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历史 曾经感谢让他“落榜”的人

Posted 神童

篇首语:不要等待机会,而要创造机会。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明朝历史 曾经感谢让他“落榜”的人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明朝历史 曾经感谢让他“落榜”的人

张居正是我国明代著名的政治家,他出身平民,从秀才、举人、一直到进士,最终位极人臣官至内阁大学士。

张居正年幼时就表现出非凡的才赋。有一天,他的堂叔正在读《孟子》,才两岁的张居正在旁好奇地看着,堂叔就和他开玩笑:孩子,都说你聪明伶俐,不过你要认识‘王曰’二字才算本领。过了几天,堂叔读书的时候,乳母和小张居正又来了。堂叔把他抱在膝上,小张居正居然指着书上两字念道王曰!家人连连称奇。两岁识字,五岁读书,十岁就已通晓六经大义,小小年纪的张居正很快成了荆州府远近闻名的神童。

十二岁那年,小神童张居正报考生员,并顺利取得秀才名号,时人纷纷称奇。第二年,他从荆州到武昌应乡试,这次一旦考取,便是举人了。事实上,单凭当时张居正的才华、年龄和声名,中举是很有希望的,在大家眼里,张居正天资聪颖,神童的光芒原可以继续创造新的科举神话。然而,神童若不加以适当理性的对待和扎实的训练,则难免流于平庸,中国历史上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王安石笔下的《伤仲永》就是最好的一个例子,另外唐伯虎和徐文长也是闻名天下的神童,却最终落得一生狷狂愤世,郁郁而终。

张居正是个幸运儿,在他成长的关键时期遇到了良师指点,这个人就是湖广巡抚顾。顾是当时有名的才子,重才爱才,对于神童张居正,他却有较理性的看法,他认为十三岁的孩子就中举人,以后难免自满,反而把上进的志气消磨,这对张居正并不利,因此,他主张趁此给张居正一些挫折教育,使他更能奋发。因此,顾就对当时负责监试的御史说:张居正是个大才,早些发达,原也没什么不可,不过,最好是让他迟几年,等到他才具老练了,将来的发展则更是没有限量。这是御史的事情,一切请斟酌吧。而张居正的考卷很受湖广按俭事陈束的欣赏。他极力主张录取张居正,可御史因为顾的吩咐,竭力拒绝,张居正终于被落榜了。

后来,张居正知道这件事情,不但没有记恨顾,甚至因此一辈子感激使他落榜的顾,对当初顾的远见和良苦用心始终念念不忘。走上明朝政治权力中心的张居正在回忆这件事时说:仆自以童幼,岂敢妄意今日,然心感公之知,恩以死报,中心藏之,未尝敢忘。

张居正成为一代名相,固然有其天资聪颖的前提,但在他成长初期,受到许多前辈的关怀,也是让他成功到达人生顶峰的重要因素,也正是这些伯乐的帮助和扶持,才有了张居正后来的成就。

相关参考

历史秘闻 明朝科举没注意这几点小心落榜

影响录取的因素1:写太工整也有问题?廷试只设弥封官,未设誊录官,因此考生的书法也成了录取的因素之一。成化二年丙辰科,吏部尚书王翱发现某位考生的楷书写得极为漂亮,力荐为第一,但内阁首辅李贤(一四○八─一

历史秘闻 此人曾经给日本人做翻译,战后还娶了日本女人,但国人却应该感谢他

翻译,是现在社会一种比较时髦的工作,也很体面。但远在二十世纪初,中日战争时期,很多日军翻译都被国人定性为“汉奸”,因为他们在为日本人做事。不过在这些翻译中,也并非都是所谓的汉奸。比如我们今天要说的这位

此人曾经给日本人做翻译,战后还娶了日本女人,但国人却应该感谢他

翻译,是现在社会一种比较时髦的工作,也很体面。但远在二十世纪初,中日战争时期,很多日军翻译都被国人定性为“汉奸”,因为他们在为日本人做事。不过在这些翻译中,也并非都是所谓的汉奸。比如我们今天要说的这位

历史人物 曹丕一生最应该感谢的人是谁?

说到曹丕其实还真的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个人啊,看过电视剧或者小说的人都知道,曹丕有点像是曹操的捡来的,反正就是各种不爱,曹丕也是经历了太多太多的曲折才有称帝的资本的,所以很多网友要说了,曹丕一生中最应该感

历史人物 曹丕一生最应该感谢的人是谁?

说到曹丕其实还真的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个人啊,看过电视剧或者小说的人都知道,曹丕有点像是曹操的捡来的,反正就是各种不爱,曹丕也是经历了太多太多的曲折才有称帝的资本的,所以很多网友要说了,曹丕一生中最应该感

历史人物 曹丕为何能当上皇帝?曹丕最应该感谢的人是谁?

明白曹丕的经历,要说他能够成为皇帝,还真的算是运气不错。他原本并不是曹操的正室所生,他原本有一个比他大十几岁的哥哥曹昂,各方面的能力均在曹丕之上,也是曹操心中世子的不二人选,只可惜不幸战死。而后来他又

历史人物 曹丕为何能当上皇帝?曹丕最应该感谢的人是谁?

明白曹丕的经历,要说他能够成为皇帝,还真的算是运气不错。他原本并不是曹操的正室所生,他原本有一个比他大十几岁的哥哥曹昂,各方面的能力均在曹丕之上,也是曹操心中世子的不二人选,只可惜不幸战死。而后来他又

清朝一书生,连考九次秀才都落榜,后来因一副对联,成了两江总督

导读:在清朝晚期波诡云谲、变幻无常的官场中,官居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的彭玉麟,是一个非常有个性的人物,他不畏权贵,不怕得罪人,无论是对湘军创始人曾国藩,还是对权倾天下的李鸿章,都绝不巴结。彭玉麟曾经斩杀

秀才落榜之后,挥笔写出一个上联,几百年后才有人对出下联

明朝永乐年间,杭州有一位姓张的学子,从小就非常聪明,五六岁就能背诵不少古诗词,是远近闻名的神童。村里人都说他前途无量,日后肯定能考取功名利禄,甚至能入朝做大官。十六岁时,他通过院试考取了秀才,就有了参

明朝历史 朱元璋下令:杀了

明太祖朱元璋,从一名要饭和尚逆袭,最后当上皇帝,这让他常担心自己的皇位会不保,使得心机非常重,甚至到「病态」的程度,因此处死许多开国元勋,更夸张的是,朱元璋曾经因为大臣没有补衣服破洞,而把对方处死。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