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秘闻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写作背景
Posted 诗人
篇首语: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秘闻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写作背景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秘闻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写作背景
《泊船瓜洲》作于王安石晚期,但对具体的写作时间长期以来都有争议,具体主要有三种意见:
①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年),王安石应召自江宁府赴京任翰林学士,途经瓜洲后所作;
②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王安石第一次罢相自京还金陵,途经瓜洲时所作;
③神宗熙宁八年(1075年),王安石第二次拜相,自江宁赴京途经瓜洲时所作。
《泊船瓜洲》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诗中首句通过写京口和瓜洲距离之短及船行之快,流露出一种轻松、愉悦的心情;第二句写诗人回望居住地钟山,产生依依不舍之情;第三句描写了春意盎然的江南景色;最后以疑问语气结尾,再一次强调了对故乡的思念。
原文如下: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译文如下:
站在瓜洲渡口,放眼南望,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条长江,我所居住的钟山隐没在几座山峦的后面。
暖和的春风又一次吹绿了江南的田野,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钟山下的家里?
扩展资料:
全诗以“泊船瓜洲”为题,点明诗人的立足点。
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写了望中之景,诗人站在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边岸上的“京口”与“瓜洲”这么近,中间隔一条江水。
“一水间”三字,形容舟行迅疾,顷刻就到。
次句“钟山只隔万重山”,以依恋的心情写他对钟山的回望,王安石于景祐四年(1037年)随父王益定居江宁,从此江宁便成了他的息肩之地,第一次罢相后即寓居江宁钟山。
“只隔”两字极言钟山之近在咫尺。
把“万重山刀的间隔说得如此平常,反映了诗入对于钟山依恋之深;而事实上,钟山毕竟被“万重山”挡住了,因此诗人的视线转向了江岸。
第三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描绘了江岸美丽的春色,寄托了诗人浩荡的情思。
其中“绿”字是经过精心筛选的,极其富于表现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泊船瓜洲
相关参考
王安石北宋文学家王安石留下的作品不少,其中一首诗:「”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脍炙人口。王安石不但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还是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家,在
写作背景公元416年,刘裕调集全国的兵力,从东向西,分五路讨伐后秦。首发攻克了洛阳,西晋故都得到光复。第二年又攻克长安。长安经过百年沧桑,终于被晋军收复。消息传到江南,东晋朝野一片欢腾。刘裕通过北伐,
《世说新语》是南北朝时期(公元420年~公元581年)的一部记述东汉末年至东晋时豪门贵族和官僚士大夫的言谈轶事的书。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403—444年)撰写,梁刘峻(字孝标)注。汉代刘向曾著《世说
1938年11月武汉沦陷后,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三队,从陕西宜川县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中亲临险急流、怒涛漩涡、礁石瀑布,目睹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悠长高亢、深沉
事件背景公元前206年,当时为沛公的刘邦率领义军攻破武关,进入关中地区。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刘邦入关后,与秦民约法三章,并派人驻守函谷关,以防项羽进关。当时项羽刚刚于巨鹿之战取得胜利,并歼灭了秦军的主
1、写作背景第一种说法:岳飞第一次北伐,即岳飞30岁出头时所作。如邓广铭先生就持此说。第二种说法:公元1136年(绍兴六年)。绍兴六年,岳飞第二次出师北伐,攻占了伊阳、洛阳、商州和虢州,继而围攻陈、蔡
白居易,祖籍山西太原,后迁下邽(今天的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白居易父亲后来在河南巩县当县令,和当时邻居新郑县令是好友,见新郑山清水秀,就举家搬迁到了新郑,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正月二十日白居易
《中华上下五千年》这本书是纪江红写的,包括了上下两部分,上部分有五大部分内容:中华文明的曙光、灿烂的青铜时代、战乱的春秋战国、天下一统的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书中讲了许多历史故事,印象最深的故事是“华
马丁创作过多种类型的小说,早期的小说不仅让马丁创作经验上有所积累,有很多早期作品直接被他又搬进了《冰与火之歌》里面,当然不是简单的加工与回收。比如《冰与火之歌》中其主题之一的“季节纷乱”,他在1980
林嗣环,福建晋江人,清顺治官员,字铁崖,号起八,顺治六年中进士后入朝为官,后官至广东提刑按察司副使,分巡雷琼道兼理学政,山西左参政道。 林嗣环本人在仕途上的成就其实并不高,在广东省当官之时,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