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历史 唐代时期的朋党之争
Posted 宦官
篇首语:充满着欢乐与斗争精神的人们,永远带着欢乐,欢迎雷霆与阳光。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唐朝历史 唐代时期的朋党之争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唐朝历史 唐代时期的朋党之争
从唐穆宗之后,的皇帝都是由宦官拥立的。这样一来,宦官的权势很大。在宦官专权的日子里,朝廷官员中,反对宦官的,大都遭到排挤打击。一些依附宦官的朝官,又分成两个派别。两派官员互相倾轧,勾心斗角一直明争暗斗了四十年,历史上把这种争斗叫做“朋党之争”。 这场争斗还是在唐宪宗在位时期开始的。有一年,长安举行考试、选拔能够直言敢谏的人才。在参加考试的人中,有两个下级官员,一个叫李宗闵,一个叫牛僧 孺。两个人在考卷里批评了朝政。考官看了卷子,认为这两个人符合选拔的条件,就把他们推荐给唐宪宗。这件事让宰相李吉甫知道了。李吉甫是个士族出身的官 员,他本来就瞧不起科举出身的官员,现在出身低微的李宗闵、牛僧孺居然敢批评朝政,揭了他的短处,更加生气。他在唐宪宗面前说,这两人被推荐,完全是因为 跟试官有私人关系。唐宪宗听信了李吉甫的话,把几个试官降了职,李宗闵和牛僧孺也没有受到提拔。 >李吉甫死后,他的儿子李德裕依靠他父亲的地位,做了翰林学士。那时候,李宗闵也在朝做官。李德裕对李宗闵执评他父亲这件事,仍旧记恨在心。 唐穆宗即位后,又举行进士考试。有两个大臣因为熟人应考,私下里托过考官,考官钱徽没卖他们的面子。正好李宗闵有个亲戚应考,被选中了。这些大臣就向唐 穆宗告发钱徽询私舞弊。唐穆宗问翰林学士,李德裕说真有这样的事。唐穆宗就把钱徽降了职,李宗闵也受到牵连,被贬谪到外地去了。 >李宗闵认为李德裕成心排挤他,恨透了李德裕。牛僧孺当然同情李宗闵。从这以后,李宗闵、牛僧孺就跟一些科举出身的官员结成一派,李德裕也跟士族出身的官员结成一派,两派明争暗斗得不可开交。 >唐文宗即位以后,李宗闵走了宦官的门路,当上了宰相。李宗闵向文宗推荐牛僧孺,也把他提为宰相。这两人一掌权,就合力打击李德裕,把李德裕调出京城,当西川(治所在今四川成都)节度使。 >那时期,西川附近有个吐蕃将领投降。李德裕趁机收复了一个重镇维州(治所在今四川理县)。这本来是李德裕立了一功,但是宰相牛僧孺却跟唐文宗说:“收复一个维州,算不了什么;跟吐蕃搞坏关系,才不上算呢。”他要唐文宗下令叫李德裕把维州让还吐蕃,李德裕很气愤。 >后来,有人告诉唐文宗,说退出维州城是失策,并且说这件事是牛僧孺排挤李德裕的手段。唐文宗挺懊悔,对牛僧孺也疏远了。唐文宗本人也受宦官控制,没有一定的主见。一会儿用李德裕,一会儿用牛僧孺,一派掌了权,另一派就没好日子过。 >牛、李两派为了争权夺利,都巴结宦官。李德裕做淮南节度使的时候,监军的宦官杨钦义被召回京城,大家传说杨钦义回去一定掌权。临走的时候,李德裕就办酒席请杨钦义,还送给他一份厚礼。杨钦义回去以后,就在唐武宗面前竭力推荐李德裕。 唐武宗即位,李德裕果然当了宰相。他竭力排斥牛僧孺、李宗闵,把他们都贬谪到南方去。李德裕得了武宗信任,当了几年宰相,因为办事专断,遭到不少朝臣的 怨恨。公元846年,唐武宗病死,宦官们立武宗的叔父李忱即位,就是唐宣宗。唐宣宗把武宗时期的大臣一概排斥,即位第一天,就撤了李德裕的宰相职务。过了 一年,又把李德裕贬谪到崖州(今广东海南岛)。 >折腾了四十年的朋党之争终于收尾,但是混乱的唐王朝已经闹得越发接近崩溃的边缘。相关参考
唐代后期,宦官把持朝政。那些反对宦官的朝廷官员,大都遭到贬逐打击。一些依附宦官的朝廷官僚,又因出身不同、仕进之途不同而大致分成两个派别:一是靠先代官爵余荫获得官职爵位的,他们多倾向于没落的门阀士族地主
中国古代史·历史事件·朋党之争朋党原指同类人为自私的目的而互相勾结。唐朝后期,政治腐败,宦官专权,朝官内部也结成朋党。勾结宦官,排斥异己。以李德裕为首的李党同以牛僧孺、李宗闵为首的牛党,相互间持续了近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北宋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公元959年后周世宗柴荣驾崩,其幼子周恭帝柴宗训即位。此时的后周正处于“主少国疑”的关键时期。960年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与赵普合谋上
导读:古代中国朋党之争,最大的诟病是认“奴”不认“才”。腐败透顶的晚清在这一点上表现得最为突出,北洋水师的全军覆灭乃至甲午战争的完败亦与党争有关。晚清最突出的朋党之争,是湘淮党争。以李鸿章、左宗棠分别
在宦官专权的日子里,朝廷官员中,反对宦官的,大都遭到排挤打击。一些依附宦官的朝官,又分成两个派别。两派官员互相倾轧,争吵不休,一直闹了四十年,历史上把这种争吵叫做“朋党之争”。这场争吵还是在唐宪宗在位
永贞改革是唐顺宗即位之初发起的一场自上而下的运动革新,永贞改革背景非常复杂,主要包括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朋党之争这3个因素,当时唐顺宗刚刚即位时就有改革的意向,但迫于这些复杂的背景不得不将改革的计划稍
夺情之争明中叶以来的内阁纷争、朋党相攻腐蚀了朝廷政治,使许多有抱负的政治家一事无成,鉴于历史教训,张居正不惜采取血腥镇压和政治阴谋的手段,将政权牢牢地把握在自己手中。他一人专权,便意味着其他朝臣的失势
唐朝末年,社会危机严重,藩镇之祸、宦官之乱、黄巢起义、朋党之争使曾经辉煌无比的大唐王朝瞬间土崩瓦解,取而代之的是五代十国的分裂、动荡。在五代乱世之中,宫廷政变、武将造反屡见不鲜。后周禁军统帅赵匡胤就是
唐朝末年,社会危机严重,藩镇之祸、宦官之乱、黄巢起义、朋党之争使曾经辉煌无比的大唐王朝瞬间土崩瓦解,取而代之的是五代十国的分裂、动荡。在五代乱世之中,宫廷政变、武将造反屡见不鲜。后周禁军统帅赵匡胤就是
朋党之争,不仅是中国有史以来一个老生常谈的课题,同时世界史上也司空见惯。然而,奇怪的是,在晚清末年,中日两国同样有朋党之争,但却出现迥然不同的结局。这也成为中日两国的一盛一衰的标志,并最终决定了中日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