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 日本·1905年9月5日日比谷烧毁事件
Posted 事件
篇首语:著论准过秦,作赋拟子虚。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日本 日本·1905年9月5日日比谷烧毁事件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日本 日本·1905年9月5日日比谷烧毁事件
1905年9月5日日比谷烧毁事件
因反对《朴次茅斯和约》的签订而引发的具有排外色彩的群众性骚乱。1905年9月5日,国权派团体以头山满、神鞭知常,河野广中和佐佐友房为代表,在东京日比谷公园主持召开了反对媾和的群众大会。会议过程中,与会群众与前来阻挠的警察发生冲突。会后,狂热的群众袭击内务大臣官邸、警察署、国民新闻社、基督教会和市内电车,烧毁大量的警察岗亭和派出所,骚乱持续到6日。政府出动军队进行镇压,并颁布《戒严令》。骚乱中,死17人,伤约500人,1700余人被捕,其中87人被判刑。参加骚乱的主要是职工、工匠、脚车夫等城市各行各业群众,他们不堪战争期间政府的盘剥和奸商的欺诈而采取行动。日俄谈判中,俄方态度强硬,日本没有获得战争赔款,而巨额战费则转嫁到本国人民身上,引起国民的失望与愤怒,成为此次骚乱的直接原因。盲目的排外主义和狂热的民族主义思想是此次骚乱的深层动因。群众暴动随即波及到横滨、神户一带。
相关参考
1905年9月5日日本签署《朴次茅斯和约》指日俄战争结束后日本和俄国签订的重新瓜分中国东北和朝鲜的帝国主义和约,因签约地点在美国弗吉尼亚州的港口城市朴次茅斯而得名。日本在相继取得奉天会战和日本海海战的
1949年7月5日下山事件指1949年7月5日日本国营铁路总裁下山定则失踪,次日发现被火车轧死在常磐线绫濑附近的事件。当时,为贯彻“道奇路线”,吉田茂内阁修改了劳动关系法规,开始大量裁减雇员。“国铁”
1905年9月5日《朴茨矛斯和约》签署即《俄国和日本和平条约》。1905年9月5日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朴茨矛斯由俄国国务大臣兼帝国首席大臣塞奇·威特宫庭总督兼驻美大使罗曼罗森和日本外相小林寿太郎、驻美大
日比谷烧打事件的背景就是《朴茨茅斯条约》的签署和日俄战争的结束,这一事件引发日本民众的不满,他们渴望的是夺取他国的利益,而显然日本没能从这一事件中获得利益,于是日本民众按耐不住了。这里面映
1904年2月8日-1905年8月1日日俄战争1904—1905年日本和俄国两个帝国主义国家为争夺中国东北地区和朝鲜并进而称霸整个远东地区所进行的战争。1900年沙皇俄国侵入中国东北,使日俄之间争夺中
1943年5月横滨事件指太平洋战争时期,神奈川县特高警察与右翼文人相勾结制造的一系列压制言论的文化统制事件。又称“共产党重建事件”和“泊事件”。1942年8月、9月号《改造》杂志刊载了细川嘉六的论文《
1946年11月3日日本国宪法公布1946年11月3日,日本政府公布了日本现行国家基本法,1947年5月3日正式生效。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占领军当局实行民主化政策,修改《大日本帝国宪法》即其中一
日比谷烧打事件发生于日本东京千代田区的日比谷公园,如今的日比谷公园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景点,当时的日本民众也多消失在历史之中,但这一事件的历史影响却依然值得我们去回顾和研究,毕竟这一事件推动
《朴茨茅斯和约》的签订宣告着日俄战争的结束,但这场战争的结束并没有给日本带来多大的利益,他们得到的只是战略利益,日本民众对此感到十分失望,于是就有了后来的日比谷烧打事件。日比谷烧打事件对日
日本 日本·1905年5月27日—28日日军在日本海海战中取胜
1905年5月27日—28日日军在日本海海战中取胜该海战为日俄战争期间进行的最大的一次海战。日俄开战以来,俄国屡战屡败,为了扭转败局,沙皇任命罗日杰斯特温斯基为司令,统率波罗的海舰队赶赴东方作战。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