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历史 宦官干政的表现——“满仓儿”案件
Posted 刑部
篇首语:月缺不改光,箭折不改钢。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明朝历史 宦官干政的表现——“满仓儿”案件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明朝历史 宦官干政的表现——“满仓儿”案件
满仓儿案,为明朝弘治九年(496年)的一起民事纠纷案件,起初案件是由于满仓儿被贩为歌妓而引起的一系列民事纠纷,但后来由东厂的参与和后来六部官员的反对,而成为一个政治打压事件。此案亦是明朝中期宦官干政的一个表现。
千金小姐被骗卖为妓
明孝宗弘治九年(496),北京发生过一桩下层武官家千金小姐被骗卖为妓的案件。由于东厂插手,袒护逼良为娼的乐户,审案官员反受处分。
彭城卫千户吴能,家庭贫穷,女儿满仓儿虽不乏姿色,但长期无人前来提亲,只得把女儿交付媒婆,物色人家。
彭城卫为京卫军的一部,但非“亲军”,不隶属都督府,千户尽管是五品官员,但地位仍然卑下。媒婆也并未把这位穷千户放在眼里。她见利忘义,很快便告诉吴家,皇亲周或要了姑娘。实际上是使用欺骗手段,把满仓儿卖给“乐妇”张氏。吴能不久病故。女儿又被张氏卖给乐工焦义,焦义再转手倒卖给同行袁磷,从此被追当上了卖唱的歌妓。
吴能的妻子聂氏,长久不见女儿回来,产生怀疑。四处打听,终于在歌场中找到满仓儿,要她回家。但满仓儿认为是父母将自己卖为妓,心生怨恨,不认生母。聂氏只得率同儿子,强迫她返回家中。可是,袁磷不愿失去这棵摇钱树,最初向聂氏说好话,表示愿出十两银子赎回满仓儿,被聂氏拒绝了。
袁璜认为,满仓儿原是自己花钱向焦义买来。尽管姑娘的亡父是个官,但无钱无势,他同样不放在心上。用银子赎回姑娘的要求碰壁后,就无所畏惧地直接向刑部提出控告,希望能够索回满仓儿。
刑部郎中丁哲传集双方当事人,和员外郎王爵会同审理,弄清了满仓儿被卖的真相。袁磷因强词夺理,被当堂笞责,回家后过不几天就死掉了。经御史陈玉、刑部主事孔琦验尸,由袁家安葬。满仓儿则断归聂氏。
当时的歌妓,虽说以卖唱为主,但如果被有钱有势的人看中,被迫陪宿,司空见惯。东厂太监杨鹏的侄儿,就不只一次和满仓儿奸宿。此人不满丁哲,唆使袁妻向东厂上告。还亲自出马找到乐妇张氏,要她一口咬定满仓儿是她妹妹,已经卖给周皇亲。另派校尉杨某,找到满仓儿串通供词,还撺掇她离家出走,到外面躲藏起来。
案件经杨鹏上奏,发交锦衣卫镇抚司审理。司官追索满仓儿不得,对聂氏施加酷刑,聂氏供出当初嫁女的经过。镇抚司袒护杨鹏叔侄,最后把丁哲和王爵两人拟罪,奏覆皇帝,草草结案。
刑部典吏徐珪闻知,愤慨异常,他立即上疏指出这案件不公,并以自己在刑部所见所闻,直指“皆东厂威劫所致也。”
臣在刑部三年,见鞫问盗贼,多东厂镇抚司缉获,有称校尉诬陷者,有称校尉为人报仇者,有称校尉受首恶赃而以为从、令傍人抵罪者。刑官洞见其情,无敢擅更一字。上干天和,灾异迭见。臣愿陛下革去东厂,戮鹏叔侄并贾校尉及此女于市,谪戍镇抚司官极边,进哲、爵、琦、玉各一阶,以洗其冤,则天意可回,太平可致。如不罢东厂,亦当推选谨厚中官如陈宽、韦泰者居之,仍简一大臣与共理。镇抚司理刑亦不宜专用锦衣官。乞推选在京各卫一二人及刑部主事一人,共莅其事。或三年、六年一更,则巡捕官校,当有作奸擅刑,诬及无辜者矣。臣一介微躯,左右前后皆东厂镇抚司之人,祸必不免。顾与其死于此辈,孰若死于朝廷。愿斩臣头,以行臣言。给臣妻子送骸骨归,臣虽死无恨。
徐珪以性命担保,冒死将揭露东厂所作所为,被控为盗的大半都是东厂和锦衣卫缉获,这些人,有的直供厂、卫校尉接受贿赂、代人报仇,诬指他们为盗;有的则被当做替罪羊来抵罪;有的则是校尉挟嫌报复所致。刑部官员虽然了解这些冤情,可依旧秉承厂、卫意见结案!他要求,把杨鹏叔侄、撺掇满仓儿的贾校尉,连同满仓儿一起处以死刑。撤消东厂,镇抚司有关官员充军到“极边地方”。丁哲等四位官员则各升一级,“以洗其冤”,同时还提出改良司法的一系列意见。
明孝宗看到奏疏后,勃然大怒,下都察院考讯。都御史闵珪等抵赖说这是徐珪诬陷,与事实不符。以奏事不实,结果是“帝责具状,皆上疏引罪,夺俸有差。珪赎徒毕,发为民。”
弘治九年进士孙磐就徐珪上书揭发东厂却遭到罢官一事上疏建言:“近谏官以言为讳,而排宠幸触权奸者乃在胥吏,臣窃羞之。请定建言者为四等。最上不避患害,抗弹权贵者。其次扬清激浊,能补阙拾遗。又其次,建白时政,有裨军国。皆分别擢叙。而粉饰文具、循默不言者,则罢黜之。庶言官知警,不至旷鳷。”
不过这个建议没有得到采纳。明代中期的厂、卫横行不法,司法黑暗、冤狱重重。明孝宗还算是励精图治,委任大臣,中官势稍绌。不过,从满仓儿事件看来,仍然受到东厂干扰司法。
相关参考
满仓儿案,原只是明朝孝宗时期一件武官女儿被骗卖案件,但经过几次审判依旧没有解决,最后惊动明孝宗,引发三法司会审,该案件并无特殊之处,却透露出明朝中后期的司法混乱与官员行政的腐败低效率。明朝孝宗时期,千
窦太后一掌权,蔡伦的春天来了,他因为害人有功而被提拔为中常侍,随时陪在小皇帝身边,参与国家大事,俸禄两千石。东汉后来的灭亡和太监乱政有着极大的关系,而蔡伦正是后汉宦官干政的始作俑者。众所周知,四大发明
窦太后一掌权,蔡伦的春天来了,他因为害人有功而被提拔为中常侍,随时陪在小皇帝身边,参与国家大事,俸禄两千石。东汉后来的灭亡和太监乱政有着极大的关系,而蔡伦正是后汉宦官干政的始作俑者。众所周知,四大发明
历史人物 明朝祖制“宦官不得干政” 为何却被其子孙束之高阁?
明太祖朱元璋,有鉴於历史上的宦官干政的危害。故特地制定了一块铁牌,上刻“内臣(宦官)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这十余个大字。我们都知道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君主,其制定的规定,那就是祖制了。通常来说,一朝的祖
众所周知,四大发明是中国的骄傲,说起四大发明,就不能不提到蔡伦这个人物。作为造纸术的发明者或改进者,蔡伦的名字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可是却很少有人了解他的人生轨迹,而他的最后归宿则更不为
窦太后一掌权,蔡伦的春天来了,他因为害人有功而被提拔为中常侍,随时陪在小皇帝身边,参与国家大事,俸禄两千石。东汉后来的灭亡和太监乱政有着极大的关系,而蔡伦正是后汉宦官干政的始作俑者。众所周知,四大发明
窦太后一掌权,蔡伦的春天来了,他因为害人有功而被提拔为中常侍,随时陪在小皇帝身边,参与国家大事,俸禄两千石。东汉后来的灭亡和太监乱政有着极大的关系,而蔡伦正是后汉宦官干政的始作俑者。众所周知,四大发明
众所周知,四大发明是中国的骄傲,说起四大发明,就不能不提到蔡伦这个人物。作为造纸术的发明者或改进者,蔡伦的名字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可是却很少有人了解他的人生轨迹,而他的最后归宿则更不为人所知。父母
东汉末年的十常侍,欺主年幼,把持朝政,染指皇权,甚至有了废立君主的实力,他们的胡作非为是导致天下动乱、群雄起义的重要原因;唐朝自玄宗起,宦官可做高官、可拥兵权,埋下了亡国的祸根;明朝则是太监干政的巅峰
从造成的危害性来说,宋朝和清朝是宦官势力比较小的时期。宋朝最拿得出手的太监是童贯,而清朝仅仅是一个李莲英。相比东汉、唐朝和明朝,宋朝和清朝的宦官干政的问题的确小得多。清朝末期的李莲英最多就是弄点额外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