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為何放棄南京,遷都北京

Posted 都城

篇首语:明天的希望,让我们忘了今天的痛苦。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朱棣為何放棄南京,遷都北京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朱棣為何放棄南京,遷都北京

公元1421年,明朝發生了一件破天荒的大事!新皇帝的朱棣不顧大臣們反對,堅持要放棄都城南京,遷都到北京。

明朝大臣哪里理解朱棣的做法?在他們看來,南京氣候宜人、景色秀麗、經濟發達、文化繁榮,還有很多美女,跟北平這個苦寒之地相比簡直就是人間天堂!皇上放着好好的南京不住,非要遷都到離塞外不過幾十里的北平,這不是自虐嗎!

因為遷都北京這個做法實在是難以理解,所以很多人都覺得朱棣遷都北京純粹就是因為他從燕京起家的。這個說法直到今天還十分盛行。

可朱棣是誰?朱棣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明君,其在位期間開創了永樂盛世,梁啟超評價他為「 ”絕世英主”。這么有能力有才干的皇帝,會僅僅是出於私心就做出遷都這項重大決定嗎?顯然不可能!朱棣遷都的背後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

日本著名歷史學家妹尾達彥通過研究之後發現,朱棣遷都背後有着非常深刻的考量。若非朱棣遷都北京,明朝大概會少活170年

為何這樣說?因為選擇一個首都首先要考慮的不是經濟水平,不是景色是否秀麗,更不是美女多不多!選擇首都更多的是政治和軍事上的考量。

自秦始皇以來,中央集權就是歷朝歷代首選的政治制度。而中央集權背景下的首都對周邊地區往往具有強大的控制能力!因此,歷代首都往往距離最需要控制的地方不遠,這樣方便及時應對外部威脅。

唐的威脅主要來自突厥和吐蕃

漢唐時期,中國最大的外部威脅來自北方的游牧民族。比如漢唐時期,游牧民族的主要活動范圍在西北地區,所以定都長安有利於控制西北地區。而東漢定都洛陽,對西北地區的控制力就會顯著下降。

北宋的外部威脅主要來自契丹

北宋最大的外部威脅來自契丹,所以宋朝為了控制河北地區,也為了方便日後北上對遼作戰,就將都城定在了開封。不過宋軍因為重文輕武的體制導致軍隊戰斗力孱弱,未能達到既定目標,實在可惜。

明朝的外部威脅主要來自蒙古和東北松散的游牧民族

明朝最大的外部威脅來自哪里?其實明朝的威脅主要來自活躍於蒙古和遼東地區的游牧民族。為了控制遼東和蒙古,就必須找一個距離這兩個地方都盡可能近一些的安全位置!北京北面靠山,又有長城防線,是控制遼東和蒙古最優的一個位置。

除了要控制蒙古和遼東,明朝還需要控制一個地區——河北。自宋朝以來,河北地區就一直處在游牧政權遼、金、蒙元的控制下,是內地失控時間最長的一個地方。如果定都北京,明朝就可以重新提升漢人政權對河北地區的控制力。當外敵入侵的時候,朝廷也不會輕易放棄河北地區,所謂「 ”天子守國門”。

公元1449年,明軍遭遇了建國以來最大的失敗——土木堡之變。二十萬明軍主力被殲滅,皇帝朱祁鎮被俘。瓦剌軍隊囂張跋扈,兵臨北京城下。

如果當時都城並非北京,明朝極有可能放棄河北地區。這樣燕雲地區就會再次落入敵手,明朝就會面臨和北宋一樣無長城可守的尷尬境地,甚至重蹈北宋靖康之恥的覆轍,提前170年進入南明階段,相當於明朝滅亡。

首都被攻下往往被認為是朝代滅亡

可明朝的首都恰恰就在北京,遷都太損傷天朝顏面,朝廷內部有相當一部分人不願意遷都,所以朝廷上下對支援北京一事非常積極。就拿武器來說,當時北京城內兵器數量嚴重不足,朝廷得知後一口氣就從南京調了的126萬件兵器!試想北京如果只是一個普通城市,朝廷肯定不會給予這么充足的支援!

明朝定都北京主要就是為了控制北方和東北地區,事實證明,明朝國祚長達277年,在歷史上算是長壽朝代了,這種長壽和定都北京是密不可分的。

但大明朝的北京城雖然可以有效應對游牧民族南下的威脅,但是卻有個致命缺陷——對防備能力極差。隨着統治時間的延長,明朝的內部矛盾也越來越重,終於引發了大規模農民起義。當內部矛盾的嚴重性遠遠超過外部矛盾時北京就不再適合作為都城了

所以說,若非朱棣遷都北京,明朝早在土木堡之變的時候就已經亡國了,大概會少活170年。但也正因為明朝官員們堅持要守衛北京城,不顧內部矛盾已經大於外部矛盾的事實,寧死不遷都,明朝才亡的如此凄慘。

相关参考

遷都不是一件小事,朱棣為什麼還執意要遷都

說到朱棣其人,想必大家都不陌生。總的來說,此人小時候算得上是典型的「別人家的好孩子」。自小,他無論是騎馬射箭,還是舞文弄墨,都表現得十分出色。但怎奈,他在一眾兄弟中排行第四,且不是皇后所出。如此一來,

遷都不是一件小事,朱棣為什麼還執意要遷都

說到朱棣其人,想必大家都不陌生。總的來說,此人小時候算得上是典型的「別人家的好孩子」。自小,他無論是騎馬射箭,還是舞文弄墨,都表現得十分出色。但怎奈,他在一眾兄弟中排行第四,且不是皇后所出。如此一來,

兩輪問詢後主動撤單 佛朗斯為何放棄科創板IPO

兩輪問詢後主動撤單佛朗斯為何放棄科創板IPO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本站网www.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來源:上海證券報原標

清朝為何放棄東南沿海卻力保新疆

第二次鴉片戰爭結束後,列強進一步認清了清朝軟弱無能的本質:1860年,沙俄率先行動,逼迫清政府簽訂了《瑗琿條約》以及後來的《堪分西北界約記》。從東北到西北全面蠶食清朝領土,面對實力強悍的沙俄,清政府似

清朝為何放棄東南沿海卻力保新疆

第二次鴉片戰爭結束後,列強進一步認清了清朝軟弱無能的本質:1860年,沙俄率先行動,逼迫清政府簽訂了《瑗琿條約》以及後來的《堪分西北界約記》。從東北到西北全面蠶食清朝領土,面對實力強悍的沙俄,清政府似

朝鮮戰爭,戰術大師毛主席為何放棄運動戰,跟美軍打陣地戰

毛主席一生幾乎沒摸過槍,卻憑藉運籌帷幄的能力,指揮部隊在千里之外取得勝利,堪稱「戰略與戰術大師」。但是在朝鮮戰場上,毛主席與另外一個戰術大師「相遇」——領導蘇聯贏得二戰的斯大林。兩位偉大的軍事家,在戰

朱允炆去哪裡了,朱棣其實心知肚明,可朱棣為何還要四處尋找

建文帝朱允炆在「靖難之役」後,究竟到哪裡去了,一直是後世一個眾說紛紜的話題。《明史》中是這樣記載的:「宮中火起,帝不知所終。燕王遣中使出帝後屍於火中,越八日壬申葬之。」《明實錄》中,朱棣在給朝鮮國王的

為何朱棣前往北京之後,沒有撤銷南京六部,依然讓他們存在呢

明朝在歷史上,可以說是非常奇特的一個朝代了。在限制軍權的同時,明朝中期還出現了一種奇妙的制度,叫做兩府制。所謂的兩府制是什麼呢?就是在朱棣將都城搬到北京之後,在北京設置了新的行政制度。而在南京舊都那邊

朱元璋為何不立有本領的朱棣為太子

朱元璋是大明朝的開國皇帝,他有魄力,有思想,有力度。一直搞不明白,他為何要讓朱標父子為儲君,而讓和自己類似的朱棣做藩王。而儲君的懦弱,又為燕王朱棣的謀反創造了條件,那麼朱元璋為何不立有本領的朱棣為太子

朱元璋為何不立有本領的朱棣為太子

朱元璋是大明朝的開國皇帝,他有魄力,有思想,有力度。一直搞不明白,他為何要讓朱標父子為儲君,而讓和自己類似的朱棣做藩王。而儲君的懦弱,又為燕王朱棣的謀反創造了條件,那麼朱元璋為何不立有本領的朱棣為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