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抗清中郑成功两次围城失败的战略失误是什么

Posted 郑成功

篇首语:不怕路长,只怕志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抗清中郑成功两次围城失败的战略失误是什么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抗清中郑成功两次围城失败的战略失误是什么

   导读:眼见横行于东西洋海面上的荷兰船不断地劫掠中国商船,更激起了 把盘踞了数十年的「荷夷」驱逐出去、尽快收复台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进一步增强了必胜的斗志和决心。>  水路正面迎战。五月一日早上,揆一下令战舰「赫克托号」和「格拉弗兰号」,以及通信船「玛利亚号」、运输船「白鹭号」一边开炮一边全速冲向郑军船队,务求给郑军船队以重创,来一个下马威。 也不敢怠慢,立即派遣侍卫镇陈广和左虎卫左协陈冲率领大型帆船60艘迎击。荷舰一驶过来,立即有几十艘中国帆船蜂拥而上,像许多老鼠包围一只狗的死尸似的从各个方向围住攻打,其中有五六艘最勇敢的满载硫磺、焰硝之类易燃品的船只,冒着猛烈炮火冲到「赫托克号」近旁,点起了火种,引起了舰上火药仓的爆炸,把这艘荷军主力舰连同舰上100名士兵炸沉海底。其他三艘荷舰风势不妙,连忙逃出港外,五六艘郑军舰穷追不舍。「格拉弗兰号」为抵抗郑军船舰的攻击,在后甲板安置一门大炮,频频向郑舰发射,郑舰则数船并在一起,搭成一桥,用铁钩钩住「格拉弗兰号」,几名士兵奋勇爬上敌舰,砍断缆绳,差一点就将该船俘获;另一郑舰已经用铁索扣住敌舰的船头斜桅,使烈火延烧过去,但荷兰人拚命打退连续攻击中的郑军,并将系著郑舰的船索砍断后拚死突出重围。这场海战可谓惊心动魄,荷兰的两艘主力舰,一被炸沉,一遭重创,其他船只均负创而逃。 以木船对抗当时最先进的西方武器装备,击败了当时号称世界第一流的荷兰海军,除了郑军有旺盛的士气,不怕死的大无畏精神外,郑成功的战略得当也是很重要的因素。>>  陆路分进合击。荷军由贝德尔上尉率领导240名士兵在北线尾岛南端登陆,他们以12人为一排,连放三排枪,神气活现地阔步向前,郑军由宣毅前镇陈泽率领,奋勇杀敌,许多士兵「不顾死活地冲入敌阵,十分凶猛而大胆,仿佛每个人家里还另外存放著一个身体似的。」另一路郑军又从荷军后面包抄过来,荷军腹背受敌,「他们的勇气这时完全为恐惧所代替,许多人甚至还没有开火便把枪丢掉了。」在短短几十分钟的战斗中,贝德尔上尉及其部下就损失过半,其他的都落荒而逃。>  增援普罗文查。阿尔多普上尉率领另一支由200名士兵组成的荷军,准备乘舢板前往士美村一带阻止郑军船只靠岸,发现形势不妙,赶紧改从海道增援普罗文查。郑军一登陆随即包围了普罗文查,在困守无援的情形下,荷兰守军派出两名代表求见郑成功,郑成功采取武力解决与招降双管齐下的方针,迫使荷兰军献出了城堡和所有军用物资,向郑军投降。>  1661年阴历五月,郑成功的第二批军队六镇一万多人分乘二十艘船到达台湾,军事力量得到进一步增强。这时,郑军缺粮逐渐严重,这是郑成功攻台遭遇的最大问题。因此,郑成功采取派人下乡搜粟、厦门催粮和分兵屯垦等方式,彻底解决粮食问题。而荷军的主力已全部退守热兰遮城,郑成功认为台湾本岛已经收复,剩下对岸一座孤城,不会有什么作为,遂采取「围困候其自降」的方针。没想到,这一围又长达半年时间。>  在抗清战争中,郑成功曾经历过两次围城失败的战略失误。第一次是在1652年阴历四月,围困漳州五个月不下,城内「百姓饿死过半」,最后清军援至,郑军迎战大败,退回厦门。第二次是在1659年阴历七月,围困南京20日,误中守军诈降之计,拒绝诸将建议,没有全力攻城,结果大败而退。这次围困热兰遮城,郑成功仍然没有吸取前两次的教训,始终没有切断守军的通海之路,让他们同援军保持联络,从容获得补给,这不能不说是攻台战略上的一个重大失误。>

相关参考

秦朝大将章邯战略决策失败的故事是怎样的

章邯是秦末的名将,一生战绩颇多,少有败绩,而两次失败也都是败在名人手下,第一次是败给了项羽,当时项羽破釜沉舟,气势太盛,袭击秦军,章邯被打得不得不后退,之后又败给了韩信,这次失败可以说是章邯自己战略决...

李自成失败原因揭秘

 李自成的失败可以分为两点,一是战略上的失误;二是战术上的失误。  战略上的失误:  李自成实行的政策是打击官僚地主阶级、保护农民阶级利益。这种政策在李自成起兵的初期起了很极积的作用,最起码得到了农民

宋文帝千辛万苦地北伐,却被辛弃疾一顿讽刺,就因三个战略性失误

辛弃疾曾经写了一首《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借宋文帝屡次北伐的失败案例,影射当时韩侂胄对金用兵的轻率,言语中十分担忧。那么,当年文帝刘义隆的北伐为何会屡次失利?战争的过程是否真的那般不堪回首?自古以

明朝历史 占尽优势却因大意而失败

人们对郑成功的记忆大多停留在他抗击海寇,收复台湾的壮举。实际上,在郑成功收复台湾之前,他在军事上做的准备更多是为了抗击清朝。而在郑成功的抗清版图中,南京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占据长江,即可控有中国东南半

皇太极为何两次招降叛将祖大寿?

公元1631年,皇太极为实现清军入关、一统中原的愿望,实施入关战略的重要一步——亲率大军攻打大凌河城是战略要地锦州的门户,明朝以祖大寿为总兵率16000余人守城。皇太极率兵围城三月,祖大寿弹尽粮绝。为

皇太极为何两次招降叛将祖大寿?

公元1631年,皇太极为实现清军入关、一统中原的愿望,实施入关战略的重要一步——亲率大军攻打大凌河城是战略要地锦州的门户,明朝以祖大寿为总兵率16000余人守城。皇太极率兵围城三月,祖大寿弹尽粮绝。为

皇太极两次招降祖大寿的真实目的何在?

公元1631年7月,皇太极为实现清军入关、一统中原的愿望,走出了入关战略的重要一步——亲率大军攻大陵河城。大陵河城是战略要地锦州的门户,明朝以祖大寿为总兵率一万六千余人守城。皇太极率兵围城三月,祖大寿

为何两次招降祖大寿 皇太极为实现清军入关

公元1631年7月,皇太极为实现清军入关、一统中原的愿望,走出了入关战略的重要一步——亲率大军攻大陵河城。大陵河城是战略要地锦州的门户,并由明朝以祖大寿为总兵率16000余人守城。皇太极率兵围城三月,

为何两次招降祖大寿 皇太极为实现清军入关

公元1631年7月,皇太极为实现清军入关、一统中原的愿望,走出了入关战略的重要一步——亲率大军攻大陵河城。大陵河城是战略要地锦州的门户,并由明朝以祖大寿为总兵率16000余人守城。皇太极率兵围城三月,

为何会兵败? 郑成功攻打南京失败的过程

...占领南京,将明朝的“南京应天府”改名为“江宁府”。郑成功在东南沿海高举抗清义旗多年,若能拿下江宁,其在汉人中的号召力将是不可估量的。可惜郑成功败了,败得很惨,差点就全军覆没。正因如此,他充分意识到了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