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秘闻 史官不听皇帝的下场也是死吗

Posted 史官

篇首语:一卷旌收千骑虏,万全身出百重围。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秘闻 史官不听皇帝的下场也是死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秘闻 史官不听皇帝的下场也是死吗

每个朝代都有专门的史官,只是情况不尽相同。

殷商时代跟商朝之前的史官是世袭的,通常是一个大家族的一大群人,里面包括专门卜筮跟祭祀的人,而且他们的权力凌驾于历任君王之上,所以商纣王跟夏桀才会留下那么多且那么具体的暴行供后世借鉴,那时代君王的亲戚甚至当着众多家族领袖的面斥责君王都可以,完全不需要留面子,是以商朝最终覆灭在这众多部落领袖跟封君手中。

而周朝由于非常深刻的认识到商朝覆灭的整个过程,所以对商朝强盛时的一切做法都加以批斗并废除,其中包括卜筮、官方商业经营、还有对史家的掌控,周朝开始史官只能出席朝会担当纪录,但已经没有发言权了,同样也是世袭且不受君王任命或卸职。

然而随着周幽王与申侯爆发的内战,西周都城被戎狄霸占(其实戎狄并不是外族,戎狄是开辟周朝核心家族姬姓的母族,周朝君王在戎狄中有大量的宗亲,甚至可以说早期周朝的军事力量是戎狄在远端遥控着的),周朝王室成员东迁脱离了戎狄的掌控,王朝正朔遭到分化,东周的这一支凭借新都雒邑的资源跟东方东夷势力的撑腰逐渐强过于西方那个由戎狄控制的西周,并成为史家纪录的主流,而西周那支原本戎狄控制下的正统王室逐渐衰微,但其实他们的传承一直延续到了战国末年,只是中间的所有关于西周朝的纪录都没有被留存,如今只剩下几个谥号。

到了战国初期,由于各诸侯国相继出现的改朝换代,比如三家分晋、田氏代齐,夺权的家族为了巩固权力跟更好的控制各家族,所以对诸侯国原有的氏族大加胁迫,而世袭的史官当然无可幸免,《左传》襄公里就曾纪载齐国曾发生一个贵族连杀了三代使官,齐庄公看上了士大夫崔杼的妻子棠姜,棠姜为了不影响老公的地位,不得不接受齐庄公的侵犯(就是一个牛头人的故事),为了找棠姜,齐庄公经常用各种理由去崔杼家,有一次还把崔杼家里拿到的帽子送给别人戴,大臣劝齐庄公不要这么过分,齐庄公说[又不是只有崔杼有那顶帽子],有一次齐庄公又去催杼家约棠姜,看到棠姜进了一间堂屋,齐庄公就在外面唱情歌吸引棠姜出来,结果没引到棠姜,反而把催杼家的兵引来了,齐庄公求情,并发誓以后不会了,最后求崔杼的兵放他自杀,最后齐庄公爬墙时被乱箭射下来并被戈戳死,崔杼纵兵杀死齐庄公后,立了齐灵公,崔杼则成了上卿(就是士大夫领袖),公卿们都知道崔杼纵兵杀齐庄公,关于这件事史官只写五个字-崔杼弑其君-,崔杼叫他改,他不,崔杼杀死他,爸爸被杀儿子接盘照原样写了五个字-崔杼弑其君-又被杀,孙子接盘继续照原样写又被杀,连杀三代,最后崔杼放弃了。后来秦国灭掉天下诸侯还彻底 废掉了使官世袭制,彻底改成了皇帝任命的,到了汉武帝时代,汉武帝甚至开始直接要求翻阅自己的起居着被拒绝过。到了三国时代,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各版本的曹操杀吕柏奢全家跟曹操屠徐州城的纪录,至少能确定曹操本人跟曹丕应该没有试图改变这段纪载。

到了唐朝,第二任君王上位过程不正,唐太宗就曾多次翻阅起居着得逞,不过可幸的是唐太宗没有没天良到那份上,没有逼使官把他杀兄弟得位的那段历史改掉(也许有改但无从得知),之后的宋朝,最有名的就是赵匡胤黄袍加身跟赵匡胤弟弟的烛影斧声,写得扑朔迷离不明就里,反正就是尽可能的让你无法直接看明白但也没有直接说谎。元朝根本没有留下正史,留下的是明朝通过稗官野史跟明朝开国皇帝口述修的元史。之后的明史也完全是清朝修的,清史是国民党写的,中国那边也是参照国民党写的稍微删掉一部分形成今天国中小学的基本历史。

史官不听皇帝的会死吗?这问题没有悬念,不听皇帝的人非死不可,就是差在人,你愿不愿意为了捍卫一个事实而付出生命呢?总会有人愿意的,但不愿意的总是占多数。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韩信是死于功高震主

韩信是“汉初三杰”之一,他和萧何、张良是西汉最为主要的三位开国功臣。韩信用兵出神入化,他多次以少胜多创造了军事史上许多奇迹。然而韩信最终却没有落得个好下场,他也是“汉初三杰”里唯一一个被杀的功臣。>>

杜楚客,李泰最后的下场是什么

李泰最后的下场是什么?他的父亲是大唐太宗文皇帝,母亲是母仪贞观的文德皇后长孙氏。太子同母弟,高宗同母兄。他一生荣宠,享尽万般父爱,受到的种种逾矩宠爱,屡屡招徕朝臣的侧目,就连史官都不得不心生感慨。他的

历史秘闻 杜楚客,李泰最后的下场是什么

李泰最后的下场是什么?他的父亲是大唐太宗文皇帝,母亲是母仪贞观的文德皇后长孙氏。太子同母弟,高宗同母兄。他一生荣宠,享尽万般父爱,受到的种种逾矩宠爱,屡屡招徕朝臣的侧目,就连史官都不得不心生感慨。他的

节度使刘济是死于亲生儿子的毒害吗?

刘济生于757年,卒于810年,是唐朝的卢龙节度使,节度使刘济是继承了其父亲的卢龙节度使的位置,而其父亲节度使的位置来自于当时的卢龙节度使朱滔,刘济不像其他的节度使不听朝廷的命令,他对朝廷非常的恭顺,

历史人物 明朝最敢说真话的谏臣,死后落着这般下场

在中国古代各个王朝中都会有很多的谏臣,这些人个个都有不怕死的精神,不少谏臣挽救了很多的王朝。这些人往往是在皇帝做出错误的决策时站出来明确地指出皇帝的错误。毕竟皇权至高无上,没人敢不听皇帝的话,更别说否

同治是死于天花还是梅毒? 同治皇帝死因之谜

清入关后第八代皇帝同治,是叶赫那拉氏(慈禧)于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所生,同时也是咸丰皇帝(奕)的独子。同治六岁时即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登基称帝,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亲政。但他于同

同治是死于天花还是梅毒? 同治皇帝死因之谜

清入关后第八代皇帝同治,是叶赫那拉氏(慈禧)于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所生,同时也是咸丰皇帝(奕)的独子。同治六岁时即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登基称帝,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亲政。但他于同

赵匡胤留下3条遗训,看似荒谬却大有深意,宋徽宗不听结果亡国

古语云“君心难测”,意思是说,一个平常百姓或臣子,是无法去揣测到帝王的心思,因为他们有着超乎常人的心态和计策,换句话说,测对说明你心怀不轨,测错说明你别有用心,对与错,对于百姓和臣子来说,都是死。就像

雍正皇帝是遇刺而死吗

传说吕留良一族惨遭族诛之后,吕的女儿四娘被吕家的一个贴身童仆救出,逃到了深山老林之中。从此隐姓埋名,寻机为父祖报仇雪恨。后来,吕四娘遇到了武艺高超的独臂神尼。在她的精心指导之下,吕四娘成为一名武艺高超

雍正的兄弟下场如何

  雍正的兄弟下场如何?雍正的十五弟允禑怎么死的  为什么雍正的那些兄弟的下场都是死,有15个兄弟相继而去世。雍正的兄弟十五弟允禑是什么时候死的?他的死是否和雍正有关系?雍正是否真的是一个心狠手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