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秘闻 迟疑不决导致了最终失败

Posted 部队

篇首语:没有拆不散的夫妻,只有不努力的小三。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秘闻 迟疑不决导致了最终失败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秘闻 迟疑不决导致了最终失败

  诺曼底战役德军的应对:迟疑不决导致了最终失败

  1943年11月,当希特勒判定对于入侵法国的威胁已经不容忽视,于是指派战略执法官尔文·罗摩为沿海防御检查官,他稍晚又被指派为负责法国北边陆地防御的B陆军军团的指挥官。罗摩坚信唯一抵抗入侵的方法就是要趁早用装甲武器反攻,而且至少要把一些装甲装备部署在尽量靠近海滩的地方然后立即展开反攻。但是罗摩的军权相当有限,因为他不是德国西边全部军力的指挥官;掌管西边军力的是战略执法官哥德·凡·罗德斯德。而罗德斯德有盖尔·凡·史维伯格的西装甲军团支援,史维伯格则有上校将军汉斯·古德伦的装甲部队支援。罗德斯德的计划却是要集中装甲师的兵力深入内陆,这样就可以把盟军的主要武力引入内陆,然后再发动反攻将敌军一举歼灭。

  主要的战略高层决定者的不同意见和争论正也反应出他们作战经验的不同。罗德斯德和古德伦的指挥经验并不是很丰富。他们在带兵时刚好碰到德国主要是靠空军来战斗,或是当他们两个在广大的东部前线指挥军队时也刚好碰上德国和敌军的空军在这地方呈现拉锯战。罗德斯德和古德伦的陆地部队并没有派上很多的用场。

  相比之下,罗摩的经验就非常不同。他很能体验到盟军倾向于利用战略性的空中战力所造成的震撼效果。值得一提的是罗德斯德和古德伦过于低估盟军的空中战力。把当时的德军空中战力乘以数倍,这就大约是英美的联合空中战力。罗摩了解这一点,但是其他的资深指挥官则不了解 -- 或是他们很快的就驳回这主意。

  为了解决他们之间的争论,希特勒把在法国北边的六个装甲师拆开然后分三个给罗摩。其余三个则部属在距离海滩有适当距离的内陆,而且要希特勒的作战参谋的允许才能出动。至于法国北部沿海的空中武力部署则只有169架战斗飞机,因为在法国北部英美的空中部队不断的发动空中攻击以至于德国空军损失很多架飞机 -- 并且德国空军在6月6日那天只能升空两次。

  艾森豪威尔在视察101空降师官兵英国第6空降师是最早投入战斗行动(汤加行动)的部队。早在午夜00:16,他们就被空投到登陆地区的左翼地区,他们的目标是夺取佩加索斯桥(Pegasus Bridge)附近的桥梁,以防止德军的装甲部队前往海岸支援。伞兵们迅速占领了这些桥梁并成功地控制了他们直到那天稍后的登陆的突击队员赶来。此行动的目标还包括夺取在梅尔维勒的地堡。虽然地堡没有被摧毁,但是在战斗过后,地堡中除了6人以外,其余全部伤亡。

  相比之下,第82和第101空降师就没那么幸运了。由于没有经验的领航员和地面情况复杂,部队被散落在各处。有些伞兵很不幸地降落在了海中或内陆中那些被德军故意淹没的低洼地区,很多人由于装备沉重,而被淹死在仅及膝深的水中。在24小时后,101师仅集合起约3000人。很多人在D日后的很多天仍在敌后独自战斗。82师在6日早上占领了圣-梅尔-艾格里斯,这个小镇也就成了整个法国第一个被解放的城镇。

  美军在奥马哈海滩登陆美军第1步兵师在奥哈马海滩经历了最严酷的登陆考验。他们的水陆两栖谢尔曼式坦克在抵达滩头之前就几乎全部损失。而他们的对手,第352师,则受过最好的滩头训练并占据能够俯视滩头的陡峭绝壁。官方记录如下:

  “经过10分钟的混乱之后,(先锋)连队丧失了活动力,无领导并且几乎无作战能力。每个军官和军士非死即伤……进攻变成了为了幸存和营救的努力。” 整师超过4000伤亡。余部重整之后继续进攻内陆。

  位于Pointe du Hoc巨大的混凝土修筑的崖顶机枪掩体是美第2突击营的目标。他们的任务是在敌军火力下使用绳索和梯子攀登100米高的悬崖,然后攻击并摧毁被认为能够俯射奥哈马和犹他登陆区的掩体火力点。他们最终成功抵达掩体,并摧毁了火力点(德军可能由于先前的炮轰而离开了掩体)。登陆部队的伤亡率近百分之五十。盟军兵力326000 (至6月11日)死亡37000,受伤/失踪172000)。

相关参考

历史军事 是战是和高层犹豫不决

  导致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是导致长城抗战失败的根本原因。虽然蒋介石在长城抗战中多少改变了九·一八事变以来不抵抗的政策,实行了「一面抵抗、一面交涉」的

孙权在继承人问题的迟疑导致内耗

吴太祖大皇帝孙权(182年12月22日-252年5月21日),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生于下邳(今江苏徐州市邳州)。三国时代东吴的建立者。父亲孙坚和兄长孙策,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中打下了江东基

三国历史 孙权在继承人问题的迟疑导致内耗

吴太祖大皇帝孙权(182年12月22日-252年5月21日),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生于下邳(今江苏徐州市邳州)。三国时代东吴的建立者。父亲孙坚和兄长孙策,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中打下了江东基

历史人物 吴三桂的两个关键错误,因为两个人导致吴三桂的最终失败

同样是做汉奸,但最后的名声却可能大相径庭。明末清初,范文程、洪承畴、吴三桂等,都是汉奸,但最终吴三桂名声最臭,洪承畴其次,范文程美名扬天下。>>当然,其中原因大家都知道,吴三桂后来“起义”或说“造反”

历史人物 吴三桂的两个关键错误,因为两个人导致吴三桂的最终失败

同样是做汉奸,但最后的名声却可能大相径庭。明末清初,范文程、洪承畴、吴三桂等,都是汉奸,但最终吴三桂名声最臭,洪承畴其次,范文程美名扬天下。>>当然,其中原因大家都知道,吴三桂后来“起义”或说“造反”

英武类己,孝宗对光宗的评价之高,最终因李凤娘而导致的政治失败

宋光宗,名赵惇,是宋孝宗的第三子,在孝宗的栽培下,成为皇位的接班人。绍兴十七年九月出生于王府府邸。绍兴二十年,赐名为惇,授右监门卫率府副率,转荣州刺史。孝宗即位后,拜镇兆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封恭王。

历史上最倒霉的皇帝,由于一场失败的演讲,导致身死国灭

一场成功的演讲可以振奋人心,改变事物发展的轨迹。反之一场失败的演讲,也会让原本大好形势毁于一旦,严重的甚至会导致一个国家的灭亡。在中国历史上,就有这么一场失败的演讲导致了国家战败,国君最终也被杀害。这

历史军事 夷陵之战只是刘备一时冲动么?夷陵之战这些细节导致刘备失败

刘备得知关羽死讯后几乎崩溃,而且始终不相信关羽会就这么死了。之后刘备的兴兵一定要伐吴,当时诸葛亮等人都劝刘备不要意气用事,但是刘备很显然已经被仇恨冲昏了头,谁说的话也听不进去,最终夷陵之战是刘备输了,

战绩辉煌的公孙瓒为什么失败

公孙瓒被谁所灭公孙瓒年轻的时候就是英勇善战,聪明伶俐,虽然开始只是个小官,但是最终还是得到赏识。后来逐渐进入了人生的巅峰,娶了刘太守的女儿,然后在边疆和游牧民族作战,百战百胜。公孙瓒导致公孙瓒最后失败

战绩辉煌的公孙瓒为什么失败

公孙瓒被谁所灭公孙瓒年轻的时候就是英勇善战,聪明伶俐,虽然开始只是个小官,但是最终还是得到赏识。后来逐渐进入了人生的巅峰,娶了刘太守的女儿,然后在边疆和游牧民族作战,百战百胜。公孙瓒导致公孙瓒最后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