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族传统节日“姑娘节”有着什么特殊习俗
Posted 瑶族
篇首语:人生难得几回搏,此时不搏待何时。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瑶族传统节日“姑娘节”有着什么特殊习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瑶族传统节日“姑娘节”有着什么特殊习俗
瑶族姑娘节是瑶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在,每年春节后的第一个街期举行。每逢这个街期、各族姑娘换上艳丽的民族服装,从四面八方涌向集市。节日的小镇,一派欢乐气氛,在广场上,各族姑娘围成圆圈,在乐器的伴奏下歌舞。还有陀螺比赛也很引人注目。
瑶族姑娘节是我国部分少数民族的共有的节日,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各有特色。
瑶族姑娘会在节日这天唱歌跳舞,还会进行陀螺比赛。
陀螺是用坚硬的木头做成,比赛时,两组相隔一定距离,各组的人轮流用自己旋转的陀螺去碰击对方旋转的陀螺。击中后被击的陀螺依然在旋转者为胜。除此以外,街头巷尾摆满了五彩丝线、花边、银器、首饰等商品及各种美味小食。
瑶族姑娘节节日当天,男男女女,熙熙攘攘,把大街挤得水泄不通。在欢乐的人流中,有身着桃花图服装,佩戴耳环,手镯的瑶族姑娘;有穿大领短衣、百褶裙,颈间套有三、四条项链的苗族姑娘,有身着黑色衣裤,胸部佩戴大银环——“批索”的哈族姑娘。
有身穿镶有花边,绣着美丽图案服装、头戴银泡泡“鸡冠帽”的彝族姑娘。她们成群结伴,在集市上出售自己带来的农副产品,并在货摊前选购花边,五彩丝线和耳环、手镯等银质首饰。夕阳西下,小镇上人们陆续散去,而城外田野却歌声悠扬。各民族一对对男女青年,在山坡、树下、溪边、湖畔,纵情歌唱。歌声、琴声和欢笑声交织在一起,荡漾在“姑娘街”上。
瑶族姑娘节是众多传统节日中比较具有特色的节日之一,是瑶族世代所流传下来的民间习俗,与盘王节等传统节日一起构成了丰富多彩的瑶族文化。
相关参考
中国自古就有乞巧节,也可以说是姑娘节。而在侗族文化中也有一个姑娘节,不过侗族的姑娘节不同于乞巧节。侗族姑娘节有一个动人的传说故事,是为了纪念侗族英雄而延续下去的文化习俗。侗族传统节日。流行于湖南、贵州
达努节“达努”是瑶语,意为“不要忘记”。节日定在农历的五月二十九日。相传这一天,是瑶族始祖“祖娘”的生日,所以又叫“祖娘节”。传说祖娘叫密洛陀,她曾派三女儿带着谷子到山里垦荒。密洛陀将珍藏的铜鼓送给三
农历十月十六日,是瑶族人民传统的欢庆丰收的日子。这时,稻子、红薯、包谷、粟米等农作物都己收割完毕,瑶族人民把这一天定为“倒稿节”。在这一天之前,谁种谁收,不准乱割滥收,否则按乡规民约处以罚款。过了这天
砍馆下葬。黔桂交界的白裤瑶,老人去世,要为其梳理洗身,并用白布绕住下额绑头,把两只小腿捆绑起来。认为这样可以防止灵魂乱说乱跑。送丧时,由十六个青壮年举手托棺,缓缓前行,丧家的女婿及堂兄弟们提着酒坛跟随
每年农历12月15日以后,瑶家就让孩子们吹牛角,敲铜锣,表示迎接新年的到来。每天黄昏到深夜,瑶排就在呜呜、哨8当声中热闹起来。同时,各家准备过年的用品,添置新衣、鞋袜。杀猪宰牛自然是必不可少的,有的一
1、葬式第一种是一次性土葬。即葬后不再迁坟,这在部分勉瑶、金门瑶、八排瑶、布努瑶和平地瑶中都比较普遍,坟土为窝头形和长方形两种,一般不为死者树碑立传。第二种是先行土葬,三年后拾骨放入金坛,再移至干燥向
布朗族又被称为帮、阿瓦、或是翁拱。主要分布在云南,保山等地。作为一个,信仰小乘佛教的民族,许多传统节日都与宗教活动有关,其中年节和洗牛脚最具民族特色。布朗族在许多传统和习俗上都与傣族有着大同小异之处,
相传在很久以前,瑶胞乘船飘洋过海,遇上狂风大浪,船在海中飘了七七四十九天不能靠岸,眼看就要船毁人亡。这时,有人在船头祈求始祖盘王保佑子孙平安,并许下大愿。许过愿后,风平浪静,船很快就靠了岸,瑶人得救了...
“达努”节称祖娘节或瑶年,是瑶族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时间是当年的农历五月二十九日。由于居住地区不同。各地习俗和谷物成熟日期也不完全相同,因此节日周期,“达努”在瑶语中的意思是“不要忘记”。以农历
瑶族婚姻习俗独具风情、妙趣横生。茶山瑶年轻人“爬楼”聚居在广西大瑶山的瑶族同胞,受居住地域的影响,在婚嫁上基本保持着传统习俗。瑶族男女恋爱甚为自由,父母不加干涉,通过“坐歌堂”等对歌的方式,互相了解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