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族丧葬习俗简介 瑶族传统的丧葬习俗都是啥

Posted 瑶族

篇首语: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瑶族丧葬习俗简介 瑶族传统的丧葬习俗都是啥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瑶族丧葬习俗简介 瑶族传统的丧葬习俗都是啥

砍馆下葬。黔桂交界的白裤瑶,老人去世,要为其梳理洗身,并用白布绕住下额绑头,把两只小腿捆绑起来。认为这样可以防止灵魂乱说乱跑。送丧时,由十六个青壮年举手托棺,缓缓前行,丧家的女婿及堂兄弟们提着酒坛跟随,不时用竹筒舀酒给托运棺木的人喝,一路须饮酒不断,坛不让空,表示丧家将来福泽丰隆。遇上岔道,须停下鸣枪三响开道,表示惊动天地,求神保佑。下葬前,还邀请巫师祭穴,棺木一经落入墓穴就不准移动。

巫师口念咒辞,手提柴刀按左中右顺序在棺木上猛砍三刀,分别表示死者的阴魂离开家门、寨门和人间,只能为活人赐福纳吉,不准作祟捣乱。坟多垒为椭圆形或长方形。巫师还插一根“归家竹”于坟上,象征死者阴魂已与祖先聚会,并在丧头放上死者的遗物。有的还在长方形坟的四角,放上四只雕刻的木鸟,坟旁或坟上竖上一根直径约三寸、长约六尺的白色标杆,若是宰牛祭奠的,则将一只牛角挂在杆上。

舅爷砍牛。过去,居住在黔桂交界的瑶族,崇拜祖先,重丧祭。有老人死亡,往往要舅爷砍牛祭供。分不同的姓氏,杀水牛或黄牛。先由几个年轻人执鞭撵牛绕场两圈,边撵边哭,接着,孝子低头背铧口进场,驾牛作犁田状,并用青草喂牛,用篾圈套住牛颈,再用粗绳把牛拴在木桩上。舅爷扛着大砍刀阔步闯入,趁牛不注意,猛朝牛颈砍下,众人立即一拥而上动刀剖解。

牛肉煮熟后,拌入用各家族凑来的糯米制成的糯米饭,用芭蕉叶包成若干包,分发给众人,见者有份。当众人打开饭包看到牛肉时,低头片刻,表示哀悼。这种丧俗起源于母系社会的祭祀活动,现已不流行此俗。

相关参考

瑶族传统节日“姑娘节”有着什么特殊习俗

瑶族姑娘节是瑶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在,每年春节后的第一个街期举行。每逢这个街期、各族姑娘换上艳丽的民族服装,从四面八方涌向集市。节日的小镇,一派欢乐气氛,在广场上,各族姑娘围成圆圈,在乐器的伴奏下歌舞。

白裤瑶特有的丧葬习俗是啥?为何要“砍牛”

白裤瑶是瑶族的一个支系,聚居于南丹县的八圩、里湖瑶族乡。这里民风淳朴,丧葬习俗尤为独特。砍牛、打铜鼓、跳老猴舞,这是白裤瑶为死者举行葬礼的仪式。整个葬礼悲壮、肃穆。祭祀场面气氛凝重庄严。白裤瑶的这种传

“度戒”是啥?为何会出现在瑶族男子的成人礼上

度戒是瑶族男人的成人仪式,是瑶族特有一种习俗,是瑶族男人成长程中不可少的神圣一课,比娶新嫁女还要隆重。瑶族不认为18岁是成人的年龄,在他们看来年龄无论大小,只要度戒过关,就是男子汉,就得到了神灵的保护

瑶族人们都有哪些生活习俗 瑶族习俗

居住:瑶族的住房分为两种。湘西南隆回、辰溪、新宁等县的瑶民,以及湘南的部分平地瑶、土瑶和民瑶等,其房屋旧时大多数是筑土为墙,上面盖以茅草、稻草、杉木皮或竹皮,屋小而阴湿。有少数瑶族亦住砖瓦屋,屋顶正中

瑶族古老的民间文献是啥 瑶族传统文化

瑶族是一个具有悠久文化传统的跨境民族。据越南有关部门统计,1999年该国瑶族人口为62万余人,到2008年发展为80万人,是世界上除中国之外瑶族人口最多的国家。同时,瑶族从中国迁徙到越南时也把过山榜、

瑶族的特色婚俗习惯是什么 瑶族婚俗

瑶族婚姻习俗独具风情、妙趣横生。茶山瑶年轻人“爬楼”聚居在广西大瑶山的瑶族同胞,受居住地域的影响,在婚嫁上基本保持着传统习俗。瑶族男女恋爱甚为自由,父母不加干涉,通过“坐歌堂”等对歌的方式,互相了解对

瑶族人们都有哪些生活习俗 瑶族习俗

居住:瑶族的住房分为两种。湘西南隆回、辰溪、新宁等县的瑶民,以及湘南的部分平地瑶、土瑶和民瑶等,其房屋旧时大多数是筑土为墙,上面盖以茅草、稻草、杉木皮或竹皮,屋小而阴湿。有少数瑶族亦住砖瓦屋,屋顶正中

瑶族有着什么样的丧葬习俗和方式 瑶族风俗

1、葬式第一种是一次性土葬。即葬后不再迁坟,这在部分勉瑶、金门瑶、八排瑶、布努瑶和平地瑶中都比较普遍,坟土为窝头形和长方形两种,一般不为死者树碑立传。第二种是先行土葬,三年后拾骨放入金坛,再移至干燥向

瑶族是怎样过“达努节”的?瑶族“达努节”简介

“达努”节称祖娘节或瑶年,是瑶族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时间是当年的农历五月二十九日。由于居住地区不同。各地习俗和谷物成熟日期也不完全相同,因此节日周期,“达努”在瑶语中的意思是“不要忘记”。以农历

瑶族“达努节”和“牛节”有啥习俗 瑶族节日

达努节“达努”是瑶语,意为“不要忘记”。节日定在农历的五月二十九日。相传这一天,是瑶族始祖“祖娘”的生日,所以又叫“祖娘节”。传说祖娘叫密洛陀,她曾派三女儿带着谷子到山里垦荒。密洛陀将珍藏的铜鼓送给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