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军事 诸葛亮第二次北伐又打败仗 为何不再请自贬

Posted 陇西

篇首语: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军事 诸葛亮第二次北伐又打败仗 为何不再请自贬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军事 诸葛亮第二次北伐又打败仗 为何不再请自贬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兵败街亭,他上疏后主自贬3级,由丞相贬为右将军。不久第二次北伐,10万蜀军又兵阻陈仓,以劳而无功结束,这一次诸葛亮却没有再请自贬。

是一向严于律已的诸葛亮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呢,还是他认为陈仓之战并非败仗?

蜀汉建兴六年(228年)秋,诸葛亮第二次率兵北伐,这一次没有再出祁山,原因有三:一是蜀军在陇西新败,再去那里大家心理上多少会有些障碍;二是陇西各郡降而复叛,曹魏再次收复后亲蜀汉的势力尽被清洗,再去不会得到之前那样的欢迎;三是此次必须抓住战机,趁魏军被其他战场拖住的机会发起突然进攻,出陇西过于迟缓。

诸葛亮选择出大散关直插陈仓的路线,陈仓即今宝鸡,驻守在这里的是魏将郝昭。当时蜀军约10万人,守城的部队才1000多人,在两次劝降无果的情况下诸葛亮下令总攻,但用尽了各种办法,花了20多天没有把陈仓攻下,魏军增援部队赶到,诸葛亮只得撤军。

10万人打不下一个小小的县城,有人认为陈仓之败缘于指挥有误,如曾国藩说:“孙仲谋之攻合肥,受创于张辽;诸葛武侯之攻陈仓,受创于郝昭;皆初气过锐,渐就衰竭之故。”

也有人看法较客观一些,如元人胡三省说:“攻则不足,守则有余。尚论其才,则全城却敌者,其才非优于攻者也,客主之势异耳,故曰用兵之术,攻城最下。”

那么,如果再给诸葛亮一些时间,能不能攻克陈仓呢?

当然是可以的,因为坚固的城池说它难以攻破,是相对于时间而言的,有足够的时间,城池坚固这个因素在攻防利弊转换中就会被淡化,重新回归到双方整体实力的对决。

但这只是战术层面的推演,在战略层面上单纯的攻防战其实没有太大的意义,必须放到整个战局中去考察。《三国志》记载,3万增援的魏军在张郃率领下驰援陈仓,诸葛亮没等敌人的援军到达就回师了,撤得比较从容,安排也很周密,在回师路上还将追击而来的魏将王双斩杀。

当时蜀军有10万人,3万敌军增援似乎可以一战,诸葛亮却选择了退兵,退得很干脆,这就有了一个疑问,似乎诸葛亮过于谨慎了,或者这件事还另有隐情。

当看到诸葛亮写给哥哥诸葛瑾的一封信时,似乎找到了这些疑问的答案,这封信容易被大家忽视,因为《三国志》等史书没有收录,它保存在《水经注》里,诸葛亮在信中说:

“有绥阳小谷,虽山崖绝重,溪水纵横,难用行军。昔逻候往来,要道通人。今使前军斫治此道,以向陈仓,足以扳连贼势,使不得分兵东行者也。”

意思是:有一个叫绥阳的山谷,山崖险要,溪水纵横,行军困难。以前侦察兵在一带往来,都走的是险要的小道。现在我命令先头部队砍伐树木,修建道路,以便通往陈仓,足以牵制敌人,让他们不能分兵去进攻孙吴。

诸葛亮写这封信的时间是陈仓攻城战打响前,信的内容至少可以说明几点:一是在大战即将拉开帷幕的时候,诸葛亮还在与远在孙吴的哥哥通信,保持着信息上的沟通;二是此次北伐诸葛亮也做了大量准备工作,派出侦察人员前往陈仓一带做过侦察;三是信中特意讲到蜀军的行动可以起到牵制魏军的效果,让他们不能分兵攻打孙吴。

尤其是第三点,透露出蜀军此次军事行动的目的就是配合孙吴,所以大战将至的紧张时刻诸葛亮还有精力给哥哥写家书,因为这不是普通的家书,而是通过哥哥向盟军通报情况的重要信函。

刘备死后吴蜀重新交好,在军事上双方多有配合,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期间孙权也出兵牵制了曹魏,这种配合应该是双方面的,既有孙吴配合蜀汉,也应该有蜀汉配合孙吴。

孙权、陆逊当时正在策划一场大战,通过诈降的办法引诱魏军东线战场总指挥曹休上当,这就是著名的石亭之战,因为高度机密事先不大可能通报蜀汉,但战事一开,为保证胜算,孙权必然会立即通报蜀汉,请这边出兵攻打曹魏的西线,减轻孙吴的压力。

诸葛亮接到孙吴方面的请求后立即行动,在西线战场发起进攻,不仅牵制了西线战场魏军总指挥曹真不敢乱动,而且调动原属荆州战场的张郃率部回援。

从战术层面看,陈仓失利,诸葛亮二次北伐无功而返;从战略层面看,它调动了魏军主力,配合了盟友的行动,实现了主要预定目标,所以诸葛亮也没有恋战,迅速回防。

如果又是一次大败而归,一向严于律已的诸葛亮一定会再次做出反省或自罚,而这一次并没有。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诸葛亮自贬三级是为了什么

诸葛亮自贬三级是为了什么?贬的是哪三级?本站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街亭之战,诸葛亮败给魏军,使得北伐出师不利。这场战役会输,主要还是因为镇守街亭的马稷刚愎自用,擅自违背指令,主动放弃水源等于

从丞相到右将军,诸葛亮自贬三级,对应是哪三级

公元228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在解决南中的后顾之忧后,为了实现刘备「”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遗志,向曹魏发动的第一次北伐行动。这次北伐行动对于曹魏来说很是突然,距离曹魏上次在西部地区发生战事,还是在9年

第二次北伐征调20万大军

 东吴诸葛恪两次北伐:第二次北伐征调20万大军  在孙吴数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孙权、孙亮父子更替之际,尽管为时甚暂,但就其影响而言,是孙吴历史上颇为关键的重要时期。孙权死前,以诸葛恪为幼主孙亮

三国历史 第二次北伐征调20万大军

 东吴诸葛恪两次北伐:第二次北伐征调20万大军  在孙吴数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孙权、孙亮父子更替之际,尽管为时甚暂,但就其影响而言,是孙吴历史上颇为关键的重要时期。孙权死前,以诸葛恪为幼主孙亮

诸葛亮在第一次和第二次北伐中是怎么布阵的

南中平定后,解除了后顾之忧,诸葛亮便“治戎讲武”,积极准备北伐。建兴五年(227年),诸葛亮乘曹丕病死、曹奔涛恢机,率军进驻汉中,并向后主刘禅上了一个表章──《出师表》,同时调整了军政部署:1.命前将

诸葛瑾经常打败仗,官却越做越大,凭什么

诸葛瑾是东吴名臣。他的长处是以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德行服人,至于治国理政、统兵作战,就不是诸葛瑾的强项了。事实表明,诸葛瑾指挥打仗的水平确实很差,他戎马一生,参加过多次战役,有时甚至担任统帅,但几乎没

清朝灭亡时间和原因,清朝灭亡的原因

清朝灭亡的原因一、军事原因。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满清就常打败仗。内部被太平天国和义和团打得稀里哗啦,不得已靠汉族军阀进行镇压。外部被西方列强轮番强暴,几乎每战必输。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历史人物 孙权的眼睛是瞎的吗 为什么他越打败仗官就做越大呢

还不知道:诸葛瑾越打败仗官就做越大的读者,下面本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诸葛瑾是东吴名臣。他的长处是以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德行服人,至于治国理政、统兵作战,就不是诸葛瑾的强项了。>

历史人物 曹魏最令人惋惜的名将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败败于街亭,第二次北伐又再次受阻。曹真不愧为名将,当诸葛亮退兵会汉中的时候,已经料到了他再次出兵必走陈仓故道,于是在陈仓给诸葛亮预备了一个难啃的对手——郝昭。>>这次,不管是在《三国

第二次国共合作期间国共两党为何产生摩擦冲突

 国难当头之际,国共两党为了保家卫国这一共同的目标走到了一起,但这并不表示两党之间不再存在分歧,相反,这些分歧不仅没有消失,而且在第二次国共合作期间制造了不少摩擦冲突。根据本文笔者的观察,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