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秘闻 东夏的习俗东夏的历史东夏的现状
Posted 年号
篇首语:学乃身之宝,儒为席上珍。君看为宰相,必用读书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秘闻 东夏的习俗东夏的历史东夏的现状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秘闻 东夏的习俗东夏的历史东夏的现状
东夏(13世纪时蒲鲜万奴在中国东北建立政权)
东夏(1215-1233)即大真国,朝鲜史书称东真国,是13世纪时蒲鲜万奴在中国东北建立的一个国家。
蒲鲜万奴原为金朝将领,他于贞祐三年(1215年)自立为天王,国号大真,年号天泰。
1216年降于蒙古,1217年再度自立,国号东夏。
势力最大时,西北至上京城(今黑龙江省阿城白城子),西南至婆速路(今辽宁省丹东九连城),东南到曷懒路(今朝鲜咸镜北道吉州)与恤品路(今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双城子)。
大真国前期的政治中心在咸平(今辽宁开原北),复国后移至南京(今吉林延吉城子山)。
1233年,蒙古窝阔台派皇子贵由灭之。
城子山山城
为了防范蒙古的东侵,针对该地区多山地的特点,东夏国城市多建在山上,成为山城。
位于延吉市东郊延吉市与图们市交界处。
城内有少量渤海国遗迹和大量东夏国遗迹。
城垣
东夏国遗址(6张)
依山势以石材修筑,呈不规则椭圆形,周长4454米。
有门址崐4处,其中3处有瓮城。
城内地势开阔,中央有宫殿基址,呈阶梯状,共9阶, 每阶宽10米,长17米,其上础石排列有序。
殿址周围散布有大量的建筑瓦件。
城内出土有玉带饰,玉鸳鸯佩饰、玛瑙佩饰、东夏国官印、铜镜、占卜器、磕码、母子小铜造像以及数百枚唐、宋、金铜钱。
该城是东夏国的南京,东夏国王蒲鲜万奴曾一度居于城中,公元1233年蒲鲜万奴在城中被蒙古军兵俘虏,东夏国灭亡。
是研究东夏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最为重要的文化遗存,具有较高的独特的历史和科学价值。
浴池山
位于延吉市东约10公里,隔一山谷与城子山相对。
山顶有一圆形水池,山峦山有一烽火台。
水池据传为东夏国国王蒲鲜万奴洗浴之处。
克拉斯诺雅尔山城
位于绥芬河南岸今俄罗斯乌苏里斯克附近的克拉斯诺雅尔山上,周长16华里,呈环形,依山随势而建。
从山脚至山顶共三层城墙,高5米,城墙附近还有壕堑等辅助设施。
最高处是一座“禁城”,四周隔一道内墙,城内有许多豪华的宫殿式建筑遗迹。
延边古长城
延边古长城处于八道沟的双峰山和延吉市北的平峰山山脊上,它西起和龙县土山乡东山村二道沟的山坡上,蜿蜒经过于河龙市的西城、龙门乡、龙井市的细鳞河、桃园、铜佛、延吉市的八道、烟集、长安乡等的崇山峻岭中,消失在东距延吉市15公里的磨盘山附近。
长城多为土筑,也有石筑,全长约150公里,已发现烽火台17座。
最长的一段是从细鳞河至老头沟镇的一段,约长10公里;保存最好的一段在老头沟的官船村,尚存高约3米左右。
古长城无文献记载。
据研究认为是东夏国的江城。
也有认为始建于渤海,其与珲春的“边壕”一起是渤海中京和东京的拱卫之城,后为东夏国利用并改建为防御工程。
还有认为它是金代长城或高句丽时期长城。
镜泊边墙
它位于镜泊湖中南段的东岸上,在江山娇林场施业区内。
土石结构,依山向东南走向而蜿蜓,发现长度为4.5公里。
西段湖岸段有堆石外,其余多为土筑或土石混筑,每隔50--80米有马面突出墙体。
高2米左右,基阔1.5米,顶宽0.8米,石筑段落保存较好。
群众反映:此边墙可达吉林。
初步考查认定为金末东夏国的遗存,即为金代小长城,是防蒙古军南下的军事工程。
1990年经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斐优城
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图们江畔之左岸,位于三家子满族乡古城村所在地的东城,隔江相望即是朝鲜的塞别尔郡市。
该城周长2023米,墙高3-4米,基宽9米,东西南北各一门,具有角楼、马面等辽金古城的典型特点,是辽金古城中保存较完整的一座。
该城内曾出土过十枚铜印,其中一枚为金代晚期的铜印,一枚无年号的铜印和两枚纽小铜印外,其余均为蒲鲜万奴建立东夏国的铜印。
铜印为两种:一种是东夏国“天泰”年号的铜印;另一种为东夏国“大同”年号的铜印。
因此认为,该城为金代晚期和东夏国的城址。
有人考证,该城为东夏国的“东京”。
相关参考
金朝国势衰落后,1215年,其将领蒲鲜万奴自立为王,国号大真。1216年降于蒙古,1217年再度自立,改国号东夏。1233年,东夏为蒙古所灭,沦为蒙古的藩属。东夏占据的东海地区属女真故土,一直是东部女
·安平一小·北墩小学·碧华小学·长厦小学·赤窖小学·春苗小学·春杏小学·大场小学·大华二小·大华路第二小学·大华路第一小学·大华一小·大窖小学·大井小学·德华学校·东方小学·东厦小学·东夏小学·杜鹃小
一个封建王朝的兴衰,往往伴随着多种多样的因素,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元朝崛起及衰落的原因。1206年,成吉思汗铁木真统一漠北建立大蒙古国后开始对外扩张,先后攻灭西辽、西夏、花剌子模、东夏、金等国。蒙哥汗
成吉思汗的后代逃到重庆一山村, 改姓金和余, 两姓村民至今不通婚
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铁木真统一漠北建立蒙古帝国后,先后攻灭西辽、西夏、花剌子模、东夏、金朝等国。至1260年忽必烈即汗位,建元“中统”。1271年,忽必烈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改国号为“大元”
文身古老习俗正逐渐消失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王海昌介绍,按照黎族的传统习俗,文身是黎族妇女结束少女生活、步入成年必需完成的一个程序,黎族妇女文身的历史,至今已延续了3000多年。但是,受现
一、【关于张姓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作文】关于张姓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一问题的提出我们班许多人姓张,他们都说几百年前是一家。姓氏是值得研究的,于是我就对关于张姓的历史和现状作了研究报告。二。调查方法1.
一、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调查报告500字的急一·问题的提出.我曾了解到许多人姓王,这引起了我追溯其源头的兴趣.它的历史是怎样的?为什么会逐渐壮大?现在王姓的数量占人口的比例是多
朝鲜现状 多少年来,朝鲜政府一直宣称朝鲜是地上的人间天堂。可是苏联瓦解后,失去援助的朝鲜陷入了饥饿的困境,目前人民的口粮供应每天只有二两左右的玉米,还不能按时供应。 现在朝鲜饿死的人数按国家的人口
答:关于姓氏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一、写问题的提出二、写调查方法三、写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四、写结论据考证,中国人在五千年前就有了姓。那时是母系社会,人们只知有母,不知有父。所以“姓”字是“女”和“生”
一、关于吴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一、历史1、上古时已有吴姓。一是舜的后代有封在虞的,因"虞"与"吴"音相近,故舜后有吴姓。一是颛顼帝时有吴权,其后亦有吴氏。一是少康帝时有神箭手吴贺,其后有吴姓。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