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 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Posted 自然经济

篇首语:我允许别人比我强,但我不允许我没有别人努力。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新中国 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新中国 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中国共产党总结建国以来的经验教训,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所获得的新认识。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 《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而后在中共十二大报告中和 《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等文献中被重申。中国共产党在十三大报告中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了系统的理论阐述。指出,这个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它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中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中共十三大认为,导致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原因,是由于中国原来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从上个世纪中叶以来的100多年间,经过各派政治力量的反复较量,经过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多次失败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胜利,证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唯一的出路是在共产党领导下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走社会主义道路。但是,也正因为中国的社会主义是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生产力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中国必须经历一个很长的初级阶段,去实现别的许多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导致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原因是,经过30多年来社会主义的发展,中国当前的情况一方面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已经确立,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已经消灭,国家经济实力有了巨大增长,教育科学文化事业有了相当发展。另一方面是,人口多,底子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仍居于世界后列。突出的景象是: 10亿多人口,8亿在农村,基本上还是用手工工具搞饭吃; 一部分现代化工业,同大量落后于现代水平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工业,同时存在; 一部分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同广大不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同时存在; 少量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同普遍的科技水平不高,文盲半文盲还占人口近1/4的状况,同时存在。生产力的落后,决定了在生产关系方面,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所必需的生产社会化程度还很低,商品经济和国内市场很不发达,自然经济和半自然经济占相当比重,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还不成熟不完善; 在上层建筑方面,建设高度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所必需的一系列经济文化条件很不充分,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小生产习惯势力在社会上还有广泛影响,并且经常侵袭党的干部和国家公务员队伍。上述情况表明,中国这样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社会主义,它既不同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设想的在发达资本主义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的情况,也不同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情况。中国这种特殊的具体的国情,要求中国共产党人建设社会主义,既不能照抄书本,同时也不能照搬别国经验,必须把科学理论同客观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开辟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否则,必然要遭受挫折,付出代价。中共十三大认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特征,就是社会生产力水平比较落后。尽管中国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充分发展阶段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但是,资本主义用了几百年的时间实现的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则是不可超越的。如果社会主义不解决社会生产力水平比较落后的问题,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就显现不出来。解决社会生产力比较落后,从不发达状态中摆脱出来,不是短时间里就能完成的,中国从50年代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至少需要上百年时间,这都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阶段,既不同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尚未奠定的过渡时期,又不同于已经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阶段。总起来说,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逐步摆脱贫穷、摆脱落后的阶段; 是由农业人口占多数的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农业国,逐步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的现代化的工业国的阶段; 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变为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阶段; 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发展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体制的阶段; 是全民奋起,艰苦创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人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正确认识中国国情的必然结果和产物,中国共产党制定的一系列改革、开放、搞活的政策,提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都是以对中国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正确认识为基本依据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也是中国共产党人正确地总结了社会主义建设几十年正反两个方面经验,依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本国的具体建设实践,并将二者有机地结合和运用所得出的必然的科学的结论。这一理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宝库。同时,也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具有长期的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关参考

军事谋略 信息化战争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信息化战争理论的产生与发展信息化战争及其理论是人类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技术和战争实践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一、信息化战争是社会经济形态发展的必然结果战争形态是人类社会经济形态的产物,不同阶段的社会

十八大内容简介

1.建成小康【报告原文】: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中国社会转型的几个阶段.

1、乡土中国阶段,正如费孝通所说:从基层上看,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2·城乡中国阶段,这个阶段一半农村人,一半城里人。这一阶段变化最为剧烈,而城市化并不能代表这个阶段。3、城市中国阶段,这是最成熟的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起点

一、社会主义阶段指中国社会自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这一历史阶段。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两层含义:一是中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

苏联 苏联·70年代末“发达社会主义”理论形成

70年代末“发达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勃列日涅夫时期对苏联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阶段的理论概括。“发达社会主义”概念最早在1918年列宁曾用过。六十年代中后期至八十年代初,这一概念被重新提出,并经过长期论证

德国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社会发展阶段论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社会发展阶段论民主德国党和政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一种理论。它认为社会主义是一种带有自己特有规律的社会制度,是在世界范围内的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历史时期里的一个相对独立的

中国革命历史

根据《中国共产党简史》2001年版本资料简介,中共建党90多年来共经历了如下十个主要阶段:1、大革命阶段2、土地革命阶段3、抗战阶段4、民主革命阶段5、新民主主义阶段6、社会主义建设阶段7、文化大革命

简述新中国发展四个阶段

1,建国初期的三大改造  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的对于农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和手工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标志着我国基本上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所有

抗日战争时期国共关于三民主义的两个阶段及其影响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提出的重要理论,抗日战争期间,尽管国内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但国共两党毕竟是存在诸多矛盾和分歧的。于是,他们就三民主义先后展开了两个阶段的论战,分别是在1939-1940年

中国古代音乐的历史分期及个阶段的典型现象

中国是世界上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有将近4000年的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中国古代史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原始社会、奴隶社会(170万年前-公元前476年)和封建社会。其中封建社会可分为五个阶段:一、战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