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历史 民族英雄施琅与倭寇郑成功
Posted 康熙
篇首语:发明是百分之一的聪明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明朝历史 民族英雄施琅与倭寇郑成功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明朝历史 民族英雄施琅与倭寇郑成功
民族英雄施琅与倭寇郑成功
首先你得弄清楚,郑成功“收复”台湾并不是一个政府行为。此举与今天的形势其实很不一样。郑家本是海盗,而且经常与倭寇勾结骚扰大明海防,甚至杀人越货。崇祯元年(1628年),郑芝龙降明。郑成功这年四岁,他的生母是日本人,由于父亲与当时幕府中的豪强人物过往密切,他的生长环境处处充满东瀛色彩。郑成功二十二岁时,清军南下,此时明朝已失去江山,博洛打入福建,明唐王死于福州,鲁王逃亡入海,郑芝龙惧而降清(从史料中我们知道,这是一个见风使舵的人物)。郑成功在这一点上比父亲来得硬气,不从父命,出走海上,拥立鲁王为明正统,在海上起兵抗清。他拒绝父亲招降,并接受了另一位以“正统”自踞的南明桂王册封为延平郡王,联合张煌言等残明将领不断在闽、浙、粤一带沿海与清军周旋。郑成功以厦门为根据地,坚持到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有感压力日重,遂采纳麾下之策,攻取台湾(当时被荷兰人占据),以为根本。这使清廷对他的幻想完全破灭,于是杀了郑父,实行海禁,强迫东南沿海居民内迁三十至五十里,不许商船、渔船下海,以免“资敌”。
郑成功从小就是个桀傲不驯的人,他受的中国教育远不及日本教育(很长时间他由母亲和日本乳娘带大,教他击剑习艺的也大都是芝龙豢养的扶桑教师,其中还有一名西班牙人)。但这不等于他对明朝没有感情,毕竟残明赐予他“国姓”,他不愿向满清政权低头称臣。从天下大势来说,残明已失尽时势,他效忠的是一个没落的旧政权,而且这还不出于本心,只因所率多为明军残部,如陈永华、刘国轩等都是对明鲁王忠心耿耿的人,郑成功要依靠他们在海上建立自己基业,毕竟需要一面能号召人的旗子,他当时还年轻得很,又没军功,否则难以服众。从历史上看,郑成功夺取台湾,据为已有,其实是有自己的考虑,而且形势所迫。后来的事势发展也证实了这一点。当然,这对中国人来说,他毕竟是赶跑了荷兰人。不过,有几个中国人知道岛上却也由此多了日本人,郑家踞台,与日本人、西班牙人可说来往更频了,不仅得了以德川幕府名将服部千军为首的“幕宾”,更获取了不少西洋枪炮,用来和大陆的清政府分庭抗礼。直到康熙一朝,台湾郑家(后来干脆不提“大明延平郡府”了)仍然是朝廷的心腹大患。因为每个政权都得面对“国家统一”、“抗击外侮”这样的问题,这牵涉到历史责任,谁也含糊不得。
公元1662年,郑成功接受了荷兰占领军的投降,旋即猝死,时仅38岁。据史载,这里边也牵涉到“家变”。其实是大变将生,事缘其子郑经与乳母通奸,竟产下一子(克臧),郑成功初蒙在鼓中,得悉后大怒,欲废黜郑经(我们知道这即使是在今天也是一件令人受不了的丑事),并且要杀奶妈(怪她引诱孩子)。当时郑经留守厦门,甚得人心,并受部下拥戴(奇怪的是连陈近南们也帮这小家伙说话),郑成功愈怒,竟要发兵杀自己儿子(以及那奶妈),总之这媳妇当然是决不能认的。可是连他的老部下也都不肯遵命,老郑遂一病不起。这段糗事连同国姓爷的庙都在台湾,包括蒋介石带走的史料(在台北故宫乃至大学藏书馆),只剩了个像在鼓浪屿,留给这边的吴子牛们去发挥其不着边儿的“艺术想象力”――让赵文卓演的武侠式郑成功在攻打台湾时还泡个挺“水灵”的妞儿(蒋勤勤)。其实那时老郑正在为奶妈的事儿生气。
郑经立刻接班(史载“嗣延平郡王”),用陈永华(也就是“陈近南”)主政,刘国轩主军。从此就乱七八糟了,也不提“复明”了,只管守住他“台湾郑家”的海外基业。而这时,大陆的清廷正处于历史赋予它的先进气象,开疆拓土(削藩、安抚蒙藏、扁罗刹鬼)、搞活经济(也就是“永不加赋”)、整顿吏治(搞掉鳌拜,为“文字狱”等冤假错案恢复名誉),应该说,这时形势已然逆转,康熙大帝开始的清朝新局面是得了人心的,所以连吴三桂那样强劲的造反势力也动摇不了它的根基,台湾郑家更成了逆时势的一股旧势力,就历史而言,这该算“反动”,而正义理所当然应该在大陆一方。
真正为中国人争了光的,不是郑成功迫于形势而驱逐荷兰人,进踞台湾,从而维持一个两岸几十年来的分裂局面,而应该是我们的康熙大帝,他出兵驱逐入侵我黑龙江域的罗刹国,围攻雅克萨,最后签下了城下之盟《尼布楚条约》,使沙皇俄国二百年间不能东进一步,这才是更大的英雄之举,这份光彩又岂是被清军逼急了跳墙的“台湾郑家”所能比及?莫忘了康熙们也是我们中国人,就算当时的汉人不承认他,沙皇那拨老外可都承认自己败在了中国的康熙大帝手下。我们的“民族主义”当然不能是狭隘的,这份“民族自豪感”是大家挣来的,可不只有汉族。
历史上真正的“收复台湾,统一祖国”,不是搞割据的郑成功,而是代表中央政府统一版图的施琅平台。施琅原系郑成功部将,因不容于郑家而降清,这个人为官清廉,在历史上名声还是很干净的,连他的孙子都成了包公式小说《施公案》的主角(当清官破各种古代的案),民间有名的“施青天”。其时,郑经已经同一般军阀无异,整天价与耿精忠这样的吴三桂一党争夺沿海地盘打来打去,又勾结偻寇破坏贸易。公元1681年,三藩之乱终于结束,康熙命福建水师提督施琅“准备攻台”。1683年,六月是个“行险”的好月份,施琅率水师破刘国轩军,拿下澎湖,趁势荡平外岛。八月,拿下台湾。十月,康熙就可以腾出手来调兵黑龙江,准备教训罗刹鬼了。台湾正式纳回版图是在次年,史载“圣祖用施琅议,设台湾府、县、总兵等官,隶福建行省”。直到甲午战争输给了“明治维新”了的日本,中国人才屈辱地又失去了台湾,直到1945年,根据盟国对日协议,由当时的“国民政府”从日本占领军手里“光复”了台湾。但竟又由残余势力踞而分庭抗礼至今,这点上倒是很像郑成功一家的作为。
相关参考
郑和与郑成功都是明朝历史中举足轻重的人物,一个是明初一个是明末,而且两个人都被当时的明朝统治者所倚重。郑和作为明初著名的外交家,为大明王朝与海外诸国的联系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他七次航海远洋,加强了大明王
施琅康熙二十二年六月,奉旨专征台湾,统帅福建舟师迅速攻取澎湖,尔后,利用有利的态势,主动、积极地招抚台湾郑氏集团,促使郑氏集团放弃抵抗而就抚。台岛不战而下。其时,清廷内部对台湾地位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
郑成功究竟有无留后?一直是史学家争议的话题,历史文献上称:“施琅攻台,郑姓一家遭灭门”,成为历史上著名的灭门惨案之一,但据史学家追踪,郑成功的确有后代,分布在台湾、大陆和日本。历史文献上指称:“施琅攻
郑成功究竟有无留后?一直是史学家争议的话题,历史文献上称:“施琅攻台,郑姓一家遭灭门”,成为历史上著名的灭门惨案之一,但据史学家追踪,郑成功的确有后代,分布在台湾、大陆和日本。历史文献上指称:“施琅攻
郑成功究竟有无留后?一直是史学家争议的话题,历史文献上称:“施琅攻台,郑姓一家遭灭门”,成为历史上著名的灭门惨案之一,但据史学家追踪,郑成功的确有后代,分布在台湾、大陆和日本。历史文献上指称:“施琅攻
郑成功究竟有无留后?一直是史学家争议的话题,历史文献上称:“施琅攻台,郑姓一家遭灭门”,成为历史上著名的灭门惨案之一,但据史学家追踪,郑成功的确有后代,分布在台湾、大陆和日本。历史文献上指称:“施琅攻
导读:究竟有无留后?一直是史学家争议的话题,历史文献上称:「攻台,郑姓一家遭灭门」,成为历史上著名的灭门惨案之一,但据史学家追踪,的确有后代,分布在台湾、大陆和日本。历史文献上指称:「攻台,郑姓一
清圣祖康熙1661年,民族英雄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回台湾,不久病逝,其子郑经继位,继续治理台湾,与大陆上的清王朝分庭抗礼。康熙帝多次招抚不成,便下决心武力解决台湾问题。1681年郑经突然病故,他的
郑成功收复台湾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虽然它多次遭外国人侵略,至今也隔海相望。历史上有两次著名的收复台湾事件,其中最熟悉的应该就是郑成功收复台湾了。 郑成功收复台湾与施琅收复台湾 郑成
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无论是谁。只要维护两岸统一,就会名垂青史,受到中华民族的爱戴。谈到海峡两岸的英雄人物,人们会对驱除荷兰殖民侵略者、收复台湾的郑成功油然而生敬意,而对于平定台湾的传奇人物施琅大将军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