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的大都督周瑜为何演化为小肚鸡肠的男人

Posted 周瑜

篇首语: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完美的大都督周瑜为何演化为小肚鸡肠的男人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完美的大都督周瑜为何演化为小肚鸡肠的男人

2、历史人物 历史上真实的周瑜堪称完美,为何在民间的评价却很低

完美的大都督周瑜为何演化为小肚鸡肠的男人

周瑜是东汉末年著名人士。周瑜生于公元175年,卒于公元210年,享年36岁。周瑜是一位足智多谋的人才,屡次帮助孙策和孙权争夺天下。在《三国志》中,对周瑜有详细的记载,周瑜长相俊秀,又足智多谋擅通音律,和孙策是很好的朋友。

周瑜21岁时,和孙策一起征战沙场,平定了江东一带。随后,孙策遭到刺杀而亡,他将东吴之事全权交由孙权。孙权掌管东吴后,周瑜一直为孙权效力。公元210年,周瑜在岳阳一带病逝,享年36岁。后人对三国历史,对周瑜有很高的评价。范大成曾评价周瑜为“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

公元198年,周瑜会带了东吴,孙策听闻友人回来后,亲自去迎接周瑜的到来,并且封任周瑜为建威中郎将,赏赐给周瑜士兵上千人,战马数十匹。孙策得知周瑜喜欢音律,还赏赐了周瑜一支乐队。期间,孙策派遣工匠为周瑜修建了一座住所,并赏赐给周瑜很多东西。当时,周瑜年仅24岁,在东吴一带享有很大的名声,世人都称周瑜为“周郎”。后来,孙策打算攻打荆州,任命周瑜为中护军,并让他担任江夏太守一职。周瑜和孙策攻下婉城之后,得到了两位绝色美人,那便是大乔和小乔。随后,大乔嫁给了孙策,小乔嫁给了周瑜。

孙策去世后,周瑜一直在东吴帮助孙权。后来,周瑜因身患重病,最终在岳阳去世。

周瑜妙计安天下

周瑜是三国时期吴国的将领,为孙权夺得一分天下付出了毕生心血。

公元208年,孙权的大军和刘备的军队一同对付曹军,在赤壁将其打败。战争胜利后,荆州作为兵家必争之地,被瓜分。刘备只分的南部最小的四个郡县,他当然不甘心。

刘备多次向孙权借地,说是地方小,不够屯兵。孙权听从鲁肃等人的建议把地借给了刘备,可是孙权想要回的时候就没那么容易了,孙权多次要回所借之地都没有成功,周瑜建议孙权以和刘备结秦晋之好为由,把刘备骗过来,趁机把他软禁起来或者杀掉。

周瑜的诱骗之计,骗不过诸葛亮,诸葛亮没有拆穿周瑜的计谋,仍然让刘备娶孙权的妹妹,刘备和孙尚香结婚后,没有表现出要走的意思,让孙权放松警惕,所以孙权并没有依照周瑜的计策软禁他。时机成熟,刘备依照诸葛亮的计策逃走,周瑜知道后,亲自带兵去追,不仅没有抓到刘备,还被提前做好准备的刘军将领反追,周瑜的士兵损失惨重,自己的之前的箭伤也复发,最主要的是刘备走的时候,还带走了孙尚香,孙尚香可谓是当时的女英雄,才能和哥哥孙权有得一比,刘备不仅没损失,还抱得美人归。

因为这个事情,周瑜被说成是心胸狭隘,容不得他人的人。如今,这句话含有讽刺的意思,指的是付出了人力、物力,却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

周瑜的性格特点

说起周瑜的性格特点,需要从两方面来说明。一是陈寿所著的《三国志》,二是罗贯中所著的《三国演义》。因为《三国演义》的深入人心,很多读者都认为周瑜最终是被诸葛亮活活气死的,还留下那句“既生瑜,何生亮”的肺腑之言。

但是,纵观后来学者对周瑜的评价,都是对他才能、智慧和人品的称赞。“年少曾将社稷扶,三分独数一周瑜。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功迹巍巍齐北斗,声名烈烈震东吴。青春年纪归黄壤,提起教人转叹吁。”这是范成大对周瑜的评价,字词之间洋溢的全是对周瑜的肯定与赞美。

在《三国志》中,周瑜是位春风得意的才智少年。显贵家庭出生的周瑜,有着卓尔不群的谈吐。他有着勇敢决断的性格特点,遇事不慌不乱,积极地相出办法来解决。孙策去世后,东吴人心惶惶,为了安抚军心,周瑜依照好友遗言,不顾一切的拥立孙权为首领。正是周瑜决断的性格特点,才让东吴上下一心。除此之外,周瑜有着不骄不躁的性格特点。20来岁的周瑜已经在东吴大展才华,周瑜在东吴是鼎鼎大名的人物。随后,又娶了美丽温柔的小乔为妻,周瑜无疑是人生的赢家。但是,周瑜在得到众多的鲜花和掌声之后,仍然以辅助孙权为主,不计较得失和富贵。

在《三国演义》中,周瑜被塑造成了一位心胸狭隘之人,并且容易嫉妒他。

历史人物 历史上真实的周瑜堪称完美,为何在民间的评价却很低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鼎立,每一个国家都有谋士帮忙出谋划策。作为孙权集团的周瑜,可谓是为吴国的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正史中,周瑜一直是一个很正面的形象,堪称完美。《三国志》中,陈寿也是对周瑜用了“英隽之才”、“王佐之才”、“文物韬略万人之英”等等这样极高的赞誉词语,而且周瑜高瞻远瞩,极富盛名、在军事上有勇有谋、胆略过人,个人性格上也是温文尔雅。> >周瑜出身士族,家里世代为官,而且还是位居要职。周瑜从小就跟孙策认识,而且是很要好的朋友。孙策刚刚开始崛起的时候,周瑜就跟随着他,并且在需要物资钱财帮助的时候,周瑜总是可以助其一臂之力。>孙策不幸遇刺身亡之后,周瑜也是与张昭一起,不遗余力地辅佐孙权。周瑜是一个高瞻远瞩很有慧眼的领袖,历史上以少胜多的名战赤壁之战中,周瑜就是一等一的功臣。并且在《三国志》中记载,周瑜经常举荐贤才,在这一方面都可以和鲍叔牙相提并论。> >周瑜去世的时候,孙权痛哭流涕,并且感慨“公瑾这样的王佐之才,如今却短命死了,叫我以后该如何是好?”即使周瑜去世多年,孙权称帝依然没有忘记周瑜。>孙权认为如果自己没有周瑜,就不会有现在的地位。东吴的天下,是有周瑜的一半功劳的。从君主对周瑜的惦念,以及话语里就可以知道周瑜对东吴的重要性。> >这样的周瑜跟我们在《三国演义》中所认识的那个心胸狭隘,临死前大喊着“既生瑜何生亮”的形象大不相符。那么为什么在正史中意气风发、内外兼秀的周瑜,在后世却一直被人贬低?>我们知道,宋人开始兴盛了一个治史之风。最终,朱熹的理学成功占据了上风,而朱熹的理念中就是帝蜀寇魏、尊刘贬曹。> >这样的一个理念代代相传,就在后世百姓脑海里形成了定局。随后的朝代,史家也是多以朱熹的理念为准,对人物的善恶评价都有自己的喜好,但是最尴尬的就是东吴阵营,为了抬高刘的地位自然就会贬低孙权集团,作为孙权集团的周瑜,形象也自然会遭到贬低。

相关参考

周瑜为何甘愿辅佐孙权,不自立为王

原题目:周瑜为何甘心辅佐孙权,不自立为王?只是念及和孙策的兄弟情义?周瑜在“演义”中的形象并欠好,他被塑造成鼠肚鸡肠,轻易嫉妒的性格。但其实在真实的汗青中,周瑜是仅次于诸葛亮的大人物,在孙策开发“山河

历史人物 历史上真实的周瑜堪称完美,为何在民间的评价却很低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鼎立,每一个国家都有谋士帮忙出谋划策。作为孙权集团的周瑜,可谓是为吴国的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在正史中,周瑜一直是一个很正面的形象,堪称完美。《三国志》中,陈寿也是对周瑜用了“英

历史人物 历史上真实的周瑜堪称完美,为何在民间的评价却很低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鼎立,每一个国家都有谋士帮忙出谋划策。作为孙权集团的周瑜,可谓是为吴国的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在正史中,周瑜一直是一个很正面的形象,堪称完美。《三国志》中,陈寿也是对周瑜用了“英

历史人物 周瑜多少岁当上大都督?东吴有几个大都督?

周瑜周公瑾,是三国时期东吴的大都督,可能有人不太了解“大都督”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职位,周瑜是什么时候成为大都督,他当上这个大都督又能做些什么。在三国时期,东吴的历史上,自然不会只有周瑜这一个大都督,那

被罗贯中黑到心酸的周瑜,在日本游戏制作人眼中竟这么厉害

最近无所事事闲逛论坛,居然发现了有人在讨论三国对象是周瑜,那个东吴的大都督,那个被罗贯中黑到心酸的男人这位风流倜傥的大帅哥,在《三国演义》里成为了被诸葛亮气死的小人。看完留言,心里很浮躁所以想给周瑜写

在正史中完美的周瑜为何遭后世狂贬

周瑜(公元175―210)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人。东汉末年东吴集团将领,杰出的军事家。美姿容,精音律,长壮有姿貌,多谋善断,胸襟广阔。后与诸葛亮、庞统、司马懿并称卧龙凤雏幼麟冢虎。周瑜出

历史人物 鲁肃为什么能当吴国大都督?鲁肃和周瑜是什么关系?

鲁肃和周瑜都是吴国不可多得的大人才,两人很早就互相结识,而且还是挚友。在曹操南下时,周瑜和鲁肃就坚决抗曹,这才有吴蜀联盟大破曹操的赤壁之战。要是比较鲁肃和周瑜两人的能力,到底是谁更胜一筹呢?其实两人的

没周瑜、陆逊的战功怎当都督

三国时期,孙权手下有四大都督,其中周瑜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吕蒙从蜀汉夺回荆州;陆逊在夷陵之战中战胜刘备、石亭败曹休,唯独鲁肃没有实质的战功,却可以当上都督,这是为何?原因就是他在诸葛亮提出「隆中对」

历史人物 在正史中几乎完美的周瑜,为何后世会有完全不同的看法?

一般来说,我们看待古人,看他的事迹、人品,自然应当在正史中去寻找,虽然也不一定记录的一丝不差,但是相对来说还算是公正。然而三国历史却是一个例外,很多人拿演义的内容当正史,却把真正的正史放在一边,因此对

三国历史 没周瑜、陆逊的战功怎当都督

三国时期,孙权手下有四大都督,其中周瑜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吕蒙从蜀汉夺回荆州;陆逊在夷陵之战中战胜刘备、石亭败曹休,唯独鲁肃没有实质的战功,却可以当上都督,这是为何?原因就是他在诸葛亮提出「隆中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