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秘闻 管仲通过法律调控粮食储备
Posted 管仲
篇首语:不要为成功而努力,要为作一个有价值的人而努力。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秘闻 管仲通过法律调控粮食储备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秘闻 管仲通过法律调控粮食储备
管仲辅佐齐桓公治理齐国,发展经济,壮大军事,使齐桓公于春秋时代首先称霸,九匡诸侯,尊王攘夷,成为当时天下第一强诸侯。当然,在发展民生,提高国家战略储备方面,管仲也是颇有建树的,诸如调节米价。
当时的齐国,粮食资源的分布并不均衡,大量的粮食囤积在大夫家里,甚至关在粮仓里都腐烂掉了,而与此同时,民间一些贫困家庭却得不到接济。齐桓公很是担忧,对管仲说:“大夫多并其财而不出,腐朽五谷而不散。”问管仲该咋办?管仲说:那请从城阳大夫入手,在他身上先立一个典范。齐桓公不解,问:“为什么先从他入手?”管仲说:城阳大夫此人,穿金戴银,夜夜笙歌,财产多得没法计算,甚至连饲养的鸭鹅吃的都是上等的米谷,“而同姓兄弟寒不得衣,饥不得食”。看来此人吝啬得厉害,连兄弟都不照顾,我们在召见的时候要狠狠批评他,剥夺他的官职,不准他出门交游,这样就可以震慑其他的大夫,“灭其位,杜其门而不出”。
齐桓公依计而行,果然其他大夫看到城阳大夫的遭遇,就纷纷将积存的粮食散发给自己的远近兄弟亲戚,并且还积极救济那些贫苦的齐国人,“功臣之家皆争发其积藏,以予其远近兄弟……国无饥民”。城阳大夫的事情,从反面起到警诫作用,也起到示范作用。
有一年,齐国米价下跌,齐桓公担忧贵族们借机囤积粮食,而老百姓到歉收的时候又会饱受米价上涨之苦,问管仲有什么主意?管仲认为要鼓励民间自己修谷仓储藏粮食,还是老办法――从典型入手。
管仲说,今天我经过国都的市场时,看见刚刚修好的两座谷仓,我都记下来了,我们可以用玉璧聘请百姓当官员,以鼓励他们自己积储粮食,“君请式璧而聘之”,其实也就是一个鼓励。齐桓公又依计而行,果然,齐国人听说有这样的好事,就纷纷自主建筑粮仓,将余粮储存起来,民间的粮储随之增多了。
普通百姓,不以粮食为盈利工具,因此在没有商品意识的时候,也就缺乏危机意识,很容易受粮食生产形势的牵制,管仲以行政手段鼓励他们存粮,让他们觉得存粮有利可图,进而自觉地储粮,在无形当中加强了齐国的粮储,稳定了米价。
相关参考
春秋战国 管仲经济战 关于粮食--看2000年前管仲的经济战
@紫罗兰和玫瑰2015-08-2413:47:05股市暴跌,都看股票去了?-----------------------------他们不懂,什么叫不战屈人之兵。不懂什么叫经济战,什么叫金融战,什么叫
自诩管仲的原因第一,管仲出身卑微,这和诸葛亮出身相似。第二,管仲却被视为中国历史上宰相的典范,是诸葛丞相学习的榜样啊!第三,管仲在其任内大兴改革,重视商业,孔明也是要为蜀国储备人才和资源。第四,齐桓公
1916年《联邦农场贷款条例》通过威尔逊政府1916年通过的一项给小农场以贷款的条例。《联邦储备银行法》通过以后,小农不满其中关于再贴税的农业证券必须于6个月内偿还的规定,希望能够获得较长期的贷款来经
木质粮仓粮仓是粮食储备的实体,具有转漕、赈灾等基本功能,皆有政治、经济和军事性质。秦汉的粮仓按行政隶属划分为:国家粮仓、郡粮仓、县仓(可能也存在乡仓)。边郡地区则设有专门的粮仓以保障军事供应,这些粮仓
二战期间,由于德军的突然进攻打得苏联措手不及,损失惨重,军工生产、粮食储备均降到了最低点,为了支援苏联抗击德国,英美对苏联进行了大量的援助...为此有人说,美国对苏联有救命之恩,那么这种说法正确吗?救
20年来,房地产一路高歌猛进,尤其是一二线等特大城市的房价更是令人望尘莫及,普通人不吃不喝,攒三四十年的钱才能勉强买一套房。21世纪开幕的炒房大戏,其实早在千年前的宋朝就曾上演,而且那时候的房价比现在
一方面是数量少,化学性能稳定。另一方面黄金虽然在国际法律上已经不是货币,但黄金至今还是比任何国家货币更具有内在价值的硬通货,是比任何储备货币更安全的具有储备功能的实际“货币”。首先:黄金与人类社会生活
金正日的奢侈生活 北朝鲜从1957年开始实行粮食配给制。规定一般劳动者的口粮定量为每天700克,军人800克,老人500克。可是1973年开始以储备战备粮为理由,人们的口粮定量削减了10%。1987
四朝将相文彦博文彦博是汾州介休人,字宽夫。天圣年间举进士,知翼城县,累迁殿中侍御史。宋夏战争爆发后,上疏极论将权不专、军法不严之弊。以直史馆为河东转运副使,秉承父志,继续修复麟州饷道,储备大量粮食,并
列传是摘自《史记·管晏列传》中有关管仲的部分,希望通过此文能对大家学习文言文有所帮助,并让大家能够了解到管仲和鲍叔牙的为人。关于管仲和鲍叔牙,在此文中可以看出,管仲是一个非常有才能的人,而鲍叔牙呢?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