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发小谋士巧妙纠正禁酒令

Posted 谋士

篇首语: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青山矗立,不堕凌云之志。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刘备的发小谋士巧妙纠正禁酒令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刘备的发小谋士巧妙纠正禁酒令

2、历史人物 他是朱元璋的发小,明朝开国名将,却被全家处斩

刘备的发小谋士巧妙纠正禁酒令

时天旱禁酒,酿者有刑。吏于人家索得酿具,论者欲令与作酒者同罚。(简)雍与先主(刘备)游观,见一男女行道,谓先主曰:“彼人欲行淫,何以不缚?”先主曰:“卿何以知之?”雍对曰:“彼有其具,与欲酿者同。”先主大笑,而原欲酿者。雍之滑稽,皆此类也。

《三国志卷三十八 ・蜀书八》

读过《三国演义》的人,对于蜀汉集团,除了熟知诸葛亮和庞统这两大王牌军师,应该也知道孙乾、糜竺和简雍,只不过后者不在谋士集团的顶层,因此《三国演义》对孙、糜、简诸公的评价实在不能恭维。

例如第三十五回写刘备马跃檀溪脱险之后,碰到隐士水镜先生。水镜先生问刘皇叔为何至今事业发展不起来,是不是因为手下没能人。刘备回驳说:“备虽不才,文有孙乾、糜竺、简雍之辈,武有关、张、赵云之流,竭忠辅相,颇赖其力。”

对于关羽、张飞和赵云,水镜先生还是认可的,而对于孙乾、糜竺和简雍,水镜先生直接秒杀了,说他们不过是白面书生,非经纶济世之才也。

水镜先生的话其实有些偏颇,孙乾、糜竺和简雍虽然不能和卧龙凤雏相比,但在经纶济世方面还是颇有作为的,不是最优秀的,但不等于不优秀。

借眼前事点醒刘备

例如简雍,是刘备的发小,自小一块周旋,其实也是创业伙伴,论与刘备的关系,不比关羽、张飞与刘备的交情浅。尤其是在刘备的创业关键时期――夺成都,要给简雍记个一等功也不为过。

公元214年,刘备大军围困成都,成都城内兵精粮足,要维持一段时间是不困难的,在这个时候,是简雍请命,单人入敌营,说服刘璋投降,然后和刘璋同坐一辆车出城,为刘备节省了不少军费,也因为这个业务做得好,被拜为昭德将军。

夺取四川后,在稳定人心方面,简雍也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成都平原虽然说是天府之国,然而有时候老天爷不给力,发生旱灾,也造成了粮食匮乏的局面。为了保证粮食供应,一切跟粮食有关的副产品,尤其是酒,全在禁止之列,酿酒属于犯罪行为。

然而,对于这项法令的执行,出现了过分的现象,蜀国官吏们如果在老百姓家中搜出酿酒工具,就算没有酿酒行为,也要依法论处。

这种做法就很不近人情了,目前粮食匮乏,但不等于日后粮食匮乏;目前不准酿酒,但不等于日后不能酿酒,因此保留酿制工具是很合理合情的行为。

蜀汉集团的做法引发了蜀国民间的不满,简雍是个有心人,一直想着劝阻这种行为,同时他也是个有计谋的人,一直在琢磨办法。

某日,简雍与刘备一同外出,看见一对不相关的男女在路上行走,简雍忽然说:“这对男女有通奸的嫌疑,为什么不赶紧捆起来法办?”刘备懵了一下,说:“老简,一男一女,规规矩矩在大街上走,谁也不惹谁,你凭什么说人家会伤风败俗?”简雍接下来马上说了一番很有启发意义的话:“因为他们身上有可以行淫的器官啊,这跟家里有酿酒工具可能导致非法酿酒不一个道理吗?”

简雍的聪明之处在于用眼前事情的荒谬性,来推论刘备所做事情的荒谬性,用联想类比的方法来点醒正在做错事的上司。刘备马上醒悟,亏得他从善如流,马上停止该项不合情不合理的法令。

用看得见的荒谬性来论证看不见的荒谬性,而且形象生动,容易被接受,这不失为一种劝谏的好方法。

历史人物 他是朱元璋的发小,明朝开国名将,却被全家处斩

在明朝开国功臣中,有三个人的身份与众不同,他们不仅是开国元勋,且与朱元璋的非比寻常,是一起长大的发小,关系十分亲近。这三个人的命运且各不相同,有一位得以善终,有一位死于疾病,有一位却被满门抄斩!那么这三位都是谁呢?特别是这位被杀的,他为何有如此悲惨的结局?且看【纵横五千年】的编者独孤雁一一道来!>朱元璋这三位发小分别是汤和、徐达、周德兴,本文的主人公就是这位周德兴!周德兴,濠州钟离人,与朱元璋是同乡,两人自幼交好,“少年时就相知”。在朱元璋的人生转折中,周德兴发挥过关键作用,当汤和派人送信给朱元璋的时候,这位小和尚迟疑不定,正是周德兴为这位未来的皇帝卜卦,才让其下定决心,参加义军!>1353年6月,在红巾军中混的不错的朱元璋回乡招募军队,周德兴毅然参加,他相信这位发小,能带着出人头地!之后,朱元璋发现郭子兴与其他元帅矛盾重重,不能成事,于是率领24个人出去“创业”,这24个人中,就包括周德兴在内。>>周德兴参与了所有早年间的战斗,从攻克滁州、和州,到渡江取太平、金陵,他虽然不及徐达、常遇春能力突出,但周德兴对朱元璋忠心耿耿,况且又是故人,因此一直得到重用,直接参与对湖广、广西地区的平定。洪武三年,周德兴被封为江夏侯,食禄一千五百石,世袭罔替,赐免死铁券。>在之后平定四川的明夏政权中,周德兴虽然是汤和的副将,但在战争中却发挥关键作用。事后,朱元璋论功行赏,褒奖周德兴,斥责汤和,“功无与德兴比者”。周德兴虽然年纪老了,但越发受到朱元璋的重用,他参与平定楚地的叛乱,训练军队,当福建受到倭寇侵扰后,朱元璋又派他出马,在福建训练军队,修筑沿海要塞。>作为早期的功臣,李善长、费聚、唐胜宗、陆仲亨等人都因胡惟庸案被杀,但周德兴却没有卷入胡惟庸案,反而受到朱元璋的赏赐,“诸勋臣存者,德兴年最高。岁时入朝,赐予不绝”。朱元璋特赐周德兴二千锭钞,让他用来修建坟茔以及神道碑。或许在周德兴看来,这意味着皇帝会让他善终的。>>但周德兴错了,那位曾经的发小,已经没有了朋友,因为他是皇帝!1392年8月,朝廷公布了一条骇人听闻的消息,江夏侯周德兴及其儿子周骥被处死,公田全部没收。对于周德兴之死,官方给出的解释是,“以其子骥乱宫,并坐诛死”,“江夏侯周德兴以帷薄不修,伏诛”。>这两条记载略有出入,第一条是说周德兴是因儿子周骥淫乱后宫而被杀的,犯罪主体是周骥;而第二条的说法是周德兴家庭生活淫乱,犯罪主体是周德兴。对于这件事,编者是这么看的,如果周骥犯法被杀,合情合理,但罪不及家属,况且是有免死铁券的周德兴。即使犯罪的是周德兴,但也罪不至死,因为按照免死铁券的规定,除了谋反罪外,其他罪行均可免死。>那么还有一种可能,朱元璋想处死周德兴,所谓的“帷薄不修”,只不过是“欲加之罪”。虽然是一同长大,虽然是同生共死,但这这些东西,在权力面前通通一文不值!

相关参考

朱元璋见到儿时最好的发小,特意设宴款待,为何无情下令处死他

朱元璋出生于穷人,履历漫长的争斗之后竖立明朝。然则,比拟于打山河时代的血流漂杵,守山河的盘算与谋划加倍难题。对于一个王朝而言,除却吏法的严酷,国度的扶植更多依靠于道德的浸染,古代称之为“三纲五常”。除

曹魏谋士许攸因何而死

许攸是曹操的发小,小时候曾经在一起念过书,游过学,算是老交情了。后来,许攸投了袁绍。也许他觉得袁家四世三公,袁绍又兵多将广,怎么着,也比投曹操那太监之后要前途远大得多。从这里,看出许攸的眼光的确不咋地

同是劝谏废除禁酒令,孔融与简雍所得到的结果为何截然相反

三国时期,战乱不断,如果再遇到天灾,老百姓就会颗粒无收,出现严重的饥荒。为了应付饥荒,统治者们往往会下令禁酒,因为他们认为,酿酒太浪费粮食了。曹操与刘备都曾下过禁酒令。面对禁酒令,支持者有之,反对者亦

蝴蝶效应

公元202年,是为东汉建安7年;在这一年如果要选心情最爽的人,曹操至少属于之一。两年前,也就是建安5年,曹操在官渡一战击败了自己的发小袁绍,抢到了冀、青、幽、并四州,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此时,广袤的

刘备手下谋士都有哪些人

刘备手下谋士都有哪些人刘备手下能人辈出,文臣武将都非常的多,但是相比起刘被手下的那么多的武将来说,刘备的谋臣阵容就差了不少,比较出色、有名的也就是徐庶、孔明、庞统、法正、姜维这些人。刘备最信任的谋臣诸

从中国最早的禁酒令《酒诰》入手,分析周公旦的 ”天命”观之进步

从中国最早的禁酒令《酒诰》入手,分析周公旦的「”天命”观之进步文/老张在路上01周公旦,一般称周公,姬姓,名旦,是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周公一生的功绩被《尚书·大传》概括为:「”一年救乱

蜀国俘虏张裔是如何巧妙地羞辱孙权

张裔是三国史上一个不太知名的人物,但在蜀国的职务还是比较高的,不然《三国志》也不会给他立传。张裔出生于165年,是土生土长的成都人,博学多才,又精明能干,深得当时刘璋的器重。后来刘备占据四川,也很重用

揭秘:刘备的手下中第一谋士竟然不是诸葛亮

刘备手下第一谋士竟然不是诸葛亮,他是法正。自郭嘉一死,曹操辄有赤壁之败;法正一死,刘备就有夷陵之败。何其相似。正是天要亡国,先折栋梁,假如法正得以寿终,那么刘备不一定会兵败虢亭;提起刘备手下的第一谋士

刘邦发小卢绾为什么叛变,疑心病太重导致被策反

本站网:小编整理了一些关于“刘邦发小卢绾为什么叛变,疑心病太重导致被策反”的详细内容,方便你详细了解!卢绾是当初跟随汉高祖刘邦一起推翻秦朝,建立汉朝的大功臣,而且还是刘邦的发小,但是卢绾为什么叛变呢?

戈尔巴乔夫实行禁酒令,苏联3年损失670亿,一片骂声仓皇收尾

在苏联近代社会的时候,很多个领导人实行了了一系列的革新,才使得在经历了二战的洗礼之后,苏联能够迅速的恢复生产力,位于强国之列,和其他的总统有很大的不同,戈尔巴乔夫上任之后实行的第一个改革项目不是社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