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历史上真实的周瑜堪称完美,为何在民间的评价却很低
Posted 朱熹
篇首语:做一个俗人,要知世俗而不俗世,知世故而不世故。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历史上真实的周瑜堪称完美,为何在民间的评价却很低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历史上真实的周瑜堪称完美,为何在民间的评价却很低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鼎立,每一个国家都有谋士帮忙出谋划策。作为孙权集团的周瑜,可谓是为吴国的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正史中,周瑜一直是一个很正面的形象,堪称完美。《三国志》中,陈寿也是对周瑜用了“英隽之才”、“王佐之才”、“文物韬略万人之英”等等这样极高的赞誉词语,而且周瑜高瞻远瞩,极富盛名、在军事上有勇有谋、胆略过人,个人性格上也是温文尔雅。> >周瑜出身士族,家里世代为官,而且还是位居要职。周瑜从小就跟孙策认识,而且是很要好的朋友。孙策刚刚开始崛起的时候,周瑜就跟随着他,并且在需要物资钱财帮助的时候,周瑜总是可以助其一臂之力。>孙策不幸遇刺身亡之后,周瑜也是与张昭一起,不遗余力地辅佐孙权。周瑜是一个高瞻远瞩很有慧眼的领袖,历史上以少胜多的名战赤壁之战中,周瑜就是一等一的功臣。并且在《三国志》中记载,周瑜经常举荐贤才,在这一方面都可以和鲍叔牙相提并论。> >周瑜去世的时候,孙权痛哭流涕,并且感慨“公瑾这样的王佐之才,如今却短命死了,叫我以后该如何是好?”即使周瑜去世多年,孙权称帝依然没有忘记周瑜。>孙权认为如果自己没有周瑜,就不会有现在的地位。东吴的天下,是有周瑜的一半功劳的。从君主对周瑜的惦念,以及话语里就可以知道周瑜对东吴的重要性。> >这样的周瑜跟我们在《三国演义》中所认识的那个心胸狭隘,临死前大喊着“既生瑜何生亮”的形象大不相符。那么为什么在正史中意气风发、内外兼秀的周瑜,在后世却一直被人贬低?>我们知道,宋人开始兴盛了一个治史之风。最终,朱熹的理学成功占据了上风,而朱熹的理念中就是帝蜀寇魏、尊刘贬曹。> >这样的一个理念代代相传,就在后世百姓脑海里形成了定局。随后的朝代,史家也是多以朱熹的理念为准,对人物的善恶评价都有自己的喜好,但是最尴尬的就是东吴阵营,为了抬高刘的地位自然就会贬低孙权集团,作为孙权集团的周瑜,形象也自然会遭到贬低。相关参考
明孝宗朱祐樘,成化六年(公元1470年)七月初三日出生,弘治十八年(公元1505年)五月初七日病逝,在位共18年,年号弘治。其父明宪宗朱见深是一个软弱无能的皇帝,十分宠爱万贵妃,万贵妃无子,阴暗的报复
明孝宗朱祐樘,成化六年(公元1470年)七月初三日出生,弘治十八年(公元1505年)五月初七日病逝,在位共18年,年号弘治。其父明宪宗朱见深是一个软弱无能的皇帝,十分宠爱万贵妃,万贵妃无子,阴暗的报复
明孝宗朱祐樘,成化六年(公元1470年)七月初三日出生,弘治十八年(公元1505年)五月初七日病逝,在位共18年,年号弘治。其父明宪宗朱见深是一个软弱无能的皇帝,十分宠爱万贵妃,万贵妃无子,阴暗的报复
明孝宗朱祐樘,成化六年(公元1470年)七月初三日出生,弘治十八年(公元1505年)五月初七日病逝,在位共18年,年号弘治。其父明宪宗朱见深是一个软弱无能的皇帝,十分宠爱万贵妃,万贵妃无子,阴暗的报复
明孝宗朱祐樘,成化六年(公元1470年)七月初三日出生,弘治十八年(公元1505年)五月初七日病逝,在位共18年,年号弘治。其父明宪宗朱见深是一个软弱无能的皇帝,十分宠爱万贵妃,万贵妃无子,阴暗的报复
周瑜(公元175―210)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人。东汉末年东吴集团将领,杰出的军事家。美姿容,精音律,长壮有姿貌,多谋善断,胸襟广阔。后与诸葛亮、庞统、司马懿并称卧龙凤雏幼麟冢虎。周瑜出
周瑜是东汉末年著名人士。周瑜生于公元175年,卒于公元210年,享年36岁。周瑜是一位足智多谋的人才,屡次帮助孙策和孙权争夺天下。在《三国志》中,对周瑜有详细的记载,周瑜长相俊秀,又足智多谋擅通音律,
周瑜是东汉末年著名人士。周瑜生于公元175年,卒于公元210年,享年36岁。周瑜是一位足智多谋的人才,屡次帮助孙策和孙权争夺天下。在《三国志》中,对周瑜有详细的记载,周瑜长相俊秀,又足智多谋擅通音律,
历史人物 在正史中几乎完美的周瑜,为何后世会有完全不同的看法?
一般来说,我们看待古人,看他的事迹、人品,自然应当在正史中去寻找,虽然也不一定记录的一丝不差,但是相对来说还算是公正。然而三国历史却是一个例外,很多人拿演义的内容当正史,却把真正的正史放在一边,因此对
出身最显赫的梁山好汉,皇帝都不敢随便杀他,聚义时的排名却很低
在古代,如果有显赫的家庭背景的话,做什么事情都相对容易,就算混迹江湖也不会太差。《水浒传》中的108个位好汉,虽然投奔梁山的原因各不相同,但多数人都没有啥背景,宋江也只在县衙做过小官。然而,却有这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