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秘闻 永曆帝逃往緬甸,清廷都想放棄了,吳三桂為何非要出兵擒拿

Posted

篇首语:高斋晓开卷,独共圣人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秘闻 永曆帝逃往緬甸,清廷都想放棄了,吳三桂為何非要出兵擒拿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秘闻 永曆帝逃往緬甸,清廷都想放棄了,吳三桂為何非要出兵擒拿

吳三桂是明末清初的重要歷史人物,也是歷史上有名的「三姓家奴」。身為明將先是答應降李自成的大順政權,又馬上反悔繼而降清。降清以後,在康熙年間又反清,發起了三藩之亂,為了自己的利益,可謂是個反覆無常的小人,有些類似於今天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吳三桂這一生,反覆無常是一大標籤。而殺掉永曆帝朱由榔可謂是他的一大敗筆,長久以來,關於吳三桂殺掉永曆帝的歷史,很多人說是連清廷都想放棄,等於是放過永曆帝了,是吳三桂一力主張要發兵緬甸擒獲永曆帝的,並且為了避免夜長夢多,主張將永曆帝在昆明處死,那麼這個說法到底對不對呢,吳三桂這樣做的動機是什麼呢,今天宋安之來具體說說。
一、關於永曆帝清廷內部看法不一,也有放棄的想法
時間回到順治十六年(1659年),隨著清軍大軍壓境,節節敗退的永曆政權終是大勢已去,於是永曆帝在李定國的保護下,經雲南逃往緬甸。
永曆帝逃往緬甸以後,清廷方面也是經過反覆討論的,也曾想馬上發兵緬甸,但因為連年戰爭,財政困難,加之雲南地方偏遠,八旗軍隊不適應當地的惡劣氣候,還有發兵緬甸的話,糧草調集是十分困難的,可以說是兵力、財力、物力都是不佔據優勢的,所以暫時放棄這一想法,打算先修生養息一段時間以後,再發兵緬甸。
因為發兵緬甸成本太高,加之永曆政權都已經逃往到緬甸了,清朝一統天下的格局已定,永曆帝對其已經是構不成什麼威脅了。
所以清廷雖然沒有放棄出兵緬甸的計劃,但已經被暫時擱置下去,也就是利用輔助性手段,以達到不戰而勝,諸如命洪承疇向緬甸致書,要求他們交出永曆帝朱由榔等人。
在當時情況下,清廷已經有些放棄永曆帝,打算任其自生自滅的意思。
但是吳三桂不同意了,他見清廷對在緬甸的永曆帝不是那麼積極以後,在順治十七年二月上了一道有名「三患二難」疏,力主發兵緬甸,以求擒獲永曆帝,達到一勞永逸。
清廷內部經過商議以後,覺得吳三桂的主張也符合統治階級的利益,於是同意吳三桂發兵緬甸,並且由戶部拔銀三百三十萬兩。
順治十八年十二月,吳三桂率領大軍前往緬甸,要求要求永曆帝等人,緬甸國王自然不會為了永曆帝與吳三桂發生戰爭,於是將永曆帝等人交出。
吳三桂擒獲永曆帝以後,認為將其押往北京的話,恐路途遙遠,途中發生什麼變故,所以主張將永曆帝在昆明處死,清廷同意他的主張,於是在康熙元年四月二十五日,永曆帝朱由榔及其兒子,在昆明被處死。
可以說在擒獲永曆帝及其處死永曆帝的過程之中,吳三桂是相當積極賣力的,比之清廷還要積極賣力,永曆帝能有如此結局,實是他一手導致的。
二、吳三桂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麼?
吳三桂是前明大將,深受崇禎帝的重用,按理說對於前明宗室不至於有如此深仇大恨,那麼他為什麼非要如此積極賣力的擒獲並且處死永曆帝呢?
當然是因為利益了!
吳三桂在順治十七年被清廷下令鎮守雲南之時,已經是將自己當成「雲南王」了,夢想如同明朝的沐英,以求其家族可以世守雲南。
他既然自比為「雲南王」,那麼雲南就是他的一畝三分地了,所以身在緬甸的永曆帝,還有南明在雲南一帶的殘餘勢力,對於吳三桂來說,自然是威脅了,不利於他在雲南的統治,所以自然是欲除之後快。
當然這只是其一,還有其二原因。那便是吳三桂需要一個投名狀,來使清朝對他完全信任,以使自己可以更好的取代明朝沐家,達到世鎮雲南的目的。
畢竟吳三桂是前明降將,當初降清,也是為了對付李自成,所以才降了清朝攝政王多爾袞,清朝對他的信任是有限的,不是兵力吃緊,實在是對於南方鞭長莫及的話,也不至於讓他擁兵自重,並且鎮守雲南的。
所以吳三桂打算以永曆帝作為投名狀,來表示自己對清廷的忠心,以達到世鎮雲南的目的。
清廷自然是投桃報李,在吳三桂擒獲永曆帝以後,晉封其為親王,表示對他的進一步重用。
當然清廷這樣做,也不過是權宜之計罷了,畢竟開國初期,久經戰事,國家已經殘破不堪,財政亦是困難,所以才允許野心勃勃的吳三桂在雲貴一帶獲得半獨立的地位。
等到康熙帝親政以後,出於集權想法,自然不會容忍吳三桂這樣半獨立存在的異姓王。所以康熙十二年,康熙帝撤藩,吳三桂自感被清廷所騙,亦是不甘心放棄自己苦心經營十幾年的大好局面,於是便是造反了。
而吳三桂之前主動擒獲永曆帝的行為,終究在這個時候爆發了出來,可謂是搬起了石頭砸自己的腳,因為吳三桂打著「興明討虜」的旗號造反的,清廷直接將吳三桂當年的「三患二難」奏疏公布天下,使吳三桂在政治上再難佔據優勢,打了他一個措手不及。
謝謝觀看宋安之獨家原創文章,專註於明清史及其中國大歷史,喜歡以不一樣的角度來說說那些一成不變的歷史,覺得可以的朋友記得點贊關注哈。

相关参考

吳三桂降清得封平西王,如果後來不背叛清朝,能安享榮華富貴嗎

吳三桂想要安享晚年是不可能的,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吳三桂本來可能並不想造反,而是康熙削藩,逼得吳三桂等人是不得不反。即使你不想背叛清廷,清廷也不會接納你,這就是以吳三桂為代表的異姓王的最終宿命。清廷是一

當年楊利偉飛上太空,為何非要帶上一把槍呢

說起中國的航天工程,就不得不提起一個人,那就是楊利偉。楊利偉是中國第一位進入太空的宇航員,於2003年乘坐神州5號前往太空。楊利偉的成功,標誌著中國航天的巨大進步,楊利偉本人也因此成為了人們心中的英雄

武昌起義時,清朝還有70多萬軍隊,為何非要起用袁世凱不可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湖廣總督瑞澄棄城而逃。在逃跑的過程中,驚惶不已的他接連給清政府拍了好幾份電報,請求火速派兵增援在漢清軍。瑞澄的電報讓王公大臣們驚惶之極,就連攝政王載灃都有些沉不住

北非的決勝點是馬爾他島,可沙漠之狐為何卻放棄了進攻馬爾他

眾所周知,北非戰場的決勝點不在北非的沙漠上,而是在於雙方誰先能得到補給。這一點上德國的非洲軍團是先天吃虧,因為他們的補給十次有九次在海上被英國人送進了大海里餵魚。也是因為補給的不暢通,所以隆美爾領導的

丹麥準備放棄了

我們發現歐洲在應對這一次新冠狀肺炎疫情的時候,都是顯得有點有心無力。義大利、西班牙、英國、法國等國家的疫情都不怎麼樂觀。不過,不管再怎麼說,他們都沒有放棄,一直都是在積極應對疫情。但是,有一個國家可能

一個是吳三桂,一個是施琅

公元1683年10月3日,也就是康熙二十二年八月十三日。這個日子估計,中國人都不會忘記,那就是康熙收回臺灣之日。這一年,在臺灣安平港外海堤之上,鄭克塽、馮錫範、劉國軒等率領文武官員人等,在此迎接施琅率

為何魏蜀吳三國都是短命王朝

從古到今,人才選拔制度都是每個政權的重中之重,選拔優秀人才進入到政府部門,關係到國家的長治久安。為什麽魏蜀吳三個政權如此短命,為什麽之後的東晉又出現了門閥政治?這都要從漢朝的人才選拔制度說起。夏商周實

朱棣為何放棄南京,遷都北京

公元1421年,明朝發生了一件破天荒的大事!新皇帝的朱棣不顧大臣們反對,堅持要放棄都城南京,遷都到北京。明朝大臣哪里理解朱棣的做法?在他們看來,南京氣候宜人、景色秀麗、經濟發達、文化繁榮,還有很多美女

朱棣為何放棄南京,遷都北京

公元1421年,明朝發生了一件破天荒的大事!新皇帝的朱棣不顧大臣們反對,堅持要放棄都城南京,遷都到北京。明朝大臣哪里理解朱棣的做法?在他們看來,南京氣候宜人、景色秀麗、經濟發達、文化繁榮,還有很多美女

历史秘闻 朱棣為何放棄南京,遷都北京

公元1421年,明朝發生了一件破天荒的大事!新皇帝的朱棣不顧大臣們反對,堅持要放棄都城南京,遷都到北京。明朝大臣哪里理解朱棣的做法?在他們看來,南京氣候宜人、景色秀麗、經濟發達、文化繁榮,還有很多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