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三国时期最富有争议的“打黑英雄”是谁

Posted 太监

篇首语:发光并非太阳的专利,你也可以发光。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汉末三国时期最富有争议的“打黑英雄”是谁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汉末三国时期最富有争议的“打黑英雄”是谁

2、煮酒论英雄之汉末群雄,臧洪篇(上)

汉末三国时期最富有争议的“打黑英雄”是谁

俗话说,东汉末年分三国。两汉四百年气数,传承到末代皇帝汉灵帝刘宏之时(姑且不论少帝刘辩、献帝刘协),已经是强弩之末。尽管如此,颇有想法的汉灵帝还是在政治上搞起了“民主”:一是政体上搞“三权分立”,拉上宦官、外戚和自己共同执政,二是在官员安排上搞“市场经济”,以投标竞价的方式公开出售官职,只要出得起价,无论阿猫阿狗都能混进国家公务员编制。

当天子的如此胡作非为,“天下忠笃之士怨望”(《后汉书》)。眼瞧着数百年的大厦就这样轰然倒塌,还是有一些幻想力挽狂澜的有志之士是心有不甘的,比如,我们熟知的曹操就是其中一位。青年时代的曹操,靠着老爹曹嵩的一点人脉关系,当上了京城(洛阳)公安北城分局的局长(可能也是钱买来的)。新官上任,年轻气盛的曹操是想着为老百姓干点实事的。当然,曹操是个明白人,“反腐”涉及到国家上层建筑的利益(皇帝带头倒卖官员编制),是难以为继的,不过打黑倒是可以试一试的。于是,曹操对辖区治局进行了翻新,修门更梁,制造五色棍仗,悬挂门两边。门口贴着友情告示:不管豪强,士族、还是封疆大吏,在此地犯法,一律乱棍打死。

不过,京城是个达官贵人的聚居地,一个砖头砸下来,恐怕都能砸到三个挂“处”的。不久,曹操的“打黑生涯”遇到了阻力:皇帝身边红人,生活秘书(太监)蹇硕的叔父犯事了。这个蹇叔,仗着朝中有人,对人民群众总是百般欺凌,隔三岔五收个保护费什么的。恰巧有天在酒吧喝高了,开了辆宝马在市区里横冲直撞,闯进了曹操的辖区,一把就让人给扣下了。见有人居然如此不识好歹,蹇叔急了,冲着曹操大喊:“谁敢拦我?俺爹的孙子是太监!”曹操一听,顿时火上心头,俺爷爷也是太监,你这小子岂不是乱了辈分,占我便宜。于是也不和“上面”的领导打声招呼,一声令下,五色棍起,不可一世的蹇叔顿时一命呜呼。

为何初出茅庐的曹操,就有如此铁腕的工作作风?在这里,恐怕不得不提一个人,此人的名字叫做王吉。曹操未入仕之前,生活范围一直在沛国谯县一带,当时沛国的掌权者,就是王吉。《三国志》记载,少年曹操曾在此地犯事,后夏侯渊顶罪才得以脱身。一个十几岁的孩子能犯什么大罪?估计也就是搞一些恶作剧(比如偷看女孩子洗澡、拿两块砖头砸人家窗户之类的)。不过,这些行为在王吉眼里,其性质可是要贴上黑社会标签的。一旦涉了黑,我们的这位王吉同志执法力度,那可是毫不手软的。

当然,我们还是有必要先来了解一下王吉的个人履历。这位王吉本来是个书生,懂点“八股文”,就一心想当大官。不过,当时的官员编制基本都让皇帝拿去换酒钱了,因此,王吉一直怀才不遇。后来经人提点,茅塞顿开,带点礼品,敲响大宦官王甫家的大门。一进门,王吉跪地便磕,直呼义父。天上掉下个干儿子,王甫倒也乐观其成,乐呵呵地笑纳了(宦官一向有认干儿子的癖好,比如明朝魏忠贤)。有了这层关系,王吉的仕途立马发生了改变,直接“空降”沛国,成为一名“副部级”的地方大员。靠着太监上位毕竟不是什么光彩事,特别对于这位自视甚高的读书人来说。因此,走马上任的王吉,一心寻思要搞点“大动作”。有着干爹王甫在背后撑腰,王吉很快在辖区内力排众议,掀起一股“打黑风暴”(“能断察疑狱,发起奸伏,多出众议”《后汉书》)。眼见平时横行欺市的“地头蛇”一个接着一个的垮台,老百姓无不拍手称快,一时间,王吉成了打黑英雄,市井间更是自发地传唱“王吉之歌”。

不过,老百姓的幸福感并没有持续太久。我们这位打黑英雄,见自己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烧的如此漂亮,顿时飘飘然起来,俨然把自己当成了人民的救世主,于是,一个更为大胆的想法在他的脑海里浮现:全民整风运动。其实这个想法在当时是很有创意的,汉末朝纲败坏,人心涣散,盗贼并起,世风日下,来个整风运动唱唱红歌提高人民觉悟未尝不是件好事,可惜,王吉的做法却着实让人不禁骇然:对于辖区内各宗大小案件,王吉同志都在朝廷的律条之外做出新司法解释,给各类犯罪分子以超乎寻常的严厉打击。比如,但凡铺张浪费者,即使是数十年前的老账,也要收监入狱(“常有微过酒肉为臧者,虽数十年犹如贬弃”),不孝顺父母或父母遗弃孩子者,一经查实,全部活埋(若有生子不养,即斩其父母,合土棘埋之)。总之一句话,犯罪不分大小,只要犯了事,不分男女老幼,一律重判。

“打黑”成了“黑打”,王吉的高调整风自然招来了非议(“郡中惴恐,莫敢自保”)。不过,对于辖区百姓而言,这只是一个开始。王吉同志为了展示自己的打黑成果,差三岔五总会大张旗鼓地拉上几个被折磨得不成人样的犯人游街示众,倘若犯人不够坚强,一命呜呼了,王吉就会令人分尸,然后把大卸八块的尸体放在车上,摆在市中心友情展览。如若到了夏天,天气炎热,尸体腐烂了,他就让手下人剔出骨头,串接起来,挂在衙门的横梁上。据不完全统计,在王吉执政的五年间,前后杀了一万多人(“视事五年,凡杀万余人”),而当时辖区总人口也不过二十五万。

由此看来,初入政坛的曹操高调打黑,成为官场新星,这跟王吉的“言传身教”脱不开关系的。曹操后来执政的作为,也依然有着王吉的影子(如诛杀名士、徐州屠城等)。不过,作为“启蒙老师”的王吉同志,人生境遇可远没有曹操幸运,一味野蛮地黑打,引起了底层百姓和上级领导的不满,随着靠山王甫的倒台,最终成了被人唾弃的阶下囚。

煮酒论英雄之汉末群雄,臧洪篇(上)

汉末群雄系列之臧洪(上)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汉末三国时期之所以成为后人最热衷谈论的历史时期,《三国演义》这部古典历史小说起到巨大的推波助澜作用。虽然其中许多情节与历史有很大差异,某些情节甚至不合逻辑、荒诞不经,但总体来说,越是熟悉三国正史的朋友,越能在演义中读出罗贯中对这段历史的熟稔。这本书之所以是名著,不仅因为开历史演义的先河,更因为很多原创情节贯穿着作者对历史与虚构的融汇,体现着作者对三国历史的精妙解读与评价。 无论演义中对曹操、刘备等众多历史人物采取了与正史不同的褒贬立场,还是把某人事迹移植到其他人身上,对于文学创作来说无可厚非,只要作品能够自圆其说即可。总而言之,不管正史形象与演义形象差别有多大,这段历史中绝大部分重要人物在小说中都有登场。然而今天笔者要介绍的这位诸侯,无论在《后汉书》还是《三国志》中均享有个人传记待遇,按理说如此重要的人物罗贯中不可能不知道,但《三国演义》中竟然只字未提。此人名叫臧洪。 臧洪为何能得到两部正史为其立传,却又未能在演义中露面?此人做过哪些值得载入史书的事情?群雄争霸的舞台上何处给他空出了位置?本期将为您讲述这位汉末义士、诸侯的事迹。 臧洪重大事件之一——名将之后,出仕顺遂 臧洪(?-196),徐州广陵郡射阳县人。臧洪是将门之后,其父臧旻是一员能征善战的骁将,历任扬州刺史、丹阳太守、匈奴中郎将、长水校尉、太原太守。在扬州期间与会稽许昭叛军作战,历经三年平定,斩首数千级。因为臧旻的善战,朝廷任命他为匈奴中郎将守卫边疆,期间多次击退羌、胡的侵袭。 后来臧旻被征拜议郎到京城供职,有一天见到太尉袁逢,两人闲聊,因为臧旻曾任职于西北,袁逢便问起西域诸国的风土人情如何。臧旻详细地讲出西域原本有三十六国,后分为五十五国,再后来又分为一百多小国等等历史沿革,各国大小、地理位置、人口多寡、气候、植被、生物全都如数家珍,一边说一边用手在地上画出地图。袁逢吃惊不已,称赞道:「 ”就算班固能写出《西域传》,他对西域的了解也不会比你更多啊!”在袁逢的推荐下,臧旻转拜长水校尉,最后在太原太守任上去世。 那么这位能左右臧旻仕途的袁逢又是何方神圣呢?他便是「 ”四世三公”袁氏家族中的其中一位三公级人物,而且是袁绍与袁术的父亲。所以说袁氏家族门生故吏遍及天下绝非虚言,而臧洪后来能得到袁绍提拔,与父辈之间的交情有很大关系。 至此便引出臧洪最重要的关联人物,袁绍。至于两人之间的故事,咱们慢慢讲,此处暂且按下伏笔。 臧洪十五岁时,因其父臧旻的功绩得以拜为童子郎,在太学中小有名气。臧洪继承了其父猛将的外在形象,据史书记载「 ”洪体貌魁梧,有异姿”,可以想象臧洪是一个身材非常高大魁梧的猛男,走到哪里都能使人留下深刻印象。 父亲是朝廷大将,又受袁逢赏识,所以臧洪很快就被举为孝廉进入朝廷做郎官。所谓郎官,是举为孝廉的人在朝中担任的虚职,负责宫廷宿卫等事务,在此期间学习中央政府官员的办公方式,朝廷也借此机会考察郎官们,考察期结束后会根据各人表现分配到地方或中央部门担任不同的官职。 《三国志·臧洪传》载:时选三署郎以补县长;琅邪赵昱为莒长,东莱刘繇下邑长,东海王朗甾丘长,洪即丘长。 根据上述记载得知,臧洪与刘繇、王朗为同届孝廉,同期授予县长官职,其中臧洪被分配在琅琊国的即丘县。 袁绍 臧洪重大事件之二——辅佐张超,建言讨董 汉灵帝末期,即中平六年(189),整个东汉帝国已经处在风雨飘摇之中,各方力量争权夺利日趋激烈。正所谓有人进京赶考场,有人辞官归故里,臧洪选择了辞官回乡。 臧洪是徐州广陵郡人,这时的广陵太守是谁呢?此人便是张邈之弟张超。对臧洪后期事迹熟悉的朋友应该会有印象,没错,这便是臧洪与张超结下深厚情谊的起源。 臧洪虽然辞去自己的官职,但随即又被张超请去做自己的功曹,也就是太守助理。 《后汉书·臧洪列传》载:中平末,弃官还家,太守张超请为功曹。 看似平淡无奇的记载,实则暗藏玄机。 如果臧洪本来没有官职,被张超征辟无可厚非。但臧洪刚辞去县长官职,就转而甘愿担任功曹辅佐张超,这里能看出两个信号。 其一,臧洪对东汉朝廷现状极其失望,甘愿放弃正常途经的晋升渠道。 其二,臧洪对张超又非常认可,希望帮助张超成就事业,同时也借助张超的力量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很明显臧洪对即将到来的乱世并非甘于袖手旁观做隐士,他辞官是为了换一条道路来走。这就意味着臧洪必然会主动去做一番大事,至于是什么样的大事,我们马上就能够知晓。 同年四月汉灵帝驾崩,随即发生十常侍之乱,董卓进京等事件。随着董卓与士人阶层矛盾逐渐激化,关东各地刺史、太守纷纷表现出对抗倾向。为防止关东诸侯拒绝承认废立皇帝一事,利用废帝刘辩为旗号反对自己,董卓竟然将刘辩毒杀。 面对董卓如此祸乱社稷、胡作非为,许多人都有将其除之而后快的想法,只是大家又惧怕董卓的精兵悍将,谁也不敢做出头鸟。 这时臧洪劝张超说道:「 ”太守您历世受皇恩,与兄长张邈都是大郡太守,如今皇室陷入危急关头而董贼未除,这正是天下忠义气节之士图报皇恩效命之时。现在全郡安定,百姓富足,只要我们进行动员至少能得两万士卒。我们应该为全天下做个表率,起兵讨董,这是最大的忠义啊!” 张超同意起兵,随即与臧洪又到陈留去找张邈共同商议。张邈早就想起兵,于是兄弟二人联合进军至酸枣。 《后汉书·袁绍列传》载:桥瑁乃诈作三公移书,传驿州郡,说董卓罪恶,天子危逼,企望义兵,以释国难。 根据此段记载,关东诸侯起兵的直接导火索是桥瑁伪造的三公书信,但根据臧洪本传记载,张超、张邈应该是实际行动最早的诸侯,这当中臧洪无疑发挥了很大作用。 董卓 臧洪重大事件之三——酸枣会盟,登坛宣誓 张邈与弟弟张超各带部队在酸枣会师,张邈发现张超把大小公务都委任给臧洪去办,自己成了甩手掌柜,于是问道:「 ”我听闻弟弟做郡守时,政令不用你亲自发布,都是臧洪全权办理,这臧洪是什么来头?”张超毫不介意,答道:「 ”臧洪才能智慧各方面都比我强啊,我喜欢得不得了,是海内奇才啊!” 《三国志·臧洪传》载:邈亦素有心,会于酸枣,邈谓超曰:「 ”闻弟为郡守,政教威恩不由己出,动任臧洪,洪者何人?”超曰:「 ”洪才略智数优超,超甚爱之,海内奇士也。” 熟悉汉末三国历史的朋友对臧洪与张超的深厚情谊有所了解,知道臧洪的结局,但未必熟悉两人感情至深的缘由。这段话给出了答案。 臧洪后来甘愿背叛有恩于己的袁绍,也要为张超死节的原因,就在于「 ”士为知己者死”。张超对臧洪的信任达到如此程度,连哥哥的质疑都丝毫不能动摇,这种完全发自内心的信任,真的颇有古人之风,即春秋战国时期的风范。而臧洪为回报张超的信任,最后留下了非常悲壮的故事,详情后面会讲到。 且说张邈见弟弟张超如此夸赞臧洪,心中不免也很好奇。于是把臧洪找来好好地进行了一番谈话,发现这个臧洪果然不是寻常人,「 ”与语大异之”,深深被臧洪的才略所折服。不久兖州刺史刘岱、豫州刺史孔伷来到酸枣,也都对臧洪喜爱有加。 其他诸侯陆续来到酸枣会盟,到齐之后举行誓师大会,需要有主持人宣读盟誓,以示联军正式成立。关键时刻诸侯们谁也不敢站出来,互相推让。各路诸侯们都不敢上台,只能退而求其次选其他人,商议的结果是推举臧洪来担任主持人。多么可笑的行为!这些人连盟誓都如此畏畏缩缩,何谈作战?还没开始就已经能够遇见联军的结局了。 这个本不该担任的角色交到臧洪手中,臧洪倒是毫不推辞,就势登上土坛,歃血而盟,大声念出誓词。前文讲过臧洪身材异常高大魁梧,这样的大汉慷慨激昂地痛陈国贼董卓之害,国家社稷之危,说道动情处竟痛哭流涕。言语之真诚使在场之人无不感动,上到诸侯下至士卒,个个情绪激昂,振奋不已。 《三国志·臧洪传》载:洪辞气慷慨,涕泣横下,闻其言者,虽卒伍厮养,莫不激扬,人思致节。 关东联军正式成立,推举正在河内的袁绍为盟主,拉开讨伐董卓的序幕。 颇为黑色幽默的是,这场声势浩大的行动也只有序幕而无下文,在王匡及张邈、曹操先后败于董卓后,酸枣的联军再也不敢进攻,只是整日在酸枣宴饮,暗地里互相盘算。臧洪誓词的激励效果也就仅存在于当时,很快便烟消云散。 讨伐董卓不了了之,但臧洪的故事远未结束。下一篇笔者将为您讲述臧洪如何受袁绍赏识,又如何因张超而与袁绍决裂,以及最终的悲壮结局。 感兴趣的朋友请点击关注吧,您的支持是我持续更新的最大动力,谢谢!

相关参考

一生最宠爱的男人是谁

曹操即便弥留时光,仍然不忘房中之事,非要将一干女子一阵嘱咐(详见曹操《遗令》,载于《三国志》)。当然,即便曹操这般富有想象力的男人,天马行空一番房事之余,有时也难免玩一把怀旧,换换口味,亲近一番男性结

三国富有正义感的将军董承的性格特点是怎样的

...,被标识。如果说中国什么时期人才最多,那就不得不提三国时期,三国是乱世,但正是乱世才能出英雄、出人才,乱世之中小人物的性格特点都别树一帜。作为三国之中的小人物,董承的性格特点是怎样的,董承的性格特点主...

其中有何秘密? 三国最神秘的墓穴灵异事件不断

说到古代盗墓,盗墓之风由来已久,它兴起于春秋时期,春秋时期礼坏乐崩,厚葬之风兴起,于是盗墓行为愈来愈盛行!在两汉期间,厚葬盛行,导致汉末盗墓也非常猖獗,然而在汉末三国时代却有三座墓穴,盗墓贼根本就不敢

曹操一生中最敬畏的人是谁

熟读汉末三国史,我们不难得知,当时的大多数诸侯,都不是草包,抛开刘备、孙权这样,能够割据一方,并笑到最后的三国名人不谈。就连在世人心目中,立意自守,无四方之志的刘表,也曾单枪匹马平定荆州;就连在世人心

曹操最宠爱的男人是谁

曹操一辈子,除了戎马沙场,恐怕就是流连于女人温床之间,即便弥留时光,仍然不忘房中之事,非要将一干女子一阵嘱咐(详见曹操《遗令》,载于《三国志》)。当然,即便曹操这般富有想象力的男人,天马行空一番房事之

三国鲁肃是谁的心腹谋臣

鲁肃在其出生时,父亲就去世了。还好有他的祖母把他抚养长大。鲁肃家中很是富有,在当地数一数二,只是祖辈都无人出仕为官,所以即便再富有都不是士族阶级。鲁肃在年少时就胸怀大志,才思敏捷,还爱骑射习武,家道殷

是最富有心机之人

如果要问《三国演义》中谁的心机最重,很多人答案都是奸诈的曹操。要么就是司马懿。很少会有人想到贤明的刘备。刘备可谓是《三国演义》中一个重要角色,他给人的感觉就是老实,贤明。那有没有想过刘备是一个非常有心

汉末三国时期的蝗灾、饥荒与疫灾有多严重

汉末三国的寒冷期不仅旱灾频传,而有较干燥的土壤以提供蝗虫良好的产卵环境;又因寒冷期年均温下降,使得蝗虫有着适宜且普遍的生长环境,甚至可能造成蝗虫的生长环境随着各地气温的变化而有所扩大,进而导致蝗灾为患

在汉末三国时期,为什么没人质疑刘备的“汉室宗亲”身份?

在汉末三国时期,为什么没人质疑刘备的“汉室宗亲”身份?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众所周知,刘备起家创业的政治资本之一是汉室宗亲的身份。但现在可知的史料对于刘备汉室宗亲身份的记载却存在一定的缺

三国时期最著名的八大精锐军团都是谁

三国时期的八大精锐军团:1.陷阵营陷阵营是一支独特的部队,人数不多,但作战极为勇猛,它的指挥官是吕布手下的大将高顺。人称高顺“所将七百余兵,号为千人,铠甲具皆精练齐整,每所攻击无不破者,名为陷阵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