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秘闻 圆周率历史

Posted 圆周率

篇首语:同时赶两只兔,一只也捉不到。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秘闻 圆周率历史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秘闻 圆周率历史

亚洲

中国:

魏晋时,刘徽曾用使正多边形的边数逐渐增加去逼近圆周的方法(即「割圆术」),求得π的近似值3.1416。

汉朝时,张衡得出π的平方除以16等於5/8,即π等於10的开方(约为3.162)。

虽然这个值不太准确,但它简单易理解,所以也在亚洲风行了一阵。

王蕃(229-267)发现了另一个圆周率值,这就是3.156,但没有人知道他是如何求出来的。

公元5世纪,祖冲之和他的儿子以正24576边形,求出圆周率约为355/113,和真正的值相比,误差小於八亿分之一。

这个纪录在一千年后才给打破。

印度:

约在公元530年,数学大师阿耶波多利用384边形的周长,算出圆周率约为√9.8684。

婆罗门笈多采用另一套方法,推论出圆周率等於10的平方根。

欧洲

斐波那契算出圆周率约为3.1418。

韦达用阿基米德的方法,算出3.1415926535

相关参考

圆周率历史

亚洲中国:魏晋时,刘徽曾用使正多边形的边数逐渐增加去逼近圆周的方法(即「割圆术」),求得π的近似值3.1416。汉朝时,张衡得出π的平方除以16等於5/8,即π等於10的开方(约为3.162)。虽然这

历史百科 祖冲之求圆周率值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古代数学发展的高峰时期,其中成就最为突出的当数祖冲之。他求得的圆周率值,是举世公认的重大数学成就,在世界数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祖冲之(公元429—500),蓟县(北京西南)人。祖父

祖冲之与圆周率

祖冲之与圆周率  祖冲之不但精通天文、历法,他在数学方面的贡献,特别对"圆周率"研究的杰出成就,更是超越前代,在世界数学史上放射着异彩。  我们都知道圆周率就是圆的周长和同一圆的直

历史人物 三国东吴常侍王蕃简介,是求出圆周率为3.1555的数学家

王蕃(228—266年),字永元。庐江西南松滋县人(今安徽宿松县)。三国时期吴国天文学家、数学家。王蕃历任吴国尚书郎、散骑中常侍、夏口监军、常侍等职。王蕃依据张衡学说,结合观察天文实践,重制浑天仪,用

关于圆周率那些你不知道的事儿——π的前世今生

圆周率是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一般用希腊字母π表示,是一个在数学及物理学中普遍存在的数学常数。π也等于圆形面积与半径平方之比。是精确计算圆周长、圆面积、球体积等几何形状的关键值。圆周率符号的由来π(读

中国古代数学大咖封神榜,圆周率大神祖冲之只能排第三

中国社会的发展具有和西方不同的特点,因此数学的发展也略有不同。在中国古代,数学多为农业生产而服务,应天文和历法的要求,古代数学走出了不同于西方的独立的体系。在悠悠历史长河中,有很多数学家在不同领域做出

数学家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计算到第几位数字

祖冲之最大的贡献就是将圆周率精确到了小数点之后的七位,也就是精确到了3.1415926到3.1415927之间,这一成果在当时的世界上最先进的,别的国家直到十五世纪才有人将圆周率精确到这个程度,所以说

数学家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计算到第几位数字

祖冲之最大的贡献就是将圆周率精确到了小数点之后的七位,也就是精确到了3.1415926到3.1415927之间,这一成果在当时的世界上最先进的,别的国家直到十五世纪才有人将圆周率精确到这个程度,所以说

南朝伟大数学家祖冲之简介,祖冲之与圆周率的故事

祖冲之是南朝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他是世界上把圆周率算到第七位的第一人,所以圆周率又被称为祖率。他在数学和天文学上的贡献,对后世的发展有着很深远的影响。下面,小编就和大家一起去了解祖冲之的生平以及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