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拉族有着怎样的丧葬习俗 撒拉族习俗
Posted 撒拉族
篇首语: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撒拉族有着怎样的丧葬习俗 撒拉族习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撒拉族有着怎样的丧葬习俗 撒拉族习俗
在撒拉族当有人病重时,其亲朋好友都要带着茶、糖等礼物来探望。如果平时做了对不起别人的事,如背谈、造谣中伤、冤枉、欠帐等,病人和探望之人要相互取得对方的口唤(即原谅对方)。关于宗教责任,如没完成应做的礼拜、应封的斋等,病人要向安拉求饶,进行深刻的忏悔。病人临终的时候,病房内绝对禁止吵闹,除亲戚骨肉外,他人不得入病房,此时有一个深晓伊斯兰教义的人昼夜侍候在床边,时时提醒病人,使病人全神贯注地想念安拉。有的人家还请阿訇诵经,祈求安拉原谅病人生前所犯罪孽。病人若诵安拉之名而去世被认为是最贵重的,因此,对宗教虔诚的人平时就多念《古兰经》,感谢赞颂安拉,多念“清真言”,即“万物非主,唯有安拉,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
撒拉族的葬礼,因撒拉族群众信仰伊斯兰教,其葬礼一般按伊斯兰教规定进行,习惯速葬,一律土葬,不用棺椁。
人去世,被称做“口唤”或“无常”(经堂汉语),而忌讳直接说“死了”。人去世后,要顺其手足,合口,瞑目,理发须,然后把遗体放在尸床上,而且面朝“克尔白”(沙特麦加天房)而仰卧,家人围尸哭泣。此时,该家“孔木散”长者要派人告知亡人远方亲戚,以及邻近村落的“者麻提(阿拉伯语,原意为集体,此处指在同一个清真寺做礼拜的人。)”,并通知葬礼进行的时间、地点,请他们来参加葬礼。亲友一般带着两包茯茶或一定的钱,到丧家吊唁。至丧家后,亲友都要痛哭缅怀亡人生前的各种美德,抒发对亡人的眷恋之情。
人一去世,清真寺马上通知村里年轻人到坟园去挖坟坑。过去,每个“孔木散”都有自己的公墓。现在,部分村里的“孔木散”仍然有自己单独的公墓,而部分村全村只有一个公墓。
坟坑大小因人而异,成年人的坟坑深约2米,小孩的则浅一些,长度比亡人身长略长,宽约0.8米。坟坑方向为南北方向,在底部西边要挖一偏洞,为放置亡人遗体的地方。撒拉人认为,挖坟坑是一种善行,坟坑挖得多,自己死后不会被问罪。
在挖坟坑的同时,同“阿格乃”或“孔木散”中有威望的人开始替丧家筹办丧事。若是父母亲去世,嫁出去的女儿要在三日内送来300斤左右的粮食和一只羊。若嫁出去的女儿较多,还轮流在亡人去世的头七、二七、三七之日煮麦仁饭。若无女儿,则由儿子来煮。埋葬时,施散给葬礼参加者的钱物由儿子承担,若儿子较多,其费用分摊,若只有一个儿子,则由其全部承担。现在中等人家的这种费用需四五千元左右。
相关参考
撒拉族最大的传统节日为古尔邦节,每当节日来临,撒拉族都要宴请宾客,煮手抓羊肉,炖鸡肉,做糖包、油炸蛋糕、炸馓子,做“比利买海”(油搅团)、“木丝日”(一种以油、熟面等为馅的包子)和各种烩菜。在民间,婚
撒拉族在过去没有节育习惯,因此许多家庭都是多子女。由于农村传统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他们重视生男孩,但也不歧视生女孩,认为这一切都是真主所决定的。婴儿出生后,主人家就向亲友和邻居们报喜,并请阿訇举行宗
亡人去世后的一两天内,在亡人家里一般不烧火做饭,尤其是亡人去世的房间三天内不能以饭食待客,自家人也不能外出做客。当亡人家属沉浸在巨大悲痛中的时候,其“孔木散”和“阿格乃”轮流将饭食送来,并且他们自动来
把亡人从家中抬出去之前,要给亡人洗浴身体,洗浴亡者的一般为宗教品位较高的人。给亡者净身,撒拉语“苏土特”(抓水)。洗浴方式为:从头到脚,从右到左,遮羞体,裹白布(从膝盖至肚脐眼),洗浴动作要在一布单底
撒拉族的婚礼全在隆冬举行。除了这时节农活少,人手闲、粮油足、肉类肥而又好储藏外,主要还是人员全,所有外出的人均已陆续返家。婚礼一般在黄昏举行。仪式开始,先由女方的长辈在庭院里给新郎戴上新帽,系上绣花腰
撒拉族通行一夫一妻制。解放前,在婚姻方面有几种特点,一是男子有重婚、多妻的特权;二是男子有凭“口唤”,离弃妻子的特权,即男子如果对妻子不满意,只要说三声“我不要你了”,就算宣布离婚。而女子却无权提出离
牛羊头蹄是撒拉族人普遍爱的一种肉食。宰罢牛羊后,砍去犄角,用烧红的铁铲把牛羊头上各部位的手燎尽,再用碱面水洗净。用刀从牛羊头的嘴角处沿牙骨割到耳后根,劈成两半,放时锅里,烧开后加放小麦同煮。调料只用当
撒拉族是一个善于经商的民族,在长期的经商活动中,他们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经商习俗,其中一个显著的特点是他们都非常喜欢做“阿日”(汉语称牙行,意为中间人),给别人介绍生意,促成交易。撒拉族在做买卖时,有时并
撒拉族古老的民居建于明末,总建筑面积达200平方米,是典型的中国古代三合庭院式建筑,整体布局坐北朝南,南面正中建平顶大门。孟达篱笆楼历经明、清、民国约四百年的沧桑岁月,风貌依然如故。篱笆楼分上下二层,
撒拉族刺绣源远流长,集传统文化、风俗、地域特征于一身,是一种民间习俗,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技巧。在过去,撒拉族不论家境贫富,大姑娘、小媳妇们都要学习掌握刺绣、学习家里各种针线活儿的刺绣技能,她们在闲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