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历史 隋朝颜之推和王通如何统一释道儒三教?

Posted 儒学

篇首语:做人不是一味低调,也不是一味张扬,而是始终如一的不卑不亢。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隋朝历史 隋朝颜之推和王通如何统一释道儒三教?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隋朝历史 隋朝颜之推和王通如何统一释道儒三教?

隋朝统一后,儒、佛、道三家思想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对立和分歧;但是,经过南北朝的分裂,新建立统一王朝的隋统治者,在寻求新的治国方略中,使国家长治久安,就须臾离不开儒学。思想家们也开始对儒、佛、道的融合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享国短暂的隋朝最终虽然并没有实现儒学的复兴和完成儒佛道的融和,但其对儒家的复兴以及儒佛道的融合所起的历史意义却是不容忽视的。

在统治者极力宣扬儒家思想的良好氛围中发展的隋朝儒学:儒学的复兴与统治者的推行是密不可分的。虽然隋代国运短促,但隋朝统治者前有文帝,后又炀帝,都崇尚儒学,为儒学的恢复和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文帝即帝位后,视儒家学说为治国法宝。他把“礼”视为治国立身的法宝,在强调“礼”的同时,文帝又宣扬仁义,他也非常重视孝悌之道,视孝悌为做人的根本。同时又提倡礼乐,移风易俗,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他的儒学思想。

文帝大兴儒学除了理论上的肯定外,还做了许多实际工作:

◎兴办教授儒学的学校,号召举国上下学习儒家经典:开国之初,文帝就大力举办传授和学习儒家经典的教育事业,国家设有国学、太学和四门学,地方上从州、县到乡、社也都设有学校,文帝还经常巡视学校,亲听讲授,并实行一些奖励政策。于开皇九年诏告天下,要求在全国范围内造成一种学习儒家经典的风气。可见学习和讲授儒学经典已经蔚然成风。

◎整理儒学经典: 

《隋书·经籍志》中记载开皇三年时,遣使搜求天下遗存的儒学典籍,为了对这些典籍加以保存,搜集流散的儒家经典对于儒学的复兴意义重大。

◎重用四方儒士: 

隋代统一后,文帝曾颁诏天下,召集四方儒士,给予重用。许多儒士进京朝圣。文帝尤其重视具有儒家思想的臣僚。一大批的统治集团臣僚都为儒者,可见文帝对复兴儒学的用心。

◎统治者们也对佛教、道教采取积极扶持和利用的政策,使得儒、佛、道有了一定的交融:炀帝在努力复兴儒学的同时也不忘兼顾佛道两家。隋朝统治者在意识形态方面始终持一种混合兼容的态度,儒、佛、道三种主要思想,都得到统治者的提倡,在民间具有广泛影响。

颜之推和王通的思想——儒、佛、道三家融合潮流的先声:文帝和炀帝时都举行过儒、佛、道的辩论,三教的冲突又以儒道联合反佛为主流,儒道间的冲突较为缓和。因为儒道都是中国土生土长的文化,有着共同的文化基础,并行在中原大地上数千年,而佛教是外来文化,它的盛行使儒道两家在传统心理上难以承受,加上当时的僧侣比较执着,并没有对儒家礼教妥协,仍坚定地遵守佛教不拜尊亲的规定,这使得儒者以不讲忠孝,悖逆君亲为由,对佛教进行攻击。但为建立一个统一、稳固的封建政权,必须妥善处理三教关系,此时颜之推、王通等挺身而出,为佛家辩护,援佛入儒,提出儒、佛、道融合的设想。

◎颜之推的援佛入儒思想 

颜之推历经战乱,多次被俘,后被文帝召为学士。在隋朝他完成了《颜氏家训》,为重构儒家伦理做出了相当重要的贡献。《颜氏家训》一书,共七卷20篇,儒家思想是其核心思想,其宗旨中除了教育颜门的子孙后代,依据儒家“修身齐身治天下”的古训,整饬家庭关系,主要是以儒家礼教与玄学思想相抗争,主基调是对玄学的批判,但无法拒斥佛道的影响,不自觉地吸收佛道的思想观念。

颜之推对儒教普度众生,教人入善的作用十分赞赏,也看到了儒学中没有的像佛教那样对人的心、性、欲、情等思维和感情进行的全方位剖析。虽然颜之推不大相信道家的神仙之说,但也没有全盘否认,认为“神仙之术,未可全诬”,他虽然没有将儒、道也完美结合,但根据自己的思维架构,取其长而结合之开创了把佛、道中的可用思想加入儒学的研习方式,为后来各家树立了榜样。

◎王通的“三教可一”思想 

王通同统治者们一样,认为只有儒家才能担当起治国平天下的重任。他出生在一个儒学家庭,自幼饱受儒学的熏陶,短短的一生也一直在精研儒学,但鉴于佛、道两家的理论确有许多可取之处,治世也离不开佛、道两家的理论,他坦然承认佛道自有其独立存在的价值。他一方面承认三教独立存在的价值,另一方面坚守儒学的立场,为儒学真正融和、吸收佛道二教的思想,并重振雄风提供了理论上的可能。

不同于当时一些儒者灭佛、道教,兴儒教的主张,王通极力反对一些废除佛、道的主张,认为三教盛而亡国的说法是没有道理的,具体地,在对待佛教时,因为其为“西方之教也”,基本思想不符合中国儒家的礼乐制度,需加以变通才能实行;道教努力追求的长生不老过于贪婪,不能作为整个国家的指导思想,只能在克制人的欲望的基础上取其长处,为儒学服务。以佛道两家之长补儒家之短。在儒学的基础上把三教统一起来,除其弊,构成一个统一的思想体系,把颜氏融合三教的主张,概括为“三教可一”的命题,说明儒、佛、道可相互取长补短。

颜之推、王通二人在当时确实具有宽广的眼界,他们的理论后来在唐朝被进一步地深化。虽然隋代短促,未能来得及完成儒学统一的使命,但它对南北经学的最终统一,对儒佛道的最终融合,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

相关参考

唐代的名臣颜之推和颜真卿之间的关系怎样的

颜之推是南北朝有名的文学家和教育家,他的传世著作《颜氏家训》备受世人推崇,被称为是“家教规范”。而颜真卿是唐代的名臣,他的书法作品是中国书法界的瑰宝。那么,颜真卿和颜之推又是什么关系呢?下面,就让我们

唐代的名臣颜之推和颜真卿之间的关系怎样的

颜之推是南北朝有名的文学家和教育家,他的传世著作《颜氏家训》备受世人推崇,被称为是“家教规范”。而颜真卿是唐代的名臣,他的书法作品是中国书法界的瑰宝。那么,颜真卿和颜之推又是什么关系呢?下面,就让我们

历史人物 颜之推简介 中国古代文学家教育家颜之推生平

  颜之推(531年-约595年),字介,汉族,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文学家,教育家,生活年代在南北朝至隋朝期间。颜之推著有《颜氏家训》,在家庭教育发展史上有重要的影响。是北朝后期重要散文作品;《

历史人物 颜之推生平简介_颜之推家训_颜之推颜氏家训_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_颜之推与颜真卿

本名:颜之推字号:字介所处时代:南北朝至隋朝民族族群:汉人出生地:建康郡出生时间:531年(辛亥年)去世时间:约591年(辛亥年)主要作品:《颜氏家训》主要成就:文章籍贯:瑯邪临沂颜之推——中国古代文

历史人物 中国古代文学家,教育家颜之推简介

南北朝人物中文名:颜之推外文名:YanZhitui别名:颜介、颜推国籍:北齐→北周→隋朝民族:汉族出生地:琅邪临沂(今中国山东省临沂市)出生日期:公元531年逝世日期:约公元591年职业:国左常侍、黄

历史人物 王通 王通隋朝教育家 王通个人资料

  本名:王通  别称:文中子  字号:仲淹  所处时代:隋朝  出生地: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  出生时间:约580年www.cha138.com  去世时间:617年  主要作品:《续六经》、《中

历史人物 隋朝教育家、思想家王通简介,文中子王通代表作有

人物简介王通,字仲淹,生于隋文帝开皇四年(584年)一说生于580年,现无考证。卒于隋炀帝大业十三年(617年)。隋绛州龙门(今山西万荣县通化镇,通化镇1972年由山西河津县划入万荣县)人。是隋代山西

颜之推颜氏家训介绍 颜之推名言

  颜之推的颜氏家训  颜之推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教育家,一生并未身居高位,凭借一部《颜氏家训》却能享誉千秋。他也有许多名句流传了下来,这些名句也可以反映他的一些教育思想。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历史人物 颜之推是谁

颜之推是南北朝有名的文学家和教育家,他的传世著作《颜氏家训》备受世人推崇,被称为是“家教规范”。而颜真卿是唐代的名臣,他的书法作品是中国书法界的瑰宝。那么,颜真卿和颜之推又是什么关系呢?下面,就让我们

历史百科 颜之推著《颜氏家训》

父母训诫子弟,促其上进的话,古代叫作家训。颜之推所著《颜氏家训》,在中国历史上家训类著作中有特殊地位。颜之推,琅邪临沂(山东临沂)人,出身于世宦家庭,少年以才华著称,曾亲自听过梁元帝萧绎宣讲《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