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谋略 间接路线战略理论的影响和运用
Posted 战略
篇首语:秤砣虽小,能压千斤。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军事谋略 间接路线战略理论的影响和运用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军事谋略 间接路线战略理论的影响和运用
间接路线战略理论的影响和运用
一、间接路线战略理论的影响
利德尔·哈特是现代西方著名军事理论家,因其在军事理论上做出的重大贡献,被西方奉为“军事理论教皇”,在其他国家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1975年美国出版的《军事人物简明辞典》里称他是“20世纪英国军事思想家中无可争辩的领导者”。1978年新版的《美国百科全书》,则把他奉为“20世纪最富有创造性和影响的战略家之一”。日本学者伊藤宪一在《国家与战略》一书中认为,利德尔·哈特是“不战而胜的战略家”。苏联陆军中将C.H.克拉西利尼科夫在1957年为《战略论》俄译本撰写的前言中写道,利德尔·哈特是“苏联读者早已知名的一位军事作家和记者,他的许多部著作已经在苏联出版,他的思想反映了资产阶级军事科学的发展趋势,对于苏联读者将是有所裨益的”。利德尔·哈特的著作也被翻译成中文,成为中国读者了解西方军事思想的重要读物。
利德尔·哈特注重从历史材料中汲取思想精华,把战争历史研究作为形成理论原则的主要方法,剖析各国战争历史来论证间接路线战略理论。在《战略论》中,利德尔·哈特用了大部分篇幅研讨了历史上一些重要战争的战略指导经验,分析战争中著名军事人物的战争指导活动和军事思想,从中发现一些带有规律性的问题。在军事历史人物中,利德尔·哈特尤其崇拜中国古代大军事家孙武。在《战略论》中,他在书前援引了7位军事学家的19条语录,其中13条是从《孙子兵法》中摘录的,比如在扉页上就引用了孙子的“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这句名言,而且在书中也有不少以现代语言复述孙武军事思想的文句。正如利德尔·哈特本人所说,《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其内容之博大,论述之精深,后世无出其右者。《孙子兵法》是战争指导方面智慧的结晶,历数古往今来的军事思想家,只有克劳塞维茨可与孙子相比;然而克劳塞维茨的著作尽管比孙子晚了2000多年,但其时代局限性大,而且有一部分已经过时。相比之下,孙子的文章讲得更透彻、更深刻,永远给人以新鲜感。利德尔·哈特对《孙子兵法》非常推崇,在他看来,《孙子兵法》是研究战争的最佳入门捷径,又是深入全面地研究战争问题时经常要参考的宝贵材料。所以,利德尔·哈特可以说是“孙子的弟子”,他认为,“孙子才是最先指出‘直接战略’的愚拙之处和提倡‘间接战略’的高明之点的战略思想家”。利德尔·哈特还认为,“间接战略的原则,只不过是伟大的将帅们已经获得成功的各种方法的结晶,并非我个人独创的产物”。
利德尔·哈特及其《战略论》的意义,不仅在于他提出了间接路线战略,而且根据这一基本精神,阐述了战争的目的、原则和方法,同时区分了大战略、战略和战略的目的等概念。虽然大战略一词沿用已久,但只有利德尔·哈特对其做了较深入的探讨。他在《战略论》中专设一章进行论述,详细阐述了大战略的理论以及大战略在历史中的作用。尽管他的研究还是以军事战略为主,但其对大战略的重视可谓开风气之先。这些论述,对于了解西方现代资产阶级的军事思想和军事科学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利德尔·哈特的间接路线战略的重要价值还在于认识到了战争手段的多样性,认识到了意志、心理等精神因素对战争结局的决定性作用,从而提出以打击敌人意志、瓦解敌人心理等作为战争的主要手段,以达到不战而胜的战争目的。尽管其在历史研究上有着严重的缺陷,很多观点也过于绝对、武断或者说是有错误的,比如过分强调心理的作用、忽视正面战场的作用、对战略的定义不严谨、历史研究不科学,等等,但是这丝毫不能抹杀他在构建区别于克劳塞维茨的新的战略理论上的奠基者地位。正如他自己所说:“尽管这种不流血的胜利是极其罕见的现象,但是物以稀为贵,它的意义不是迅速减少,而是不断扩大……人类虽然有了几千年的战争经验,可是我们对于心理战能力的运用,现在还是刚刚进入探索阶段。”利德尔·哈特是构筑以打击敌人意志为核心的西方不战而胜战略理论的先驱者。
利德尔·哈特的间接路线战略理论开创了一个战略理论流派,在西方国家的影响极为深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利德尔·哈特的间接路线战略一经提出,就在欧洲一些国家受到不同程度的关注,很多军事家将其思想作为行动的指南,而且依靠这一战略取得了成功。在德国,他的多部著作和文章被译为德文而在军界广泛流传,包括曼施坦因、隆美尔、古德里安等人在内的德国高级将领对间接路线战略理论很感兴趣,对有关空军和机械化部队作战的思想尤为重视并加以吸收,最终形成了一整套现代“闪电战”理论。这些将领战后承认,战前德军装甲部队的建设和“闪击战”理论的建立,就得益于利德尔·哈特的思想,他们都是“利德尔·哈特的信徒”。1942年,英军中东总司令部副参谋长多尔曼·史密斯少将写给利德尔·哈特的一封长信,记述了英军在北非战场运用间接路线思想的战例,信中写道:“每当我们忽视您的间接路线原则时,就不免付出惨重的代价。”这封信曾作为1946年该书的前言发表,后来又成为1981年版该书的附录。
间接路线理论在以色列影响广泛,并被作为一整套符合以色列需要的战略纲领加以具体运用,用来解决以色列军队的建设和作战问题。曾任以色列国防军作战部长、总参谋长的伊格尔·扬丁将军最早意识到间接路线理论思想的战略方面具有的价值,认为“间接路线战略是一种唯一健全合理的战略”,它成为以军可以依靠的战略指南。在伊格尔·扬丁将军的积极宣传和推动下,《战略论》的部分重要章节被翻译为希伯来文供以色列军官们学习,从而使很多军政要人成为间接路线理论的信奉者。以色列前总理伊扎克·拉宾也认为,利德尔·哈特的间接路线原则适合以色列国情,对于解决以色列的战略问题具有理论指导作用。1960年,利德尔·哈特受邀作为以色列政府的客人访问了以色列,受到了热烈欢迎和广泛赞扬,被誉为“当代最伟大的军事专家”、“20世纪的克劳塞维茨”、“理论教皇”等。
在间接路线战略思想基础上,利德尔·哈特提出的关于核时代战略问题的见解,在西方国家也很有影响。1945年,美国在日本投下两颗原子弹,加速了日本的投降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线束。核武器的出现使利德尔·哈特认为,在核时代继续奉行总体战略比此前更为荒谬,因为战争双方都将在战争中彻底毁灭。因此,核时代的安全政策和军事战略将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方面是防止战争;另一方面则是在防止战争的措施失效后,以有限战争迅速地恢复和平。从这样的观点出发,利德尔·哈特认为,西方国家应当实行更为灵活、反应迅速的有限战争战略,并按照这个战略的要求建设军队。据此,科德尔·哈特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性建议,对西方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军事战略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他也因此被誉为核时代军事理论的先驱者。美国总统肯尼迪称利德尔·哈特是“值得尊敬的军事问题专家”,“在过去20年里,(事实)表明他对战争与和平问题很富于预见性。他的预言和警告都是正确的”。美国著名的核战略专家伯纳德·布罗迪则直截了当地自称是利德尔·哈特的追随者。
当然,在肯定利德尔·哈特间接战略理论价值的同时,也应该认识到该理论的缺陷和不足。不少军事理论家及研究者认为,在利德尔·哈特的著作中,一些历史事件及一些重要战略都被忽略了;其理论缺陷在于未能对间接路线的确切含义做出科学的说明;其在研究方法上的缺陷在于,为证明间接路线是至高无上的战争法则,便以某种偏见从战争史中搜寻能够支持这个观点的材料;等等。利德尔·哈特极力证明亚历山大、汉尼拔、成吉思汗、拿破仑以及其他许多统帅,主要是采取间接路线战略而最终取得战争胜利,这个结论显然与历史事实并不完全相符。虽然这些统帅都曾确认,只要有可能的话,迂回侧翼和深入敌人后方总比正面抗击有利,但这并不足以证明他们奉行的战略就是间接路线;他们之所以能在战争中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正是由于摧毁了敌人的军事力量和在政治上巧妙地利用了战略性胜利的结果。利德尔·哈特关于战略、大战略的理论也有缺乏说服力的地方,他给的定义忽略了军事行动的组织问题和进行不间断的指挥问题,而这两个问题无疑应列入战略范畴。利德尔·哈特还剥夺了战略所具备的为达到战争目的而制订战略计划的职能,以及制订个别战线上的作战计划的职能,他认为这不是军事领导的职责而是国家政治领导人的职责。
总之,利德尔·哈特的间接战略理论既提出了一些有益的战略理论及其原则,同时其又不乏存在某些牵强附会等缺陷,这就要求我们应善于运用批判的方法加以借鉴。
二、间接路线战略理论的运用
二战时期德国的曼施坦因计划
曼施坦因计划不仅是德国对法战争中的出色案例,更是享誉全世界的制敌战略案例,被冠以最厉害闪电战的称号。利德尔·哈特认为1940年的德军实施的曼施坦因计划就是对间接路线战略的一次典型运用。
德军的对法作战计划被称为“黄色方案”,最早是由德军总参谋部制订的,该计划规定,德军分为A、B两个集团军群,以右翼的B集团军群为主攻方向,通过比利时中部地区攻击英法荷比联军,直接占领英吉利海峡各港口,切断英国同其盟国之间的联系。而左翼的A集团军群穿越阿登山脉做次要的进攻。当时的A集团军群的参谋长曼施坦因认为,这个计划实质是施利芬计划的翻版,而1939年的形势与1914年的大大不同了,施利芬计划已经失去了其实施的基础。通过比利时进攻已经不能获得奇袭的效果了,英法荷比联军已经做好了在比利时会战的准备,再者,即使德军把索姆河以北的英法荷比联军击退,也不能取得决定性的结果,战争仍然会像第一次世界大战那样陷入胶着状态。
曼施坦因是德国陆军中最优秀的将领和最负盛名的指挥官之一,他有着极高的战争策划天赋,最为擅长的是组织进攻战。他不同意德军的“黄色方案”,提出了新的对法作战方案,即曼施坦因计划。曼施坦因建议,德军应分为A、B、C三个集团军群,进攻的重点应该从右翼转移到中央,绕过马其诺防线,在法国防御最薄弱的阿登山区实施主要突击,突破法军色当防线后,威逼巴黎,直扑英吉利海峡,而右翼向德荷边境出击,以吸引英法荷比联军扑向比利时,南线则在马其诺防线正面进行牵制佯攻。这个计划的作战思路最主要的特点便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曼施坦因计划的主攻方向是法国的阿登山脉,在作战过程中德国集中全部火力直插大西洋海岸,由此将法国两线之间的联系进行硬性切割。曼施坦因计划实施后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战争之初便消灭了法国的大部分主力部队,据不完全数据统计,德国消灭的法军人数高达30个师。经此一役后,德国重创法国,令法国在短时间内都难以恢复元气,面对如此强大的德国,法国最终选择了投降。更为重要的是,德军士气高涨,这对后期德国的局部战争成败有着极大的影响。
利德尔·哈特认为曼施坦因计划的原则实际上就是力图破坏敌人的稳定性,以这个思想作为基础,预先采取欺骗性的措施,用以迷惑敌人,力求在作战的方向、时间和方法上达到突然性,这样沿着抵抗力最弱的路线最迅速地扩张战果,并尽量往纵深发展,最终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相关参考
军事谋略 制空权理论的主要思想是什么?制空权理论的奠基人是谁?杜黑制空权对军事的影响?
杜黑制空权理论的影响与运用一、杜黑制空权理论的影响杜黑的《制空权》自问世以来不仅对当时传统的军事思想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而且对后来军事理论的发展特别是空军理论的发展,对军事力量的建设以及对战争实践的影响
1.求一本课外历史书1、[英]李德.哈特《第二次世界大战史》。这套书的重点在军事。作者李德.哈特是机械化战争的先驱人物之一,也是著名的间接路线战略理论的提出者。他从一个战略理论家的视角叙述了二战的进程
《孙子兵法》的影响与运用《孙子兵法》的影响《孙子兵法》是我国和世界军事史上现存最早的、最有价值的、最有影响的军事理论专著,被中外学者称为“世界古代第一兵书”。我国从战国时代起,《孙子兵法》即广为流传,
1.求一本课外历史书1、[英]李德.哈特《第二次世界大战史》。这套书的重点在军事。作者李德.哈特是机械化战争的先驱人物之一,也是著名的间接路线战略理论的提出者。他从一个战略理论家的视角叙述了二战的进程
若米尼军事思想的影响与运用一、若米尼军事思想的影响若米尼与克劳塞维茨被称为19世纪上半叶资产阶级军事思想的两大代表。尽管若米尼的思想不可避免地带有时代的烙印和诸多自相矛盾的缺点,但《战争艺术概论》的出
军事谋略 机械化战争理论的核心点?机械化战争论主要代表人物?
富勒机械化战争理论的影响与运用一、富勒机械化战争理论的影响富勒在军事理论上最杰出的贡献是机械化战争思想,而《装甲战》则是反映这一思想的代表作。但富勒的《装甲战》于1932年首次出版时,几乎无人问津。当
“快速主导”理论“快速主导”理论是一个较新的作战理论,即快速主导部队运用“震撼和慑服”来摧毁对手的意志并影响其判断,达成既定的战略、政治和军事目标。快速主导部队是一支任何时候都能立即部署、具有“战场全
间接路线战略的倡导者利德尔?哈特(1895年~1970年) 英国军事理论家,军事历史学家。出生在法国巴黎,8岁随父回英国定居。毕业
战略思想战略是为了达到战争目的而对战斗的运用。克劳塞维茨基于这一论点,提出“战略必须为整个军事行动规定一个适应战争目的的目标”,即制订战争计划,并据此拟制各个战役的方案和部署其中的战斗。在他看来,战略
兵法谋略 关于《战争艺术概论》有哪些学术评价?《战争艺术概论》具有怎样的意义?哪些影响?
若米尼的军事思想若米尼在其军事理论著作中,对战争的规律、性质、战略战术、军队建设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创立了较完善的军事理论体系。结合《战争艺术概论》,我们可以从战争的哲学和战争的艺术两个方面对若米尼的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