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史上诸葛亮与司马懿的三次巅峰对决

Posted 祁山

篇首语:见强不怕,遇弱不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三国史上诸葛亮与司马懿的三次巅峰对决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三国史上诸葛亮与司马懿的三次巅峰对决

2、司马昭和诸葛诞巅峰对决,结果谁赢了

三国史上诸葛亮与司马懿的三次巅峰对决

诸葛亮与司马懿的三次巅峰: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六出祁山,与司马懿在战场上斗得不亦乐乎。然而这毕竟是小说家言,真实的历史中,诸葛亮在其历次北伐过程中,与司马懿的正面交锋对决,仅有两次。当然,这不包括诸葛亮死后的一次对决。

1、第一次对决

公元231年二月,诸葛亮第四次率军攻魏,包围了曹魏部署在祁山地区的贾嗣、魏平部,并用木牛运输粮草,以保障其后勤供给。

当时,曹魏的国家安全形势比较严峻,东南方向要防备东吴,西北方向还要防备鲜卑。而恰恰在此时,主持对蜀汉作战的大司马曹真生病(历史上真实的曹真绝不是三国演义写的那么无能),于是魏明帝曹睿将司马懿从荆州调来,让其坐镇长安,统一指挥张A、费曜、戴陵、郭淮等部,主持抵御蜀军。对于这次军事行动,魏明帝对司马懿给与了高度信任,称“西方有事,非君莫可付者”(《晋书・宣帝纪》)。司马懿接受重任后,即以主力救援祁山。鉴于当时的军事态势和蜀军特点,司马懿认为蜀军远道而来,粮食有限,于是将此战的战略目标定位为:凭险坚守,不与蜀军主力决战,逼退蜀军就算完成任务。

诸葛亮得知司马懿进军的消息后,留下一部继续进攻祁山,自己则亲自率军迎战司马懿。起初,司马懿部将郭淮、费曜等抄袭诸葛亮,但被诸葛亮击败,蜀军乘机收割了上的麦子。随后,魏、蜀两军主力在上以东遭遇。

此时,司马懿在初战不利的形势下,立即收兵据险防守,不与诸葛亮交战,诸葛亮只得率军退回。而司马懿也尾随诸葛亮到达卤城。此时,老将张A建议:“彼远来逆我,请战不得,谓我利不在战,欲以长计制之也。且祁山知大军已在近,人情自固,可止屯于此,分为奇兵,示出其后,不宜进前而不敢逼,坐失民望也。今亮孤军食少,亦行去矣。”(《资治通鉴》)主张分出一支奇兵,包抄诸葛亮的后路,不应该只尾随而不敢追击。

对于张A的建议,司马懿并不听从,还是继续尾随诸葛亮,追上蜀军后,司马懿还是不与诸葛亮交战,而是选择在山上扎营,继续据险不战。司马懿此举令众将极为不满,甚至说出了“公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资治通鉴》)的话。

到了这年五月,司马懿派张A攻击围祁山的蜀军,自己则亲自率中路军与诸葛亮正面对峙,在部将的纷纷要求下,司马懿率军与诸葛亮蜀军正面交战,不料魏军大败,被俘三千人。于是司马懿随即退军保卫大营,继续坚守不出。至当年六月,蜀军后勤补给困难的致命问题再度凸显,全军粮尽,诸葛亮只得退军。司马懿令张A追击,但张A在木门被诸葛亮设置的伏兵射杀。

纵观两人的第一次巅峰对决,司马懿战略目标十分明确,就是利用蜀军远道而来、粮草不济的弱点,将其逼退。不过司马懿虽达到了战略目的,但在战术上却没有占到半点便宜。而诸葛亮虽然取得了战术上的胜利,但还是没有解决后勤补给这老大难问题,还是没有达到战略目标,被迫退军。

2、第二次对决

诸葛亮退军后,曹魏很多大臣都估计诸葛亮在明年麦熟时还会入侵,建议调运粮草,以备再战。而司马懿并不这么认为,他指出:“亮再出祁山,一攻陈仓,挫衄而反。纵其后出,不复攻城,当求野战,必在陇东,不在西也。亮每以粮少为恨,归必积谷,以吾料之,非三稔不能动矣。”(《晋书・宣帝纪》)

果不出司马懿所料,诸葛亮的再次伐魏筹备了三年。234年二月,诸葛亮率领十万大军,出斜谷口,开始了第五次,也是最后一次北伐。这次北代,诸葛亮准备充分,设计了称为“流马”的运输工具,并与孙权约定同时举兵伐魏。面对吴、蜀两国同时举兵,魏明帝一方面自己率军抵御东吴,一方面继续以司马懿主持西线防务,对阵诸葛亮。从曹魏的军事部署来看,魏明帝显然更在乎东吴的军事行动,并要求司马懿沿用上一次的御敌方针,“但坚壁拒守,以挫其锋,彼进不得志,退无与战,久停则粮尽,虏掠无所获,则必走矣。走而追之,以逸待劳,全胜之道也”。(《三国志・魏书・明帝纪》)

公元234年四月,诸葛亮大军进至渭河南岸。司马懿也率军渡过渭河,背水立营与蜀军对峙。此时,司马懿对将领们说:“亮若出武功(今陕西武功县),依山而东,诚为可忧;若西上五丈原,诸将无事矣。”(《资治通鉴》)。不出司马懿预料,诸葛亮果然驻军五丈原。

五丈原位于今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境内,东距西安130公里,西距宝鸡56公里。五丈原高四十余丈,南北长有七里左右,东西宽约二里,南依秦岭,北傍渭河,东西两面为河流冲的深沟,形势险要,进可攻,退可守。诸葛亮选择在五丈原扎营并在此处搞起了屯田,显然意在持久作战。

那么,司马懿为何害怕诸葛亮出武功呢?从地图上看,武功是曹魏关中地区的交通要道,距离长安很近,诸葛亮若沿着渭河,取道武功,则可直接威胁长安。如果这样,司马懿就不得不与蜀军主力展开决战。这是与司马懿的战略初衷相背离的。而诸葛亮之所以不出武功,是因为出武功要经过渭河与秦岭之间的一条狭长的河谷地带,而司马懿大军又近在咫尺,诸葛亮不愿意冒这个险。这与他第一次北伐不走子午谷如出一辙。从纯军事角度来说,不敢冒险,往往已失战略先机。

司马昭和诸葛诞巅峰对决,结果谁赢了

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了高平陵之变。通过高平陵之变,司马懿击败了曹爽了,掌握了曹魏的大权。在司马懿病逝后,司马师、司马昭相继即位。值得注意的是,在司马师、司马昭在位时,司马氏在曹魏内部遇到了一定程度的抵抗,其中,以「 ”淮南三叛”最为激烈。淮南三叛,分别为王凌之叛(251年四月)、毌丘俭文钦之叛(255年正月)及诸葛诞之叛(257年五月—258年二月)。对于诸葛诞之叛来说,因为诸葛诞联合东吴大军共同反抗司马氏,从而导致了「 ”寿春之战”。在寿春之战中,司马昭和诸葛亮的族弟诸葛诞展开了一场巅峰对决。 一 首先,根据《三国志》、《晋书》等史料的记载,公元255年,司马师病逝于许昌,由弟弟司马昭接手掌权。对此,诸葛诞因为自己的好友夏侯玄、早前在寿春叛变的王凌和毌丘俭都被司马氏杀害了,所以其可谓兔死狐悲,担心自己也会遭到司马氏的毒手。在此基础上,诸葛诞作为曹魏的征东大将军,开始在淮南一带笼络人心,并积蓄自己的力量。与此相对应的是,司马昭在掌握曹魏大权,也决心铲除诸葛诞等掌握兵权的曹魏势力。在贾充的计策下,司马昭召诸葛诞入朝为司空。虽然司空位列三公,但是,司马昭此举是在调虎离山,也即夺取诸葛诞的兵权。 二 对此,公元257年,诸葛亮的族弟诸葛诞,决定起兵造反。在此基础上,诸葛诞杀扬州刺史乐綝,据守寿春反抗司马昭。当然,考虑到自身力量的有限,诸葛诞还派人联系东吴,请求东吴发兵支援。面对诸葛诞之叛,司马昭亲自率领26万大军征讨诸葛诞,并派镇东将军王基及安东将军陈骞包围寿春,派石苞、胡质及州泰领兵抵抗吴兵。在寿春之战中,诸葛诞拥有15万大军,而东吴则派出了10万大军支援诸葛诞。由此,寿春之战的整个兵力规模,居然超过了50万。 三 在汉末三国这一历史阶段,50万兵力规模的战争,可以说是非常罕见的了。比如在官渡之战中,曹操和袁绍的兵力之和,不过十多万人。在寿春之战中,东吴将领朱异率军屯寿春西南的安丰作外援,被兖州刺史州泰击破。在这之后,朱异率领丁奉等人继续前往寿春,也即想要支援诸葛诞,依然被司马昭的手下石苞和州泰击败。由此,因为东吴大军遭到了阻隔,这导致诸葛诞的兵力不占优势,也即其遭到了司马昭大军的包围。到了公元258年,诸葛诞和文钦及唐咨等突围失败,并因此付出了重大的伤亡。因为城内粮草逐渐耗尽,诸葛诞陷入到众叛亲离的困境中。 四 最后,在诸葛诞杀害文钦后,文钦子文鸯和文虎知道文钦被杀,于是投降了司马昭。在此基础上,诸葛诞的手下逐渐失去了斗志。到了公元258年二月,司马昭的大军成功攻破寿春,诸葛诞兵败出城逃亡,被胡奋部下士兵击杀。在寿春之战中,诸葛诞和东吴的兵力总共在25万人左右,其中,20万人被司马昭歼灭。在汉末三国历史上,这应该是伤亡最高的一场战争了。此外,在司马昭获得寿春之战的胜利后,诸葛诞麾下数百人,全部拒绝投降而被杀。在解决掉诸葛亮族弟诸葛诞之后,司马昭彻底平定了「 ”淮南三叛”,从而基本上消灭了曹魏境内的反抗势力。在这之后,司马昭调集兵马,最终于公元263年消灭了蜀汉。对此,你怎么看呢? 文/情怀历史

相关参考

司马与诸葛的第一次交锋,司马懿的三句话真是把诸葛亮说透了

司马懿与诸葛亮的第一次碰面是在诸葛亮第四次北伐的时候。当时候的司马懿已经升任魏国的大司马、大将军兼假黄钺,风头正劲,深受当时的魏明帝曹睿的器重。当时候诸葛亮屯兵于天水,把贾嗣、魏平两位将军围困在岐山,

司马昭和诸葛诞巅峰对决,结果谁赢了

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了高平陵之变。通过高平陵之变,司马懿击败了曹爽了,掌握了曹魏的大权。在司马懿病逝后,司马师、司马昭相继即位。值得注意的是,在司马师、司马昭在位时,司马氏在曹魏内部遇到了一定程度

“她”才是诸葛亮气死周瑜的关键

在三国时期,诸葛亮和其他俩个国家有很多精彩对决,其中最精彩的要属诸葛亮与周瑜、司马懿的对决,其中与周瑜的对决中,三气周瑜把人给气死了,后世也有很多人用江郎才尽来形容这场对决。但是事实上诸葛亮赢得这场对

“她”才是诸葛亮气死周瑜的关键

在三国时期,诸葛亮和其他俩个国家有很多精彩对决,其中最精彩的要属诸葛亮与周瑜、司马懿的对决,其中与周瑜的对决中,三气周瑜把人给气死了,后世也有很多人用江郎才尽来形容这场对决。但是事实上诸葛亮赢得这场对

除了诸葛亮,三国居然还有一个“孔明”,且与司马懿的关系不一般

古人在起名字的时候,有着很大的讲究,除了“名”之外,基本都还有“字”,比如李白字太白,曹操字孟德。众所周知,诸葛亮字孔明,世人一般尊称他为孔明先生。其实,除了诸葛亮之外,三国还有一个“孔明”,此人一直

历史秘闻 司马懿之所以能战胜诸葛亮,背后高人竟然是他

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是诸葛亮和司马懿这两位三国顶级人物的初次对决,更是唯一一次正面较量。只谈正史,不说演义,看看诸葛亮与司马懿的龙虎斗,到底谁更厉害?刘备在白帝城病危时,仿照孙策托孤张昭与周瑜,将刘禅托

历史秘闻 司马懿之所以能战胜诸葛亮,背后高人竟然是他

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是诸葛亮和司马懿这两位三国顶级人物的初次对决,更是唯一一次正面较量。只谈正史,不说演义,看看诸葛亮与司马懿的龙虎斗,到底谁更厉害?刘备在白帝城病危时,仿照孙策托孤张昭与周瑜,将刘禅托

彻底改变中国命运 史上9大巅峰对决

人生不过百年,可这世间的恩怨纷纷扰扰,从古到今无人能免俗,有的竟能你来我往数十年,真是难解难分,留下了一段又一段精彩的历史故事。no.1黄帝VS蚩尤一个是华夏族的首领,一个是东夷族的大哥,他们之间的争

诸葛亮与司马懿之间,最精彩的一次对决,双方都成了大赢家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辅佐刘备开创了蜀汉政权,在刘备去世后,又将全身心血放在了新皇帝刘禅身上,用自己的一生,完美地诠释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道理。有人认为,诸葛亮并没有那么牛,他完全是被《三国演义》所

历史秘闻 诸葛亮与司马懿之间,最精彩的一次对决,双方都成了大赢家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辅佐刘备开创了蜀汉政权,在刘备去世后,又将全身心血放在了新皇帝刘禅身上,用自己的一生,完美地诠释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道理。有人认为,诸葛亮并没有那么牛,他完全是被《三国演义》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