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关于孔融的轶事典故 孔融的历史评价如何

Posted 孔融

篇首语:爱情不是终点,陪伴才是归宿。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关于孔融的轶事典故 孔融的历史评价如何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关于孔融的轶事典故 孔融的历史评价如何

  四岁就懂得“让梨”的孔融长大以后还有哪些故事呢?他后来成为了一个怎样的人?人们又是如何评价孔融的呢?

  孔融少年时期便才名初显,十岁那年,孔融跟随父亲到了京城洛阳。孔融早就听说名士李膺在洛阳当官,这个李膺有很大的名气,当然脾气格调也非常奇怪,除了当世的名士和他家的亲戚,不相关的人根本见不到他。孔融一直想去会一会这位名士,一到洛阳,便迫不及待的登门拜访了。

  孔融对门人说:“我是李君的亲戚,今日特地求见李君,劳烦小哥通报一声了,多谢。”门人把有人上门拜访的消息传给了李膺,李膺听了很纳闷,心想最近这几天自己也没有哪个亲戚进京了呀,到底是谁呢,于是就接见了孔融。见到孔融的一刹那,李膺就意识到自己被耍了。他有些生气的问孔融:“请问你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孔融脸不红气不喘的说:“我的祖先是孔子,而你家的祖先是老子,几百年前他俩有师资之尊,所以我和你是世交。”

  李膺听了有些想笑,同时他也看出了孔融的与众不同,见到他这样的“大明星”,孔融居然一点也不紧张,反而对答如流,举止也甚是得体。关键是,那天李膺家里还有很多宾客,他们的名气也是很高的,在座的人都记住了这位颇有才气的少年孔融。

  后来,太中大夫陈韪也来到了李膺家里,有人将孔融与李膺的对答当做小故事讲给他听,谁知陈韪听了却说什么“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孔融当即就不乐意了,站起来就说:“那您小时候一定很聪明。”陈韪被怼得不知说什么才好,毕竟对方只是一个十岁的孩子。李膺倒是不吝啬的夸奖孔融:“高明必为伟器(你这么聪明长大了一定能成大器)!”

  再长大一些,孔融到了十六岁,这一年他遭逢了巨变,那便是因为他的善良使得他的大哥孔褒被杀。孔褒有位名叫张俭的好友,这位张俭是位名士,他得罪了皇帝宠臣中常侍侯览,被侯览暗中追杀。张俭本想投奔孔褒,可孔褒当时却不在家,孔融见张俭不肯说明来意,就自作主张将他留在了家里,躲过了追捕。可是,天下没有密不透风的墙,张俭在孔家的消息很快便传开了,孔褒、孔融相继被抓,但兄弟俩都争着承担罪责。最后朝廷判处孔褒死刑,饶了孔融。

  可能正是这一变故,让孔融见识到了朝廷的黑暗,再后来他加入官场以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击贪官污吏,导致他的官途一度前途渺茫。孔融眼里容不得沙子,像曹操和袁绍那样心有异志的,他总是力所能及的死怼,也使得自己惹来很多灾祸。最后,曹操以众多莫须有的罪名处死了孔融以及孔融全家,据说他的一对儿女也聪慧得很呢!

  那时,孔融被抓,可他七岁的女儿和九岁的儿子因年幼得以免死,被寄养在其他人家里。两个小孩对于父亲被抓一点也不惊慌,反而还有心思下棋,左右的人看不懂他们,就问:“你们的父亲被抓了,你们不害怕吗?”妹妹说:“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主人家怕他们饿了,就给他们一人一碗肉汤喝,哥哥口渴便喝了,妹妹却说:“如今遭逢这样的灾祸,难道我们还能活下去?还要知道肉味吗?”哥哥听了大哭,也不喝肉汤了。兄妹俩的这段话被传到了曹操耳边,他认为这两个小孩太聪慧了,以后说不定会报复他,所以就派人杀了两个孩子。

  在当时那个时代,孔融既有才学又有德行,是以闻名于天下,就连曹操最开始也不敢对他怎么样。可是,太过刚直容易被折断,孔融就是这样,他不懂得隐藏自己,所以被曹操杀了。而刘备就不一样了,刘备懂得演戏,察觉到曹操对他有忌惮之心的时候,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哭,还哭得毫无形象,这才让曹操放了心,这货就是一经常打败仗的,不足为惧!于是刘备建立了蜀汉政权,还曾一度与曹氏的魏国争夺天下!

相关参考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小时了了的故事 成语故事小时了了的主人公是谁

  成语故事小时了了。孔融是汉末名噪一时的大儒, 历史上留下了不少关于孔融的典故,下面就来看看关于孔融的一则故事吧。  汉朝末年(东汉),北海地方出了一个很博学的人,名叫孔融,宇文举,是孔子的二十世孙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小时了了的故事 成语故事小时了了的主人公是谁

  成语故事小时了了。孔融是汉末名噪一时的大儒,历史上留下了不少关于孔融的典故,下面就来看看关于孔融的一则故事吧。  汉朝末年(东汉),北海地方出了一个很博学的人,名叫孔融,宇文举,是孔子的二十世孙。

汉朝历史 孔子和孔融之间的关系

和孔融有什么关系?说到孔融大家都想到那个千古流芳的典故,孔融让梨,但是孔融姓孔和孔圣人有什么关系呢?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下孔子和孔融之间的关系吧!孔子和孔融之间的关系孔子是我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政

汉朝历史 解密名士孔融之死

孔融为什么被杀了?揭秘曹操为何要杀死名士孔融?作为三国一代青流名士又是从小便有“让梨”典故的存在,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解密下名士孔融之死,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吧!解密名士孔融之死其一,孔融是孔圣人的后

孔融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如何评价他?

  在幼儿园时,我们就学习了孔融让梨的故事,旨在让我们明白兄弟姐妹之间要相亲相爱,有好东西时要想着对方,学会礼让,懂得分享。要是我们不能够谦让,就会被教训说:“你看孔融,人家四岁的时候就懂

揭秘三国让梨的孔融为什么会死于不孝之罪?

大家肯定知道孔融让梨的典故吧,在小时候老师就教育我们要向孔融一样要尊敬兄长,孝顺父母。但是你肯定不会相信让梨的孔融竟是死于不孝之罪吧,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喜欢《三国演义》的朋友,对孔融长大后的故事应该会

揭秘三国让梨的孔融为什么会死于不孝之罪?

大家肯定知道孔融让梨的典故吧,在小时候老师就教育我们要向孔融一样要尊敬兄长,孝顺父母。但是你肯定不会相信让梨的孔融竟是死于不孝之罪吧,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喜欢《三国演义》的朋友,对孔融长大后的故事应该会

关于上官婉儿的轶事典故 上官婉儿的历史评价

  传说在上官婉儿出生之前,她的母亲郑氏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境里,郑氏见到一个巨人,巨人没有伤害她,而是交给她一杆秤,对她说:“持此称量天下士”。郑氏醒来以后回味这个梦,她想着

历史人物 有关于魏大中的评价如何 有关于他的轶事典故是什么样的

主要成就>与同为阉党所害的杨涟、左光斗、周朝瑞、袁化中、顾大章并称“前六君子”。>>人物评价>魏大中为官时正值黑暗的天启年间,大阉魏忠贤把握朝政,大多数官员投靠魏忠贤。但魏大中不为所屈,与杨涟、左光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