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历史 古人酒桌上为何爱好行酒令
Posted 明朝
篇首语:世间事飘忽不定者多,万事随心,随不了心便随缘,随不了缘便随时势。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明朝历史 古人酒桌上为何爱好行酒令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明朝历史 古人酒桌上为何爱好行酒令
现代人酒桌之上爱好划拳拼酒,其实古人在酒桌上也偏爱拼酒,不过比起拼酒,他们更加喜爱行酒令,古代的行酒令可不比如今的划拳喝酒,身处古代,若是肚子里没些墨水,少些才气,怕是上了酒桌就该倒下了,既然这样古人又为何如此爱好行酒令?行酒令在酒桌上到底有何作用呢。
古人喝酒好行令,这既活跃了喝酒的气氛,也能锻炼人的反映能力。在《红楼梦》里,每次酒会都会有酒令助兴,而呆霸王薛蟠的“绣房窜出个大马猴”更是令人发笑。
好的酒令不但令人赏心悦目,也能说出当事人的心境。明朝的国子监祭酒陈询因得罪权贵,被贬谪。临行前,同僚为他送行,酒过半醺,行令是必不可少的游戏。陈询说:“轟字三个车,余斗字成斜,车车车,远上寒山石径斜。”朋友曰:“品字三个口,水酉字成酒,口口口,劝君更尽一杯酒。”陈询又答:“矗字三个直,黑出字成黜,直直直,焉往而不三黜。”人生失意莫不酸楚,但能和同道之人切磋,也算是苦中作乐,有个安慰吧!
还有一种是比拼才力的酒令,更能反映出当事人的才华,也更好玩。
无锡县令卜大有,喜欢开玩笑。听闻宜兴新来一个姓方的县令,年少有口才,于是想戏弄他一番,博人一乐。在欢迎宴会的时候,卜说:我是令官,现在出令,如果不能答上来的话,就罚酒一大杯,如何?众人齐赞。
于是卜县令说道:“两火为炎。此非盐酱之盐,既非盐酱之盐,如何添水便淡。”同僚武进县令答:“两日为昌。此非娼妓之娼,既非娼妓之娼,如何开口便唱。”这下轮到方县令了,他微微一笑说,我的酒令可能要冒犯卜老先生了。众人说,酒令无大小,但说无妨。于是方县令说:“两土为圭。此非乌龟之龟,既非乌龟之龟,如何添卜成卦。”一座哄堂大笑,都佩服方县令才思敏捷。
如此比拼才气的行酒令,实在符合印象中的古人形象,如此行酒令若是没写才气,反映不够灵敏,上了酒桌怕是就只能称为众人的笑柄了,而行酒令的历史也是十分漫长的,大约从唐代酒令开始在社会上盛行,此后经由宋、元、明、清几代得以发展。
相关参考
明朝太监魏忠贤爱好剥皮 史上太监残暴之最——魏忠贤的锁喉术 历数历史上内宫太监,以明朝魏忠贤为残暴之最。因提督东厂之故,香港武打片里的魏公公及其心腹爪牙,个
毛泽东主席有一句名言叫做“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但是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上可谓无奇不有,其中就包括“革命因为请客吃饭”!《战国策·中山策》记载,中山国的国君大宴宾客,司马子期在座,席间中山君为宾客们分食羊羹
导读:毛泽东主席有一句名言叫做「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但是在漫长的历史上可谓无奇不有,其中就包括「革命因为请客吃饭」!《战国策·中山策》记载,中山国的国君大宴宾客,司马子期在座,席间中山君为宾客们分
酒桌文化作爲中國所獨有的一種文化現象,傳承至今也有千年之久。酒桌文化的興起,最初與周代嚴格的禮樂制度有着密切關係,就像《國家寶藏》山東博物館那期說的一樣,華夏文明之所以偉大,正是在於一粥一飯之中,一碗
3月3日,原人民解放军空军副司令员林虎中将逝世,享年91岁。>这位有着传奇色彩的战斗英雄和中国空军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主要领导人,通过他对党和军队无比的忠诚与不懈的努力,对今天的中国空军装备建设
三国时期,战乱不断,如果再遇到天灾,老百姓就会颗粒无收,出现严重的饥荒。为了应付饥荒,统治者们往往会下令禁酒,因为他们认为,酿酒太浪费粮食了。曹操与刘备都曾下过禁酒令。面对禁酒令,支持者有之,反对者亦
明朝立国276年,传了16个皇帝。这16个皇帝里面,有不少「”奇葩”。比如,被称为「”蟋蟀天子”的明宣宗朱瞻基。朱瞻基是明朝少有的贤君,他却有一个爱好:斗蟋蟀。为了满足他的爱好,各地官民纷纷采集上等蟋
有人说同窗之谊是人际关系中最为牢固的一种。大家知根知底,即便多年未见,相逢时仍是一片欢笑,毫无其他关系中的诸多顾忌和造作。有人事业有成,大都也会拉无条件的拉同学一把。这样的例子古今中外举不胜举。汉末三
明宣宗朱瞻基,是位明君,开创了大明朝一派盛世的“仁宣之治”,是位不可多得的好皇帝。除了开创盛世,这位皇帝还有一些事情让人关注,比如他的业余爱好——斗蟋蟀,还有一件,就是废后事件。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有废
明宣宗朱瞻基,是位明君,开创了大明朝一派盛世的“仁宣之治”,是位不可多得的好皇帝。除了开创盛世,这位皇帝还有一些事情让人关注,比如他的业余爱好——斗蟋蟀,还有一件,就是废后事件。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有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