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历史上曹操身边的“特务”们
Posted 特务
篇首语: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渡春风。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揭秘历史上曹操身边的“特务”们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揭秘历史上曹操身边的“特务”们
导读:
读过《三国志》的人,只要稍加留意就不难发现,三国时魏国的奠基人曹操设置的“校事”,就是一个类似明朝东西厂的特务机构。世人皆知,曹操疑心病特重,对谁也不放心。几年前,电影《锦衣卫》播出后,身边许多人便认为大明王朝是“特务机构”最多、特务最猖獗和社会最黑暗的时代。是朱元璋开创了利用“特务”秘密刺探消息、监督官与民的先河。这可能有点“抬举”朱元璋及大明王朝了。其实,读过《三国志》的人,只要稍加留意就不难发现,三国时魏国的奠基人曹操设置的“校事”,就是一个类似明朝东西厂的特务机构。世人皆知,曹操疑心病特重,对谁也不放心。为了及时掌握群臣和民间对他是否忠心,便广布耳目、刺探隐秘,这跟他诡诈残忍、善用权谋的心理也十分吻合。
《三国志》里说,建安元年,曹操拜司空(三公之官)。三年,回到许昌,初置军师祭酒(这是司空的僚属,也是曹操置官之始),后来出现一种特殊的官员“校事”,第一任校事的头目是卢洪、赵达。至于他们如何为所欲为、滥用权力、残害无辜,古典古籍里着墨不多,但记有当时军中流传的谚语:“不畏曹公,但畏卢洪,卢洪尚可,赵达杀我。”这与大明王朝官员和百姓听到魏忠贤、刘瑾的恶名立即惧怕的心理是一样的,这足以说明曹操的“特务”都是鬼见愁一般的人物。
曹操时的法曹椽(相当于现在的最高大法官)高柔,曾就“校事”严重破坏朝政与体制等向曹操进谏:“设法分职,各有所司。今置校事,既非居上信下之旨,又达等数以憎爱擅作威福,宜检治之。”曹操却回答:“卿知达等,恐不如吾也。要能刺举而辨众事(事无大小皆能侦悉),使贤人君之为之,则不能也。”曹操说的很坦然,如果将全部精力用在“刺举”上,贤人君子能做得到吗?这说明,这些“校事”是在曹操默许下行事的,但曹操又根本没拿他们当人看(起码没把校事跟贤人君子同等对待),这也是曹操对待“特务”的态度跟大明王朝统治者宠信特务的最大区别,否则像高柔那样的正直法官也会遭特务暗算。
史书载,数年间,吏民被“校事”刺探及秘密抓捕的案件多达万计,高柔等始终上表要求核对虚实还民公道。从这些记载看,曹魏的“特务”构陷起“冤假错案”并不比明王朝东、西厂和锦衣卫诬陷的案件逊色。
在“特务”的设置上,曹操的后代跟朱元璋的子孙也是一样的,越往后越猖狂。到曹魏第四代曹芳接位,校事的权力丝毫不比明代东、西厂小,他们上察宫庙、下摄众司。法造于笔端,狱成于门下。直到司马氏专权之后,考虑到校事都是曹魏旧人,才下旨撤销校事一职。
鬼见了都怕 揭秘曹操身边的“特务”们
曹操
几年前,电影《锦衣卫》播出后,身边许多人便认为大明王朝是“特务机构”最多、特务最猖獗和社会最黑暗的时代。是朱元璋开创了利用“特务”秘密刺探消息、监督官与民的先河。
这可能有点“抬举”朱元璋及大明王朝了。其实,读过《三国志》的人,只要稍加留意就不难发现,三国时魏国的奠基人曹操设置的“校事”,就是一个类似明朝东西厂的特务机构。世人皆知,曹操疑心病特重,对谁也不放心。为了及时掌握群臣和民间对他是否忠心,便广布耳目、刺探隐秘,这跟他诡诈残忍、善用权谋的心理也十分吻合。
《三国志》里说,建安元年,曹操拜司空(三公之官)。三年,回到许昌,初置军师祭酒(这是司空的僚属,也是曹操置官之始),后来出现一种特殊的官员“校事”,第一任校事的头目是卢洪、赵达。至于他们如何为所欲为、滥用权力、残害无辜,古典古籍里着墨不多,但记有当时军中流传的谚语:“不畏曹公,但畏卢洪,卢洪尚可,赵达杀我。”这与大明王朝官员和百姓听到魏忠贤、刘瑾的恶名立即惧怕的心理是一样的,这足以说明曹操的“特务”都是鬼见愁一般的人物。
曹操时的法曹椽(相当于现在的最高大法官)高柔,曾就“校事”严重破坏朝政与体制等向曹操进谏:“设法分职,各有所司。今置校事,既非居上信下之旨,又达等数以憎爱擅作威福,宜检治之。”曹操却回答:“卿知达等,恐不如吾也。要能刺举而辨众事(事无大小皆能侦悉),使贤人君之为之,则不能也。”曹操说的很坦然,如果将全部精力用在“刺举”上,贤人君子能做得到吗?这说明,这些“校事”是在曹操默许下行事的,但曹操又根本没拿他们当人看(起码没把校事跟贤人君子同等对待),这也是曹操对待“特务”的态度跟大明王朝统治者宠信特务的最大区别,否则像高柔那样的正直法官也会遭特务暗算。
史书载,数年间,吏民被“校事”刺探及秘密抓捕的案件多达万计,高柔等始终上表要求核对虚实还民公道。从这些记载看,曹魏的“特务”构陷起“冤假错案”并不比明王朝东、西厂和锦衣卫诬陷的案件逊色。
在“特务”的设置上,曹操的后代跟朱元璋的子孙也是一样的,越往后越猖狂。到曹魏第四代曹芳接位,校事的权力丝毫不比明代东、西厂小,他们上察宫庙、下摄众司。法造于笔端,狱成于门下。直到司马氏专权之后,考虑到校事都是曹魏旧人,才下旨撤销校事一职。
相关参考
读过《三国志》的人,只要稍加留意就不难发现,三国时魏国的奠基人曹操设置的“校事”,就是一个类似明朝东西厂的特务机构。世人皆知,曹操疑心病特重,对谁也不放心。几年前,电影《锦衣卫》播出后,身边许多人便认
曹操几年前,电影《锦衣卫》播出后,身边许多人便认为大明王朝是“特务机构”最多、特务最猖獗和社会最黑暗的时代。是朱元璋开创了利用“特务”秘密刺探消息、监督官与民的先河。这可能有点“抬举”朱元璋及大明王朝
读过《三国志》的人,只要稍加留意就不难发现,三国时魏国的奠基人曹操设置的“校事”,就是一个类似明朝东西厂的特务机构。世人皆知,曹操疑心病特重,对谁也不放心。几年前,电影《锦衣卫》播出后,身边许多人便认
的儿子:,作为三国时期曹魏政权的缔造者,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统一中国北方。的一生不可谓是一段令人向往的经历。对于这位被人们称之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英雄」的人物其后代也是我们了解的对象。接下来
导读:「投奔」后,表「为左将军,礼之愈重,出则同舆,坐则同席」(见《志·先主传》),礼遇够隆重的了。一次曹操请刘备喝酒,乘酒兴横发议论,指著自己和刘备说道:「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尔。本初(袁绍表
曹冲(196-208),字仓舒,曹操最小的儿子。曹冲称象的事情流传千古,曹冲在称象时不过六岁。208年,也就是赤壁之战的这一年,曹冲夭亡,年仅十三岁。曹冲死的时候,曹操痛苦不已,哀叹道:“如果华佗不死,仓舒不会死。”...
陈宫,性情刚直,足智多谋,效力于吕布,为吕布的第一谋士。奈何吕布,妇人之心,不完全相信他,致使兵败曹操,被俘虏被砍头。吕布是曹操必杀的,尽管他一再恳求。而陈宫呢,这老哥们倒好,不是他求曹操,而是曹操求
陈宫,性情刚直,足智多谋,效力于吕布,为吕布的第一谋士。奈何吕布,妇人之心,不完全相信他,致使兵败曹操,被俘虏被砍头。吕布是曹操必杀的,尽管他一再恳求。而陈宫呢,这老哥们倒好,不是他求曹操,而是曹操求
曹冲(196-208),字仓舒,曹操最小的儿子。曹冲称象的事情流传千古,曹冲在称象时不过六岁。208年,也就是赤壁之战的这一年,曹冲夭亡,年仅十三岁。曹冲死的时候,曹操痛苦不已,哀叹道:“如果华佗不死
公元196年,曹操把汉献帝迎接到了自己的许都。既然皇帝已经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凡事自然就由曹操说了算。于是,曹操首先加封自己为大将军,封武平侯,然后率领大军把盘踞在洛阳附近的军阀杨奉给消灭掉。本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