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秘闻 第五次反 ”围剿”后,原湘鄂赣军区司令员叛变,张云逸临危受命

Posted 同志

篇首语:先学爬,然后学走。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秘闻 第五次反 ”围剿”后,原湘鄂赣军区司令员叛变,张云逸临危受命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秘闻 第五次反 ”围剿”后,原湘鄂赣军区司令员叛变,张云逸临危受命

本文作者吕黎平将军简介 1934年10月下旬的一天,军委收到担任突围前锋第三军团第四师的一份请示电报,大意是:该师在渡过信丰河以后,向南康、大余之间的油山山脉前进途中,发现张云逸同志率领的一支游击队,约200多人,在该山区打游击。他要求随军行动,向朱、周首长汇报情况。军委立即回电,表示同意,要张云逸同志在原地等候。军委同张云逸同志失去联系,已经快两个月了,得到这一情况,甚为高兴。两天以后,军委纵队路经油山地区时,张云逸同志来向朱德、周恩来同志作了详细汇报。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赣江西部的红军第十六、十七、十八三个师,活动于湖南、湖北、江西三省的边界地区,创建了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在第五次反「 ”围剿”中,这块根据地逐渐缩小。1934年8月7日,党中央命令当时担任湘赣边区省委书记的任弼时同志,率领红军第十七、十八师从湘赣根据地突围西征,争取在湘西同与中央失去联系的贺龙同志率领的第二军团取得联系并会师。8月13日,正式成立了红六军团的领导机构,军委任命萧克为军团长,王震为政治委员。任弼时、萧克、王震同志率领的红六军团西征以后,省委书记遗缺,党中央任命原苏区中央职工会执行局主席陈寿昌同志去接任。原红十六军军长兼湘鄂赣军区司令员孔荷宠,于1934年春调瑞金红军大学深造,同年8月初毕业,由于他个人主义恶性发作,对党调他去红军大学学习极端不满,对革命前途悲观失望,于是,就窃取了瑞金中央机关驻地的标记详图,借口到兴国前线去了解战况,当他到达激战的老营盘时,乘机投降了国民党,出卖了红军,成了地地道道的叛徒特务分子。蒋介石在南昌得悉孔荷宠叛变红军后,如获至宝,亲自审问。根据叛徒孔荷宠提供的情报,蒋介石下令在南昌机场的航空队出动机群,接二连三地对以沙洲坝为中心的党中央、军委机关进行疯狂轰炸。但是,党中央和军委及时得悉了孔荷宠叛逃的消息,立刻下达了疏散荫蔽与修建防空洞的命令。由于敌人飞机上的瞄准设备简单,炸弹的命中率很低,所以,对我几乎未造成损失。除了沙洲坝召开第二次中华苏维埃代表大会礼堂的一角受到毁坏外,中央机关的工作人员、物资和房屋等都安然无恙,未受损失。对孔荷宠这个叛徒,蒋介石在捞取了他仅有的一点油水之后,便把他抛弃了。全国解放以后,人民政府受人民的委托,处决了孔荷宠。这就是一个叛徒应得的下场。 陈寿昌同志到任以后,湘鄂赣苏区的斗争进入了艰难时期。由于他缺乏军事指挥技能,而萧克、王震等高级指挥员又率领红十六军相继西征,留下红十六师,就得独挡一面。这样,作战指挥员就成为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于是,他就电请中革军委,请求迅速委派得力干部前去赴任。军委认为陈寿昌同志的意见很对,确实需要派一位既有精深的军事指挥能力,又有革命的胆略,能独立自主开创局面的高级领导干部,与陈寿昌同志共同担负起湘鄂赣苏区的领导工作。于是,决定调当时在会昌担任粤赣军区司令员的张云逸同志,担任湘鄂赣军区司令员。张云逸同志得到调令后,立即来瑞金接受指示。 本文作者吕黎平将军(右)与萧克上将合影 朱德、周恩来同志在办公室同张云逸同志谈了话。我记得谈话的大意是:我们进行第五次反「 ”围剿”战争,已经到了紧张时期,为了同贺龙同志率领的第二军团取得联系,开辟湘西根据地,中革军委已决定调湘赣苏区的红军第十七、十八师西征,只留下红十六师作为湘鄂赣军区的主力部队,由你来指挥。目前兵力减少,今后的战争将会更加艰难曲折,但是,也有两个有利条件:一是,群众条件好,现在的湘赣苏区,都是秋收暴动后建立起来的第一批革命根据地,那里的土地革命比较彻底,群众有较高的思想觉悟,党和红军有立足的基础;二是,地形条件好。湘赣粤边界北有武功山,中有罗霄山,南有大庾岭。过去我们依靠井冈山,从小到大,发展成现在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将来你们仍然要利用和依托这片山脉,分散可以打游击,荫蔽自己,集中可以歼灭敌人。因此,在暂时困难和失利面前,不应丧失信心,坚持下去就是胜利。军委决定给你配带一部电台,由红二十二师派一个连掩护,到达目的地以后,这个连就归属你们了。任弼时同志从万安上游西渡之后,敌人对赣江封锁很严,原来的秘密渡口已被封死了。所以,这回改经赣州到信丰间穿过陈济棠的封锁线,再在大余、南康间北上到罗霄山区,与陈寿昌同志会合。形势虽然很紧张,但何键、陈济棠、蒋介石之间的矛盾也很深,湘赣红军应充分利用敌人的矛盾,依靠群众和山区的有利条件,扎稳脚根,度过难关。革命形势是会向前发展的,对前途一定要充满胜利的信心。 张云逸同志表示坚决服从中央军委的决定,同陈寿昌同志一道把湘鄂赣军区的工作搞好,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将革命战争进行到底。 张云逸同志第二天携带总司令部三局配给的无线电台,以及相应的机要报务人员,向会昌出发了。他们到了会昌以后,又带上二十二师配备的一个步兵连,暗夜行军渡过信丰河。没料想,在向大余东北方向前进的途中,被广东军阀陈济棠的部队发现,尾追不放。于是,他们被迫退至油山的丛林中,被余汉谋军的李汉魂第三师重重围困。他们携带的电台机件丢失,无法将这些情况报告给中革军委。就在他们想不出办法的时候,幸好,在油山遇上了大余县县委领导的游击队。于是,他们准备仍执行原行动计划,等待时机再北进。这时,长征突围前锋的第四师路经油山,冲破了陈济棠的围山部队,才解救并接应张云逸同志下了山。此时,张云逸方知中央红军已撤离中央革命根据地,正大举西征,高兴之情溢于言表。 朱德、周恩来同志听取了张云逸的情况汇报,又要我们作战科对时局作了分析判断之后,认为:形势已发生了急剧地变化,蒋介石已发现中央红军从赣南的粤赣边界突破了第一道防线,正向粤北、湘南继续西进,便命令驻遂川、赣州一线「 ”围剿”苏区的重兵集团,向西南方向兼程尾追红军。现在看来,如果仍要张云逸同志带领一支小部队北上进入湘赣边区,势必与蒋介石的追击部队相遇,而游击队一旦脱离油山根据地,进到敌军尾追的路线或城镇区域,就等于自投虎口。军委领导当即决定改变原来计划,张云逸同志不再冒险北上与陈寿昌同志会合,归队后随军委纵队行动,游击队留油山地区,暂时隐蔽不暴露目标,以避开敌人的锋芒。待中央红军过境后,依靠群众和山区的有利条件,继续坚持山区的游击战争。 张云逸同志脱离险境回到军委纵队以后,被任命为军委总司令部第一局局长。从此,踏上了二万五千里的征途…… 红军时期的张云逸 我记得这大概是1934年10月26日发生的事情。 张云逸同志带领的那个连队,留在油山与当地游击队合编以后,按照朱德、周恩来同志的指示,受红军和中央革命根据地人民的重托,紧紧与赣南群众团结战斗在一起,巍然屹立于赣粤山区闪闪发光。后来才知道,这支游击队与陈毅同志率领的部队会师后,在陈毅同志的直接领导下,成为国民党反动派扑不灭、除不掉的革命火种。他们在油山山脉燃烧了3年之久,敌人虽然对它施尽了一切阴谋诡计,日夜围困,清剿屠杀,也无奈其何。他们一直坚持到抗日战争开始以后,由于我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南方各革命根据地的游击队,汇集成又一支中国人民抗日的生力军——新四军。 陈毅和张云逸 本文系祖国网据《吕黎平回忆录》中的内容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

相关参考

第五次反围剿迷信苏联顾问李德 外国的月亮圆

从1932年初到1933年初,博古与奥托·布劳恩在上海整整相处一年。一年之中,两人就中国革命问题交换了些什么看法?怎样评估苏区的武装斗争?如何使这一斗争再进一步发展?现在已经没有第三个人知道了。此后的

历史百科 横扫千军如卷席——中国工农红军五次反“围剿”

横扫千军如卷席——中国工农红军五次反“围剿”1930—1934年,中国工农红军反击了蒋介石发动的五次大规模军事“围剿”。1930年正当国民党新军阀在中原混战之际,中国工农红军的队伍日渐扩大,革命根据地

红军长征的历史原因和历史意义是什么

一、红军长征的历史原因:因为对国民党的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了,所以共产党才被迫进行战略转移。1933年9月~1934年夏,中央苏区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作战,由于中共中央领导人博古和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

为何几张报纸挽救了红军的命运

1934年10月10日,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共中央率中央红军8。6万人,从江西瑞金一带集结出发,开始了漫漫长征,一路跋山涉水,于次年6月,在四川懋功(今小金县)和红四方面军会师。 为

正确认识长征与毛主席的关系

data-filtered="filtered"张鼎丞长女张延忠  有一种观点认为,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不可能取得胜利,长征是红军当时唯一的出路。但回顾中央苏区的创立、巩固、建设和三次反“围剿”的胜利

朝战60军遭重大损失后 何人指挥下立马打了场翻身仗

原题:60军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损失,此将一来,立马打了一场翻身仗60军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损失1951年5月的一天,川西军区司令员张祖谅惊闻噩耗:民志愿军60军在第五次战役中遭敌包围,损失惨重,全师7000

合江军区副司令竟因名妓叛变

本文选自《同舟共进》作者:刘统(军事科学院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男女关系衍生的政治案件1945年8月苏联红军进军东北,日本投降。中共抓住这个历史机遇,抢在国民党“接收”之前建立东北根据地。最先到的

历史秘闻 简述遵义会议的背景、主要内容、作用及意义

遵义会议内容(1)遵义会议通过了《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决议》,指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博古和李德在军事指挥上犯了一系列严重错误。会议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2)对

高一下册人教版历史知识点

第一章:1\\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失败后是如何找到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的2\\九一八事变国民党的政策(不抵抗政策)和九一八事变的影响3\\红军长征的主要原因(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遵义会议的内容意义

新四军具有怎样的发展历史

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是第二次国共合作期间由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留在南方八省进行游击战争的中国工农红军和游击队改编的军队。1937年10月12日新四军建军。新四军是主要由项英创建的,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