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 中国·经济特区
Posted 特区
篇首语: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新中国 中国·经济特区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新中国 中国·经济特区
中国·经济特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因吸收外资、引进技术、发展对外经济合作、促进本国经济发展而设置的实行特殊经济政策和特殊经济管理体制的特殊地区。经济特区不是政治特区。它仍然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完全行使主权的行政区域,同样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等。其特点主要在于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上,具体表现是: ①特区的经济发展资金以利用外资为主; ②特区经济形式以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外商独资经营为主; ③特区的经济活动,在国家计划的指导下,以市场调节为主; ④特区的产品以外销为主; ⑤特区对前来投资的客商,在税收、土地使用费、出入境管理方面,给予特殊的优惠和方便; ⑥国家给特区比较多的经济活动的自主权。中国的经济特区不同于其他国家单一的出口加工区或自由贸易区,而是工业、农业、商业、服务业、旅游业等相结合的具有综合职能的特别地区。1979—1980年,中国先后在广东省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省的厦门等4个市建立了经济特区。几年来,4个特区在对外开放中取得了很大成绩。到1986年底,4个特区共开发了建设用地124平方公里,实有房屋建筑面积3843万平方米,铺设道路长度600公里。基础设施得到加强,投资环境有所改善,签订3500多项外商投资合同,实际利用外资18.6亿美元,有1300多家企业已建成投产。出口额逐年增加,产品进入30多个国家和地区。1987年,4个经济特区的工业产值达到112亿元,出口货物总额达27.4亿美元。建设经济特区,不仅使特区本身的经济有了快速发展,而且通过特区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先进的管理方法和获得信息等,有力地促进了其他地区经济的发展。此外,通过开办特区,也可以使港澳同胞和台湾同胞更好地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对于1997年和1999年分别恢复对香港和澳门行使主权后维持和发展港澳的经济繁荣,对于台湾回归祖国都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鉴于这种情况,1988年4月,经国务院提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又设立了海南经济特区。海南经济特区是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它对外商投资可以给予比现在其他4个经济特区现行规定更加放宽的政策,经济管理体制也将更加灵活。
相关参考
1.从历史发展上看,中国农耕经济具有哪六个方面答:农耕经济的特点:持续性、多元结构、早熟。它对中国文化的发展的影响:第一:农耕经济的持续性造就了中国文化的持续性。传统农业的持续发展保证了中华文明的绵延
关于中国经济崛起的研究,是当代经济学的显学,答案似乎很简单:改革开放。不过,最近二十年来,像中国这样经济改革的国家不少见,却很少有中国这样快速发展的成果。为此,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据马
中国建国以来的经济史:一、经济恢复时期(1949~1952)。这段时期主要是恢复长期战乱对经济的破坏。这段时间鼓励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同时进行土地改革,实际上承认农民土地私有等等。这段时期为新中国的经
《中国古代经济史》是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齐涛。图书信息书名:中国古代经济史作 者:齐涛 主编出版社: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1-8-1版 次:2页 数:373字 数:442000印刷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在军事上全面占领了中国东三省,在经济上又开始对东北经济进行全面的控制与掠夺。首先,日本利用其于日俄战争后在中国东北成立的南满铁路株式会社攫取东北路权,垄断东北的铁路交通
近代民国经济史中国民国时期,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长期处于各种予盾的激烈斗争之中,社会经济在动荡、曲折中缓慢前进。民国时期中国社会经济曲折发展的历程,各种经济势力此消彼长的现象,给我们以如
关于封建国家经济政策对古代工商业的整体影响,冷鹏飞教授认为:我国封建商品经济形态继承奴隶社会商品经济的特点:一是仍由国家垄断了大部分手工业生产;二是开始显露了国家对商品经济的强烈干预;三是贵族官僚经商
中国经济发展史》(2008-10-1009:55:48)标签:杂谈第一册先秦卷第一编远古及夏、商、西周经济的发展第一章原始社会的经济发展与社会演变第二章夏、商、西周时代社会经济的发展第二编冶铁技术的进
全球经济一体化与中国实现新型工业化中国要实现新型工业化,必须抓住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中的机遇,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化。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中对中国有利的机遇是:全球范围内的产业大转移,中国企业要
日军入侵中国后,为了维持侵华战争,实行“以战养战”,在中国大肆掠夺和抢劫,并采取种种手段,使沦陷区经济殖民地化,变成其附庸。在金融业方面,日军每占领一个地区,即抢劫银行、钱庄、掠夺黄金、现款。1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