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殷浩因为打败仗还是得罪人而被流放的?

Posted 东晋 流放

篇首语:成功需要付出代价,不成功需要付出更高的代价。。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东晋殷浩因为打败仗还是得罪人而被流放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东晋殷浩因为打败仗还是得罪人而被流放的?

殷浩是东晋的将领。他在少年的时候就很有见识,他的辩才连他的叔父都斗不过。有人曾问他,为什么要做官的时候梦到棺材,要发财的时间梦到大粪。殷浩回答:官是腐朽的东西,所有会梦见与腐尸相关的棺材。财本来就是粪土,所以在要发财的时候梦到大粪。

这番言论被看作是至理名言,殷浩逐渐得到那些辩士们的尊敬。当有人要请他当官的时候,他拒绝了并隐居了十年。后来得到司马昱的征召,他才入朝为官。司马昱也很喜欢辩论,他和殷浩很投缘。为了抗衡权臣桓温,皇帝栽培殷浩,培养殷浩。但后来的事情超出了司马昱的控制,两股朝臣势力的矛盾越来越大。殷浩的好友纷纷劝阻他应该停手了,但他一概置之不理。因为后赵皇帝病死了,皇子们为了皇位开始了内乱。这可以说是天赐良机,东晋朝廷决定北伐,任殷浩为将军。但是殷浩打了败仗,他的政敌乘机弹劾,皇帝只得把殷浩撤销官职,流放东阳。三年后,殷浩死于东阳,享年五十三岁。在下葬的时候,殷浩原来的下属为他喊冤,认为殷浩学识渊博,在当官的时候也很有政绩,得到过皇帝的许多嘉奖。他的罪是因为打仗失败,胜败是常常有的,他已经被流放3年,得到的惩罚已经足够多了。皇帝认为他说得有道理,下令让殷浩官复原职,不让他以白衣之身离世。

殷浩书空

殷浩书空是一个典故,用来形容事情让人很诧异。殷浩出身簪缨世族,喜爱老庄善于论谈。他一直不肯接受朝廷的征召,隐居了10年。340年,他被赋予将军的职务,推辞不过只能就任。当时桓温的势力很大,殷浩与他不和经常闹矛盾。

不久,殷浩遵循朝廷的指派,统领军马进攻中原,结果连打两次败仗。

桓温乘机在朝堂上对他发起攻击。结果就是殷浩被流放了。他虽然被流放了,但从来不说一句抱怨的话,一副听天由命的样子。他除了整天用手比划着写"咄咄怪事"外没有其他过激的行为,家人们也就放心了。在一年后,殷浩送陪他一起来的亲人回京,在离别的时候,他咏了一首诗后就抽泣起来,这时人们才了解到他心中的压抑。

出于政治的考量,桓温想把他的对手给叫回来继续当官。他派人给殷浩送了一封信,信上就写着他想请殷浩重新回来当官。殷浩接到这封信非常的高兴,立即表示答应,他提笔给桓温写了封回信。可是他由于太过重视这封信,常常把装进信封的信取出看看有什么错别字或是哪里措辞不当,这样反反复复数十次,结果他一不小心把空白的信封当作要寄给桓温的信送出。

桓温在接到信后打开一看,什么也没有,他非常失望也非常愤怒。他认为这是殷浩对他的挑衅,从此之后的两人更加交恶了。

后人就从这个故事中总结出殷浩书空这个词语,用来表示事件让人感到意外。

殷浩北伐

殷浩是东晋人,受皇帝的征召入宫为官。皇帝扶持殷浩是为了制衡势力日渐强大的大司马。当时的护军将军为了东晋内部的安定,就劝说殷浩不要与大司马为敌。可是殷浩不肯,凭什么只劝他,为什么是他要让桓温,而不是桓温让他。

公元349年,后赵皇帝的离世引起诸皇子对皇位的争夺。东晋朝廷决定趁这次后赵的混乱实施北伐,一举统一全国。皇帝选择了殷浩为北伐的将军。另一方面,桓温也对皇帝说他也想要参与北伐,但没有得到回应。桓温一直都知道殷浩的出现是皇帝故意所为,目的是为了制衡他,他为此十分愤怒。因为与殷浩一起长大,桓温深知他的品行,所以他并不害怕殷浩得势后会对他打击报复。

永和八年,殷浩决定进攻洛阳。在出发前,殷浩摔下了马,所有的人都认为这是一件不吉利的事。殷浩到许昌时,他的下属不能安抚降将,该降将在许昌叛变,并进攻了晋军驻扎的地方。殷浩派兵反攻,大败而归,只能退回寿阳。

之后展开了二次进攻,又恰恰遇到了姚襄的反叛。这回殷浩有些害怕了,丢下了营帐,退到了谯郡。所有的刀枪和粮食都被姚襄夺走了,士兵死的死,伤的伤,叛变的人也有很多,殷浩看到这种场面急了,他不知道该怎样向朝廷交待。殷浩派他手中还能用的将官对姚襄发起进攻,但他们都没有成功,反而失去了性命。

桓温听到北伐失败的消息,立刻上书指责殷浩,给殷浩扣上了许多罪名。北伐失败的殷浩不仅被削去所有官职,还被流放了。没过几年,他就忧郁地死在了流放地。

相关参考

打败仗为什么叫“败北”

  两军打仗,输了的一方被称为“败北”;运动场上比赛,负方也是“败北”。是否失败者都向北方逃走呢?还是只有向北方逃跑的才叫“败北”呢?  其实这里的“北”并不是指方向而言。因为打了败仗逃跑时任何方向都

太能干了,不杀不行

一说起刘备的儿子,我们自然而然地就会想起刘禅。但其实,刘备总共有过四个儿子。只是除了刘禅,有一个早逝,另外一个因为得罪人而被流放。最后一个叫做刘封,是刘备的义子,据说此人智勇双全,只是刘备,却因为诸葛

历史人物 东晋名臣殷浩简介 怎么评价殷浩

殷浩是东晋时期的将领、臣子,曾任中军将军、都督诸军事、扬州刺史、中军将军等职,著有文集五卷,隋书志、唐书经籍志有四卷等。殷浩兵败许昌后被弹劾废为庶人,于公元356年病死于东阳,后被追复原官。东晋名臣殷

殷浩北伐失败的原因 殷浩一共北伐了几次

殷浩是东晋人,受皇帝的征召入宫为官。皇帝扶持殷浩是为了制衡势力日渐强大的大司马。当时的护军将军为了东晋内部的安定,就劝说殷浩不要与大司马为敌。可是殷浩不肯,凭什么只劝他,为什么是他要让桓温,而不是桓温

如果穿越到古代唐朝要小心了,你可能会因为没这两样东西而被流放

长安城是唐朝的第一大城市,也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基本相当于现在北京在全国的地位。和如今的「”北漂族”一样,当年长安城内也居住着大量的国内外「”西漂”人口。同样,当北漂们在为暂住证、户口、房租头疼骂街

历史军事 殷浩一共北伐了几次 殷浩北伐失败的原因

殷浩是东晋人,受皇帝的征召入宫为官。皇帝扶持殷浩是为了制衡势力日渐强大的大司马。当时的护军将军为了东晋内部的安定,就劝说殷浩不要与大司马为敌。可是殷浩不肯,凭什么只劝他,为什么是他要让桓温,而不是桓温

楚文王打败仗回国,臣子封闭城门不让进,却被称为忠臣

自古以来,君主无不爱自己,也爱自己的国家,因此喜欢忠臣,却也害怕忠臣。因为真正的忠臣往往是谏臣,甚至是诤臣,他们总会为了国家利益不顾个人得失而犯上直谏。春秋时期就有这么一位忠臣,与大多数诤臣不同,先用

历史军事 诸葛亮第二次北伐又打败仗 为何不再请自贬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兵败街亭,他上疏后主自贬3级,由丞相贬为右将军。不久第二次北伐,10万蜀军又兵阻陈仓,以劳而无功结束,这一次诸葛亮却没有再请自贬。是一向严于律已的诸葛亮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呢,还是他认为

殷浩巧释“棺材板”

“棺材板”是送官大礼,因“棺材”与“官财”谐音。送棺材板并非古代,而是现在。但一般人送不起,一般官受不起,这需要出土古墓的棺材板,“吉祥”兼文物。对此,东晋有一个叫殷浩的人以自身亲历另有诠释。史书里记

殷浩是个什么样的人?殷浩与桓温是什么关系

殷浩是东晋的将领。他在少年的时候就很有见识,他的辩才连他的叔父都斗不过。有人曾问他,为什么要做官的时候梦到棺材,要发财的时间梦到大粪。殷浩回答:官是腐朽的东西,所有会梦见与腐尸相关的棺材。财本来就是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