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历史 唐太宗李世民晚年荒淫无度的生活
Posted 皇帝
篇首语:人生难得几回搏,此时不搏待何时。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唐朝历史 唐太宗李世民晚年荒淫无度的生活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唐朝历史 唐太宗李世民晚年荒淫无度的生活
一、堵上耳朵,踹开诤臣,拎着鞭子办事儿。
《新唐书》、《旧唐书》都记载了文德皇后长孙氏,曾怎样拐弯抹角地哄骗盛怒之下的李世民。因为魏征多嘴多舌,处处制肘,皇帝感到不舒服,甚至在背地里恼羞成怒,一边骂街,一边动了杀机。若非乖巧的文德皇后拽出“明君贤相”的“高帽儿”来拍马屁,恐怕魏征早就做了刀下鬼了。由此看来,李世民并非心甘情愿地“纳谏”;骨子里却满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货色。常说“屁股决定意识”――有什么地位,就是什么脾气。有多大权力,就有多大的兽性。皇帝主宰世间升沉,他们才不愿意找几个自以为是、指手画脚的“干爹”供着呢。
李世民身边能够直言的大臣不下三十多名,尤其是魏征,先后写了十多万字的意见书,涉及事务多达两百多件。即便如此,仍不免热脸贴上冷屁股,魏征明显地觉察到,皇帝变了,“渐恶直言”。贞观十二年三月,李世民亲御两仪殿,魏征毫不客气地说:“一二年来,不悦人谏,虽黾勉听受,而意终不平,谅有难色。”这些话,李世民根本就听不进去,他变本加厉地以我为中心。他一意孤行,建飞山宫,刚开始就警告群臣:“若不为此,不便我身。”并且为自己狡辩道:“百姓无事则骄逸,劳役则易使。”翻译过来,无非是说,老百姓都是贱骨头,应该给老子当牛做马。这简直是强盗逻辑,明摆着,叫满朝文武乖乖地闭嘴。
谏臣刘洎官拜门下省侍中。贞观十九年,李世民怀疑刘洎背后褒贬自己,便抓了个“谋执朝衡”的罪名,逼刘洎自杀了。
二、大兴土木,穷奢极欲,自己都觉得过分。
最耗费民脂民膏的无非两件事:一,大型土木工程;二,连年战争。如果战争不可避免,倾举国之力征讨,也没什么不合适。但是,大兴土木,只为一人声色犬马,就属于贪暴行为了。李世民恰恰乐此不疲。他亲自抓基建,在长安、洛阳等地,营造规模宏大的宫殿。
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四月,李世民嫌京城闷热,便在临潼骊山顶上修筑了翠微宫。三个月之后,又指责宫室小气,辱没了大唐威仪,便重修了玉华宫。一句话,耗费白银数以亿计。位于东都的“洛阳宫”本是隋炀帝吃喝玩乐的地方,李世民遂接管过来,“营造不已,公私劳费,殆不能堪”,连同“飞山宫”在内的庞大建筑群,豪华气派,极尽奢靡。整座工程,都是黄金白银乃至能工巧匠的生命堆起来的。
贞观十六年,唐太宗下诏,明令太子所用之物,其他部门不得限制。口子一开,鼎铛玉石,暴殄天物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无上限消费,怎么能不浪费呢?
这些讨人嫌的烂事儿,连李世民自己都觉得过分。648年,即其临终前一年,他亲自为太子李治撰写了《帝范》十二篇,其中明确写道:“吾居位以来,不善多矣。锦绣珠玉不绝于前,宫室台榭屡有兴作,犬马鹰隼无远不致,行游四方,供顿烦劳,此皆吾之深过也,勿以为是而法之。”显然,皇帝是“揣着明白装糊涂”,他本人可以倒行逆施,对儿子就要说实话了。他希望李治,不要效仿自己,做个贤明的君主,必须有节制、有约束。
相关参考
唐太宗李世民二十八岁登基,在位二十三年,他接受了隋亡的教训,励精图治,与民休养生息,使社会逐渐安定下来,国势空前强盛,开创了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时期。但是,在他作了十几年皇帝之
唐太宗李世民二十八岁登基,在位二十三年,他接受了隋亡的教训,励精图治,与民休养生息,使社会逐渐安定下来,国势空前强盛,开创了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时期。但是,在他作了十几年皇帝之后,过惯了安逸享...
唐高祖李渊,一个活的比较憋屈的开国皇帝,他更多的称谓不是唐朝的开国之君,而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父皇。在历史上,李渊的光芒都被优秀的儿子李世民所遮掩住了,玄武门政变之后,更是被迫禅位,过上了犹如政治囚徒般的
唐太宗李世民是大唐王朝第二代皇帝,人称“千古一帝”。他作为中国最有作为的皇帝,开创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最繁荣、国力最强大的大唐帝国。应该说李世民是皇帝中的一位难得的楷模,他重用贤才,广施仁政,从谏如流
晚年的李世民不仅大兴土木,穷奢极欲,而且贪恋酒色,搜罗美女,就是自己弟媳妇他都不放过。公元636年,也就是贞观十年六月,年仅36岁的长孙皇后病逝,李世民身边少了一位“贤内助”,从此他愈发表现出贪恋酒色
唐太宗李世民是大唐王朝第二代皇帝,人称“千古一帝”。他作为中国最有作为的皇帝,开创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最繁荣、国力最强大的大唐帝国。应该说李世民是皇帝中的一位难得的楷模,他重用贤才,广施仁政,从谏
就像古人所说,但凡血肉之躯,都有难以逾越的局限性。晚年的李世民出现了一些变化,先是从纳谏体现出来的。贞观十年,魏征发现他“渐恶直言”,这是唐太宗走向一些错误的开始。唐王朝开国以后,李世民身边敢于直言的
就像古人所说,但凡血肉之躯,都有难以逾越的局限性。晚年的李世民出现了一些变化,先是从纳谏体现出来的。贞观十年,魏征发现他“渐恶直言”,这是唐太宗走向一些错误的开始。唐王朝开国以后,李世民身边敢于直言的
李世民晚年征辽,带着李靖李勣两大战神为何惨败? 贞观十九年(645年)四月,唐太宗李世民亲统六军从洛阳出发,至幽州誓师。与此同时,前军李世绩和李道宗已经兵临新城之下,折冲都尉曹三良引十余
大家都知道,唐太宗李世民是经过玄武门之变才逐渐掌握大权的,当时唐高祖李渊正在宫内,听说事变之后,大为恼火,但是又没有办法,于是就问手下的谋臣,他的大臣就对他说,李世民功德无量,履历战功,况且他手下文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