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历史 政坛风雨对于人生的影响

Posted 宋朝

篇首语: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宋朝历史 政坛风雨对于人生的影响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宋朝历史 政坛风雨对于人生的影响

年轻皇帝赵顼首先想到了上次变法的领袖人物之一的富弼。熙宁元年(西历1068年),富弼徙判汝州(今河南汝州市),奉诏入觐。神宗对这位老臣特别礼遇,敕许肩舆至殿门,其子扶掖进见,不须参拜,坐下说语。言辞之间,神宗觉得这位富郑公不愧是三朝重臣,老成练达,久经政务,应该是一位可以依靠的老臣,就向他请教富国强兵的策略。谁知道,富弼只是老套地回答道:“人主好恶,不可令人窥测,可测,则奸人得以傅会。当如天之监人,善恶皆所自取,然后诛赏随之,则功罪无不得其实。”神宗又以边事相问,富弼说:“陛下临御未久,当布德行惠,愿二十年口不言兵。(《苏轼全集・前集》卷37《富郑公神道碑》)”二十年政坛的摸爬滚打、风风雨雨,竟然让一个人的变化如此巨大,巨大得令人诧异,这还是当年那个叱咤风云、雄姿英发的富弼吗?他显然老了,老得成了老江湖、老油条、老滑头。政坛这个东西呀,现在很多年轻人都想挤进去,做公务员。可是他们不知道这里面有多么复杂,多么的消磨人性。大多数人跳进去了就再也出不来了,只能沉到水底做了淤泥。年轻人有锐气和热情,真好!可能保持多久,就是个问题了。三年?五年?十年以后呢?能剩下来多少?难得的是冷静,因为冷静,你能真正的潜下心来观察问题、研究问题、反思问题,作出正确的决断。更难得的是信念,是信仰。一个有信仰的人,什么也不能改变他。

笔者少而失学十七岁便上班了,在机关里面从打杂干起,一直干到戴上金顶子的蚊子官儿,在宦海里面沉浮了足足十年,把我人生中最璀璨的青春时光都奉献给了共青团的事业,每每听到一首《光荣啊!中国共青团》,我都禁不住热泪盈眶。做了十年,烦了,厌了,于是挂印读书去了。十年了,在机关里面,我经历了冷眼、沉浮了宦海、参与了沧桑,观察了斗争,但我还有信念,所以我能毅然决然的辞职,我能写写鲜少人看的长篇,作为十年行政的变相总结。问我这十年感触是什么?我只有苏子瞻的两句,“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做官难,难做官,也许当初他们也是一样的忧国忧民,一样的雄姿英发,一样的想有番大作为。就像庆历新政时候的富弼。可是十年、二十年的宦海沉浮之后呢?也许只顾及自己家里的柴米油盐酱醋茶了,也许只会想到我应该分到平方米的房子、坐什么样的车子、有多大的面子,还能不能为了这些好处,在政治上再有些进步呢?这就需要人云亦云、完全按照领导意志办事,只问上级喜怒,却不问对错善恶;需要谨小慎微,处处不能随意放屁,不痛不痒、不麻不辣、诤言不说、直话不讲,报喜不报忧,只学喜鹊喳喳不做仗马之鸣;需要只对长官负责,不对人民负责,不对国家负责,浑浑噩噩、不冷不热,领导小事是大事,百姓大事是小事。至于年轻时的那些雄心壮志,初入宦海时的自我约束,都将被看作是政治不成熟的孟浪。不信吗?庆历新政二十年后的富弼,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吗?

富弼老于世故的回答,对于青年皇帝赵顼,无疑于一盆凉水劈头浇下。一个安于现状,一个要有所作为。显然,富老头子连汤带水的洛阳水席,不大合适神宗的浓重口味。于是,神宗把目光转到元老重臣之外,其他有才干特别是一样有雄心有抱负的官员当中。同时,青年皇帝赵顼也从中看到了改革即将遇到的阻力有多么巨大,他也在为变法的各项前期筹备工作,进行着积极的运作。

神宗不愧是佳子弟的风格,其变法中兴的胆识自毋庸质疑。但在登基之初酝酿变法的时候,他的各项工作的着眼点却无不落在一个“稳”字上,没有采取以往变法者那种首先急于在制度上进行大刀阔斧、改弦更张的办法,而是采取了一系列比较稳健而谨慎的举措。“其即位也,小心谦抑,敬畏辅相;求直言,察民隐,恤孤独,养耆老,振匮乏;不治宫室,不事游幸,励精图治,将大有为。(《宋史・神宗本纪》)”特别是在人事工作中,“一朝天子一朝臣”,本是古今中外概莫能外的既定习惯。神宗却没有采取“大换血”的传统办法,对干部队伍进行清洗,而是选择了尽量稳定原有宰执班底,力争最大限度的缓解消化矛盾、争取各方面支持的新办法。首届内阁中的吴奎、韩琦、曾公亮、文彦博、欧阳修、赵⒌热耍基本还都是上届政府中的老班底,变化不大。

相关参考

春秋战国 风雨文种——文种人生的低谷

   文种是个奇人,他的人生可谓是一路风雨一路晴,这句话怎么说呢?我们粗略的理一下文种的一生,可以看到有两条十分明显的界限,换句话说文种的人生是大起大落的,低谷、高潮再到一个低谷,在这样的浮

历史人物 抗战老兵成甲子的风雨人生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辞拒绝。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第29军奋起抗战。这就是震惊

历史人物 政坛大佬晚唐宰相李逢吉的传奇人生,最后是怎么死的

时间是唐文宗太和七年,地点在东都洛阳,夕阳西下,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头站在自家屋檐下,愣愣的看向远方。>他是在等待一个人,一个拿走了他价值几百万的珠宝首饰的侄子。>珠宝,很值钱,但是老头不在乎,他需要的,

人生路上没有了你,几多坎坷几多风雨

据说,宋神宗曾问他的大臣:「”当朝人物,哪一位可以跟李白比呢?”一个大臣回答说:「”苏轼跟李白差不多”。我们不去评论到底是李白还是苏轼更好些,但凭此就可以看出,苏轼的确是个卓越之才。苏轼生活于政局变幻

历尽风雨之后,王羲之做出了怎样的人生选择

王羲之罢官是想向朝廷较较劲,摆个谱,却没想到退休申请顺利地批了下来,他那时候心里一定是不开心的。但退休之后,或许是年纪大了,磨去了年轻时候的好胜心,也许是绍兴的会稽山、曹娥水让他乐而忘返,如入仙境。总

分答的历史

1.文天祥的历史评价,社会影响,分答历史评价1、民族的骄傲。誓死守卫风雨飘摇的南宋王朝,誓死抵抗元军进攻。坚守内心对民族的忠诚,摈弃蒙古人对汉族的践踏,将南下的蒙古看作异类,看作乱民,留下了“人生自古

历史人物 宋末三杰合力挽救之下的宋朝是什么命运 他们各自结局又是什么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中学阶段学习背诵那么多古诗词,现在回想起来这两句依旧震人心魄,这两句诗来自于南宋末期著名爱国诗人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当然也是在他抗元过程中被捕时所作。在风雨飘渺的南宋

老师伴我成长作文700字,风雨伴我成长作文700字

风雨伴我成长作文700字风雨让我成长人生的路,不会永远平坦,也会有坎坷,有泥泞,有风雨。一路上风雨无数,风风雨雨伴着我,我便在风雨中逐渐成长。风雨使我懂得什么是真正的追求与梦想,一路风雨带着我启程。还

宋朝历史 写诗不能光靠读书

南宋诗人陆游虽然对儿子说过汝若学诗,功夫在诗外,写诗不能光靠读书,还要社会实践,靠实地观察以及长年累月的人生感悟积累。然而,这不是说读书本身对于写诗就不重要了,其实,陆游本人就是个书虫,他刻苦阅读了大

看两个政坛老戏骨如何飙戏

衣赐履按:刘秀和窦融,都是老戏骨,有时候,很难分清,他们哪部分是演戏,哪部分是真的人生,也许,根本用不着区分。前面我们讲到,窦融在王莽朝和刘玄朝,都混得可圈可点。经过深思熟虑,窦融决定归降刘秀,我们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