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极为何两次招降叛将祖大寿?
篇首语:心宽一寸,路宽一丈,若不是心宽似海,哪有人生风平浪静。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皇太极为何两次招降叛将祖大寿?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皇太极为何两次招降叛将祖大寿?
公元1631年,皇太极为实现清军入关、一统中原的愿望,实施入关战略的重要一步——亲率大军攻打大凌河城是战略要地锦州的门户,明朝以祖大寿为总兵率16000余人守城。
皇太极率兵围城三月,祖大寿弹尽粮绝。为了城中16000名将士与三万百姓的安危,祖大寿投降了。皇太极对祖大寿给予礼遇,还接受了祖大寿的智取锦州之计。就像皇太极所说:朕以诚相待,他必不负朕。即使他负朕,朕在所不惜,要的就是心悦诚服。然而,令皇太极始料未及的是,祖大寿失信了,回到锦州城的祖大寿,彻底的断绝了与皇太极的联系,甚至不顾在清军中为人质的儿子与部将的性命。而皇太极依然厚待他的儿子与部将。
历史总是在不经意间显示出戏剧性的一面,十年之后,清军进攻战略要地锦州城,守卫的将领依然是他祖大寿。因为攻下锦州意味着在明朝的,腹地中插了一把利剑。
这次皇太极采用的方法依然是围城,这次围困让祖大寿又想起十年前的大凌河之围。与大凌河城一样,锦州城也陷入了孤立无援、弹尽粮绝的境地。而城内还有部分有意归降的蒙古将领,可谓内忧外患。在崇德七年在松山被俘,祖大寿等待援军的希望破灭,又受到已经投降的两个兄弟的劝说,最终投降了,这一次皇太极依然对祖大寿礼遇有加。祖大寿被皇太极的诚心打动,真正的投降清军。如果说第一次投降是迫不得已的话,第二次则是真心的投降了。
那么,面对祖大寿的第一次投降,背叛,为何皇太极还要再次招降祖大寿呢?皇太极深知祖大寿的军事上的价值,祖大寿抗清二十多年,有多少满洲人都是在“取祖大寿项上首级,夺南朝花花江山”的梦想中长大的。可以说,祖大寿是一代满人在军事上的精神目标。而且对皇太极的宏图大业来说,锦州之后的下一个战略目标就是重镇宁远。而宁远总兵、辽东提督吴三桂统率关外明军,成为清军的最大阻力。但是,祖大寿却是吴三桂的舅舅。可想而知,祖大寿在对吴三桂的战役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皇太极招降祖大寿的真正的目的其实就是为了吴三桂。而清军最终能进关,离不开吴三桂的帮助。可见皇太极的战略眼光的确很独特!
相关参考
公元1631年7月,皇太极为实现清军入关、一统中原的愿望,走出了入关战略的重要一步——亲率大军攻大陵河城。大陵河城是战略要地锦州的门户,并由明朝以祖大寿为总兵率16000余人守城。皇太极率兵围城三月,
公元1631年7月,皇太极为实现清军入关、一统中原的愿望,走出了入关战略的重要一步——亲率大军攻大陵河城。大陵河城是战略要地锦州的门户,并由明朝以祖大寿为总兵率16000余人守城。皇太极率兵围城三月,
公元1631年7月,皇太极为实现清军入关、一统中原的愿望,走出了入关战略的重要一步——亲率大军攻大陵河城。大陵河城是战略要地锦州的门户,明朝以祖大寿为总兵率一万六千余人守城。皇太极率兵围城三月,祖大寿
公元1631年7月,皇太极为实现清军入关、一统中原的愿望,走出了入关战略的重要一步——亲率大军攻大陵河城。大陵河城是战略要地锦州的门户,明朝以祖大寿为总兵率一万六千余人守城。皇太极率兵围城三月,祖大寿弹尽粮...
公元1631年7月,皇太极为实现清军入关、一统中原的愿望,走出了入关战略的重要一步——亲率大军攻大陵河城。大陵河城是战略要地锦州的门户,明朝以祖大寿为总兵率一万六千余人守城。皇太极率兵围城三月,祖大寿
公元1631年7月,皇太极为实现清军入关、一统中原的愿望,走出了入关战略的重要一步——亲率大军攻大陵河城。大陵河城是战略要地锦州的门户,明朝以祖大寿为总兵率一万六千余人守城。皇太极率兵围城三月,祖大寿弹尽粮...
令皇太极始料未及的是,祖大寿失信了。但皇太极却表现出了空前的宽容和耐性。要知道,祖大寿抗清二十多年,有多少满洲人都是在“取祖大寿项上首级,夺南朝花花江山”的梦想中长大的。精明的皇太极怎能不深知收服祖大
令皇太极始料未及的是,祖大寿失信了。但皇太极却表现出了空前的宽容和耐性。要知道,祖大寿抗清二十多年,有多少满洲人都是在“取祖大寿项上首级,夺南朝花花江山”的梦想中长大的。精明的皇太极怎能不深知收服祖大...
宁远古城从南门望去的明代一条街,前面的建筑分别是:祖大寿石坊、祖大乐石坊。资料片努尔哈赤第十五子多铎,在清太宗时于大凌河大破祖大寿之师,从此明朝再没有成规模的抵抗。资料片令皇太极始料未及的是,祖大寿失
祖大寿是明朝末年著名将领,是名将袁崇焕属下猛将,曾经跟随袁崇焕多次抗击清军的入侵,为保卫明朝的安全和统一作出巨大贡献。然而在后来,他却投降了清朝,辜负了自己的旧主,成为历史上著名的降清明将。 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