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谋略 信息化战争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Posted 战争
篇首语:菜能吃,糠能吃,气不能吃;吃能让,穿能让,理不能让。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军事谋略 信息化战争理论的产生与发展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军事谋略 信息化战争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信息化战争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信息化战争及其理论是人类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技术和战争实践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一、信息化战争是社会经济形态发展的必然结果
战争形态是人类社会经济形态的产物,不同阶段的社会经济形态,相应产生了冷兵器战争、热兵器战争、机械化战争和信息化战争。
农业时代的手工业生产方式,决定了战争能量的释放形式主要是依靠人的体能,战争所使用的武器主要是刀、枪、剑、戟、弓箭等冷兵器。因此,这一时代的战争被称为冷兵器战争。随着火药和火器的产生并被应用于军事,战争开始依靠火药或类似化学反应提供能量,以达到伤害作用,战争形态进入到热兵器战争,主要武器是步枪和火炮等。到了工业化时代,机器大生产方式出现,热能成为战争能量的释放形式,人们能够大量运用火炮、坦克、飞机和舰艇等机械化武器装备从事战争,战争物质基础发生了根本变化,必然推动和要求战争形态发生革命性的变革,这一时代的战争被称为机械化战争。机械化战争呈现出空间广阔、人数众多、进程缓慢、消耗和损失巨大的特征。20世纪中叶以来,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大幅度提高,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为龙头的高新技术群不断涌现,人类开始进入信息时代。随着信息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运用,大量信息化武器装备投入战场,为新一轮战争形态的变革提供了物质基础。在科学技术和战争实践的推动下,一场迄今为止人类军事史上波及范围最广、变化最深刻、发展最迅速的军事革命正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一场以使用信息化武器装备为主导,使战争基本方式发生根本变化的信息化战争,开始登上战争舞台,与此相对应的信息化战争理论也逐步产生。
二、高技术的发展是信息化战争产生的直接动因
战争形态的重大变革通常发生在技术革命之后,而技术革命又往往是在科学技术水平迅猛发展并发生质的飞跃的情况下出现的。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上陆续出现了一大批高新技术群:以微电子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通信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以导弹为代表的精确制导技术;以人造卫星航天飞机为代表的航天技术;以激光技术为先导的聚能技术;以核聚变为代表的新能源技术;以新材料为基础的隐形技术等。这些新技术一经出现,便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深度和广度发展。高技术的迅猛发展和运用,必将导致新的技术革命。高技术群的出现,除其本身的发展具有革命性之外,它的影响之深远、波及领域之广阔,是历史上任何一次技术革命都无法比拟的。
科学技术的进步必将引起军事领域的技术革命。与以往历史上的军事技术革命不同的是,当今这场军事技术革命不是由单项和少数民用领域的技术引发的,而是多项高技术交叉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这场军事技术革命是全方位的,起核心作用的是军事信息技术。军事信息技术的核心技术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光电子技术和军事航天技术。军事技术革命的出现,必然导致武器装备发生质的变化。以军事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军事高技术群,使人类进行战争的工具发生了时代性的飞跃,即由机械化武器装备阶段进入了信息武器装备阶段。这必然引起作战方式、作战理论和军队编制体制的根本变革。
三、局部战争的实践加快信息化战争理论的形成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先后发生的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是人类战争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承前启后作用的战争。四次局部战争是工业时代机械化战争的延续,也是新的战争形式的孕育。在战争中使用了全新的作战武器和全新的战法,战争领域迎来一场崭新的变革,战争形态也在发生深刻变化,信息化战争形态登上历史舞台。
特别是1991年的海湾战争,是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过渡的分水岭。经过长达38天的猛烈空袭,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发起地面战,并以极其微小的代价,在短短100小时中以摧枯拉朽之势迅速取胜,号称世界第三军事强国的伊拉克军队损失惨重,溃不成军。多国部队取胜速度之快,双方损失对比之悬殊,均创下了战争史上的新纪录。多国部队制胜的秘诀是充分发挥了高技术优势的精确制导打击。海湾战争使太空战、信息战初露锋芒,以至于世人惊呼“这是一场硅片战胜钢铁”的战争。
海湾战争的结局,引起了人们对高技术武器装备的浓厚兴趣。一批独具慧眼的军事理论家更是敏锐地洞察到,海湾战争不仅展示了高新技术武器装备的威力,更预示着战争领域全方位的变革。他们注意到,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都在发生质的变化,人类正由工业社会大步迈向信息社会。根据以往军事变革的历史规律,社会形态和生产方式的变化,势必引发军事领域的变革,并催生新的战争形态。1991年海湾战争之后,西方一些军事理论家,包括一些高级将领,开始著书立说,提出了各具特色的信息化战争理论,初步勾勒出了未来战争的蓝图。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战争预言,俄罗斯军事理论家斯里普琴科的“第六代战争”理论,美国哈伦·厄尔曼的“震慑”理论等,是其中比较典型的代表。在此后的几场局部战争中,这些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检验和应用。在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中,厄尔曼等人提出的“震慑”理论发挥了作用。所以,西方信息化战争理论既是对未来战争的预测,也是对未来战争的设计。
相关参考
军事谋略 斯里普琴科的个人简介?第六代战争理论是谁提出的?第六代战争的特点?
斯里普琴科的“第六代战争”理论一、斯里普琴科与“第六代战争”理论的提出弗拉基米尔·伊万诺维奇·斯里普琴科是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地缘政治问题专家,信息化战争理论的先驱。1935年,斯里普琴科出生于乌克兰。
军事谋略 制空权理论的主要思想是什么?制空权理论的奠基人是谁?杜黑制空权对军事的影响?
杜黑制空权理论的影响与运用一、杜黑制空权理论的影响杜黑的《制空权》自问世以来不仅对当时传统的军事思想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而且对后来军事理论的发展特别是空军理论的发展,对军事力量的建设以及对战争实践的影响
军事谋略 机械化战争理论的核心点?机械化战争论主要代表人物?
富勒机械化战争理论的影响与运用一、富勒机械化战争理论的影响富勒在军事理论上最杰出的贡献是机械化战争思想,而《装甲战》则是反映这一思想的代表作。但富勒的《装甲战》于1932年首次出版时,几乎无人问津。当
军事思想概述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与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它揭示的是战争的本质、战争的基本规律以及进行战争的指导规律,阐明了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基本理论与原则,从总体上反映了研究战争和军事问题的理论成果。人类对
《战争论》的军事思想一、战争观与战争理论《战争论》首篇名为《论战争的性质》,集中体现了克劳塞维茨对战争的基本看法与思考。这一篇章不仅关注了抽象的战争概念,而且对战争的目的、手段,战争中的危险、劳累、情
间接路线战略理论的影响和运用一、间接路线战略理论的影响利德尔·哈特是现代西方著名军事理论家,因其在军事理论上做出的重大贡献,被西方奉为“军事理论教皇”,在其他国家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1975年美国出版
富勒的机械化战争理论在富勒的军事思想中,机械化战争理论是其核心与实质,而《装甲战》则是反映这一思想的代表作。在《装甲战》中,富勒分析研究了战略和战术两大层次的主要问题,内容丰富,见解独到、深刻,形成了
哈伦·厄尔曼的“震慑”理论一、哈伦·厄尔曼与“震慑”理论的提出哈伦·厄尔曼(HarlanK.Ullman),毕业于美国海军学院,曾参加过越南战争,拥有金融学博士学位。退役后,曾任美国华盛顿战略与国际问
空中作战理论杜黑从一般原则、防御、空中作战的发展、未来等几个方面阐述了独立空军实施空中作战的特点,并提出了独立空军实施空中作战的两条一般原则:第一条原则是“独立空军永远应该集中使用”;第二条原则是独立
新世纪的战争形态新世纪,战争形态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战争演变为核威慑下的高技术局部战争。所以,21世纪战争形态与战争理论的问题,必须放在社会信息化、经济全球化、军事高技术化以及国际战略格局多极化的时代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