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历史 赵忭反其道而行之降米价

Posted 告示

篇首语:农村四月闲人少,勤学苦攻把名扬。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宋朝历史 赵忭反其道而行之降米价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宋朝历史 赵忭反其道而行之降米价

  反其道而行之,并非离经背道,而是一反其常规做法,逆向思维,往往能获得更多的启示。不过,这需要在洞察事物内部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进行,能够把握规律,如大禹治水,筑堤不行就疏通它,做法相佐,但所起的效果相同。    宋神宗熙宁年间,越州(今浙江绍兴)闹蝗灾。只见蝗虫乌云般飞来,遮天蔽日。所过之处,禾苗全无,树木无叶,一片肃杀景象。当然,这年的庄稼颗粒无收。 这时,素以多智、爱民著称的清官赵汴被任命为越州知州。赵汴一到任,首先面临的是救灾问题。越州不乏大户之家,他们有积年存粮。而老百姓在青黄不接时,大 都过着半饥半饱的日子,而一旦遭灾,便缺大半年的口粮。灾荒之年,粮食比金银还贵重,哪家不想存粮活命?一时间,越州米价腾贵。面对此种情景,僚属们都沉 不住气了,纷纷来找赵汴,求他拿出办法来。借此机会,赵汴召集僚属们来商议救灾对策。 > >   大家议论纷纷,但有一条是肯定的,就是依照惯 例,由官府出告示,压制米价,以救百姓之命。僚属们七言八语,说附近某州某县已经出告示压米价了,我们倘若还不行动,米价天天上涨,老百姓将不堪其苦,会 起事造反的。赵汴静听大家发言,沉吟良久,才不紧不慢地说:“今次救灾,我想反其道而行之,不出告示压米价,而出告示宣布米价可自由上增。”“啊!”众僚 属一听,都目瞪口呆,先是怀疑知州大人在开玩笑,而后看知州大人蛮认真的样子,又怀疑是否这位大人吃错了药,在胡言乱语。赵汴见大家不理解,笑了笑,胸有 成竹地说:“就这么办,起草文告吧!” > >   官令如山倒,大人说怎么办就怎么办。不过,大家心里都直犯嘀咕:这次救灾肯定会失败,越州将饿 殍遍野,越州百姓要遭殃了!这时,附近州县都纷纷贴出告示,严禁私增米价。若有违犯者,一经查出,严惩不贷。揭发检举私增米价者,官府予以奖励。而越州则 贴出不限米价的告示,于是,四面八方的米商闻讯而至。开始几天,米价确实增了不少,但买米者看到米上市的太多,都观望不买。过了几天,米价开始下跌,并且 一天比一天跌得快。米商们想不卖再运回去,但一则运费太贵,增加成本,二则别处又限米价,于是只好忍痛降价出售。这样,越州的米价虽然比别的州县略高点, 但百姓有钱可买到米。而别的州县米价虽然压下来了,但百姓排半天队,却很难买到米。所以,这次大灾,越州饿死的人最少,受到朝廷的嘉奖。僚属们这才佩服了 赵汴的计谋,纷纷来请教其中原因。赵忭说:“市场之常性,物多则贱,物少则贵。我们这样一反故常,告示米商们可随意加价,米商们都蜂拥而来。吃米的还是那 么多人,米价怎能涨上去呢?” > >   透过事物的表象,掌握事物内部发展的规律,赵忭打破惯有做法引来诸多商家,从而使整个城中的粮食增多,因而米价下跌,反其道而行之,达到了预期的结果。

相关参考

庆历年间王安石哄抬米价为什么还能平步青云?

王安石不但不抑制米价,反而发出公文,以政府的名义硬性规定:鄞县境内米价每石3000文!后来,宁波的米粮越积越多,渐渐供大于求。商人们已经把米运来,不好再运回去,只好就地降价销售。米价竟然慢慢降到了1500文一石...

庆历年间王安石哄抬米价为什么还能平步青云?

王安石不但不抑制米价,反而发出公文,以政府的名义硬性规定:鄞县境内米价每石3000文!后来,宁波的米粮越积越多,渐渐供大于求。商人们已经把米运来,不好再运回去,只好就地降价销售。米价竟然慢慢降到了15

历史人物 范仲淹救灾的时候抬高米价 为何当地灾民却赞不绝口呢

还不知道:范仲淹抬高米价的读者,下面本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生活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奇葩性事件,和一些刑事案件,以及一些出乎大家意料之外的事情发生。面对这些事情的发生,我们也都深受

“贞观之治”时期的米价是多少

“贞观之治”真是一个繁盛的局面吗?还是仅是史书杜撰出来的“虚假盛世”?今天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在《新唐书》中有着这样的记载:“贞观四年之时,粮市上一斗米的价格在四钱到五钱上下,百姓外出时大可安心

名人趣事 王安石的另类智慧

  江南各州府官员一面向朝廷请求援助,一面强力抑制米价惩办奸商。一旦发现有人哄抬米价。轻则没收家产发配充军。重则就地斩首。靠着这种雷霆般的手段,江南地区的米价终于稳定下来,维持在每石500文左右。  

名人趣事 王安石的另类智慧

  江南各州府官员一面向朝廷请求援助,一面强力抑制米价惩办奸商。一旦发现有人哄抬米价。轻则没收家产发配充军。重则就地斩首。靠着这种雷霆般的手段,江南地区的米价终于稳定下来,维持在每石500文左右。  

宋朝历史 王安石变法之后宋朝有何反向

司马光元v元年(1086年)司马光为相,尽废新法,苏东坡、范纯仁等人皆曰不可,温公执意而行,不久王安石在南京病死,同年九月,司马光病逝。史载王安石退居金陵时“闻朝廷变其法,夷然不以为意;及闻罢助役,复

历史人物 杨门女将之一马赛英简介

宋朝人物本名:马赛英别称:杨五娘所处时代:宋朝主要成就:抗辽破夏父亲:原北汉降将石岭关长眉令公马信特长:善使九股练索人物生平马赛英,杨五郎妻,有书称罗赛英或罗刹女,为原北汉降将石岭关长眉令公马信之女,

宋朝历史 南宋历史常识与重大历史事件简介

  抗金>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宣和四年(1122年)应募入伍,因作战勇敢,很快升到留守司统制。金兵南下时,岳飞的上司降敌,兵将溃败,岳飞却坚持抗敌,屡败金军。>>  岳飞带领的军

历史百科 世界近代史··大盐平八郎起义

世界近代史··大盐平八郎起义日本19世纪上半期的一次贫民起义。德川幕府的统治,高利贷者的盘剥,使日本人民的生活极为困苦。大阪地区连年灾荒,米价暴涨,统治者非但不设法赈济,反与奸商勾结,抬高米价,鱼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