炮制方法

  1、王不留行: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干燥。

  2、炒王不留行:取净王不留行,置炒制容器内,用中火加热,炒至大部分爆成白花,取出放凉。

  【饮片性状】王不留行呈圆球形,直径1.8~2.1mm。表面乌黑色或红黑色,微有光泽;一侧具有一条半圆形的浅纵沟,基部具一乌白色圆点状种脐;质硬,胚乳白色,胚弯曲成环,子叶2枚,粉性;无臭,味微涩苦。炒王不留行2/3以上呈类球形白花状,质松脆。

  【质量标准】王不留行水分不得过12.0%,总灰分不得过4.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1.0%,浸出物不得少于6.0%。含王不留行黄酮苷不得少于0.40%。炒王不留行水分不得过10.0%,含王不留行黄酮苷不得少于0.15%。

  【炮制目的】王不留行味苦,性平。归肝经胃经。具有活血通经,下乳,消痈,利水通淋的功能。

  生品长于消痈肿,用于乳痈或其他疮痈肿痛。炒后爆裂体泡,易于煎出有效成分,且性偏温,走散力较强,长于活血通经,下乳,利水通淋。用于产后乳汁不下,经闭,淋证,小便不利。

  【临床应用

  1、生用

  (1)乳痈初起:常与蒲公英、瓜萎仁、当归配伍,酒煎服(《本草汇言》)。

  (2)疮痈肿痛:《集简方》治肿毒初起,本品与蟾酥合用为丸服。或与当归、甘草等同用,治痈肿初起,如王不留行散(《医心方》)。

  2、制用(炒制品)

  (1)经闭不通:常与当归、川芎红花香附等同用,能增强行血通经之效,可用于气血瘀滞,经闭不通,或经行不畅,小腹疼痛。

  (2)乳汁不下:常与当归(酒炙)、穿山甲(炒珠)、川芎同用,能养血,活血,催乳,用于乳汁不通,如涌泉散(《北京市中成药方选集》)。

  (3)结石、淋浊:常与金钱草海金沙、冬葵子、滑石等同用,治疗泌尿系结石,如驱尿石汤(《北京市中草药制剂选编》)。若用于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则常与丹参桃仁赤芍败酱草等同用,有活血消炎作用,如前列腺汤(《中药临床应用》)。上两方中的王不留行均宜炒用。

  【现代研究】本品主要含微量元素、氨基酸、类脂和脂肪酸、三萜皂苷、单糖、Ⅱ山酮等。

  王不留行全国均以炒用为主,其目的是为了提高煎出效果。炒制的质量要求是多数爆花。实验证明,水溶物的增加与爆花程度有关,爆花率越高,水溶性浸出物也愈高。完全爆花者较生品增加1.1倍,刚爆花者增加0.6倍,未爆花者增加0.2倍。根据爆花率与水浸出物含量的关系及实际生产中的可能性,炒王不留行爆花率达80%以上为宜。另有实验也得到相似的结果,即爆花率愈高,水溶物也越高。用红外线烘箱烤制法所得成品爆花率比传统清炒法爆花率高得多,可达98%,水提取物含量亦远远高于传统的炒制品;但薄层分析显示,所含成分基本一致。用远红外辐射加热,机械自动平铺输送代替老法,所得结果与以上实验基本相同。

  为了提高王不留行的爆花率,有人用膨化法(类似于爆米花的自动膨化装置)炮制王不留行,取得良好效果。实践证明,王不留行用文火炒,种子变“僵”,爆花率低,若用中火或中火至武火之间的火炒制,则易爆花。将王不留行先用水湿润,再用中火炒制,爆花率可达95%以上。

  改进王不留行的炮制方法:河砂筛去石子,取2号筛与3号筛之间的中粗砂,洗净泥土,干燥,置锅内加热,并加入1%~2%的食用油,拌炒至油尽烟散,砂的色泽均匀变深时,取出,放凉,备用。将油砂倒人机罐内,武火加热至砂呈微红色(温度约为280℃左右)加入净选后的王不留行,继续武火加热1.5分钟,迅速出锅,筛去砂子即可。结果:砂炒爆花的王不留行爆花率高达95%以上,比传统清炒炮制法提高28%左右,且爆花粒大,色白均匀又美观。无焦粒、阴阳粒及僵化现象。砂炒爆花后的王不留行种子肉膨胀,种皮爆裂而变得疏松质脆,吸水性强,易于粉碎或煎出有效成分。炮制须注意的是砂粒不宜太细,砂温也不能过高,否则可能出现粘砂现象。炒王不留行的新法是:取干净的王不留行,置铁药筛内,放清水中稍浸泡后提起,待水滴尽,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八九成爆开白花,取出,放凉。在取出的同时会有少数继续爆裂。这样总爆裂率能达到95%以上,除个别秕材外全部爆裂,这种炒法爆开的王不留行具有白、胖、嫩的特点。新炒法的原理是:由于原药材受水浸润后,耐温力增大,受热均匀,一旦水分被蒸发尽几乎同时爆裂,此时看准火候,迅速取出放凉。优点是:操作简便,火候易掌握,爆裂率高,有效成分易于全部煎出,提高了疗效。采用正交试验法,以爆花率、火候、温度、时间、投药量为质控指标,对王不留行炮制工艺进行优选,结果:每次投药量在250~500g,用文武火。温度控制在120~130℃。炒制5~7分钟。其爆花率可达95%以上,炮制方法为宜。

  【】文献摘录:“拌湿蒸之,从巳至未,以浆水浸一宿焙干用”(《大法》)。“内服酒蒸,焙用”(《得配》)。

  【总结】王不留行古代记载较多的为蒸法,清代以前长期被沿用。明代开始用的炒法一直沿用至今,其他炮制方法已不复用。究其原因,可能是蒸法炮制时间较长,操作较繁琐;炒法既简便,又可提高煎出效果,故能保留下来,而且被《中国药典》采用。酒蒸的作用似乎除了有利于煎出效果外,还能增强活血通经的功效,故有研究价值。

  目前,对提高王不留行炮制品的爆花率方面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但整个炮制研究工作还较肤浅,仅仅局限于如何提高爆花率以及爆花率与水浸出物含量关系方面的研究。对药物中成分的变化研究甚少(因水浸出物多,不一定有效成分含量就高)。对炮制前后药效变化的研究基本上是空白,为了说明生、制品药效上的差异,对古代的单蒸品、酒蒸品及现今常用的炒制品进行药效学方面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王不留行古代下乳多生用,治疗其他疾病的古方,如金疮、痈肿、难产、热淋、血淋、石淋等,亦多生用。但因王不留行种子较细小,种壳较坚硬,又不易捣碎,煎出效果差,所以现在除特殊要求外,一般均用炒制品。至于生品与炒制品的作用究竟有何不同,还缺乏可靠的依据,尚需作进一步的研究。


相关参考

中药美容 荜茇炮制方法与标准

  【药材来源】荜茇为胡椒科植物荜茇PiperlongumL.的干燥近成熟或成熟果穗。果穗由绿变黑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古代炮制方法】南北朝刘宋时代有醋制(《雷公》)。宋代有微焙(《博济》

中药美容 血余炭炮制方法与标准

  【药材来源】血余炭为人头发制成的炭化物。   【古代炮制方法】春秋战国时代有燔发(《病方》)。汉代有烧灰(《金匮》)制法。唐代有炙制(《千金翼》)、烧灰研如粉(《产宝》)。宋代方法较多,如皂角水

中药美容 王不留行炮制方法与标准

  【药材来源】王不留行为石竹科植物麦蓝菜Vaccariasegetalis(Neck.)Garcke的干燥成熟种子。夏季果实成熟、果皮尚未裂开时采割植株,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再晒干。   【

中药美容 海螵蛸炮制方法与饮片性状

  【药材来源】海螵蛸为乌鲗科动物无针乌贼SepiellamaindronideRochebrune或金乌贼Se-PiaesculentaHoyle的干燥内壳。收集乌贼鱼的骨状内壳,洗净,干燥。  

王志强:个性化设计美丽的金标准是“适度与和谐”

人物名片:王志强-博士/教授,北京美莱脂肪技术院长、《面部脂肪美容整形外科学》主编、中国医师协会整形与美容分会全国委员、中国整形美容协会海峡两岸分会会员、卫生部内镜与微创专业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医药生

中药美容 栀子养生保健作用与方法

  【形态产地】   栀子为茜草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枝干苍劲,株丛紧凑。叶倒卵状长椭圆形,先端渐尖,翠绿光亮。花生于叶腋或枝顶,花冠像古代器“卮”,今加木旁为“栀”。初夏晶莹皎洁的栀子花陆续绽开,含

中药美容 麝香养生保健作用与方法

  【形态采制】   药源来于鹿科动物雄性麝的鼠蹊部的囊状麝香腺。麝属林栖动物兽类,生性怯懦,善疾走,从哪里经过仍从原地复回。身长65~95厘米,毛粗硬,曲折如波浪,易折断。雌雄均无角。雄兽有尖长上

中药美容 黄芪的养生保健作用与方法

  【养生保健作用】   黄芪性微温,味甘,归脾经、肺经。有补诸虚、益元气,壮脾胃、去肌热,排脓痛、托毒生肌等功用。   在养生中,黄芪善生发,补气生血,气生水降,利水退肿,补气生阳,固表止汗,鼓正

中药美容 石菖蒲养生保健作用与方法

  【形态采制】   石菖蒲为天南星科多年生常绿草本。全株散发香气,外层黄褐色。根茎横卧。叶根生,剑状条形,端渐尖,质韧有光,每至端午节,人们取之挂门檐下,以形似利剑,劈魔镇邪。初夏开花,花小密生,

中药美容 刘寄奴养生保健作用与方法

  【养生保健作用】   刘寄奴味苦,性温,归心经、脾经。养生保健中,多用其破血通经、散瘀止痛,如治疗血滞经闭、产后瘀阻腹痛、折损跌打出血;也可用其消滞,如治疗食积不化、脘腹胀痛、前列腺肥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