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历史 唐朝主要的文字是什么

Posted 书法

篇首语: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唐朝历史 唐朝主要的文字是什么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唐朝历史 唐朝主要的文字是什么

唐朝当然是使用汉字,包括朝中的胡人。正式公文及印刷字体是楷书,而有书法有楷、真、行、草、篆、隶各体。

唐代书法 

在书法发展史上,唐代是晋代以后的又一高峰,此时,在真、行、草、篆、隶各体书中都出现了影响深远的书家,真书、草书的影响最甚。真书的书家大多脱胎于王羲之,但又兼魏晋以来的墨迹与碑帖的双重传统,从王家书派中脱颖而出,风格转呈严谨雄健、法度森整。行草书家特别是草书家的风格走向飞动飘逸。隶篆虽无大发展,但能承秦汉之遗法,形成或严整紧劲或遒劲圆活的信风。唐代书法可分三个时期,初唐、盛唐、晚唐。这一时代新风格的形式,在初唐时尚处于渐变中,至盛、中唐之际,单是从草书领域中出现了新风,随后真诸体亦别开生面。晚唐书法较少发展。

唐朝初期,社会安定,经济日益繁荣,书法亦蓬勃发展。朝廷定书法为国子监六学之一,设书学博士,以书法取士。唐太宗李世民喜好书法,倡导书学,并竭力推崇王羲之的书法,这对唐代书法的发展和繁荣起了重要的作用。历代盛称的唐初四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与薛稷代表了初唐风格。这时,行草书尚守晋法,以右军为宗,没有什么新意。这一时期的书法家有钟绍京、陆柬之、王知敬与唐太宗。

薛稷(649-713),字嗣通,蒲州汾阳(今山西汾阳)人,官至太子少保,世称「薛少保」。是魏征之甥。从魏处获观所藏虞、褚书法,临习精勤,遂以善书名世。其书得于褚者为多。唐人说:「买褚得薛,不失其节」,但「用笔纤瘦,结字疏通,又自别为一家」,其弟薛曜与之同一师承,但更纤细,是徽宗「瘦金体」的前源。其真书的代表作品为《信行禅师碑》,该碑刻于武后时(684-704)。石已久佚。唯清代何绍基藏有宋孤本,现已流入日本。

唐代书家林立,众派纷呈。唐代君主大多数能书,特别是太宗李世民尤为突出。他对唐代书法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李世民(597-649),李渊之次子,对书法大力提倡,如在「贞观元年,诏京官职事五品以上子弟嗜书者二十四人,隶馆(弘文馆)习书,出禁中书法以授之」,唐太宗本人也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他书学右军,而英俊雄迈之气超过右军。他首创以行书入碑,可以称上古今帝王书法之冠。《唐朝叙书录》说:「(贞观)十四年四月二十二日,太宗自为真、草书屏风以示群臣,笔力遒劲,为一时之绝……十八年二月十七日,召三品以上赐宴于玄武门,太宗操笔作飞白书,众臣乘酒就太宗手中竟取。」其存世作品有《温泉铭》、《晋祠铭》、《屏风帖》等。

盛唐,这一时期随着社会经济、文化艺术也有很大的变化和发展。书法风格由初唐方整劲健趋向雄浑肥厚。真草更彻底的摆脱了王家的书派的束缚,形成自己的新风格。这时出现了张旭、怀素、颜真卿和柳公权等著名的书法家。他们分别在狂草和楷书方面开创了新的境界。篆隶二体又重新出现书坛,虽未见超出古人之上,但颇有一些名家。篆书以李阳冰声名最大,其成就则不如史惟则。隶书则有韩择木、蔡有邻、李潮、史惟则四家。这时的名家还有徐浩、卢藏用、苏灵之、张从申等人。宋米芾,元赵孟俯,明董其昌,清何绍基的行书,都学过李邕的书法。

韩择木(生卒年不详),昌黎(今辽宁义县)人。为韩愈同姓叔父,官至右散骑常侍、工部尚书。传世碑刻有《告华岳文》、《叶慧明碑》、《心经》等。

如果说李邕是唐代行书之冠的话,那么,李阳冰就是唐代篆书之冠,后人将李阳冰与李斯并称「二李」。 

唐代帝王善书者除唐太宗外,还有唐玄宗李隆基(685-762)。他是睿宗第三子,英武善骑射,通音律,工书法。唐玄宗工隶书、行书,传世的碑刻有《纪泰山铭》、《庆唐观纪圣铭》、《石台孝经》,楷书有《赐虞正道敕》,行书有《盖州刺史张敬忠敕书》与墨迹《鹡鸰颂》等。唐代的隶书成就远逊于汉隶,工于隶书的除唐太宗、徐浩外,还有韩择木、史惟则、蔡有邻、李潮等隶书四大家。

李潮,杜甫的外甥,在唐开元年间以隶书享名。 

唐代的书法艺术不仅在楷书上众派纷呈,树立典范,在草书也形成了鼎盛的局面。书法家有初唐的孙过庭及盛唐的张旭、怀素、贺知章等著名的书家。晚唐时随着国势渐衰,书法也没有初唐、盛唐兴盛,但也出现了一些书法家杜牧、高闲、裴休等。


相关参考

为啥玛雅文明却神秘消失 玛雅与唐朝同时衰落

公元900年,玛雅文明与唐朝盛世同时衰落,然后,唐朝末年战乱,之后宋朝接手掌管灿烂的华夏文明。与此同时,玛雅文明却神秘消失了,就像人间蒸发一样,不见了!怎么回事?玛雅文明大约出现在公元前2500年,主要分布在...

唐朝历史 唐朝绝对很邪乎

唐朝绝对很邪乎  看完这本书的时候,感觉很颠覆,很喜欢唐朝,所以摘出来部分文字和大家分享,以下是第二章《太宗李世民:皇帝是这样做的》  这件事,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玄武门兵变,大唐太宗李世民杀哥宰弟,

唐朝历史 唐朝后期藩镇割据形成的主要原因

唐朝后期藩镇割据形成的主要原因戴小弟 (陇东学院历史系 甘肃庆阳 745000)  摘要: 从唐中央与藩镇两方面来分析唐朝藩镇割据形成的原因

唐朝历史 唐朝政府前期能开疆拓土主要依靠哪支部队

城傍相对定额边兵而言是补充,但在征战时,他们并不只为辅助,而是主力军。城傍因其部落组织及骑射之强,是唐开疆拓土战役中主要依赖对象,城傍是唐兵中最为善战者。唐代“城傍”为兵士的一种,史界已成定论,但城傍

唐朝历史 周旋于大唐高层的才女

   上官婉儿:周旋于大唐权力高层的才女  回望中国五千年历史长河,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不仅仅只有那些挥斥方遒的男儿,才华横溢的文字,有时也出自柔弱女子的笔下。本书通过描述中国历史上一批才女

唐朝历史 唐朝衰弱的主要原因绝对不是藩镇割据

说说几个一直以说都被当成定律的谬误。唐代说是中国的强大时代,但这种强大也只是昙花一现,安史之乱后,唐朝一直衰弱不堪,国都两度被异族破破,异族在北方肆虐,连契丹那样不入流的少数民族都能成势。史学界一直说

明朝与唐朝的科举考试有什么不同?

⑴主要不同:①具体目的不同:唐朝是为了选才纳贤,而明朝是为了严厉控制士人思想。②考试范围不同:唐朝是经义、时务和读经史,而明朝的出题范围主要是四书、五经,没有时务和历史。③考试文体不同:唐朝主要是诗赋

唐朝历史 吐蕃与唐朝的八次和盟

公元821年(唐穆宗长庆元年;吐蕃彝泰七年)唐朝和吐蕃双方派使节,先在唐京师长安盟誓。次年又在吐蕃逻些(拉萨)重盟。公元823年,将盟文刻石立碑,用汉藏两种文字对照,树于拉萨大昭寺门前。即历史上有名的

唐朝军队之所以所向披靡,主要是因为对这群人非常好

说起唐朝,我们一般第一感觉就是非常自豪。想到的是大唐盛世,当时全世界都没有任何一个政权可以和唐朝相比。唐朝的国土幅员辽阔,国力强盛,唐朝的军队也是所向披靡。可以说没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唐朝也取不了这么伟

历史人物 唐朝诗人任涛简介,是"咸通十哲"之一

唐朝诗人任涛简介,是"咸通十哲"之一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本站网www.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人物生平任涛[唐](约公元八