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皇帝李渊,晚年生活却形同政治囚犯
Posted 太子
篇首语:社会的善意点燃了希望的火苗,但要让生活火起来,还是要靠自己。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开国皇帝李渊,晚年生活却形同政治囚犯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开国皇帝李渊,晚年生活却形同政治囚犯
唐高祖李渊,一个活的比较憋屈的开国皇帝,他更多的称谓不是唐朝的开国之君,而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父皇。在历史上,李渊的光芒都被优秀的儿子李世民所遮掩住了,玄武门政变之后,更是被迫禅位,过上了犹如政治囚徒般的日子。 李渊画像 韬光养晦 李渊少年时,有位看相先生看过他的面相后,就预言李渊有当皇帝的命,希望他积极向上,不要沾染不良的习惯。李渊也的确很上进,加之他性格开朗洒脱,为人处世也十分宽和,让他的人缘非常好。 李渊家室显赫,父亲是世袭的唐国公 ,母亲是隋文帝独孤皇后的姐姐 。李渊出入政坛之时可谓是顺风顺水,隋文帝是个特别惧内的皇帝,独孤皇后说东,隋文帝不敢往西。因为这层姻亲,隋文帝特别器重李渊,李渊也很争气,在上任的地方政绩都很优秀。 隋文帝驾崩后,隋炀帝继位。隋炀帝并不是个英明地君主,他好大喜功,徭役苦重,导致民不聊生,各方势力纷纷出来反对隋炀帝的政权。李渊此时也有了一定势力,他广交天下英雄豪杰,招揽了许多人才,这也让政权不稳的隋炀帝起了疑心。 隋文帝 隋炀帝 隋炀帝出宫巡视,所到之处官员都争相参拜,唯恐去晚了招来隋炀帝的不满。李渊在此时却倒霉的病了,久久没有见李渊来参拜自己的隋炀帝十分恼怒,对李渊心中的猜忌更加深重了。 隋炀帝有一个妃子王氏是李渊的外甥女,他询问王氏李渊为何不来参拜自己,王氏惶恐的回答李渊病重,无法参见君上。隋炀帝却反问道:李渊是病的快死了吗? 李渊听闻此事后很是害怕,凭他在官场多年的经验,他感觉到隋炀帝对自己浓浓的杀意。为了自保,李渊决定隐藏实力,韬光养晦。李渊开始装作不问政事,每天都花天酒地寻欢作乐,显现一副胸无大志的样子,他还疯狂的收受贿赂,使自己的名声越来越差。李渊这种做法收获了很大的效果,隋炀帝渐渐对他放下了戒心,李渊趁机扩充自己的势力。 开国之君 李渊其实是一个很有军事才能的人,早年间突厥侵犯隋朝的疆域,隋炀帝令他出兵攻打突厥。在缺兵少将,敌强我弱的严峻形势下,李渊并没有胆怯,反而沉着冷静,分析敌我双方的优势与弱势,并且训练兵马,增加军队的战斗力。最终,李渊在合适的时机设下埋伏,引突厥兵马入彀,打败了突厥。 隋炀帝后期政权越来越不稳定,自立为王反对隋炀帝的势力越来越多,但李渊一直都按兵不动,不敢轻下决定。他的二儿子李世民十分聪慧,看出隋炀帝气数已尽,他鼓励父亲起兵谋反,李渊深思熟虑之后终于同意了他的建议。 李渊的三个儿子李世民、李建成,李元吉都十分骁勇善战,且李渊早年间招揽了很多的英雄豪杰,帐下人才济济。所以李渊起兵之后,响应者众多,起义军队势如破竹,很快便推翻了隋炀帝的政权,建立唐王朝,李渊也成为了开国的皇帝。 李建成 李世民 登基为帝的李渊并没有就此停止战争,当时全国还尚未统一,李渊常常让自己的三个儿子率兵出征,将各地盘旋的势力一一击破。最终,李渊完成了天下一统的壮举。 禅让退位 在李渊治下的大唐,国力蒸蒸日上,百姓的生活水平直线上升。但是储君之争却在朝堂之中悄然展开了。 在攻打天下之时,李渊二子秦王李世民是出力最多的,且在李渊的众多儿子之中,李世民不仅是嫡子,也是最具谋略与才能的。行军途中,李渊仰仗李世民,曾将太子之位许诺于他,可李渊登基之后,选立太子之时却犯了难。按照规矩,太子之位应该立嫡立长,长子李建成是最佳人选,可他又答应了李世民要立他为太子。李渊左右为难,最终还是遵循了祖宗规矩,将太子之位给了李建成。 李世民军功甚伟,在民间的声望是最高的,朝中拥护李世民的人甚多。李建成为了保住自己的太子之位,联合弟弟李元吉打压李世民,李渊在这件事情上处理的十分优柔寡断,他想安抚双方,不要发生兄弟阋墙的事情。李渊太天真了,储君之争日益严重,他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玄武门政变 李世明实在无法忍耐李建成与李元吉的迫害,发动了玄武门政变,将李建成和李元吉及其家属全部斩杀殆尽。李渊见此,无奈之下,只好将军政大权全部让出,封李世民为太子。不久后,李渊禅位于李世民,称太上皇。 晚年生活 李渊刚刚退位之时,居住于宫中的太极宫。那时,唐朝的政局并不稳定,李世民的政权也没有完全稳固,为了防止李渊复位,李世明牢牢的监控着李渊。在贞观三年,李世民的政权已经稳固,李渊也绝无复位希望,李世民对李渊的监控放松了,李渊搬出了皇宫,有了自己独立的行宫大安宫。 大安宫的环境并不是特别的好,曾有大臣上书,大安宫地处城郊,宫殿狭小,与太上皇尊贵的身份不符,让李世民为李渊扩充宫殿,显示李世民的孝道。 史书上记载,李世民与长孙皇后对李渊十分孝顺,但父子二人的感情因玄武门政变有了深深的有裂痕。夏日炎热,李世民想去外地避暑,但李渊却因年纪已大,舟车劳顿不便而谢绝了。随后,李世民多次去外地避暑,李渊都未同行。 李世民同意李渊后来所生养的孩子,都同李渊一同居住在,这令晚年的李渊有了一丝活力。退位后的李渊清心寡欲,没有太大的政治企图,除了参加一些重大的宴会,并不离开大安宫。李渊就这样平安的且平淡的度过了晚年,最终于71岁时因风疾而去世。 李渊陵墓 李渊之才原可以比拟汉高祖,他政治韬略登峰造极,外朝外交战略更是出神入化。他是最快成立也是最快完成王朝一统的皇帝。但却因为儿子的光芒过盛被遮掩其才能,显得平庸。不知李渊在安度晚年的太极宫中,是否真的甘心,是否有一丝丝的怅惘与悔恨。相关参考
晋元帝司马睿字景文,是司马懿的曾孙,也是晋武帝司马炎的侄子,他是东晋的开国皇帝。在290年的时候司马睿袭封琅邪王,他曾经参与过讨伐成都王司马颖的战事,失败之后,司马睿就离开了洛阳,回到了封国。太熙元年
大家都知道,唐太宗李世民是经过玄武门之变才逐渐掌握大权的,当时唐高祖李渊正在宫内,听说事变之后,大为恼火,但是又没有办法,于是就问手下的谋臣,他的大臣就对他说,李世民功德无量,履历战功,况且他手下文武
大家都知道,唐太宗李世民是经过玄武门之变才逐渐掌握大权的,当时唐高祖李渊正在宫内,听说事变之后,大为恼火,但是又没有办法,于是就问手下的谋臣,他的大臣就对他说,李世民功德无量,履历战功,况且他手下文武
在三国历史上,成济只是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人物,但他却不是一个可以忽略不计的人物。他的存在最大价值意义在于,帮助司马昭解决了一次政治危机。《三国志》上写到曹魏小皇帝曹髦的死非常简略,仅仅是十二个字:“五
世界历史 唐高祖李渊退位后的凄凉生活,整天战战兢兢,害怕被儿子谋害
唐高祖李渊是大唐的开国皇帝,其在位期间稳定中原,进取天下,任用贤臣猛将,逐步统一江山,正在奋发图强,君临天下,做一个好皇帝之时,却发生了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杀兄弑弟,表现出对骨肉亲情的无视,而刚刚从隋朝
世界历史 唐高祖李渊退位后的凄凉生活,整天战战兢兢,害怕被儿子谋害
唐高祖李渊是大唐的开国皇帝,其在位期间稳定中原,进取天下,任用贤臣猛将,逐步统一江山,正在奋发图强,君临天下,做一个好皇帝之时,却发生了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杀兄弑弟,表现出对骨肉亲情的无视,而刚刚从隋朝
唐高祖李渊(566年1月13日—635年),字叔德,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西北),唐朝开国皇帝,杰出的政治家和战略家。李渊祖先为陇西狄道人,凉武昭王皓七世孙,祖父李虎随北周建立者宇文泰入关中,西魏时
唐高祖李渊(566年1月13日—635年),字叔德,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西北),唐朝开国皇帝,杰出的政治家和战略家。李渊祖先为陇西狄道人,凉武昭王皓七世孙,祖父李虎随北周建立者宇文泰入关中,西魏时
李渊晚年是怎么度过的,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唐朝盛世三百年,在中国古代史上有非常高的地位。>李渊这个唐朝的开国皇帝,呕心沥血击败各方势力,建立唐
(566年1月13日—635年),字叔德,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西北),,杰出的政治家和战略家。祖先为陇西狄道人,凉武昭王皓七世孙,祖父李虎随北周建立者宇文泰入关中,西魏时为左仆射,封陇西郡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