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历史 一生多用小人为何从不为小人左右
Posted 小人
篇首语:香花不一定好看,会说不一定能干。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唐朝历史 一生多用小人为何从不为小人左右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唐朝历史 一生多用小人为何从不为小人左右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既空前、又绝后的女皇帝。从秦代开始实行皇帝制度以来,皇帝的宝座就只传男,不传女,所以历代都没有女皇帝,唯一的例外是武则天。
武则天是个权力狂。不仅在当时她一定要登上权力的顶峰,还想改朝换代,传之后世。所以诛锄异己,陷害无辜,为必不可少之举措。这种事情,君子贤臣是不肯干的,还是要寄希望于小人。武则天对小人真是用得收放自如,得心应手。她决定重用一批小人是在公元686年,这时距离她正式称帝,改换国号只不过短短四年时间。为了防患未然,先下手为强,她重用索元礼、周兴、来俊臣等20多个酷吏,鼓励他们告密与罗织罪名,以对付唐的宗室、贵戚和忠于唐王朝的老臣。希望通过告密、诬陷、罗织罪名与株连无辜等手段,把这些人铲除干净。
经过四年多的努力,武则天利用酷吏索元礼与周兴主持的两套班子,已经大致铲除了唐王朝李氏家族的势力,也包括一些忠于唐王朝的老臣,自己顺利地坐上了大周金轮皇帝的宝座。狡兔既死,走狗当烹。在改了国号的第二年,武则天以滥杀无辜的罪名杀掉索元礼并把周兴流放到岭南,死于途中。
周兴原是管司法的官员,后来作为索元礼的副手,跟样学样,整死了不少李氏族人。武则天既收拾了索元礼,周兴也不可久留。《资治通鉴·唐纪》中记载:武则天命令来俊臣审问周兴,周兴事前一点也不知道。来俊臣假意把周兴请来,问周兴:如果犯人不肯认罪,你有什么办法逼他招认?周兴说:可以拿大瓮,周围用炭火来烤,把犯人装进去,他受不了时,什么都会招认。来俊臣即时命人搬来大瓮,四面加火,随即对周兴说:有人告老兄谋反,我奉旨审问,对不起,请老兄入此瓮中。周兴一看形势不对,赶快跪下磕头,承认罪行,以求早死,免得多受许多活罪。这个请君入瓮后来就成了一条很出名的成语。
又过了六年,到了公元697年,武则天想收拾的人已经收拾得差不多了,为了收揽人心,她才对来俊臣动手。由于来俊臣害人太多,他被处死之时,仇家都来咬他的肉,挖他的眼睛,撕他的面皮,转瞬之间,肉被咬尽。武则天看到民情愤激,随即下了诏书,列举来俊臣的罪恶,加以灭族,以雪苍生之愤。
武则天用小人,是利用不是重用,是放手不是放纵。在她当权的40多年中间,她既用君子,也用小人。
从古到今,似乎只有武则天真正能够做到小人为我所用而我不为小人所制。正因为她能长期保持这种既用君子又用小人的平衡局面,给她带来了很大的实惠。
相关参考
张延赏出身名门,父亲张嘉贞是唐朝开元名相,儿子张弘靖官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祖孙三代均拜相,当时传为佳话。然而张延赏虽然为大唐做了不少贡献,但其为人也曾被后人诟病,王夫之就曾骂他是奸佞小人,刘昫也称他为
李道宗,字承范,陇西成纪人,唐朝皇亲贵族,一代名将,爷爷是毕王李璋,父亲是东平王,李韶论辈分江夏王李道宗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叔父,但是他的年纪却又跟李世民相仿,所以成年后跟随李世民一起征战天下,李道宗作为
徐茂公出生于594年,他本来名为徐世勣,字懋功,现在常常写作徐公。徐茂公是唐朝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作为唐朝名将,与李靖并称,被封为英国公,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徐茂公一生历事唐高祖、唐太宗、唐
唐肃宗李亨,生于公元711年,唐朝时期安史之乱的时候登上皇位,是唐玄宗李隆基和皇后杨氏所生的第三个儿子。他的一生可以说是在忧伤中度过的。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而衰的时候,作为大唐的子女他肩负起了拯救唐王朝统
唐肃宗李亨,生于公元711年,唐朝时期安史之乱的时候登上皇位,是唐玄宗李隆基和皇后杨氏所生的第三个儿子。他的一生可以说是在忧伤中度过的。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而衰的时候,作为大唐的子女他肩负起了拯救唐王朝统
论三国,就要讲刘备、张飞、关羽三个桃园结义,就要讲到曹操等,三国有许多可以讲的,而在刘备的一生中,从父亲早逝,与母亲相依为命,后成为蜀汉开国皇帝也是相当励志,但他一生却有两大败笔,错认1个兄弟,轻信1
孝廉出身的董昭为何被人看作小人?只是因为他所的“忠”跟别人的不一样!下面历史新知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董昭这个人,在《三国演义》里名声不显,但在历史上,他对曹操的作用,不亚于荀攸、贾诩等谋士。>
最近这几年关于“隋唐英雄”的电视剧层出不穷,基本上都是以《说唐》、《兴唐传》等小说为蓝本改编的。在从隋末到后来的唐高宗手上,有一个家族就一直是以奸臣出镜的,那就是苏定方及其子孙们。《说唐》里,苏定方是
春秋时,郑国上卿子皮发现子产才出于已,便毅然将国政委于子产。子产为政,大胆改革,除旧布新,郑国大兴。但是在启用人才上,子产却没有子皮那样的胆识。《左传》记载:子皮欲提拔一位德才兼备、年富力强的新人为邑
春秋时,郑国上卿子皮发现子产才出于已,便毅然将国政委于子产。子产为政,大胆改革,除旧布新,郑国大兴。但是在启用人才上,子产却没有子皮那样的胆识。《左传》记载:子皮欲提拔一位德才兼备、年富力强的新人为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